公元二百四十八年,公元248年,农历戊辰(龙)年,天干五行属土。魏齐王曹芳正始九年,蜀汉后主刘禅延熙十一年,吴大帝孙权赤乌十一年。

首页标题    008.公元记事    201年--300年    公元二百四十八年,公元248年,农历戊辰(龙)年,天干五行属土。魏齐王曹芳正始九年,蜀汉后主刘禅延熙十一年,吴大帝孙权赤乌十一年。






公元二百四十八年




公元248年,农历戊辰(龙)年,天干五行属土

曹魏】洛阳)3,邵陵厉公.曹芳正始九年

年号:正始(240年—249年四月)三国时期曹魏君主魏齐王曹芳的第一个年号,曹魏政权的第五个年号。

蜀汉】成都)孝怀帝刘禅延熙十一年(费禕辅政)

年号:延熙(238年-257年)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的第二个年号,,蜀汉政权第三个年号,

孙吴】建业)吴大帝孙权赤乌十一年

年号:赤乌(238年八月/九月-251年四月)三国时期吴大帝孙权第四个年号,称帝第三个年号,孙吴政权第四个年号。赤乌十四年四月改元太元元年。

【同时期政权】 

【越南】交趾、九真夷起事(248年)

南匈奴】21.刘豹(挛鞮豹),(曹操所立)(216-279年)

高句丽】丸都城)第十一任国王.东川王(忧位居)(227 年 - 248 年)

高句丽】丸都城)第十二任国王.中川王(然弗)(248 年 - 270 年)

鮮卑】索头部,15任首领.神元皇帝拓跋力微219-277年在位‌

【世纪】3世纪
【中历】黄帝纪年2945年
【年代】三国蜀汉,三国魏,三国吴

【在位黄帝】

曹魏】第三任,邵陵厉公曹芳(239年1月22日 -254年11月2日)

蜀汉】后主孝怀帝刘禅(223年五月-263年在位)

孙吴】吴大帝孙权(229年5月23日-252年5月21日在位)

【年号】正始,延熙,赤乌

【朝代】

三国·曹魏:220年12月11日至266年2月8日。
三国·蜀汉:221年5月15日至263年12月23日。

三国·孙吴:229年5月23日至280年5月1日 


公元248年2月12日

农历:248年正月(小)初一,伊斯兰历:前385年1月29日,波斯历:前375年11月22日,星期:星期六,干支:戊辰年 甲寅月 乙未日,属相:龙,星座:水瓶座,节气:2月8日立春 2月23日雨水,数九:六九第6天,儒略日数:1811682

 

【出生名人】

     司马攸,(248年 ~283年4月27日  ),字大猷,小字桃符  。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西晋宗室、书法家,晋文帝司马昭次子,晋武帝司马炎同母弟,母为文明皇后王元姬。晋武帝太康四年卒,年三十六岁。谥号为献。

【亲属成员】
父亲:养父晋景帝司马师(过继后)、本生父司马昭
母亲:养母景献皇后羊徽瑜(过继后)、本生母王元姬
【兄弟姐妹】
兄长
晋武帝司马炎,司马攸同母兄
弟弟
城阳哀王司马兆,司马攸同母弟
辽东悼惠王司马定国,司马攸同母弟
广汉殇王司马广德,司马攸同母弟
乐安平王司马鉴
燕王司马机
司马永祚,早亡
乐平王司马延祚
【姐妹】
京兆公主,司马攸同母姐妹
妻子:贾褒,一名荃(贾充与原配李婉之女)
儿子
东莱王司马蕤
广汉冲王司马赞
北海王司马寔
齐武闵王司马冏

 

【逝世名人】

      王平,(?—248年),字子均,巴西宕渠(今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人,籍贯益州。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延熙十一年(248年),王平去世,其子王训继承了爵位。

【亲属成员】
母亲:何氏 
儿子:王训

 

 

【中国大事记】

《资治通鉴》魏纪

  邵陵厉公中正始九年(戊辰,公元二四八年)

  春,二月,中书令孙资,癸巳,中书监刘放,三月,甲午,司徒卫臻各逊位,以侯就第,位特进。

  夏,四月,以司空高柔为司徒,光禄大夫徐邈为司空。邈叹曰:“三公论道之官,无其人则缺,岂可以老病忝之哉!”遂固辞不受。

  五月,汉费祎出屯汉中。自蒋琬及祎,虽身居于外,庆赏威刑,皆遥先咨断,然后乃行。祎雅性谦素,当国功名,略与琬比。

  秋,九月,以车骑将军王凌为司空。

  陪陵夷反,汉车骑将军邓芝讨平之。

  大将军爽,骄奢无度,饮食衣服,拟于乘舆;尚方珍玩,充牣其家;又私取先帝才人以为伎乐。作窟室,绮疏四周,数与其党何晏等纵酒其中。弟羲深以为忧,数涕泣谏止之,爽不听。爽兄弟数俱出游,司农沛国桓范谓曰:“总万机,典禁兵,不宜并出。若有闭城门,谁复内入者?”爽曰:“谁敢尔邪!”

  初,清河、平原争界,八年不能决。冀州刺史孙礼请天府所藏烈祖封平原时图以决之。爽信清河之诉,云图不可用,礼上疏自辨,辞颇刚切。爽大怒,劾礼怨望,结刑五岁。久之,复为并州刺史,往见太傅懿,有忿色而无言。懿曰:“卿得并州少邪?恚理分界失分乎?”礼曰:“何明公言之乖也!礼虽不德,岂以官位往事为意邪!本谓明公齐踪伊、吕,匡辅魏室,上报明帝之托,下建万世之勋。今社稷将危,天下凶凶,此礼之所以不悦也!”因涕泣横流。懿曰:“且止,忍不可忍!”

  冬,河南尹李胜出为荆州刺史,过辞太傅懿。懿令两婢侍,持衣,衣落;指口言渴,婢进粥,懿不持杯而饮,粥皆流出沾胸。胜曰:“众情谓明公旧风发动,何意尊体乃尔!”懿使声气才属,说:“年老枕疾,死在旦夕。君当屈并州,并州近胡,好为之备!恐不复相见,以子师、昭兄弟为托。”胜曰:“当还忝本州,非并州。”懿乃错乱其辞曰:“君方到并州?”胜复曰:“当忝荆州。”懿曰:“年老意荒,不解君言。今还为本州,盛德壮烈,好建功勋!”胜退,告爽曰:“司马公尸居馀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他日,又向爽等垂泣曰:“太傅病不可复济,令人怆然!”故爽等不复设备。

  何晏闻平原管辂明于术数,请与相见。十二月,丙戌,辂往诣晏,晏与之论《易》。时邓飏在坐,谓辂曰:“君自谓善《易》,而语初不及《易》中辞义,何也?”辂曰:“夫善《易》者不言《易》也。”晏含笑赞之曰:“可谓要言不烦也!”因谓辂曰:“试为作一卦,知位当至三公不?”又问:“连梦见青蝇数十,来集鼻上,驱之不去,何也?”辂曰:“昔元、凯辅舜,周公佐周,皆以和惠谦恭,享有多福,此非卜筮所能明也。今君侯位尊势重,而怀德者鲜,畏威者众,殆非小心求福之道也。又,鼻者天中之山,‘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今青蝇臭恶而集之,位峻者颠,轻豪者亡,不可不深思也!愿君侯裒多益寡,非礼不履,然后三公可至,青蝇可驱也。”飏曰:“此老生之常谭。”辂曰:“夫老生者见不生,常谭者见不谭。”辂还邑舍,具以语其舅。舅责辂言太切至,辂曰:“与死人语,何所畏邪!”舅大怒,以辂为狂。

  吴交趾、九真夷贼攻没城邑,交部骚动。吴主以衡阳督军都尉陆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胤入境,喻以恩信,降者五万馀家,州境复清。

  太傅懿阴与其子中护军师、散骑常侍昭谋诛曹爽。


【公元二百四十八年大事记】

司马懿谋诛曹爽
  魏曹爽专擅朝政,骄奢无度,与何晏等纵酒作乐。司马懿诡称病生,以麻痹曹爽等。魏正始九年(248)冬,曹爽党羽河南(今河南洛阳东北)尹李胜出为荆州刺史,面辞司马懿。懿令两婢服侍。持衣,衣落;指口方渴,侍婢进粥,懿持杯而饮,粥皆流出沾胸。李胜见此,道:“何意尊体乃尔!”懿喘息止定,方道其年老枕疾,死在旦夕。以子师、昭兄弟相托。谓李胜屈就并州,并州近胡。胜解释其乃出任荆州,非并州。懿装耳聋不解。李胜退告曹爽认为司马懿形神已离,不足为虑,爽遂不复防备。司马懿乃暗中与其子中护军司马师、散骑常侍司马昭谋诛曹爽。

 

王平卒
  蜀延熙十一年(248),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王平卒。王平(?——248),字子均,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人。初至洛阳,假校尉,从曹操征汉中。后降刘备,拜牙门将、裨将军。蜀建兴六年(228)随诸葛亮北伐,属参军马谡先锋。谡调度有失,又不听王平规谏,大败于街亭,唯平所领兵鸣鼓自守。特见崇显,加拜参军,进讨寇将军,封亭侯。九年,诸葛亮围祁山,王平别守南围,魏将张郃攻平,不能克。十二年,亮卒于五丈原,王平率军与魏延战,一战而平,迁后典军、安汉将军,又领汉中太守。蜀延熙元年(238)迁前护军。延熙六年,蒋琬还住涪,拜平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汉中。次年夏,平以三万兵据兴势抗曹爽步骑十余万,迫爽退军。王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所识不过十字,而使人读《史记》、《汉书》诸纪传,听而备知大义。口授作书,皆有义理。

 

玄学兴起
  魏正始(240——249)年间,以何晏、王弼为代表,以清谈、论辨为形式,以用《老子》、《庄子》、《易》来阐释儒家经典为内容的学术新思潮已经兴起,这一新的学术思潮在西晋之后被称为“玄学”。玄学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也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体可分为魏正始年间,魏晋之际和东晋之后三个阶段,南朝时与佛学合流,被佛学取代。玄学在学术观点上建立不同的流派。讨论的哲学命题主要有有无、本末、动静、言意象,以及自然与名教的相互关系等,魏正始年间是玄学兴起的时期,何晏、王弼是魏晋玄学的首倡者,他们提倡“贵无”,主张以寂然不动的“无”为世界的精神性本体,但也重视儒家的礼仪,尊崇孔子。提出“名教本于自然”,认为自然为本,名教为末,名教为有,自然为无,有生于无,把道家的自然无为与儒家的纲常名教合为一体。宣传“以寡治众”,“君主无为”。而另一玄学先驱荀粲则提出“六经为圣人糟粕”,主张“言不尽意”。他们的观点离群脱俗,玄淡简约,倾动当世,士人莫不景慕仿效,遂成风气。

 

涪陵夷起事
  蜀延熙十一年(248),涪陵(今四川彭水)属国民夷起事,杀都尉。蜀遣车骑将军取芝率军镇压,斩其首领,遂平。

 

交趾、九真夷起事
  吴赤乌十一年(248)十二月,交趾(今越南河内北)、九真(今越南清化北)夷起事,攻没城邑,交州骚动。吴帝孙权乃以衡阳郡(治今湖南湘潭西)督军都尉陆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陆胤别任,喻以恩信,降者五万余家,州境复清。

 
【外国大事记】
 

【两汉诗词】

狱中上梁王书

[两汉] 邹阳
  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夫精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岂不哀哉!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寤也。愿大王孰察之。

  昔玉人献宝,楚王诛之;李斯竭忠,胡亥极刑。是以箕子阳狂,接舆避世,恐遭此患也。愿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后楚王、胡亥之听,毋使臣为箕子、接舆所笑。臣闻比干剖心,子胥鸱夷,臣始不信,乃今知之。愿大王孰察,少加怜焉。

  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借荆轲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何则?诚有以相知也。苏秦相燕,人恶之燕王,燕王按剑而怒,食以駃騠;白圭显于中山,人恶之于魏文侯,文侯赐以夜光之璧。何则?两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

  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昔司马喜膑脚于宋,卒相中山;范雎拉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交,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于世,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故百里奚乞食于道路,缪公委之以政;甯戚饭牛车下,桓公任之以国。此二人者,岂素宦于朝,借誉于左右,然后二主用之哉?感于心,合于行,坚如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故偏听生奸,独任成乱。昔鲁听季孙之说逐孔子,宋任子冉之计囚墨翟。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免于谗谀,而二国以危。何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也。秦用戎人由余而伯中国,齐用越人子臧而强威、宣。此二国岂系于俗,牵于世,系奇偏之浮辞哉?公听并观,垂明当世。故意合则胡越为兄弟,由余,子臧是矣;不合则骨肉为仇敌,朱、象、管、蔡是矣。今人主诚能用齐、秦之明,后宋、鲁之听,则五伯不足侔,而三王易为也。

  是以圣王觉寤,捐子之之心,而不说田常之贤,封比干之后,修孕妇之墓,故功业覆于天下。何则?欲善亡厌也。夫晋文亲其雠,强伯诸侯;齐桓用其仇,而一匡天下。何则?慈仁殷勤,诚加于心,不可以虚辞借也。

  至夫秦用商鞅之法,东弱韩、魏,立强天下,卒车裂之。越用大夫种之谋,禽劲吴而伯中国,遂诛其身。是以孙叔敖三去相而不悔,於陵子仲辞三公为人灌园。今人主诚能去骄傲之心,怀可报之意,披心腹,见情素,堕肝胆,施德厚,终与之穷达,无爱于士,则桀之犬可使呔尧,跖之客可使刺由,何况因万乘之权,假圣王之资乎!然则荆轲湛七族,要离燔妻子(),岂足为大王道哉!

  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投人于道,众莫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蟠木根柢,轮囷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以左右先为之容也。故无因而至前,虽出随珠和璧,祗怨结而不见德;有人先游,则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今夫天下布衣穷居之士,身在贫羸,虽蒙尧、舜之术,挟伊、管之辩,怀龙逢、比干之意,而素无根柢之容,虽竭精神,欲开忠于当世之君,则人主必袭按剑相眄之迹矣。是使布衣之士不得为枯木朽株之资也。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而不牵乎卑辞之语,不夺乎众多之口。故秦皇帝任中庶子蒙嘉之言,以信荆轲,而匕首窃发;周文王猎泾渭,载吕尚归,以王天下。秦信左右而亡,周用乌集而王。何则?以其能越挛拘之语,驰域外之议,独观乎昭旷之道也。

  今人主沈谄谀之辞,牵帷廧之制,使不羁之士与牛骥同皁,此鲍焦所以愤于世也。

  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私污义,底厉名号者不以利伤行。故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邑号朝歌,墨子回车。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笼于威重之权,胁于位势之贵,回面污行,以事谄谀之人,而求亲近于左右,则士有伏死堀穴岩薮之中耳,安有尽忠信而趋阙下者哉!

 

【其他阅读】
=======
 
2023年8月9日 15:13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