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二百二十五年,公元225年,农历乙巳(蛇)年。天干五行属木。 曹魏魏文帝曹丕,黄初六年。 蜀汉孝怀帝刘禅,建兴三年

首页标题    008.公元记事    201年--300年    公元二百二十五年,公元225年,农历乙巳(蛇)年。天干五行属木。 曹魏魏文帝曹丕,黄初六年。 蜀汉孝怀帝刘禅,建兴三年








公元二百二十五年




公元225年,农历乙巳(蛇)年。天干五行属木。

曹魏】都城洛阳)开国皇帝魏文帝曹丕,黄初六年。

(年号:黄初(220年12月11日(十月二十九日)-226年五月)曹魏第一位皇帝魏文帝曹丕的第一个年号,曹魏政权第一个年号,黄初七年五月魏明帝曹叡即位沿用。

蜀汉】都城成都)孝怀帝刘禅,建兴三年(诸葛亮辅政)

(年号:建兴(223年五月-237年)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的第一个年号,,蜀汉政权第二个年号,

【同时期政权】 

南匈奴】都城~平阳,21.刘豹(挛鞮豹),(曹操所立)(216-279年)

高句丽】第十任国王.山上王(延优)(公元197年- 227年)

鮮卑】索头部,15任首领.神元皇帝拓跋力微219-277年在位‌

孙吴】都城武昌)吴王孙权黄武四年(顾雍辅政(182年-222年封吴王--229年5月23日--252年5月21日 )

(年号:黄武(222年十月-229年四月)是三国时东吴的君主吴大帝孙权的第一个年号,东吴政权的第一个年号。

     孙权,曹魏黄初二年(221年),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黄武元年(222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今湖北鄂州)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

【世纪】3世纪
【中历】黄帝纪年2922年
【年代】东汉献帝,三国蜀汉,三国魏,三国吴

【在位黄帝】

曹魏】开国皇帝.魏文帝曹丕(220年十月二十九日-226年五月)

蜀汉】后主孝怀帝刘禅,(223年五月-263年)

【年号】曹魏黄初六年,蜀汉建兴三年,东吴黄武四年

【朝代】

三国·曹魏:220年12月11日至266年2月8日。

三国·蜀汉:221年5月15日至263年12月23日。


公元225年1月27日

农历:225年正月(小)初一,伊斯兰历:前409年4月28日,波斯历:前398年11月7日,星期:星期四,干支:乙巳年 丁丑月 己卯日,属相: 蛇,星座:水瓶座,节气:1月8日小寒 1月23日大寒,数九: 四九第8天,儒略日数:1803266

 

【出生名人】

钟会,(225年-264年)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人。中国魏晋之际的谋臣、将领。文学家、玄学家、军事家、书法家。咸熙元年(264年),钟会独统平蜀军,威震西土,乃有谋反之意,欲倚姜维割据蜀地,部将发动兵变,被乱兵所杀,时年40岁。

【家庭成员】
父亲:钟繇,曹魏太傅
母亲:张氏,字昌蒲,钟繇之妾,太原兹氏人
兄长:钟毓,曹魏青州刺史,后将军
养子:钟邕、钟毅,二人原为钟会兄子
从外甥:荀勖
侄孙女:钟琰

 

【逝世名人】

曹鉴,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市)。魏文帝曹丕之子,母亲是朱淑媛。黄初六年,册立东武阳王,当年薨逝,谥号怀,无子,国除。

夏侯尚,(?~226年),字伯仁,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征西将军夏侯渊的堂侄。 黄初七年(226年),去世  ,谥号为悼,其子夏侯玄继嗣。正始四年,配享魏武帝曹操庙庭。
堂叔伯:夏侯渊
妻子:德阳乡主,曹真的妹妹

【兄弟】

1.夏侯奉之父,夏侯尚的弟弟

2.夏侯儒,夏侯尚的堂弟
【子女】
1.夏侯玄,母德阳乡主
2.夏侯徽,司马师的原配夫人,母德阳乡主
3.夏侯氏,和逌之妻
【侄子】
夏侯奉,关内侯
侄孙:夏侯本,夏侯玄族诛,因正元年间(254年-256年)续封功臣后代,以为昌陵亭侯,食邑三百户,作为夏侯尚的后嗣。

     杨彪,(142年~225年),字文先。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省华阴市)人。东汉末年名臣,太尉杨赐之子、名士杨修之父。杨彪少年时受家学熏陶,初举孝廉、茂才。其后征拜为议郎,参与续写《东观汉记》。任京兆尹时,揭发黄门令王甫的贪赃行为,使其被定罪诛杀。累任侍中、五官中郎将、卫尉等职。汉献帝时,遍历三公之职。权臣董卓意图迁都时,杨彪据理力争;献帝东迁时,杨彪尽节护主。曹操挟献帝定都许县后,将杨彪下狱,获释后又任太常。他见汉室衰微,便诈称脚疾,不理世事。曹魏建立后,拒绝出任太尉,改光禄大夫,待以客礼。黄初六年(225年),去世,享年八十四岁。其著作现仅存《答曹公书》一篇。

【家族成员】

先祖:

杨喜,曾任骑都尉,汉高祖时因功封赤泉侯。

杨敞:汉昭帝时官至丞相,封安平侯。死后谥号“敬”。
高祖父:杨宝,大儒,隐居不仕。
曾祖父:杨震,汉安帝时官至太尉。
祖父:杨秉,汉桓帝时官至太尉。
父亲:杨赐,汉灵帝时历任太尉、司空等职,封临晋侯。卒赠骠骑将军,谥号“文烈”。
妻子:袁氏,司徒袁安曾孙女。 杨修之母。传世作品有《答曹公夫人卞氏书》。
儿子:杨修,汉末文学家,仕至丞相主簿,后为曹操所杀。
孙子:杨嚣,西晋初年任典军将军,早逝。
曾孙:杨准,晋惠帝末年任冀州刺史。
玄孙:

1.杨峤,被称为“后出之俊”,为“二千石”官员。
2.杨髦,被称为“后出之俊”,为“二千石”官员。
3.杨俊,官至太傅掾属。

     孙邵,(163年-225年),字长绪,青州北海国人(今山东潍坊市昌乐县西)。孙权称吴王后,孙邵成为吴国首任丞相,数年后病逝,年六十三,谥曰肃。

 

 

【中国大事记】

《资治通鉴》魏纪

  世祖文皇帝下黄初六年(乙巳,公元二二五年)

  春,二月,诏以陈群为镇军大将军,随车驾董督众军,录行尚书事;司马懿为抚军大将军,留许昌,督后台文书。三月,帝行如召陵,通讨虏渠;乙巳,还许昌。

  并州刺史梁习讨轲比能,大破之。

  汉诸葛亮率众讨雍闿等,参军马谡送之数十里。亮曰:“虽共谋之历年,今可更惠良规。”谡曰:“南中恃其险远,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反耳。今公方倾国北伐以事强贼,彼知官势内虚,其叛亦速。若殄尽遗类以除后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仓卒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亮纳其言。谡,良之弟也。

  辛未,帝以舟师复征吴,群臣大议,宫正鲍勋谏曰:“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脣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往年龙舟飘荡,隔在南岸,圣躬蹈危,臣下破胆,此时宗庙几至倾覆,为百世之戒。今又劳兵袭远,日费千金,中国虚耗,令黠虏玩威,臣窃以为不可。”帝怒,左迁勋为治书执法。勋,信之子也。夏,五月,戊申,帝如谯。

  吴丞相北海孙劭卒。初,吴当置丞相,众议归张昭,吴王曰:“方今多事,职大事责重,非所以优之也。”及劭卒,百僚复举昭,吴王曰:“孤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六月,以太常顾雍为丞相、平尚书事。雍为人寡言,举动时当,吴王尝叹曰:“顾君不言,言必有中。”至饮宴欢乐之际,左右恐有酒失,而雍必见之,是以不敢肆情。吴王亦曰:“顾公在座,使人不乐。”其见惮如此。初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拜侯还寺,而家人不知,后闻,乃惊。及为相,其所选用文武将吏,各随能所任,心无适莫。时访逮民间及政职所宜,辄密以闻。若见纳用,则归之于上;不用,终不宣泄。吴王以此重之。然于公朝有所陈及,辞色虽顺而所执者正;军国得失,自非面见,口未尝言。王常令中书郎诣雍有所咨访,若合雍意,事可施行,即相与反覆究而论之,为设酒食;如不合意,雍即正色改容,默默不言,无所施设。郎退告王,王曰:“顾公欢悦,是事合宜也;其不言者,是事未平也。孤当重思之。”江边诸将,各欲立功自效,多陈便宜,有所掩袭。王以访雍。雍曰:“臣闻兵法戒于小利,此等所陈,欲邀功名而为其身,非为国也。陛下宜禁制,苟不足以曜威损敌,所不宜听也。”王从之。

  利成郡兵蔡方等反,杀太守徐质,推郡人唐咨为主,诏屯骑校尉任福等讨平之。咨自海道亡入吴,吴人以为将军。

  秋,七月,立皇子鉴为东武阳王。

  汉诸葛亮至南中,所在战捷,亮由越巂入,斩雍闿及高定。使庲降督益州李恢由益州入,门下督巴西马忠由牂柯入,击破诸县,复与亮合。孟获收闿馀众以拒亮。获素为夷、汉所服,亮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陈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营陈,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枞七禽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亮遂至滇池。益州、永昌、牂柯、越巂四郡皆平,亮即其渠率而用之。或以谏亮,亮曰:“若留外人,则当留兵,兵留则无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伤破,父兄死丧,留外人而无兵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废杀之罪,自嫌衅重,若留外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运粮,而纲纪粗定,夷、汉粗安故耳。”亮于是悉收其俊杰孟获等以为官属,出其金、银、丹、漆、耕牛、战马以给军国之用。自是终亮之世,夷不复反。

  八月,帝以舟师自谯循涡入淮。尚书蒋济表言水道难通,帝不从。冬,十月,如广陵故城,临江观兵,戎卒十馀万,旌旗数百里,有渡江之志。吴人严兵固守。时大寒,冰,舟不得入江。帝见波涛汹涌,叹曰:“嗟乎,固天所以限南北也!”遂归。孙韶遣将高寿等率敢死之士五百人,于径路夜要帝,帝大惊。寿等获副车、羽盖以还。于是战船数千皆滞不得行,议者欲就留兵屯田,蒋济以为:“东近湖,北临淮,若水盛时,贼易为寇,不可安屯。”帝从之,车驾即发。还,到精湖,水稍尽,尽留船付济。船连延在数百里中,济更凿地作四五道,蹴船令聚;豫作土豚遏断湖水,皆引后船,一时开遏入淮中,乃得还。

  十一月,东武阳王鉴薨。

  十二月,吴番阳贼彭绮攻没郡县,众数万人。


【公元二百二十五年大事记】

魏凿讨虏渠
  魏黄初六年(225)三月,曹丕至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凿通讨虏渠,准备伐吴。

 

梁习击败轲比能
  魏黄初六年(225)三月,魏并州刺史梁习击败鲜卑轲比能。大破之。

 

诸葛亮南征
  蜀建兴三年(225),因雍闿、孟获等反蜀,诸葛亮将南征。丞相长史王连以为南中(今去南、贵州两省部分地区和四川省西南部)不毛之地,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亮虑诸将才不及己,必欲亲往。三月,亮率众出征。临发,参军马谡(马良之弟)献策,认为南中恃其险远,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反。建议:“用兵之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诸葛亮采纳了这一正确策略。王连,字文仪,南阳(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刘璋时入蜀,为梓潼(今属四川)令。刘备据成都,以连为什邡(今四川什邡南)令,转广都(今四川华阳东南)今,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迁蜀郡(今四川成都)太守、兴业将军,领盐府如故。蜀建兴元年(223),拜屯骑校尉,领丞相长史,封平阳亭侯。

 

曹丕第三次攻吴
  魏黄初六年(225)三月,曹丕以水师征吴。御史中丞鲍勋认为劳兵袭远,日费千金,不可伐吴。曹丕怒,左迁勋为治书执法。五月,丕至谯(今安徽毫县),八月入淮。尚书蒋济上表谓水道难通,曹丕不从。十月至广陵(今江苏扬州)故城,临江观兵。戎卒数十万,旌旗数百里,有渡江之志。是时天寒结冰,船不得入江,吴人又严兵固守。曹丕见大江波涛汹涌,叹道:“嗟乎,固天所以限南北也!”遂还师。吴杨威将军、广陵太守孙韶见曹丕还,遣将高寿率敢死之士五百人,于径路夜间袭击之,丕大惊。寿等获副车羽盖而还。

 

吴以顾雍为丞相
  吴黄武四年(225)六月,孙权以太常顾雍为丞相,平尚书事。初,吴置丞相,众议归张昭,孙权认为多事之时,职大者责重,不能照顾。遂以孙邵为丞相。值孙邵卒,百官复推举张昭继为丞相,权认为丞相事烦,而张昭性刚烈,听言不从,怨咎将兴。故选定顾雍。尝曰:“顾君不言,言必有中。”又敬憧惮之,曰:“顾公在坐,使人不乐。”

 

诸葛亮七擒孟获
  蜀建兴三年(225)七月,诸葛亮由越巂(今四川西昌东南)入南中(今云南、贵州两省部分地区和四川沔西南部一带)。行军途中,雍闿已为高定部曲所杀。亮所战皆捷,斩高定。孟获收雍闿余众拒亮。获素为当地各族所服,亮欲生擒之。既得,亮使其参观蜀兵营军阵,问道:“此军何如?”孟获答道:“过去不知虚实,故败。今蒙岏观营阵,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之使再战。凡七纵七擒,这仍放之,孟获不去,道:“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于是亮至滇池,尽收孟获等渠帅以为官属,出当地金、银、丹、漆、耕牛、战马以给军国之用。南中益州、永昌、牂柯、越巂四郡皆平。

 

孙权令制千剑万刀
  吴黄武四年(225),孙权令采武昌山铜铁,作千口剑,万口刀,各长三尺九寸。万关为方形,皆是南钢越炭所作,上有“大吴”篆字。

 

孙邵卒
  吴黄武四年(225)五月,吴丞相孙邵卒,年六十岁。孙邵(163—225),字长绪,北海(治今山东昌乐西)人。初为孔融功曹,后从刘繇于江东。孙权统事,拜庐江(今安徽庐江西南)太守,迁车骑长史。黄武初,为丞相,威远将军。

 

蔡方起事
  魏黄初六年(225)六月,魏利成郡(今江西赣榆西)兵蔡方等起事,杀太宁徐质,推郡人唐咨为主。曹丕诏屯骑校尉任福、步兵校尉段昭等出兵镇压。唐咨兵败,从海道投奔东吴。

 

蜀以吕凯为云南太守
  吕凯字季平,永昌不韦(今云南保山东北)人。为永昌郡五官掾功曹。时雍闿反蜀降吴,吴遥署闿为永昌太守。吕凯与府丞王伉等率吏民闭境拒闿。南中既平,诸葛亮表凯为云南(今云南祥云东南)太守,称其执忠绝域十余年,雍闿、高逼副其降,而凯等守义不与交往。封阳迁亭侯。后为叛夷所杀。

 

彭绮起事
  魏黄武四年(225)十二月,吴鄱阳(今江西波阳东)彭绮自称将军,众数万人,攻没诸县,自言举义兵,为魏讨吴。吴乃以周鲸为鄱阳太守,与解烦督胡综并镇压。黄武六年正月,彭绮失败被擒。

 

夏侯尚卒
  魏征南将军、荆州牧夏侯尚有爱妾,宠夺正室。正室为曹宗室女。魏黄初五年(224),曹丕遣人将此妾绞杀。尚悲感发病,神志恍惚。妾已埋葬,不胜思见,复挖出视之。丕闻而不悦。黄初六年,尚病重,还洛阳,遂卒。夏侯尚(?—225),字伯仁。曹丕与之亲友。历仕军司马,五官将文学,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中领军。曹丕称帝,迁尚为征南将军,领荆州刺史。黄初三年因战功进为牧。参加过平定袁绍、代郡胡的战争。卒谥悼侯。

 

杨彪卒
  魏黄初六年(225),故汉太杨彪卒,年八十四岁。杨彪(142—225),字文先,出身汉名门大族,父赐,祖父秉,曾祖震,均曾任汉太尉。汉熹平(172—178)中,拜议郎,迁侍中、京兆尹。汉光和(178—184)中,累迁到少府、大仆、卫尉。汉中平六年(189)代董卓为司空,当年冬,迁司徒。次年,以反对董卓迁都长安,被董卓使人以灾异奏免。再拜光禄大夫,迁大鸿胪。入关后,转少府、太常、以病免官。复为京兆尹,光禄勋,再迁光禄大夫,徙司空,又以地震免,复拜太常。汉兴平元年(194),拜太尉,录尚书事。李傕、郭汜为乱,杨彪尽力护持,及汉帝至洛阳,以彪守尚书令,汉建安元年(196),从汉帝至许(今河南许昌)。值袁术称帝,曹操借口杨彪与袁术为姻亲,诬杨彪欲图废置,奏收下狱,劾以大逆。将作大匠孔融闻之,不及换朝服,往见曹操,与之力争。操不得已,释彪。汉建安四年,复拜彪太常,建安十年免官。十一年,诏诸以泽为侯者皆夺封。彪袭父岏临晋侯亦夺。彪见汉将亡,遂托疾不复行走。曹丕称帝后,欲以杨彪为太尉,彪固辞不就,乃授光禄大夫。

 
【外国大事记】
 

【两汉诗词】

塞翁失马

[两汉] 刘安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刘安(前179年-前122年),淮南国寿春(今安徽寿县)人,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长之子。中国西汉文学家、道学家、思想家。 淮南八公山豆腐创始人。元狩元年(前122年)十一月,刘安自杀身亡。

【家族成员关系】
祖父:汉高祖,刘邦
父:淮南厉王刘长
母:雍氏
【兄弟】
1.济北贞王刘勃
2.衡山王刘赐
3.东成侯刘良
妻子:王后荼(姓不详)
【子女】
子:

1.刘迁

2.刘不害
女:刘陵
孙子:刘建,刘不害之子。

 
【其他阅读】
=======
2023年8月5日 21:21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