姒发
【基本信息】
所处时代:夏朝
本名:姒发
别名:发、后发、后敬
民族族群:华夏族
都城:
1.河西(今河南安阳)
2.斟鄩(迁都斟鄩(今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
在位:公元前1668年—前1652年(另有文献记载其在位19年)
生卒:
1.约公元前1710年~公元前1652年
2.另有文献称~公元前1705年~前1653年
成就:治国举措短暂中兴
陵墓:
前任:姒皋(sì gāo)
继任:桀
【个人简介】
发(约公元前1710年~公元前1652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夏朝第十六任君主。他在位期间以知人善任、励精图治著称,尤以其破格提拔当时担任养马之职的长者关龙逄为相而广受后世称道。关龙逄的祖先曾为夏朝掌管牲畜饲养,是著名的牧正,亦为豢龙氏的后裔,因此他也被尊称为“豢龙”。 在发的治理下,夏朝政局稳定,国力强盛,社会秩序井然,为当时中原地区最强大的政权之一。然而遗憾的是,发去世后,其子桀继位。桀荒淫暴虐,统治昏庸,致使夏朝由盛转衰,最终走向灭亡。发的英明统治与桀的腐朽形成鲜明对比,使得后人对其执政时期的清明与用人智慧倍加推崇。
【人物生平】
姒发,夏朝第十六任君主,是夏王姒皋之子。姒皋在位十一年,于公元前十六世纪去世后,由其子姒发继位,成为新一代夏王。 据《竹书纪年》记载:姒发即位之初,便展现出一派盛世气象。元年之时,四方夷族纷纷前来朝拜,宾客盈门,盛况空前。随后,又在上池举行隆重的保庸大会,诸夷代表献舞助兴,象征着国家统一、民族和睦,天下归心。 在位期间,姒发励精图治,施行仁政,注重民生,体恤百姓疾苦。他广纳贤才,重用贤臣良将,如忠直敢谏的关龙逄(páng),辅佐朝政,使国家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夏朝呈现出一派繁荣安定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姒发执政的第七年,泰山地区发生了地震。这一自然现象在当时被视为天象示警,也促使统治者更加重视天人感应与治国之道。 姒发在位共十七年,于晚年驾崩,其子姒桀继位,成为夏朝末代君主。尽管桀后来因暴政失国,但姒发时期的政绩仍为后人所称道,被视为夏朝中后期一位有作为的君王。
【个人成就】
夏王发继位之后,始终致力于国家的长治久安,他深知治国安邦离不开贤能之士的辅佐,因此四处访求有才之士,广纳贤才。
在他执政期间,发生了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君臣相遇故事。 有一次,夏王发在郊外巡游打猎,途中突遇大雨,便前往附近的一处民宅避雨。屋内有一位年迈的老人,目光如炬、神采奕奕,给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位老人便是后来辅佐夏朝中兴的贤臣——关龙逄。 在避雨期间,发与关龙逄闲聊数语,发现其谈吐不凡、见解独到,遂向他请教治国之道。关龙逄以养马为喻,说明治理百姓、理顺政事应当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可放任自流。这番言论深得夏王发的认同,他愈发觉得眼前之人非同寻常。 随后,发又进一步询问关龙逄为君之道。关龙逄答道:“为人君者,应当谦逊恭敬地对待臣民,对臣属要给予尊重与信任,同时要爱护并重用有才之人。唯有如此,天下才能安定,国家才能稳固,社稷宗庙方可长久。
回到宫中后,夏王发当即下诏,先任命关龙逄为大夫,后又因其卓越才能,破格提拔为宰相。关龙逄不负众望,以其卓越的治政能力,将夏朝政务治理得井然有序,使得朝纲清明、百姓安居、国力日盛。 夏王发慧眼识才、不拘一格提拔关龙逄的故事,不仅彰显了他作为一代明君的胸襟与远见,也体现了他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与信任。夏王发与关龙逄之间的君臣相知,堪称古代明君贤臣关系的典范,为后世所称颂。
【家族成员】
祖父:孔甲
父亲:皋
儿子:履癸
姒发个人世系:
001燧人氏,002伏羲 ,003少典,004黄帝 ,005昌意,006颛顼,007鲧,→008禹→009启→010姒中康~姒相~012姒少康~013 杼~014 槐~015 芒~ 016泄~017不降 ~018孔甲~019 皋~020 发~~~传位于 桀(履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