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四百七十六年,公元476年,农历丙辰(龙)年,天干五行属火。 北魏延兴六年,承明元年 南朝宋元徽四年 柔然永康十三年

首页标题    008.公元记事    401-500    公元四百七十六年,公元476年,农历丙辰(龙)年,天干五行属火。 北魏延兴六年,承明元年 南朝宋元徽四年 柔然永康十三年






公元四百七十六年



公元四百七十六年,农历丙辰(龙)年,天干五行属火。

南北朝~北朝北魏第七位皇帝魏高祖-孝文帝拓跋宏延兴六年

南北朝~北朝北魏第七位皇帝魏高祖-孝文帝拓跋宏承明元年(六月壬申改元)

南北朝~【南朝刘宋第八位皇帝明皇帝刘昱元徽四年

柔然受罗部真可汗“郁久闾予成”永康十三年

承明元年:承明(476年7月21日(承明元年六月十四日)-477年1月29日),北魏第七位皇帝魏高祖-孝文帝拓跋宏第二个年号,北魏第二十二个年号。



【南北朝时期政权】

【南北朝】(420年-589年),南朝和北朝的统称,中国历史上从420年东晋灭亡,南朝宋建立到589年隋朝统一全国形成的南北对峙局面。

南朝】上承东晋下启隋朝,并与北方胡人建立的五个政权对峙,共二十四帝,历一百六十九年。均以建康(今江苏南京)为都。

、都城.建康(420~479年)
、都城.建康(479~502年)
、都城.建康(502~557年)
,都城.建康(557~589年)
北朝】中国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北方五个朝代的总称。后世的隋唐两朝都是继承了北朝,五国开国皇帝们的祖先都是北朝名贵。
北魏,(386~534年),历12帝。都城:1.盛乐(386-398年)、2.平城(398-494年)、3.洛阳(494-534年)
东魏,都城.邺,(534~550年),历1帝
北齐,都城.邺,(550~577年),历6帝
西魏,都城.长安(535~556年),历3帝
北周,都城.长安(557~581年),历5帝


【同时期政权.五胡十六国

仇池氐:杨文度,3年.武都国第四位国王
吐谷浑:拾寅,,24年
高昌::阚伯周,16年

【世纪】5世纪
【中历】黄帝纪年3173年
【年代】北朝北魏,南朝、
【在位皇帝】

南北朝~【南朝刘宋第八位皇帝明皇帝刘昱(472年四月-477年七月七日(8月1日))

南北朝~【北朝北魏第七位皇帝魏高祖-孝文帝拓跋宏(471年9月20日--499年4月26日

柔然受罗部真可汗“郁久闾予成”(464年-485年在位

【年号】北魏延兴六年,承明元年 南朝宋元徽四年 柔然永康十三年
东晋年号】【十六国更多...
【朝代】南北朝(420年-589年)
公元476年2月11日,农历:476年正月(小)初一,伊斯兰历:前150年1月28日,波斯历:前147年11月22日,星期:星期三,干支:丙辰年 庚寅月 辛卯日,属相:龙,星座:水瓶座,节气:2月3日立春 2月19日雨水,数九:六九第9天,儒略日数:1894958
 
【出生名人】
 
【逝世名人】
拓跋弘(454年8月14日~476年7月20日),别名第豆胤、万民,出生于阴山,鲜卑族。北魏王朝第六位皇帝(465年6月21日~471年9月20日在位)。文成帝拓跋濬长子,母为李贵人。承明元年(476年),拓跋弘于永安殿暴毙(一说被冯太后毒死),年仅二十三岁,谥号献文皇帝,庙号显祖,安葬于金陵。
【家庭成员】(家族情况
父亲:文成帝拓跋濬。
母亲:文成元皇后李氏。
儿子:魏孝文帝,元宏(拓跋宏),467年 - 499年,母李夫人
 
【中国大事记】
《资治通鉴》宋纪

 苍梧王下元徽四年(丙辰,公元四七六年)

  春,正月,己亥,帝耕籍田,大赦。

  二月,魏司空东郡王陆定国坐恃恩不法,免官爵为兵。

  魏冯太后内行不正,以李弈之死怨显祖,密行鸩毒,夏,六月,辛未,显祖殂。壬申,大赦,改元承明。葬显祖于金陵,谥曰献文皇帝。

  魏大司马、大将军代人万安国坐矫诏杀神部长奚买奴,赐死。

  戊寅,魏以征西大将军、安乐王长乐为太尉,尚书左仆射、宜都王目辰为司徒,南部尚书李讠斤为司空。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复临朝称制。以冯熙为侍中、太师、中书监。熙自以外戚,固辞内任;乃除都督、洛州刺史,侍中、太师如故。

  显祖神主祔太庙,有司奏庙中执事之官,请依故事皆赐爵。秘书令广平程骏上言:“建侯裂地,帝王所重,或以亲贤,或因功伐,未闻神主祔庙而百司受封者也。皇家故事,盖一时之恩,岂可为长世之法乎!”太后善而从之,谓群臣曰:“凡议事,当依古典正言,岂得但修故事而已!”赐骏衣一袭,帛二百匹。

  太后性聪察,知书计,晓政事,被服俭素,膳羞减于故事什七八;而猜忍多权数。高祖性至孝,能承颜顺志。事无大小,皆仰成于太后。太后往往专决,不复关白于帝。所幸宦者高平王琚、安定张祜、杞嶷、冯翊王遇、略阳苻承祖、高阴王质,皆依势用事。祜官至尚书左仆射,爵新平王;琚官至征南将军,爵高平王;嶷等官亦至侍中、吏部尚书、刺史,爵为公、侯,赏赐巨万,赐铁券,许以不死。又,太卜令姑臧王睿得幸于太后,超迁至侍中、吏部尚书,爵太原公。秘书令李冲,虽以才进,亦由私宠,赏赐皆不可胜纪。又外礼人望东阳王丕、游明根等,皆极其优厚,每褒赏睿等,辄以丕等参之,以示不私。丕,烈帝之玄孙;冲,宝之子也。

  太后自以失行,畏以议己,群下语言小涉疑忌,辄杀之。然所宠幸左右,苟有小过,必加笞棰,或至百馀;而无宿憾,寻复待之如初,或因此更富贵。故左右虽被罚,终无离心。

  乙亥,加萧道成尚书左仆射,刘秉中书令。

  杨运长、阮佃夫等忌建平王景素益甚,景素乃与录事参军陈郡殷沵、中兵参军略阳垣庆延、参军沈颙、左暄等谋为自全之计。遣人往来建康,要结才力之士,冠军将军黄回、游击将军高道庆、辅国将军曹欣之、前军将国韩道清、长水校尉郭兰之、羽林监垣祗祖,皆阴与通谋;武人不得志者,无不归之。时帝好独出游走郊野,欣之谋据石头城,伺帝出作乱。道清、兰之欲说萧道成因帝夜出,执帝迎景素,道成不从者,即图之;景素每禁使缓之。杨、阮微闻其事,遣伧人周天赐伪投景素,劝令举兵。景素知之,斩天赐首送台。

  秋,七月,祗祖帅数百人自建康奔京口,云京师已溃乱,劝令速入。景素信之,戊子,据京口起兵,士民赴之者以千数。杨、阮闻祗祖叛走,即命纂严。己丑,遣骁骑将军任农夫、领军将军黄回、左军将军兰陵李安民将步军,右军将军张保将水军,以讨之;辛卯,又命南豫州刺史段佛荣为都统。萧道成知黄回有异志,故使安民、佛荣与之偕行。回私戒其士卒:“道逢京口兵,勿得战。”道成屯玄武湖,冠军将军萧赜镇东府。

  始安王伯融,都乡侯伯猷,皆建安王休仁之子也,杨、阮忌其年长,悉称诏赐死。

  景素欲断竹里以拒台军。垣庆延、垣祗祖、沈颙皆曰:“今天时旱热,台军远来疲困,引之使至,以逸待劳,可一战而克。”殷沵等固争,不能得。农夫等既至,纵火烧市邑。庆延等各相顾望,莫有斗志;景素本乏威略,恇扰不知所为。黄回迫于段佛荣,且见京口军弱,遂不发。张保泊西渚,景素左右勇士数十人,自相要结,进击水军。甲午,张保败死,而诸将不相应赴,复为台军所破。台军既薄城下,颙先帅众走,祗祖次之,其馀诸军相继奔退,独左暄与台军力战于万岁楼下;而所配兵力甚弱,不能敌而散。乙未,拔京口。黄回军先入,自以有誓不杀诸王,乃以景素让殿中将军张倪奴。倪奴擒景素,斩之,并其三子,同党垣祗祖等数十人皆伏诛。萧道成释黄回、高道庆不问,抚之如旧。是日,解严。丙申,大赦。

  初,巴东建平蛮反,沈攸之遣军讨之。及景素反,攸之急追峡中军以赴建康。巴东太守刘攘兵、建平太守刘道欣疑攸之有异谋,勒兵断峡,不听军下。攘兵子天赐为荆州西曹,攸之遣天赐往谕之。攘兵知景素实反,乃释甲谢愆,攸之待之如故。刘道欣坚守建平,攘兵譬说不回,乃与伐蛮军攻斩之。

  甲辰,魏主追尊其母李贵人曰思皇后。

  八月,丁卯,立皇弟翙为南阳王,嵩为新兴王,禧为始建王。

  庚午,以给事黄门侍郎阮佃夫为南豫州刺史,留镇京师。

  九月,戊子,赐骁骑将军道庆死。

  冬,十月,辛酉,以吏部尚书王僧虔为尚书右仆射。

  十一月,戊子,魏以太尉、安乐王长乐为定州刺史,司空李讠斤为徐州刺史。

  顺皇帝

 
【外国大事记】
 
【南北朝诗词】
折花联句
[南北朝] 何逊
笑出春园里。望花联褰缬。欲以间珠钿。非为相思折。日照烂成绮。风来聚疑雪。试采一枝归。愿持因远别。
 
【其他阅读】
=======

 

2023年10月9日 17:57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