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二百五十年,公元250年,农历庚午(马)年,天干五行属金。魏齐王曹芳嘉平二年,蜀汉后主刘禅延熙十三年,吴大帝孙权赤乌十三年。

首页标题    008.公元记事    201年--300年    公元二百五十年,公元250年,农历庚午(马)年,天干五行属金。魏齐王曹芳嘉平二年,蜀汉后主刘禅延熙十三年,吴大帝孙权赤乌十三年。






公元二百五十年




公元250年,农历庚午(马)年,天干五行属金

曹魏】洛阳)3,邵陵厉公.曹芳嘉平二年

年号嘉平(249年四月初八-254年十月)三国时期曹魏君主魏齐王曹芳的第二个年号,曹魏政权的第六个年号。

蜀汉】成都)孝怀帝刘禅延熙十三年(费禕辅政)

年号:延熙(238年-257年)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的第二个年号,,蜀汉政权第三个年号,

孙吴】建业)吴大帝孙权赤乌十三年

年号:赤乌(238年八月/九月-251年四月)三国时期吴大帝孙权第四个年号,称帝第三个年号,孙吴政权第四个年号。赤乌十四年四月改元太元元年。

【同时期政权】 

南匈奴】21.刘豹(挛鞮豹),(曹操所立)(216-279年)

高句丽】丸都城)第十二任国王.中川王(然弗)(248 年 - 270 年)

鮮卑】索头部,15任首领.神元皇帝拓跋力微219-277年在位‌



【世纪】3世纪
【中历】黄帝纪年2947年
【年代】 三国蜀汉,三国魏,三国吴

【在位黄帝】

曹魏】第三任,邵陵厉公曹芳(239年1月22日 -254年11月2日)

蜀汉】后主孝怀帝刘禅(223年五月-263年在位)

孙吴】吴大帝孙权(229年5月23日-252年5月21日在位)

【年号】嘉平二年,延熙十三年,赤乌十三年。

【朝代】

三国·曹魏:220年12月11日至266年2月8日。
三国·蜀汉:221年5月15日至263年12月23日。

三国·孙吴:229年5月23日至280年5月1日 


公元250年2月19日

农历:250年正月(小)初一,伊斯兰历:前383年2月28日,波斯历:前373年11月30日,星期:星期二,干支:庚午年 戊寅月 癸丑日,属相:马,星座:水瓶座,节气:2月7日立春 2月22日雨水,数九:七九第5天,儒略日数:1812420

 

【出生名人】

西晋文学家~左思,(约250年-约305年),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太安二年(303年),因为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后左思便病逝。诗歌代表作品是《咏史》诗8首。

【家庭成员】
父亲:左熹,字彦雍,太原相、弋阳太守。
妹妹:左棻,字兰芝,晋武帝贵人。
妻子:翟氏 
【儿子】
长子:左髦,字英髦
次子:左聪奇,字骠卿
【女儿】
长女:左芳,字惠芳
次女:左媛,字纨素

     弗拉维乌斯·瓦勒里乌斯·君士坦提乌斯(公元250年3月31日-306年7月25日),西罗马帝国的皇帝。

        阿利乌(250年-336年),或译亚流,天主教称亚略,是领导阿里乌教派的早期基督教人士。

 

【逝世名人】

刘放,(?-250年),字子弃,涿郡人,三国时代魏国权臣,西乡侯刘容的后代(汉武帝刘彻.生~燕剌王刘旦.生~汉广阳顷王刘建.生~西乡侯刘容).......刘放)。嘉平二年(250)卒,谥敬侯。

【家庭成员】
【儿子】
刘正,嗣侯
刘许,字文生,刘正弟,文辞可观,晋惠帝年间为越骑校尉。(刘放诸子中二人封亭侯,一人骑都尉,其余皆为郎中。)

刘氏,嫁张华。外孙张祎,外曾孙张舆,外玄孙张次惠,外来孙张穆之

       画家杜琼,(1396年-1474年),字用嘉,号东原,五坞山人,延绿亭主人,私谥渊孝先生.人称东原先生,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明朝文学家,书画家、藏书家,史学家,占星家。曾参与《太宗(朱棣)实录》《宣宗实录》《舆地志》的修撰和《苏郡志》的校定,1474年(明.成化(明宪宗朱见深)十年),杜琼逝世,享年79岁。杜琼一生创作作品20余幅,传世画作有《听泉图》《南村别墅图》《为吴宽作山水图》《友松图卷》等10余幅。
人物关系
门生:赵同鲁、沈贞吉、沈周

       胡昭,(162年-250年),字孔明,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汉末三国时期隐士、书法家,善长隶书。嘉平二年(250年)胡昭去世,享年八十九岁。
【家族成员】
儿子:胡纂在曹魏任郎中。

       胡质,(?~250年),字文德,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官至荆州刺史、征东将军。嘉平二年(250年)逝世,追封阳陵亭侯,谥贞侯。其子胡威继嗣。
【家庭成员】
父亲:胡敏,字通达,在江淮之间甚有名望。
儿子
长:胡威,一名胡貔,字伯虎(《晋书》作伯武  ),曹魏及西晋官员,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
次:胡罴,字季象,胡威弟,官至益州刺史、安东将军。
孙子:胡奕,字次孙,胡威之子,官至平东将军。

     孙礼,(?—250年),字德达,涿郡容城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魏志〉有传。嘉平二年(250年),孙礼去世,谥号景侯。其孙孙元继承爵位。
家庭成员
孙子:孙元,在孙礼逝世后袭封大利亭侯爵位

       孙霸,(?—250年),字子威,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大帝孙权第四子。赤乌十三年(250年),因“南鲁之争”图谋危害太子,坐罪赐死。
孙霸(?—250年),字子威,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大帝孙权第四子。赤乌十三年(250年),因“南鲁之争”图谋危害太子,坐罪赐死。
【家庭成员】
祖父:孙坚,东汉破虏将军,乌程侯。孙权称帝后,追谥武烈皇帝,庙号始祖。
父亲:孙权,东吴开国君主,谥号大皇帝。
母亲:孙霸母有争议:
1.琅邪王夫人,《三国志》称孙霸为孙和同母弟,故母同为王夫人。吴末帝孙皓时,追赠大懿皇后。
2.谢姬,《三国志》称其为孙霸子孙基、孙壹祖母。
妻子:刘妃,大司农刘基之女 
【兄弟姐妹】
长兄:孙登,东吴宣太子。
次兄:孙虑,建昌侯。
三兄:孙和,东吴废太子,废为南阳王。其子孙皓继位后,追尊为文皇帝。
五弟:孙奋,齐郡王,降为章安侯。
六弟:孙休,琅琊王,东吴景皇帝。
幼弟:孙亮,吴国废帝,废为会稽王。
长姐:孙鲁班,全公主。
次姐:刘公主,
孙鲁育,孙霸异母姐,朱公主。
滕公主,孙霸异母姐。
【儿子】
1.孙基,吴郡侯,孙皓登基后,被流放。
2.孙壹,宛陵侯,孙皓登基后,被流放。

         圣法彬,(?——250年1月20日),又译圣法比安,是第20任教宗,于236年1月至250年1月20日在位。他将罗马帝国分成7个区,由7名助祭管辖。

 

【中国大事记】

《资治通鉴》魏纪

 邵陵厉公中嘉平二年(庚午,公元二五零年)

  夏,五月,以征西将军郭淮为车骑将军。

  初,会稽潘夫人有宠于吴主,生少子亮,吴主爱之。全公主既与太子和有隙,欲豫自结,数称亮美,以其夫之兄子尚女妻之。吴主以鲁王霸结朋党以害其兄,心亦恶之,谓侍中孙峻曰:“子弟不睦,臣下分部,将有袁氏之败,为天下笑。若使一人立者,安得不乱乎!”遂有废和立亮之意,然犹沉吟者历年。峻,静之曾孙也。

  秋,吴主遂幽太子和。骠骑将军硃据谏曰:“太子,国之本根。加以雅性仁孝,天下归心。昔晋献用骊姬而申生不存,汉武信江充而戾太子冤死,臣窃惧太子不堪其忧,虽立思子之宫,无所复及矣!”吴主不听。据与尚书仆射屈晃率诸将吏泥头自缚,连日诣阙请和;吴主登白爵观,见,甚恶之,敕据、晃等“无事匆匆”。无难督陈正、五营督陈象各上书切谏,据、晃亦固谏不已;吴主大怒,族诛正、象。牵据、晃入殿,据、晃犹口谏,叩头流血,辞气不挠。吴主杖之各一百,左迁据为新都郡丞,晃斥归田里,群司坐谏诛放者以十数。遂废太子和为庶人,徙故鄣,赐鲁王霸死。杀杨竺,流其尸于江,又诛全寄、吴安、孙奇,皆以其党霸谮和故也。初,杨竺少获声名,而陆逊谓之终败,劝竺兄穆令与之别族。及竺败,穆以数谏戒竺得免死。硃据未至官,中书令孙弘以诏书追赐死。

  冬,十月,庐江太守谯郡文钦伪叛,以诱吴偏将军硃异,欲使异自将兵迎己。异知其诈,表吴主,以为钦不可迎。吴主曰:“方今北土未一,钦欲归命,宜且辽之。若嫌其有谲者,但当设计网以罗之,盛重兵以防之耳。”乃遣偏将军吕据督二万人,与异并力至北界,钦果不降。异,桓之子;据,范之子也。

  十一月,大利景侯孙礼卒。

  吴主立子亮为太子。

  吴主遣军十万作堂邑涂塘以淹北道。

  十二月,甲辰,东海定王霖卒。

  征南将军王昶上言:“孙权流放良臣,適庶分争,可乘衅击吴。”朝廷从之,遣新城太守南阳州泰袭巫、秭归,荆州刺史王基向夷陵,昶向江陵。昶引竹纟亘为桥,渡水击之,吴大将施绩,夜遁入江陵。昶欲引致平地与战,乃先遣五军案大道发还,使吴望见而喜;又以所获铠马甲首环城以怒之,设伏兵以待之。绩果来追,昶与战,大破之,斩其将钟离茂、许旻。

  汉姜维复寇西平,不克。


【公元二百五十年大事记】

吴废太子和杀鲁王霸
  吴赤乌十三年(250)八月,吴帝孙权幽禁太子孙和。骠骑将军朱据以太子为国之本,劝谏,孙权不听,于是朱据与尚书仆射屈晃率诸将吏泥头自缚,连日诣阙请赦太子。权甚之,谓其“无事匆匆”。无难督阵正、五营督陈象各上书切谏,据、晃仍固谏不止,权大怒,族诛正、象;杖据、晃各一百;左迁据新都郡(今浙江淳安西)丞,未至追赐死;晃名官。诛、放朝臣以十数。遂废太子和为庶人,徙故鄣(今浙江安吉西北)。赐鲁王霸死。杀霸之党羽杨竺、全寄、吴安、孙奇。史称吴“两宫之变”。

 

孙权杀朱据
  朱据(194——250),字子范,吴郡吴人。孙权以据才兼文武,拜建义校尉。黄龙元年(229),征据尚权少女孙鲁育,拜左将军,封云阳侯。后受典校吕壹诬陷下狱,数日事明,权仍穷治壹罪。赤乌九年(246)迁据骠骑将军。赤乌十二年(250)据在吴太子和与鲁王霸斗争中,拥太子和,触怒孙权,左迁为新都郡丞。赴任途中,中书令孙弘谮据,时孙权病,弘乃矫诏追赐朱据死。

 

文钦诈降诱吴
  魏嘉平二年、吴赤乌十三年(250)十月,魏庐江太守文钦诈降诱吴,吴偏将军朱异知其有诈,乃与偏将军吕据督兵二万共至吴魏交界处。文钦见吴兵有备,遂罢。

 

吴立孙亮为太子
  吴赤乌十三年(250)十一月,吴帝孙权立少子孙亮(母潘夫人)为太子。

 

吴筑堂邑涂塘
  吴赤乌十三年(250)十一月,吴帝孙权遣军十万,于尝邑(今江苏六合北)筑涂塘(即今瓦梁堰),水淹北道,以阻 魏兵南下。

 

魏王昶攻吴
  魏嘉平二年、吴赤乌十三年(250)十二月,魏征南将军王昶以吴有两宫之变,建议乘机攻吴。魏帝乃遣新城(今湖北房县)太守州泰袭巫(今四川巫山)、秭归,荆州刺史王基攻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王昶攻江陵。初,吴引沮漳河水淹江陵以北地,以阻魏兵。王昶乃作竹桥,渡水击吴兵,吴大将施绩夜败回江陵。王昶欲引兵至平地作战,于是大军伪撤,又以所获铠马甲环城陈列以激怒吴兵,施绩果然出兵追击魏军。魏伏兵出,大败吴兵,斩吴将钟离茂、许旻。次年正月,王基、州泰亦皆破吴兵,降者数千口。四月,王昶以功拜征南大将军。

 

姜维攻魏西平
  蜀延熙十三年、魏嘉平二年(250)十二月,卫将军姜维攻魏西平(今青海西宁),不克。

 

魏王凌谋立楚王彪,事败
  魏司空、都督扬州诸军事王凌与其甥兖州刺史令狐愚并典重兵,镇守淮南。凌与愚以魏帝曹芳年幼,受制于强臣,谋立楚王彪,迎都许昌。魏嘉平元年(250)九月,令狐愚暗中与曹彪往来,十一月,愚病死。十二月,魏拜王凌为太尉。嘉平三年四月,王凌以吴作堂邑(今江苏六合北)涂塘(即今瓦梁堰)为借口,欲因此发兵,遣将军扬弘以废立事告兖州刺史黄华。华、弘连名揭发,司马懿领兵击王凌,先赦凌罪,又写信告诠王凌,以定其心,继而大军出其不备而至。凌见势穷,遂降。懿遣兵送凌洛阳,凌知罪大必死,五月,途中自杀,年约八十岁。懿穷治其罪,相连者均夷三族。六月,赐楚王彪死,尽录曹氏诸王置邺,使官员监视,不得使诸王与人往来。

 

天竺僧昙柯迦罗至洛阳传戒律
  魏嘉平二年(250)十二月,天竺僧昙柯迦罗(意译“法时”)到洛阳。时魏国境内已有佛教僧侣,但汉有按佛教戒律出家。昙柯迦罗到后,应众僧之请,译出大众部戒律的节选本《僧祗戒心》(又称《魏僧祗戒本》)一卷,并请天竺和西域僧担任戒师授戒。从此魏地开始按佛教戒律授戒度僧。

 

杜琼卒
  杜琼(?——250),字伯瑜,成都人。少受学于任字,刘璋辟为从事。刘备领益州牧,以琼为议曹从事。后主刘禅即位,琼官至大鸿胪、太常。琼为人静默少言,不与世事。著有《韩诗章句》十余万言。

 

孙礼卒
  孙礼(?——250),字德达,涿郡容城人。初随曹操为 空军谋掾,历任河部郡丞,琅邪、阳平(今河北大名东)太守,入为尚书。时魏明帝大兴土木,农稼伤时,孙礼谏罢役,诏:“敬纳谠言,促遣民作”。礼径至工地,称诏罢役。明帝奇其意,亦不责之。明帝临卒,以孙礼为大将军长史,佐大将军曹爽辅政。爽觉不便,出孙为扬州刺史,魏正始二年(214)四月,吴将全琮攻淮南,决芍陂(今安徽寿县南),孙礼兵少,遂勒卫兵抵御,自旦及暮,将士死伤过半,礼奋不顾身,马伤数处,吴兵败退。诏赐绢七百匹,孔礼皆散与阵亡者家属。拜少府,转荆州刺史,迁冀州牧。以清河、平原争界事触怒曹爽,刑五岁,但不使输作。约年余,迁并州刺史,护匈奴中郎将。往辞司马懿,述对时局不满,高平陵事变后,入为司隶校尉,迁司空。孙礼历任七郡五州,皆有威信。卒谥景侯。

 

刘放卒
  刘放(?——250),字子叶,涿郡人,汉末附曹操。魏国既建,以放为秘书郎。曹丕即位,以刘放为中书监,孙资为中书令,各加给事中,遂掌机密。至魏景初二年(238),累官至侍中、光禄大夫,封方城侯。是岁,明帝曹睿病重,欲以燕王曹宇为大将军,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军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郎共辅政。刘放、孙资久典机密,惧献、肇等,乃见明帝谓曹宇等不堪大任,宜以曹爽、司马懿辅政。明帝纳其言。齐王曹芳即位,以刘放、孙资决定大谋,增邑,加放左光禄大夫,金印紫绶、仪同三司。魏正始六年(245),放转骠骑将军,领中书监如故。正始七年,以年老逊位。卒谥敬侯。

 

胡质卒
  胡质(?——250),字文德,寿春人。少知名,任州郡。曹操召质为顿丘令,入为丞相东曹议令史。魏黄初(220——26)中,迁东莞(今山东沂水东北)太守。在郡九年,迁荆州刺史,魏正始二年,吴朱然围樊城,质以轻兵救樊,城中乃字。迁征东将军,假节都督青、徐诸军事。质为官清正廉节,多释宽狱,每军功赏赐,皆散之于众,故将士用命。卒后家无余财,唯有赐衣书箧而已。追封阳陵亭侯,谥曰贞侯。

【外国大事记】
 

【两汉诗词】

涉江采芙蓉

[两汉] 佚名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其他阅读】
=======
 
2023年8月9日 17:10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