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二百二十二年,公元222年,农历壬寅(虎)年,闰六月,天干五行属水 曹魏魏文帝曹丕,黄初三年。 蜀汉开国皇帝昭烈帝刘备,章武二年

首页标题    008.公元记事    201年--300年    公元二百二十二年,公元222年,农历壬寅(虎)年,闰六月,天干五行属水 曹魏魏文帝曹丕,黄初三年。 蜀汉开国皇帝昭烈帝刘备,章武二年






公元二百二十二年




公元222年,农历壬寅(虎)年,闰六月,天干五行属水

曹魏】都城洛阳)开国皇帝魏文帝曹丕,黄初三年。

(年号:黄初(220年12月11日(十月二十九日)-226年五月)曹魏第一位皇帝魏文帝曹丕的第一个年号,曹魏政权第一个年号,黄初七年五月魏明帝曹叡即位沿用。

蜀汉】都城成都)开国皇帝昭烈帝刘备,章武二年(諸葛亮辅政)

(年号:章武(221年221年5月15日,四月初六建元- 223年6月10日.四月二十四)蜀汉开国皇帝昭烈帝刘备的第一个年号,蜀汉政权第一个年号,

【同时期政权】 

南匈奴】都城~平阳,21.刘豹(挛鞮豹),(曹操所立)(216-279年)

高句丽】第十任国王.山上王(延优)(公元197年- 227年)

鮮卑】索头部,15任首领.神元皇帝拓跋力微219-277年在位‌

孙吴】都城武昌)吴王孙权黄武元年((182年-222年封吴王--229年5月23日--252年5月21日 )

(年号:黄武(222年十月-229年四月)是三国时东吴的君主吴大帝孙权的第一个年号,东吴政权的第一个年号。

     孙权,曹魏黄初二年(221年),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黄武元年(222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今湖北鄂州)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

【世纪】3世纪
【中历】黄帝纪年2919年
【年代】 东汉献帝,三国魏,三国蜀汉,三国吴

【在位皇帝】

曹魏】开国皇帝.魏文帝曹丕(220年十月二十九日-226年五月)

蜀汉】开国皇帝昭烈帝刘备(214~221年5月15日-223年6月10日)

【年号】曹魏.黄初三年。蜀汉.章武二年。东吴.黄武元年,

【朝代】

三国·曹魏:220年12月11日至266年2月8日。
三国·蜀汉:221年5月15日至263年12月23日。


公元222年1月30日

农历,222年正月(大)初一,伊斯兰历    前412年3月28日,波斯历    前401年11月9日,星期    星期三,干支    壬寅年 辛丑月 丙寅日,属相    虎,星座    水瓶座,节气    1月8日小寒 1月23日大寒,数九    五九第2天,儒略日数    1802173

 

【出生名人】

      杜预,(222年-285年),字元凯,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中国魏晋时期军事家、经学家、律学家,曹魏散骑常侍杜恕之子。太康五年闰十二月(285年初) [56] 逝于邓县,终年六十三岁。获赠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成”。

【家族成员】
祖父:杜畿(163-224),曹魏初年官至尚书仆射,封丰乐亭侯。后在陶河试航时遇风溺死,获赠太仆,谥号“戴”。
父亲:杜恕(197-252),魏明帝时官至幽州刺史,袭封丰乐亭侯。后因事被免官流放。
妻子:司马氏,出身河内司马氏,太傅司马懿之女,西晋建立后被追封为高陆公主。
长子:杜锡,西晋时官至尚书左丞,袭封当阳侯。死后获赠散骑常侍。
次子:杜跻,西晋时曾任新平太守。
三子:杜耽,永嘉之乱时避乱于前凉,任凉州军司。【唐代诗人杜甫的先祖】。
四子:杜尹,西晋时官至弘农太守。【唐代诗人杜牧的先祖。】

 

【逝世名人】

      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人,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之子。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建安十七年(212年)五月,曹操抓捕在邺城的马超族人(包括父亲马腾和两个弟弟马休、马铁等),计三族人,全部斩杀。章武二年(222年),马超患了重病,上疏刘备:“臣宗族门下二百口人,被曹操诛杀殆尽,只剩下从弟马岱,当以我卑微的宗族让他继承,深深地托付给陛下您,其他的也没什么话了。”  同年十二月马超病逝,年仅47岁。,刘禅时期被追谥为威侯。有一女嫁于安平王刘理。有剑术“出手法”流传后世。

【亲属成员】
先世
祖父:马平,曾任天水郡兰干县尉。
父亲:马腾,汉末卫尉,建安十七年,五月被曹操捕杀。
【兄弟
一弟:马休,汉末奉车都尉,建安十七年,五月被曹操捕杀。
二弟:马铁,汉末骑都尉,建安十七年,五月被曹操捕杀。

堂弟:马岱,随马超投靠刘备,蜀汉建立后,官至平北将军,陈仓侯。
另有两名兄弟,名不祥,一个为韩遂所杀。 一个遣入曹军为人质。
【妻子
妻子:杨氏 ,与王异交好,后同长子一起被杀。
庶妻:董氏,马超投刘,改嫁阎圃。
【子女
长子:名不祥,杨氏之子,死于冀城。 
庶子:马秋,董氏之子,被张鲁所杀。
儿子:马承,袭爵斄乡侯。 [114]
女儿:马氏,嫁刘备之子安平王刘理。

     傅肜(róng),(?~222年),义阳(今湖北省枣阳市)人,三国时蜀汉将领。刘备攻伐吴国时,傅肜为别督。刘备被陆逊击败于猇亭后,收兵至马鞍山,陆逊复攻破之,刘备于夜间突围。 傅肜率部力战断后,手下兵士皆死,吴国将领令傅肜投降,傅肜骂道:“吴狗!怎么会有投降的汉将军!”后战死。

【家庭成员】
儿子:傅佥:季汉关中都督,后司马昭攻伐季汉,战死阳安关。
孙子
1.傅著:季汉亡后,没入奚官,后被司马炎赦免为庶人。
2.傅募:季汉亡后,亦没入奚官,后被司马炎赦免为庶人。

      刘巴,(?—公元222年),字子初,柃陵烝阳(今湖南衡阳西)人。蜀章武二年(公元222年),蜀尚书令刘巴卒于成都。

       程畿,(?~222年),巴西阆中(今四川省阆中市)人 。三国时期蜀汉官员。章武元年(222年),在夷陵之战败退中与追兵激战战死。

       马良,(187年~222年),字季常,襄阳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马谡之兄。章武二年(222年),刘备东征东吴,闰六月,在夷陵之战中,蜀军败于猇亭,马良遇害身亡,时年三十六岁。
【家庭成员】
【兄弟】
马伯常,马良长兄。
马仲常,马良次兄。
马叔常,马良三兄。
马谡,字幼常,马良弟,官至参军,后因失街亭而被杀。
儿子:马秉,官至骑都尉。

    许靖,(?—222年),字文休。汝南郡平舆县(今河南省平舆县)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蜀汉时期重臣、名士、评论家。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称汉中王,任命其为汉中王傅。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任命许靖为司徒,位列三公。蜀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八月,蜀司徒许靖卒,年七十余。有文集二卷。
【亲属成员】
兄长:名不详,蜀汉佞臣陈祗外祖父。
堂弟:许邵,汉末名士。
子:许钦,许靖长子,在许靖死前即去世。
孙:许游,许钦之子,景耀(258年—263年)年间任尚书。

      杨俊,(?~222年),字季才,河内郡修武县(今河南省获嘉县)人。汉末三国时期魏国大臣。黄初三年(222年),曹丕视察宛城时,以“市不丰乐”为由,不听王象劝阻,将杨俊下狱处死。
【家庭成员】
孙子:杨览,字公质,汝阴太守。
杨猗,字公彦,尚书;晋朝东海王司马越的舅舅。
曾孙:杨沈,字宣弘,杨览之子,散骑常侍。

       王象,(?~222年),字羲伯,河内郡怀县(今河南省武陟县)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目录学家、藏书家。黄初三年(222年),因后悔未能挽救杨俊性命,发病死去。

        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人。聂壹后人,张辽本姓聂,为避灾祸改姓张。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黄初三年(222年),张辽抱病击破吴将吕范。病逝于江都,谥曰刚侯。
家庭成员
祖先:聂壹,马邑的豪商,曾发起“马邑之谋”,使得西汉与匈奴正式开战。
同辈
张汛(或作“张泛”),张辽之兄,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因张辽之功而被封为列侯。
子辈
张虎,张辽之子,在其父张辽去世后,袭爵晋阳侯,官至偏将军。
张?,张辽之子,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因张辽之功被封为列侯。史书没有记载其名。
张?,张辽之子,于黄初六年(225年)因张辽之功而被封为关内侯。史书没有记载其名。
孙辈:张统,张虎之子,张辽之孙,在其父张虎去世后,袭爵晋阳侯。

 

【中国大事记】

《资治通鉴》魏纪

 世祖文皇帝上黄初三年(壬寅,公元二二二年)

  春,正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庚午,帝行如许昌。

  诏曰:“今之计、孝,古之贡士也;若限年然后取士,是吕尚、周晋不显于前世也。其令郡国所选,勿拘老幼;儒通经术,吏达文法,到皆试用。有司纠故不以实者。”

  二月,鄯善、龟兹、于阗王各遣使奉献。是后西域复通,置戊己校尉。

  汉主自秭归将进击吴,治中从事黄权谏曰:“吴人悍战,而水军沿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当寇,陛下宜为后镇。”汉主不从,以权为镇北将军,使督江北诸军;自率诸将,自江南缘山截岭,军于夷道猇亭。吴将皆欲迎击之。陆逊曰:“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攻之纵下,犹难尽克,若有不利,损我太势,非小故也。今但且奖厉将士,广施方略,以观其变。若此间是平原旷野,当恐有颠沛交逐之忧;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罢于木石之间,徐制其敝耳。”诸将不解,以为逊畏之,各怀愤恨。汉人自佷山通武陵,使侍中襄阳马良以金锦赐五谿诸蛮夷,授以官爵。

  三月,乙丑,立皇子齐公睿为平原王、皇弟鄢陵公彰等皆进爵为王。甲戌,立皇子霖为河东王。

  甲午,帝行如襄邑。

  夏,四月,戊申,立鄄城侯植为鄄城王。是时,诸侯王皆寄地空名而无其实;王国各有老兵百馀人以为守卫;隔绝千里之外,不听朝聘,为设防辅监国之官以伺察之。虽有王侯之号而侪于匹夫,皆思为布衣而不能得。法既峻切,诸侯王过恶日闻;独北海王兗谨慎好学,未尝有失。文学、防辅相与言曰:“受诏察王举措,有过当奏,及有善亦宜以闻。”遂共表称陈兗美。兗闻之,大惊惧,责让文学曰:“修身自守,常人之行耳,而诸君乃以上闻,是适所以增其负累也。且如有善,何患不闻,而遽共如是,是非所以为益也。”

  癸亥,帝还许昌。

  五月,以江南八郡为荆州,江北诸郡为郢州。

  汉人自巫峡建平连营至夷陵界,立数十屯,以冯习为大督,张南为前部督,自正月与吴相拒,至六月不决。汉主遣吴班将数千人于平地立营,吴将帅皆欲击之,陆逊曰:“此必有谲,且观之。”汉主知其计不行,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逊上疏于吴王曰:“夷陵要害,国之关限,虽为易得,亦复易失。失之,非徒损一郡之地,荆州可忧,今日争之,当令必谐。备干天常,不守窟穴而敢自送,臣虽不材,凭奉威灵,以顺讨逆,破坏在近,无可忧者。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伏愿至尊高枕,不以为念也。”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馀营。汉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汉主升马鞍山,陈兵自绕,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汉主夜遁,驿人自担烧铙铠断后,仅得入白帝城,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塞江而下。汉主大惭恚曰:“吾乃为陆逊所折辱,岂非天耶!”将军义阳傅肜为后殿,兵众尽死,肜气益烈。吴人谕之使降,肜骂曰:“吴狗,安有汉将军而降者!”遂死之。从事祭酒程畿溯江而退,众曰:“后追将至,宜解舫轻行。”畿曰:“吾在军,未习为敌之走也。”亦死之。

  初,吴安东中郎将孙桓别击汉前锋于夷道,为汉所围,求救于陆逊,逊曰:“未可。”诸将曰:“孙安东,公族,见围已困,奈何不救!”逊曰:“安东得士众心,城牢粮足,无可忧也。待吾计展,欲不救安东,安东自解。”及方略大施,汉果奔溃。桓后见逊曰:“前实怨不见救;定至今日,乃知调度自有方耳!”初,逊为大都督,诸将或讨逆时旧将,或公室贵戚,各自矜恃,不相听从。逊按剑曰:“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对也。诸君并荷国恩,当相辑睦,共翦此虏,上报所受,而不相顺,何也?仆虽书生,受命主上,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各在其事,岂复得辞!军令有常,不可犯也!”及至破备,计多出逊,诸将乃服。吴王闻之曰:“公何以初不启诸将违节度者邪?”对曰:“受恩深重,此诸将或任腹心,或堪爪牙,或是功臣,皆国家所当与共克定大事者,臣窃慕相如、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王大笑称善,加逊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江陵侯。

  初,诸葛亮与尚书令法正好尚不同,而以公义相取,亮每奇正智术。及汉主伐吴而败,时正已卒,亮叹曰:“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东行。就使东行,必不倾危矣。”汉主在白帝,徐盛、潘璋、宋谦等各竞表言“备必可禽,乞复攻之。”吴王以问陆逊。逊与硃然、骆统上言曰:“曹丕大合士众,外托助国讨备,内实有奸心,谨决计辄还。”初,帝闻汉兵树栅连营七百馀里,谓群臣曰:“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孙权上事今至矣。”后七日,吴破汉书到。

  秋,七月,冀州大蝗,饥。

  汉主既败走,黄权在江北,道绝,不得还,八月,率其众来降。汉有司请收权妻子,汉主曰:“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待之如初。帝谓权曰:“君舍逆效顺,欲追踪陈、韩邪?”对曰:“臣过受刘主殊遇,降吴不可,还蜀无路,是以归命。且败军之将,免死为幸,何古人之可慕也!”帝善之,拜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使陪乘。蜀降人或云汉诛权妻子,帝诏权发丧。权曰:“臣与刘、葛推诚相信,明臣本志。窃疑未实,请须。”后得审问,果如所言。马良亦死于五谿。

  九月,甲午,诏曰:“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士之爵。以此诏传之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卞太后每见外亲,不假以颜色,常言:“居处当节俭,不当望赏,念自佚也。外舍当怪吾遇之太薄,吾自有常度故也。吾事武帝四五十年,行俭日久,不能自变为奢。有犯科禁者,吾且能加罪一等耳,莫望钱米恩贷也。”

  帝将立郭贵嫔为后,中郎栈潜上疏曰:“夫后妃之德,盛衰治乱所由生也。是以圣哲慎立元妃,必取先代世族之家,择其令淑,以统六宫,虔奉宗庙。《易》曰:‘家道正而天下定。’由内及外,先王之令典也。《春秋》书宗人衅夏云:‘无以妾为夫人之礼。’齐桓誓命于葵丘,亦曰:‘无以妾为妻。’令后宫嬖宠,常亚乘舆,若因爱登后,使贱人暴贵,臣恐后世下陵上替,开张非度,乱自上起。”帝不从。庚子,立皇后郭氏。

  初,吴王遣于禁护军浩周、军司马东里衮诣帝,自陈诚款,辞甚恭悫。帝问周等:“权可信乎?”周以为权必臣服,而衮谓其不可必服。帝悦周言,以为有以知之,故立为吴王,复使周至吴。周谓吴王曰:“陛下未信王遣子入侍,周以阖门百口明之。”吴王为之流涕沾襟,指天为誓。周还而侍子不至,但多设虚辞。帝欲遣侍中辛毘、尚书桓阶往与盟誓,并责任子,吴王辞让不受。帝怒,欲伐之,刘晔曰:“彼新得志,上下齐心,而阻带江湖,不可仓卒制也。”帝不从。九月,命征东大将军曹休、前将军张辽、镇东将军臧霸出洞口,大将军曹仁出濡须,上军大将军曹真、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围南郡。吴建威将军吕范督五军,以舟军拒休等,左将军诸葛瑾、平北将军潘璋、将军杨粲救南郡,裨将军硃桓以濡须督拒曹仁。

  冬,十月,甲子,表首阳山东为寿陵,作终制,务从俭薄,不藏金玉,一用瓦器。令以此诏藏之宗庙,副在尚书、秘书、三府。

  吴王以扬越蛮夷多未平集,乃卑辞上书,求自改厉;“若罪在难除,必不见置,当奉还土地民人,寄命交州以终馀年。”又与浩周书云:“欲为子登求昏宗室。”又云:“以登年弱,欲遣孙长绪、张子布随登俱来。”帝报曰:“朕之与君,大义已定,岂乐劳师远临江、汉!若登身朝到,夕召兵还耳。”于是吴王改元黄武,临江拒守。帝自许昌南征,复郢州为荆州。十一月,辛丑,帝如宛。曹休在洞口,自陈:“愿将锐卒虎步江南,因敌取资,事必克捷,若其无臣,不须为念。”帝恐休便渡江,驿马止之。侍中董昭侍侧,曰:“窃见陛下有忧色,独以休济江故乎?今者渡江,人情所难,就休有此志,势不独行,当须诸将。臧霸等既富且贵,无复他望,但欲终其天年,保守禄祚而已,何肯乘危自投死地以求徼倖!苟霸等不进,休意自沮。臣恐陛下虽有敕渡之诏,犹必沉吟,未便从命也。”顷之,会暴风吹吴吕范等船,绠缆悉断,直诣休等营下,斩首获生以千数,吴兵迸散。帝闻之,敕诸军促渡。军未时进,吴救船遂至,收军还江南。曹休使臧霸追之,不利,将军尹卢战死。

  庚申晦,日有食之。

  吴王使太中大夫郑泉聘于汉,汉太中大夫宗玮报之,吴、汉复通。

  汉主闻魏师大出,遗陆逊书曰:“贼今已在江、汉,吾将复东,将军谓其能然否?”逊答曰:“但恐军新破,创夷未复,始求通亲;且当自补,未暇穷兵耳。若不推算,欲复以倾覆之馀远送以来者,无所逃命。”

  汉汉嘉太守黄元叛。

  吴将孙盛督万人据江陵中州,以为南郡外援。

【公元二百二十二年大事记】

魏绍郡国举计(吏)、孝(廉)
  犍黄初三年(222)正月五日,文曹丕诏郡国荐举计吏、孝廉。不再限年,不拘老幼,儒通经术,吏达文法,到皆试用。

 

魏复通西域
  魏黄初三年(222)二月,鄯善、龟兹、于阗王各遣使向魏奉献。东汉安帝以后,西域断绝,至此乃复通。魏置戊己较尉,以掌西域屯兵。

 

吴蜀夷陵之战
  蜀章武二年(222)正月,刘备军自秭归(今属湖北)将击吴,治中从事黄权因顺流攻敌,进易退难,故请刘备镇后,自为先驱,刘备不从。乃以黄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诸军,与吴军相拒于夷陵道(今湖北宜昌东南);备自率诸将自江南掾山截岭,于夷道猇亭(今宜都北)驻营。吴将皆欲击之,大都督陆逊认为刘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以进攻;进攻纵胜,也难尽克;若有不利,于大势有损。决定坚守不战,整军观变。诸将怨愤,以为陆逊畏敌。吴安东中郎将宗室孙桓击蜀先锋于夷道(今湖北宜都西北),为蜀兵所围。陆逊以桓城牢粮足,得士众心,足可自守,不救。五月,蜀军十万余人自巫峡建平(今四川巫山东)至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间长江两岸长百里,树栅连营五十余屯。六月,刘备见久持不决,令吴班将数千人平地立营诱敌。吴将皆欲击班,陆逊不许,刘备知计不行,引伏兵从谷中出。闰六月,陆逊认为蜀军兵疲意沮,计不复生,已到决战时机。于是,先遣兵攻蜀一营试敌,不利;然后,令全军战士人持茅草一把,以火攻蜀营,拔之。乘胜势率诸军五万人同进俱攻,连破蜀军四十余营,斩蜀将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刘备逃至马鞍山(今湖北宜昌西北),陆逊督诸军四面围攻,蜀军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刘备连夜逃走,驿人将所担铙、铠、烧之于隘以断后,仅得入白帝成(今四川奉节东)。蜀军舟船、器械,水步军资,损失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吴将徐盛、潘璋、宋谦等闻刘备在白帝成,上表请再攻之,陆逊与朱然、骆统认为曹丕大合士众,外托助吴讨备,内实有谋吴之心。决计还兵。战争结束。此战史称夷陵之战,又称猇亭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魏封宗室为王
  魏黄初三年(222)三月初一,魏封皇子睿为平原王,皇弟彰、据、宇、林、衮、峻、于、彪、徽等十一人皆进爵为王(郡王)。十日,立皇子霖为河东王。四月十四是,立鄄城侯植为鄄城王(县王)。

 

魏分荆州置郢州
  魏黄初三年(222)五月,魏以吴孙权称臣,统荆州江南八 郡,故以江诸郡置郢州。十月,吴叛,复为荆州。

 

魏禁后族辅政
  魏黄初三年(222)九月初三,魏诏: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裂土之封,诏传后世,违者天下共诛之。

 

曹丕第一次攻吴
  魏黄初二年(221)秋,孙权向魏称藩。魏遣使责吴太子入侍为质。权指天为誓,为之流涕沾襟。魏使还,侍子不至,但多设虚词。魏欲遣侍中辛毗、尚书桓阶至吴盟誓,并征任子,权辞让不受。曹丕怒,出兵伐吴。黄初三年九月,令征东大将军曹休、前将军张辽、镇东将军张露营地出洞口(今安徽和县江边),大将军曹仁出濡须(今安徽巢县南),上军大将军曹真、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左将军张命、右将军徐晃围南郡(今湖北公安)。孙权遣建将军吕范督五军,以水军拒曹休,以左将军诸葛瑾、平北将军潘璋、将军扬粲救南郡,以裨将军朱桓守濡须拒曹仁。孙权以扬越蛮夷未平,乃卑辞上书,称若罪在难除,愿交还土地人民;又称欲为太子孙登求婚魏宗室;又称孙登年弱,欲遣孙邵,张昭随同入侍。曹丕答报,称孙登晨至,夕即还兵。孙权于是改元黄武(取以士德承汉意)临江拒守。曹丕将自出击之。十一月,大风吹吴吕范等船,兵死伤数千,余军退还江南。魏黄初四年、吴黄武二年正月,张郃击破吴孙盛,夺据江陵(今湖北江陵)中洲。诸葛瑾将兵解围,被夏侯尚击退。时朱然守江陵,城中兵多,能战者仅五千人,朱然尚伺机攻破魏两营。魏围江陵数月,不下。二月,曹仁攻濡须,被朱桓战败,亡千余人,魏将常雕战死,王双被俘。同月,魏军中疾病流行,江水上涨,曹丕采纳董昭议,召诸军还。

 

吴蜀通和
  蜀章武二年、吴黄武元年(222)十一月,吴王孙权使太中大夫郑泉聘于蜀;蜀帝刘备遣太中大夫宗玮还报,吴蜀复通。郑泉,字文渊,陈郡(今河南淮阳)人,生卒年不详。博学有奇志,性嗜酒。临卒,谓必葬其于制陶作坊之侧,死后化而成土,有幸取而为酒壶,实获其心矣。

 

吴用《乾象历》
  吴中书令阚泽受刘洪乾象历;孙权推五德之运,以为士行用未祖辰腊,故于吴黄武二年(223)正月改四分历,用乾象历。

 

曹丕表首阳山东为寿陵,作《终制》
  魏黄初三年(222)十月初三,曹丕表首阳山(今洛阳东北) 东为寿陵,作《终制》。认为“骨无痛痒之知,冢非栖神之宅”,欲使易代之后不知寿陵所在,故令寿陵不树不封,务从俭薄,随葬一以瓦器,无藏金玉。令以此诏藏之宗庙,副本存尚书、秘书、三府。

 

《皇览》编成
  汉延康元年(220),曹丕诏刘劭、王象、缪袭、桓范、韦诞等诸儒集五经群收,以类相从。以象领秘书监。魏黄初三年(222)书成,以“宜皇王之省览”,故名《皇览》。藏于秘府。《皇览》凡四十余部,部数十篇,共千余篇,通合八百余万字。此乃我国第一部类书,已佚。

 

王象卒
  魏黄初三年(222)十一月十一日(辛丑),曹丕至宛(今河南南阳)收杨俊,诏问尚书:“汉明帝杀几二千名?”常侍王象见诏文,知俊不免于死,乃叩头流血竟面,请减俊死罪。曹丕不答,欲入禁中。象牵丕衣,丕谓:“我知杨俊与卿本末耳,今听卿,是无我也。卿宁无俊邪?无我邪?”象见曹丕言切,乃缩手。自恨不能救俊,发病死。王象(?—222),字羲伯,河内(今河南武陟西南)人。少孤,为人仆隶。牧羊时因私读书而被主人箠楚。杨俊见而嘉其才质,即为王象赎身,并聘娶安家。汉建安(196—222)中,为魏太子曹丕所礼遇,王粲、陈琳等人亡后,后起之秀唯象才高。丕为帝,拜象散骑侍郎,迁为常侍,封列侯。曾受诏以秘书监撰《皇览》。象为人和厚,文采温雅,于是京师归美,称这儒宗。其文集一卷已佚,存文《荐杨俊》一篇。

 

支谦翻译佛经
  吴黄武元年(222),居士支谦于吴始译佛经,到吴建兴年间(253—254)止,历时三十余年,译出佛经四十九部(一说三十六部四十八卷,一说二十七部),主要有《维摩诘经》、《大明度无极经》、《首楞严经》、《慧印三昧经》、《老女人经》、《大阿弥陀经》、《瑞应本起经》等。并制《赞菩萨连句梵呗》三契。友谦,大翻译家,字恭时,一名越,生卒年不详。祖先为大月氏人。其祖父法度汉灵帝时率国人数百归汉。汉献帝末年,支谦从洛阳与乡人避乱先到吴武昌(今湖北鄂城),后到建业(今江苏南京)。孙权以其为博士,使辅导太子登。支谦自幼学习中国书典,后从支谶弟子支亮(字纪明)学习佛教,博览经籍,莫不精究,通晓六国语言,多才多艺。与支谶、支亮名著一时,世称“天下博知,不出三支”。支谦细长黑瘦,眼多白而晴黄,时人语曰:“支郎眼中黄,身躯虽细是智囊。”太子登死后(吴赤乌四年,214),支谦隐居穹隆山中,从沙门竺法兰受持五戒,所交往者均佛僧,不参与世务,后死于山中。支谦才学深澈,内外备通,故所译 经文丽简略,多用意译,译文又力图适合汉人习惯,如将人名“须菩提”译为“善业”,经名《摩柯般若波罗密经》译为《大明度无极经》等。重大哲学概念也多来自《老子》;但过分追求文词美巧,不免偏离原著,支谦所开创的译风,在三国两晋占据重要地位。

 

曹植作《洛神赋》
  魏黄初三年(222),东郡(今河南濮阳南)太守王机,防辅吏仓辑诬告曹植,植以此至洛阳(今属河南),为己辩白。诏令复国。归国途中渡洛川,作《洛神赋》。《洛神赋》是曹植赋中的代表作,作者以洛水之神一宓妃的神话为基础,通过作者的幻想,塑造了一个纯洁而多情,“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神女形象,流露了自己对洛神的爱慕之情和人神相隔不得相见的惆怅;并借以抒发自己的才情和不被知遇的感慨。此赋是中国文学史上广为传诵的名篇。

 

傅肜战死
  蜀章武二年(222)闰六月,蜀军猇亭战败,蜀将义阳(今湖北枣阳东南)人傅肜殿后拒战,兵众尽死。吴将语肜令聀
降,傅肜骂道:“顺狗,安有汉将军而降者!”遂战死。

 

程畿战死
  蜀章武二年(222)闰六月,蜀军猇亭战败,从事祭酒程畿逆江而退,吴追兵将至,人告以解船轻去,方可以免。程畿不从,谓其在军未学见敌逃走。追兵至,畿执戟战,吴船有覆者。追兵大至,共击畿船,畿战死。程畿(?—222)字季然,巴西阆中(今属四川)人,刘璋时为汉昌(今四川苍溪北)长,后迁江阳(今四川泸州)太守。刘备领益州牧,辟为从事祭酒。

 

马良遇害
  蜀章武二年(222)初,刘备东征孙权,遣马良入武陵(今湖南常德市西招纳五谿蛮夷。闰六月,蜀军败于猇亭,马良遇害,年三十六岁。马良187—222),字季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刘备领荆州,辟为从事;入蜀,任为左将军掾。刘备称帝,以良为侍中。曾使吴,孙权敬待之。与诸葛亮相友善。

 

魏监察诸王
  魏诸侯王虽有封国,但皆寄地空名而无其实,国有老兵百余人以为守卫,不听朝聘,设文学、防辅、监国伺察诸王。诸王空有王侯之号,而侪于匹夫,皆思为布衣百姓而不能得。法又峻切,诸侯王动辄得罪。时仅北海王衮谨慎好学,未有过失,文学、防辅以为受诏察王举止,有过当奏,有善亦当举闻。于是共同表陈衮美。曹衮闻之大惊,责备文学,谓是举适所以增其负累,反为无益。

 

冀州蝗灾
  魏黄初三年(222)七月,冀州大蝗,民饥,魏使尚书杜畿持节开仓赈济灾民。

 

黄权降魏
  蜀章武二年(222)闰六月,蜀军猇亭战败,蜀治中从事镇北将军黄权在江北,道绝,不得还蜀。八月率其众降魏。蜀有司执法,请收权妻、子,刘备谓“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待权妻子如初。曹丕拜权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时蜀降人或云刘备已诛黄权妻、子,曹丕诏黄权发丧。权谓与刘备、诸葛推城相信,疑其不实,后得审问,果如其言。

 

许靖卒
  蜀章武二年(222)八月,蜀司徒许靖卒,年七十余。许靖(?—222),字文休,汝南平舆(今河南汝南东南)人。东汉灵帝时察孝廉,除尚书郎,典选举。董卓秉政,适靖巴郡太守,不就,补御史中丞。因事惧诛,辗转至交州,曾拒曹操相召。后入蜀依刘璋,任马郡(今四川重庆)、广汉(今四川广汉北)太守。刘备克蜀后,以靖为左将军长史;刘备为汉中王,靖为太傅;及刘备称帝,以靖为司徒。靖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著《与曹公书》,今存。

 

杨俊自杀
  魏黄初三年(222)十一月十一日(辛丑),曹丕征孙权至宛(今河南南阳),以市不丰乐为名,收宛令及南阳太守杨俊。尚书仆射司马懿、常侍王象、荀纬请求恕俊,叩头流血,曹丕不许。俊曰:“吾知罪矣”,遂自杀。杨俊(?—222),字季方,河内获嘉(今河南新乡西南)人。汉末战乱,随曹操为曲梁(今河北永年)长,入为丞相掾属,历任南阳(今河南南阳)太守、中尉,左迁平原(今山东平原)太守。曹丕称帝,复为南阳太守。俊与曹植友善,常于曹操前称美曹植,曹丕因此怀恨。俊死,众论冤之。

 

黄元叛蜀
  蜀汉嘉(今四川雅安北)太守黄元素为诸葛亮所不善,闻刘备病,恐有后患,于蜀章武二年(222)十二月举郡反,烧临邛(今四川邛崃)城。益州治中从事扬洪使将军陈曶、郑绰讨元。次年三月,黄元兵败被擒,送成都斩首。

 

张辽卒
  魏黄初三年(222)九月,物前将军张辽带病随曹休领军征吴,至海陵(今江苏泰州),破吴将吕范。病笃,卒于江都(今江苏江都),年五十四岁。张辽(169—222),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兴平东北)人,世为凉州豪强,东汉末随父腾起兵,后领腾部曲。汉建安十六年(211),与韩遂等攻曹操,败于潼关(今属陕西)。还据凉州后,超率诸戎攻陇上郡县,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又被杨阜等所逐,奔汉中依张鲁。闻刘备围成都,将兵降备,拜平西将军、迁左将军、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封棨乡侯。临终上疏,谓门宗二百余口,为曹操所诛略尽,唯从弟岱,为宗族血食之继。卒后追谥威侯。

 

刘巴卒
  蜀章武二年(222),蜀尚书令刘巴卒于成都。刘巴(?—222),字子初,柃陵烝阳(今湖南衡阳西)人。少知名。曹操征荆州,辟巴为丞相掾属,使招纳和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据荆州,刘巴不得还,奔交趾,再至蜀依刘璋,曾劝刘璋拒刘备入蜀。刘备围成都,得巴,辟为左将军西曹掾,迁尚书、尚书令。备初入成都,军用不足,刘巴献策铸直百大钱,令吏为官市,数月之间,府库充实,刘备称帝,凡诸名诰策命,皆刘巴所作。刘巴为官清俭,不置产业,又自以为不是旧臣,惧见猜疑,故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

【外国大事记】
 
【两汉诗词】
留别妻
[两汉] 苏武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其他阅读】
=======
2023年8月4日 22:44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