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二百二十一年,公元221年,农历辛丑(牛)年,天干五行属金 曹魏魏文帝曹丕,黄初二年。蜀汉昭烈帝刘备,章武元年
公元二百二十一年
公元221年,农历辛丑(牛)年,天干五行属金
(年号:黄初(220年12月11日(十月二十九日)-226年五月)曹魏第一位皇帝魏文帝曹丕的第一个年号,曹魏政权第一个年号,黄初七年五月魏明帝曹叡即位沿用。
【蜀汉】都城成都)开国皇帝昭烈帝刘备,章武元年( 四月丙午建元),(建安二十六年)(214~221年5月15日-223年6月10日)
(年号:章武(221年221年5月15日,四月初六建元- 223年6月10日.四月二十四)蜀汉开国皇帝昭烈帝刘备的第一个年号,蜀汉政权第一个年号,
【同时期政权】
【南匈奴】都城~平阳,21.刘豹(挛鞮豹),(曹操所立)(216-279年)
【高句丽】第十任国王.山上王(延优)(公元197年- 227年)
【鮮卑】索头部,15任首领.神元皇帝拓跋力微(219-277年在位)
【】麹光起事(221年)
【孙吴】都城武昌)孙权((182年-222年封吴王--229年5月23日--252年5月21日 )
孙权,曹魏黄初二年(221年),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黄武元年(222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今湖北鄂州)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
三国·曹魏:220年12月11日至266年2月8日。
三国·蜀汉:221年5月15日至263年12月23日。
公元221年2月10日
农历:221年正月(小)初一,伊斯兰历:前413年3月29日,波斯历:前402年11月21日,星期:星期六,干支:辛丑年 庚寅月 壬申日,属相:牛,星座:水瓶座,节气:2月7日立春 2月23日雨水,数九:六九第4天,儒略日数:1801819
【出生名人】
刘伶,(约221年-约300年),字伯伦,西晋沛国(治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人,竹林七贤之一,中国魏晋时期作家,名士。他身高六尺,容貌很丑陋,放纵情志,常以身处宇宙调和万物为意。刘伶年少淡泊而沉默少言,不随便与他人交往,但和阮籍、嵇康关系不错,相遇而神解,携手共入山林。泰始二年(266年),朝廷征召刘伶再次入朝为官。刘伶不愿做官,听说朝廷特使已到村口,赶紧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然后脱光衣衫,朝村口裸奔而去。朝廷特使看到刘伶后深觉他就是一酒疯子,于是作罢,刘伶最终老死家中。
羊祜,(221年-278年12月27日),字叔子,兖州泰山郡南城县人。西晋时期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文学家,曹魏上党太守羊衜之子,汉末才女蔡文姬的外甥。咸宁四年(278年),羊祜带病入朝,面陈伐吴之计。后力劝晋武帝从速发兵,并嘱中书令张华成其志。不久后去世,享年五十八岁。死后获赠侍中、太傅,谥号“成”。之后晋武帝依其遗策灭吴,两年后完成统一。 唐宋时期,羊祜得以配享武庙。
【家族成员】
祖父:羊续,东汉时为南阳太守。
外祖父:蔡邕,东汉大儒,官至左中郎将。
父亲:羊衜,三国曹魏时官至上党太守。
母亲:蔡贞姬,蔡文姬之妹。追封济阳县君。郡望“济阳蔡氏”。
前母:孔氏。鲁国人。汉末名士孔融之女。
姨母:蔡文姬。东汉才女。
婶婶:辛宪英,三国曹魏时才女,郡望“陇西辛氏”。
长兄:羊发,三国曹魏时官至都督淮北护军。
次兄:羊承,早逝。
姐姐:羊徽瑜,西晋景献皇后,嫁晋景帝司马师。
妻子:夏侯氏,谯郡人。曹魏、蜀汉大将夏侯霸之女。后封万岁乡君。
嗣子:羊篇,西晋时官至散骑常侍,袭封钜平侯。
【逝世名人】
麋竺卒
刘廙卒
公孙龙死
文昭甄皇后,(183年1月26日—221年8月4日),史称甄夫人,中山郡无极县(今河北无极)人,上蔡令甄逸之女。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黄初二年(221年)六月丁卯(二十八日),曹丕派遣使赐死甄氏,葬于邺城。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病重,立甄氏的儿子平原王曹叡为太子。曹叡即位后,追谥甄氏曰文昭皇后。太和四年十二月辛未日(231年2月17日),魏明帝曹叡将甄氏改葬于朝阳陵。
刘璋,(?~约221年),字季玉,江夏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东汉末年宗室、军阀,益州牧刘焉幼子,在父亲刘焉死后继任益州牧。刘备占据成都后,刘璋以振威将军的身份被迁往荆州居住,关羽失荆州后,刘璋归属东吴,被孙权任命为益州牧,在刘备东征时去世。
张飞,(?—221年),字益德(也作“翼德”),涿郡(今河北保定涿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于禁,(?-221年),字文则,泰山郡钜平县(今山东泰安宁阳县磁窑镇西太平村)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中国大事记】
《资治通鉴》魏纪
世祖文皇帝上黄初二年(辛丑,公元二二一年)
春,正月,以议郎孔羡为宗圣侯,奉孔子祀。三月,加辽东太守公孙恭车骑将军。初复五铢钱。
蜀中传言汉帝已遇害,于是汉中王发丧制服,谥曰孝愍皇帝。群下竞言符瑞,劝汉中王称尊号。前部司马费诗上疏曰:“殿下以曹操父子逼主篡位,故乃羁旅万里,纠合士众,将以讨贼。今大敌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昔高祖与楚约,先破秦者王之。及屠咸阳,获子婴,犹怀推让。况今殿下未出门庭,便欲自立邪!愚臣诚不为殿下取也。”王不悦,左迁诗为部永昌从事。夏,四月,丙午,汉中王即皇帝位于武担之南,大赦,改元章武。以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
臣光曰:天生烝民,其势不能自治,必相与戴君以治之。苟能禁暴除害以保全其生,赏善罚恶使不至于乱,斯可谓之君矣。是以三代之前,海内诸侯,何啻万国,有民人、社稷者,通谓之君。合万国而君之,立法度,班号令,而天下莫敢违者,乃谓之王。王德既衰,强大之国能帅诸侯以尊天子者,则谓之霸。故自古天下无道,诸侯力争,或旷世无王者,固亦多矣。秦焚书坑儒,汉兴,学者始推五德生、胜,以秦为闰位,在木火之间,霸而不王,于是正闰之论兴矣。及汉室颠覆,三国鼎跱。晋氏失驭,五胡云扰。宋、魏以降,南北分治,各有国史,互相排黜,南谓北为索虏,北谓南为岛夷。硃氏代唐,四方幅裂,硃邪入汴,比之穷、新,运历年纪,皆弃而不数,此皆私己之偏辞,非大公之通论也。
臣愚诚不足以识前代之正闰,窃以为苟不能使九州合为一统,皆有天子之名,而无其实者也。虽华夷仁暴,大小强弱,或时不同,要皆与古之列国无异,岂得独尊奖一国谓之正统,而其馀皆为僭伪哉!若以自上相授受者为正邪,则陈氏何所授?拓跋氏何所受?若以居中夏者为正邪,则刘、石、慕容、苻、姚、赫连所得之土,皆五帝、三王之旧都也。若有以道德者为正邪,则蕞尔之国,必有令主,三代之季,岂无僻王!是以正闰之论,自古及今,未有能通其义,确然使人不可移夺者也。臣今所述,止欲叙国家之兴衰,著生民之休戚,使观者自择其善恶得失,以为劝戒,非若《春秋》立褒贬之法,拔乱世反诸正也。正闰之际,非所敢知,但据其功业之实而言之。周、秦、汉、晋、隋、唐,皆尝混壹九州,传祚于后,子孙虽微弱播迁,犹承祖宗之业,有绍复之望,四方与之争衡者,皆其故臣也,故全用天子之制以临之。其馀地丑德齐,莫能相壹,名号不异,本非君臣者,皆以列国之制处之,彼此钧敌,无所抑扬,庶几不诬事实,近于至公。然天下离析之际,不可无岁、时、月、日以识事之先后。据汉传于魏而晋受之,晋传于宋以至于陈而隋取之,唐传于梁以至于周而大宋承之,故不得不取魏、宋、齐、梁、陈、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年号,以纪诸国之事,非尊此而卑彼,有正闰之辨也。昭烈之汉,虽云中山靖王之后,而族属疏远,不能纪其世数名位,亦犹宋高祖称楚元王后,南唐烈祖称吴王恪后,是非难辨,故不敢以光武及晋元帝为比,使得绍汉氏之遗统也。
孙权自公安徙都鄂,更名鄂曰武昌。
五月,辛巳,汉主立夫人吴氏为皇后。后,偏将军懿之妹,故刘璋兄瑁之妻也。立子禅为皇太子。娶车骑将军张飞女为太子妃。
太祖之入鄴也,帝为五官中郎将,见袁熙妻中山甄氏美而悦之,太祖为之聘焉,生子叡。及即皇帝位,安平郭贵嫔有宠,甄夫人留鄴不得见。失意,有怨言。郭贵嫔谮之,帝大怒。六月,丁卯,遣使赐夫人死。
帝以宗庙在鄴,祀太祖于洛阳建始殿,如家人礼。
戊辰晦,日有食之。有司奏免太尉,诏曰:“灾异之作,以谴元首,而归过股肱,岂禹、汤罪己之义乎!其令百官各虔厥职。后有天地之眚,勿复劾三公。”
汉主立其子永为鲁王,理为梁王。
汉主耻关羽之没,将击孙权。翊军将军赵云曰:“国贼,曹操,非孙权也。若先灭魏,则权自服。今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非策之上也。”群臣谏者甚众,汉主皆不听。广汉处士秦宓陈天时必无利,坐下狱幽闭,然后贷出。
初,车骑将军张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礼君子而不恤军人。汉主常戒飞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飞犹不悛。汉主将伐孙权,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彊杀飞,以其首顺流奔孙权。汉主闻飞营都督有表,曰:“噫,飞死矣!”
陈寿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秋,七月,汉主自率诸军击孙权,权遣使求和于汉。南郡太守诸葛瑾遗汉主笺曰:“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于反掌矣。”汉主不听。时或言瑾别遣亲人与汉主相闻者,权曰:“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然谤言流闻于外,陆逊表明瑾必无此,宜有以散其意。权报曰:“子瑜与孤从事积年,恩如骨肉,深相明究。其为人,非道不行,非义不言。玄德昔遣孔明至吴,孤尝语子瑜曰:‘卿与孔明同产,且弟随兄,于义为顺,何以不留孔明?孔明若留从卿者,孤当以书解玄德,意自随人耳。’子瑜答孤言:‘弟亮已失身于人。委质定分,义无二心。弟之不留,犹瑾之不往也。’其言足贯神明,今岂当有此乎!前得妄语文疏,即封示子瑜,并手笔与之。孤与子瑜可谓神交,非外言所间,知卿意至,辄封来表以示子瑜,使知卿意。”汉主遣将军吴班、冯习攻破权将李异、刘阿等于巫,进军秭归,兵四万馀人,武陵蛮夷皆遣使往请兵。权以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假节,督将军硃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拒之。
皇弟鄢陵侯彰、宛侯据、鲁阳侯宇、谯侯林、赞侯兗、襄邑侯峻、弘农侯斡、寿春侯彪、历城侯徽、平舆侯茂皆进爵为公;安乡侯植改封鄄城侯。
筑陵云台。
初,帝诏群臣,令料刘备当为关羽出报孙权否,众议咸云:“蜀小国耳,名将唯羽。羽死军破,国内忧惧,无缘复出。”侍中刘晔独曰:“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有馀。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矣。”八月,孙权遣使称臣,卑辞奉章,并送于禁等还。朝臣皆贺,刘晔独曰:“权无故求降,必内有急。权前袭杀关羽,刘备必大兴师伐之。外有强寇,众心不安,又恐中国往乘其衅,故委地求降,一以却中国之兵,二假中国之援,以强其众而疑敌人耳。天下三分,中国十有其八。吴、蜀各保一州,阻山依水,有急相救,此小国之利也。今还自相攻,天亡之也,宜大兴师,径渡江袭之。蜀攻其外,我袭其内,吴之亡不出旬月矣。吴亡则蜀孤,若割吴之半以与蜀,蜀固不能久存,况蜀得其外,我得其内乎!”帝曰:“人称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来者心,不若且受吴降而袭蜀之后也。”对曰:“蜀远吴近,又闻中国伐之,便还军,不能止也。今备已怒,兴兵击吴,闻我伐吴,知吴必亡,将喜而进与我争割吴地,必不改计抑怒救吴也。”帝不听,遂受吴降。
于禁须发皓白,形容憔悴,见帝,泣涕顿首。帝慰喻以荀林父、孟明视故事,拜安远将军,令北诣鄴谒高陵。帝使豫于陵屋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禁降服之状。禁见,惭恚发病死。
臣光曰:于禁将数万众,败不能死,生降于敌,既而复归。文帝废之可也,杀之可也,乃画陵屋以辱之,斯为不君矣!
丁巳,遣太常邢贞奉策即拜孙权为吴王,加九锡。刘晔曰:“不可。先帝征伐天下,十兼其八,威震海内;陛下受禅即真,德合天地,声暨四远。权虽有雄才,故汉票骑帆军、南昌侯耳,官轻势卑。士民有畏中国心,不可强迫与成所谋也。不得已受其降,可进其将军号,封十万户侯,不可即以为王也。夫王位去天子一阶耳,其礼秩服御相乱也。彼直为侯,江南士民未有君臣之分。我信其伪降,就封殖之,崇其位号,定其君臣,是为虎傅翼也。权既受王位,却蜀兵之后,外尽礼以事中国,使其国内皆闻,内为无礼以怒陛下;陛下赫然发怒,兴兵讨之,乃徐告其民曰:‘我委身事中国,不爱珍货重宝,随时贡献,不敢失臣礼,而无故伐我,必欲残我国家,俘我人民认为仆妾。’吴民无缘不信其言也。信其言而感怒,上下同心,战加十倍矣。”又不听。诸将以吴内附,意皆纵缓,独征南大将军夏侯尚益修攻守之备。山阳曹伟,素有才名,闻吴称籓,以白衣与吴王交书求赂,欲以交结京师,帝闻而诛之。
吴人城武昌。
初,帝欲以杨彪为太尉,彪辞曰:“尝为汉朝三公,值世衰乱,不能立尺寸之益,若复为魏臣,于国之选,亦不为荣也。”帝乃止。冬,十月,己亥,公卿朝朔旦,并引彪,待以客礼。赐延年杖、冯几,使著布单衣、皮弁以见;拜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朝见,位次三公;又令门施行马,置吏卒,以优崇之。年八十四而卒。
以谷贵,罢五铢钱。
凉州卢水胡治元多等反,河西大扰。帝召邹岐还,以京兆尹张既为凉州刺史,遣护军夏侯儒、将军费曜等继其后。胡七千馀骑逆拒既于鹯阴口,既扬声军从鹯阴,乃潜由且次出武威。胡以为神,引还显美。既已据武威,曜乃至,儒等犹未达。既劳赐将士,欲进军击胡,诸将皆曰:“士卒疲倦,虏众气锐,难与争锋。”既曰:“今军无见粮,当因敌为资。若虏见兵合,退依深山,追之则道险穷饿,兵还则出候寇钞,如此,兵不得解,所谓一日纵敌,患在数世也。”遂前军显美。十一月,胡骑数千,因大风欲放火烧营,将士皆恐。既夜藏精卒三千人为伏,使参军成公英督千馀骑挑战,敕使阳退。胡果争奔之,因发伏截其后,首尾进击,大破之,斩首获生以万数,河西悉平。后西平麹光反,杀其郡守。诸将欲击之,既曰:“唯光等造反,郡人未必悉同。若便以军临之,吏民、羌、胡必谓国家不别是非,更使皆相持著,此为虎傅翼也。光等欲以羌、胡为援,今先使羌、胡钞击,重其赏募,所虏获者,皆以畀之。外沮其势,内离其交,必不战而定。”乃移檄告谕诸羌,为光等所诖误者原之,能斩贼帅送首者当加封赏。于是光部党斩送光首,其馀皆安堵如故。
邢贞至吴,吴人以为宜称上将军、九州伯,不当受魏封。吴王曰:“九州伯,于古未闻也。昔沛公亦受项羽封为汉王,盖时宜耳,复何损邪!”遂受之。吴王出都亭候邢贞,贞入门,不下车。张昭谓贞曰:“夫礼无不敬,法无不行。而君敢自尊大,岂以江南寡弱,无方寸之刃故乎!”贞即遽下车。中郎将琅邪徐盛忿愤,顾谓同列曰:“盛等不能奋身出命,为国家并许、洛,吞巴、蜀,而令吾君与贞盟,不亦辱乎!”因涕泣横流。贞闻之,谓其徒曰:“江东将相如此,非久下人者也。”吴王遣中大夫南阳赵咨入谢。帝问曰:“吴王何等主也?”对曰:“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帝问其状,对曰:“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陈,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州虎视于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帝曰:“吴王颇知学乎?”咨曰:“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馀闲,博览书传,历史籍,采奇异,不效书生寻章摘句而已。”帝曰:“吴可征否?”对曰:“大国有征伐之兵,小国有备御之固。”帝曰:“吴难魏乎?”对曰:“带甲百万,江、汉为池,何难之有!”帝曰:“吴如大夫者几人?”对曰:“聪明特达者,八九十人;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帝遣使求雀头香、大贝、明珠、象牙、犀角、玳瑁、孔雀、翡翠、斗鸭、长鸣鸡于吴。吴群臣曰:“荆、扬二州,贡有常典。魏所求珍玩之物,非礼也,宜勿与。”吴王曰:“方有事于西北,江表元元,恃主为命。彼所求者,于我瓦石耳,孤何惜焉!且彼在谅闇之中,而所求若此,宁可与言礼哉!”皆具以与之。
吴王以其子登为太子,妙选师友,以南郡太守诸葛瑾之子恪、绥远将军张昭之子休、大理吴郡顾雍之子谭、偏将军庐江陈武之子表皆为中庶子,入讲诗书,出从骑射,谓之四友。登接待僚属,略用布衣之礼。
十二月,帝行东巡。
帝欲封吴王子登为万户侯,吴王以登年幼,上书辞不受;复遣西曹掾吴郡沈珩入谢,并献方物。帝问曰:“吴嫌魏东向乎?”珩曰:“不嫌。”曰:“何以?”曰:“信恃旧盟,言归于好,是以不嫌;若魏渝盟,自有豫备。”又问:“闻太子当来,宁然乎?”珩曰:“臣在东朝,朝不坐,宴不与,若此之议,无所闻也。”帝善之。
吴王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使人以水洒群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张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王遣人呼昭还入,谓曰:“为共作乐耳,公何为怒乎?”昭对曰:“昔纣为糟丘酒池,长夜之饮,当时亦以为荣,不以为恶也。”王默然惭,遂罢酒。吴王与群臣饮,自起行酒,虞翻伏地,阳醉不持;王去,翻起坐。王大怒,手剑欲击之,侍坐者莫不惶遽。惟大司农刘基起抱王,谏曰:“大王以三爵之后,手杀善士,虽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且大王以能容贤蓄众,故海内望风;今一朝弃之,可乎!”王曰:“曹孟德尚杀孔文举,孤于虞翻何有哉!”基曰:“孟德轻害士人,天下非之。大王躬行德义,欲与尧、舜比隆,何得自喻于彼乎?”翻由是得免。王因敕左右:“自今酒后言杀,皆不得杀。”基,繇之子。
初,太祖既克蹋顿,而乌桓浸衰,鲜卑大人步度根、轲比能、素利、弥加、厥机等因阎柔上贡献,求通市,太祖皆表宠以为王。轲比能本小种鲜卑,以勇健廉平为众所服,由是能威制馀部,最为强盛。自云中、五原以东抵辽水,皆为鲜卑庭,轲比能与素利、弥加割地统御,各有分界。轲比能部落近塞,中国人多亡叛归之;素利等在辽西、右北平、渔阳塞外,道远,故不为边患。帝以平虏校尉牵招为护鲜卑校尉,南阳太守田豫为护乌桓校尉,使镇抚之。
【公元二百二十一年大事记】
魏定察举孝廉之制
魏黄初二年(221)正月四日,初令郡国人口满十万者,岁察举孝廉一人;如有秀异之才,举荐可不受户口数限制。
曹丕改许为许昌
魏黄初二年(221)正月十一是,曹丕以许为本朝发祥之地,改许县为许昌县(今河南许昌东)。
魏复五铢钱
汉初平无年(190),董卓坏五铢,改铸小钱,致使物价混乱,货币长期不行,交易多以实物。魏黄初二年(221)三月,恢复使用五铢钱。一说汉建安十三年(208)夏,曹操任汉丞相后,废止小钱,恢复五铢。
刘备称帝,改元章武
曹丕称帝后,蜀中传闻汉献帝已遇害,汉中王刘备乃发丧制服,谥曰孝愍皇帝。是后,群臣竞言符瑞,劝刘备即帝位。刘备不许。军师将军诸葛亮上言,谓如不从众议,恐士心离散。乃允。以军师诸葛亮、博士许慈,议郎孟光建立礼仪,择令辰,上尊号。前部司马费诗上疏,谓刘备“大敌未克而先自立”,“未出门庭,便欲自立”。刘备不悦,左迁费诗为益州刺史部永昌从事。魏黄初二年(221)四月六日,汉中王刘备在成都即帝位,是为汉昭烈皇帝、蜀先主。大赦,改为章武。蜀国建立,史称“蜀汉”,又称“季汉”。以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置百官,立宗庙,祫祭高皇帝以下。五月十二日 ,刘备立夫人吴氏(偏将军吴懿之妹,故刘璋兄刘琩之妻)为皇后,立子刘禅(阿斗)为太子。娶车骑将军张飞女为皇太子妃。
孙权徙都鄂
魏黄初二年、蜀章武元年(221)四月,孙权自公安(今属湖北)徙都干鄂,更名鄂为武昌(今湖北鄂城)。以武昌、寻阳、阳新、柴桑、沙羡六县为武昌郡。八月,筑武昌城。
刘备率军攻吴
蜀章武元年(221)六月,刘备忿孙权袭杀关羽,夺取荆州,将击东吴。郡臣谏者甚众。翊军将军赵云认为如先灭魏,则孙权自服,不应置魏不顾而与吴战。刘备不听,处士秦宓讲天时不利,被下狱,然后贷出。吴南郡太守诸葛瑾写信给刘备,谓:“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如反掌矣。”孙权亦遣使请和于蜀。刘备盛怒不许。七月,刘备自率军十万余击孙权。命将军吴班、冯习发兵攻破吴将李异、刘阿等于巫县(今四川巫山),进军秭归(今属湖北);并遣使联合武陵(今湖南常德西)五谿蛮夷,许之封赏,武陵五谿蛮夷皆反吴、助蜀。孙权以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假节,督将军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拒之。
孙权向魏称藩
魏黄初二年(221)八月,孙权遣使称臣于魏,卑辞奉章,并送还于禁。魏朝臣皆驾。独侍中刘晔认为:孙权无故求降,必是刘备兴师攻伐,吴恐魏往乘其衅,故委地求降,一方面以却魏兵,一方面借魏之援固己疑敌。劝曹丕趁机袭吴,吴亡则蜀亦不能久存。曹丕不听。十九月遣太常邢贞奉策即拜孙权为吴王,加九锡。十一月,邢贞至吴,吴人以为孙权窒称上将军、九州伯,不当受魏封。孙权不听,遂受之。吴将相多忿愤,吕郎将徐盛为之涕泣横流。邢贞闻之,谓:“江东将相如此,非久下人者出。”孙权遣中大夫赵咨至洛阳徐答谢。曹歪遣使至吴求取雀头香、大贝、明珠、象牙、犀角、玳瑁、孔雀等,吴臣认为非荆、扬二州贡之常典,不应给与。孙权谓方有事于西北,魏所求珍玩之物,皆与之。十二月曹丕欲封孙权子登为万户侯,孙权以登年幼,上书辞不受。遣西曹椽沈珩答谢曹丕控询吴是否有以太子孙登入质之议,沈珩否定。
魏罢五铢钱
魏黄初二年(221)十月,因谷贵,魏再罢用五鐩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
吴立孙登为太子
魏黄初二年(221)十一月,吴王孙权立其子孙登为太子。以南郡太守诸葛瑾之子恪、绥远将军张昭之子休、大理顾雍之子谭、偏将军陈武之子表皆为中庶子,入讲诗书,出从骑射,谓之四友。
曹植贬爵安乡侯,改鄄城侯
魏黄初二年(221),监国谒者灌均秉承文帝意,奏曹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司请治罪,以太后故,未及定罪,遣归临淄。植行至延津,贬爵安乡侯,作《射初封安乡侯表》。七月皇弟鄢陵侯彰、宛侯据、鲁阳侯宇、谯侯林、赞侯衮、襄邑侯峻、弘农侯干、寿春侯彪、历城侯徽、平舆侯茂等皆进爵为公。植改封鄄(亦作甄)城侯(县侯)。
公孙龙死
公孙龙,赵人,一说字子秉,战国后期名家人物,善于辩论。曾游说燕昭王、赵惠文王,主张“偃兵”。长期为赵平原君门客,曾与孔穿、郭衍等论辩于平原君所。公孙龙总结战国察辩之士关于“辩”的思想和方法,尤其对事物的概念(名)作了比较深刻的逻辑分析。他的著名的名辩论题有“离坚白”、“白马非马”等,认为石头“坚”与“白”的属性是要以相互分离的;“白马”与“马”,存在特殊和一般的差别,是不同的概念,不应混淆。公孙龙着重分析了概念的规定性和差异性,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发展有所贡献。但因他过于夸大概念的差异性,看不见概念反映事物的具体同一性,因而在哲学和逻辑上不免陷入形而上学的诡辩。公孙龙约死于赵孝成王十六年(前250),其著作《公孙龙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十四篇,现仅存六篇。
刘廙卒
刘廙(180——221),字恭嗣,魏文学家,南阳安众(今河南镇平东南)人。其兄望之为荆州牧刘表从事,汉建安年间被刘表所杀。刘廙惧而奔扬州,归曹操。为丞相掾属,后转任五官将文学,为曹丕所器重。汉建安二十一年(216)魏国初建,为黄门侍郎。其弟伟因魏讽谋反事牵连被诛杀,廙按律当连坐,曹操特予原宥不问,徙署丞相仓曹属。曹丕即王位,廙为侍中,赐爵关内侯。旋卒。刘廙著书数十篇,曾与丁仪共论刑礼,著《先刑后礼论》。撰《政论》五卷,今存八篇。现存《谏曹化亲征蜀书》、《论治道表》等文。
邯郸淳为魏博士给事中
魏黄(220—226)初,曹歪任邯郸淳为博士给事中。邯郸淳(约132——?)一名兰,字子叔,或作子礼,颍川(今河南禹县)人,卒年不详。魏文学家、书法家、古文字学家。善古文、虫书,小篆。汉元嘉元年(151),上虞(今浙江上虞)长度尚为孝女曹娥立碑,淳于席间作碑文,挥笔而就。后蔡邕于碑背题“黄绢幼妇,外孙齑臼”(“绝妙好辞”)八字赞之。汉初平(190—193)中,从三辅客游荆州,曹操召与相见,甚为敬异。曹丕、曹植争相延揽,操遣淳诣植。淳与植相友善。时世子未立,而淳屡称植才,曹丕颇不悦。曹丕称帝,淳献《投壶赋》千余言,丕以为工,赐帛千匹。其集二卷已佚。今存《投壶赋》、《孝女曹娥碑》、《鸿胪陈君碑》等文。又撰有《笑林》三卷,是我国最早的笑话专书,原书已佚,鲁迅从古中辑出二十余则,收入《古小说钩沉》。《笑林》所记多为嘲讽愚庸的故事,以《吝啬人》、《隐形记》、《长竿入城》、《楚人献凤》、《笋与竹》等较为著名。
魏封孔羡为宗圣侯
魏黄初二年(221)正月,因汉献帝初孔子后裔褒亭侯国绝,诏封孔子二十一世孙议郎孔羡为宗圣侯,置百户吏卒守卫,又于庙外广置房屋以居学者。
魏加公孙恭车骑将军
魏黄初二年(221)三月加辽东(今辽宁辽阳)太守公孙恭(公孙度次子,公孙康之弟)车骑将军、假节、封平郭侯。
甄夫人死
曹丕称帝后,宠幸郭贵嫔及李、阴贵人,甄夫人不得见,失意,有怨言。郭贵嫔谮之,曹丕怒。魏黄初二年(221)六月二十八日,遣使赐甄夫人死。甄氏时年四十岁。葬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魏明帝继位,追谥为文昭皇后。甄氏(182—221)名不详,中山无极(今河北无极西)人,汉太保甄邯之后,父逸,上蔡令。汉建安中,嫁袁绍次子袁熙。汉建安九年(204),曹操攻破邺城,曹丕时为五官中郎将,入袁绍居室,见甄氏美而悦之。曹操闻其意,遂为迎娶。后子睿(魏明帝)及东乡公主。
魏废日食罪三公之制
魏黄初二年(221)六月二十九日,日食。有司依东汉旧制,奏请罢免太尉。魏方帝诏此后灾异勿劾公。
张飞遇害
蜀章武元年(221)六月,刘备将攻孙权,张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今属四川)会于江州(今四川重庆)。临发,部下将张达、范疆杀飞,执其首级顺流投奔孙权。张飞(?—221),字益德,涿郡(今河北涿县)人,东汉末从刘备起兵,屡立战功。刘备为汉中王,拜飞为右将军、假节;刘备称帝后迁飞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张侯。张飞雄壮威猛,当时与关羽同被称为“万人之敌”,为蜀汉大将。飞爱敬士大夫而不恤士卒,刑杀过差,又日鞭挝士兵。刘备常戒之,飞犹不改,卒为部下所害。追谥飞曰桓侯。
于禁卒
魏黄初二年(221)八月,吴送还魏将于禁。于禁须发皓白,形容憔悴,见曹丕泣涕顿首。曹丕慰谕之,拜安远将军,令北去邺(今河北临漳西南)谒曹操高陵。曹丕预先令人于陵屋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伏地之状。于禁见,惭恨发死。于禁(?—221),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西南)人,初随济北相鲍信镇压黄巾,后归曹操,拜军司马,从击黄巾、吕布、张绣、袁绍、昌豨等,因战功升为左将军、假节钺。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助曹仁与关羽战,兵败降羽。同年十二月,吴吕蒙袭杀关羽,夺取荆州,于禁归吴。于禁持军严整,财物无所入,赏赐持重,然以法御下,不甚得士众心。
张既平卢水胡
魏黄初二年(221)十月,凉州卢水胡治元多等起事,侵扰河西(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曹丕以京兆尹张既为凉州刺史,遣护军夏侯儒、将军费曜等继后。张既潜进武威,同年十一月,与卢水胡战,大破之,斩首、俘获以万数,河西悉平。
麹光起事
魏黄初二年(221),绑既平定河西后,西平(今肝海西宁)麹光起事,杀菘郡守,张既移檄告谕诸羌,“为光等所诖误者原之,能斩贼帅送首者当加封赏”。于是麹光部下斩送光首,西平遂平。
魏置护鲜卑、乌桓校尉
魏初,自云中(今内蒙托克托东北)、五原(今内蒙包头西北)以东至辽水,皆为鲜卑庭。鲜卑大八轲比能、素利、弥加割地统御,各自分界。魏黄初二年(221),魏帝曹丕以平虏校尉牵招为护鲜卑校尉,南阳太守田豫为护乌桓校尉,使镇抚之。
麋竺卒
汉建安十十四年(219),因麋芳叛迎孙权,关羽被擒杀,麋芳兄蜀安汉将军麋兰面缚请罪,刘备慰喻以兄弟罪不相及,待之如初。竺惭愧发病,岁余卒。麋竺(?—221),字子仲,东海朐(今江苏辻云港西南)人。祖世为商,有资产巨亿,僮客万人。东汉末,从徐州牧陶谦为别驾从事,后随刘备。以妹嫁刘备;并遣奴客两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备军赖此复振。麋竺雍容敦雅,刘备待之以上宾之礼,位在军师将军诸葛亮之上。赏赐优宠无人能及。军政非其所长,故无所统御。
瑰材枕箴
[两汉] 张纮
彧彧其文,馥馥其芬。出自幽阻,升于毡茵。允瑰允丽,惟淑惟珍。
安安文枕,贰彼弁冠。冠御于昼,枕式于昏。代作充用,荣巳宁身。
兴寝有节,适性和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