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 战国  

上古】【三皇】【五帝】【夏朝】【商朝】【周朝西周】【东周】【周朝帝王】【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秦朝

  【春秋 战国  界线】

        关于春秋与战国的分界年份,历史学界历来存在多种观点,主要围绕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献记载展开讨论。目前,较为公认的四种分界说法如下:

 

一、公元前481年(文献依据)

       此说以孔子编撰的《春秋》一书的绝笔年份为标志。该年为鲁哀公十四年,发生了“西狩获麟”的事件,被视为春秋时代终结的象征。这一说法主要依据儒家经典,具有较强的文献依据,但更多是从文化角度划分时代。

 

二、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姬匄  

       《史记》采用周敬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点。该年周敬王去世,次年周元王即位,标志着周王室权威进一步衰落,列国争霸进入新的阶段。此说为传统史学体系所广泛采用。

 

三、公元前453年(晋阳之战)周贞定王    姬介  

         此说以晋国四卿争权中韩、赵、魏三家联合消灭智氏、掌控晋国实权为标志。晋阳之战后,晋国已名存实亡,韩赵魏三家分晋的局面逐步形成,成为战国七雄格局的重要转折点。

 

四、公元前403年(册封三晋)周威烈王    姬午  

      《资治通鉴》以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正式册封韩、赵、魏为诸侯为战国的开端。此举标志着周王室对诸侯国的控制力彻底丧失,礼乐制度崩溃,列国间的兼并战争日益频繁,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战国时代。

 

         从现代史学研究来看,关于春秋与战国的划分,主流观点大致如下:

          1.以传统分期多采用《史记》体系,即公元前476年说;

          2.从政治制度变革的角度出发,侧重采用《资治通鉴》体系的公元前403年说;

          3.考古与综合研究方面,部分学者倾向于将晋阳之战(公元前453年)与三晋受封(公元前403年)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认为这两个事件共同构成了战国时代的政治基础。

           4.国内主流历史教材普遍采用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作为战国时期的开端。

            这一说法既便于纪年统一,也符合当时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的历史背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学术共识。

 

         那么,阁下取用哪一种说法呢

 

【其他阅读】
===========

春秋 战国 到底那年为界?

2025年8月18日 10:32
浏览量:0
收藏
首页标题    周朝    东周    春秋 战国 到底那年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