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五百三十六年



公元536年,农历丙辰(龙)年,天干五行属火。

 




【南北朝时期政权】

南北朝】【南朝】【①】【②

、都城.建康(502~557年)

南朝萧梁开国皇帝,武皇帝萧衍大同二年

年号大同(535年2月18日农历正月初一~546年5月28日农历四月十三南梁开国皇帝,武皇帝萧衍第五个年号,南梁政权第五个年号。

 

,都城.建康(557~589年)



 

南北朝

北朝北魏

东魏,都城.邺,(534~550年),历1帝

南北朝】【北朝东魏第一任皇帝孝静皇帝元善见天平三年

年号天平(534年11月8日农历十月十七~538年2月20日农历正月初六),东魏第一任皇帝孝静皇帝元善见第一个年号,东魏政权第一个年号

 

西魏,都城.长安(535~556年),历3帝

南北朝】【北朝西魏第一任皇帝文皇帝元宝炬大统二年

年号:大统((535年2月18日农历正月初一~—551年3月28日农历三月初六),西魏文帝元宝炬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年号。西魏政权唯一一个年号。

 

北齐,都城.邺,(550~577年),历6帝

 

北周,都城.长安(557~581年),历5帝



【同时期政权】

仇池氐】【武兴国】第五任君主杨智慧(535年-545年在位)

仇池氐阴平国】第七任君主杨法深(末任君王)(525年—580年在位)。



东胡】(鲜卑族

2.【慕容吐谷浑】伏俟城 【18】吐谷浑夸,,535年―591年?/540年―591年?,伏连筹之子,自称可汗,娶东魏广乐公主


柔然】第十二任,敕连头兵豆伐可汗.阿那瑰,(520年-552年)是年自称敕连头兵豆伐可汗

 

高昌国】交河城)高昌第八君主曲坚章和六年(531年-548年)

年号:章和(531年—548年)为高昌君主麴坚第一个年号,高昌国第四个年号,持续18年,是高昌王国的重要纪年之一。该年号对应干支纪年从辛亥至戊辰,

 

【汾州】王迢触平都元年(九月立)

年号平都(536年九月~九月十三日辛亥.10月13日)),东魏时期叛军领导王迢触、曹贰龙年号。

 

高句丽】丸都城)第二十三任国王.安原王(高宝延)(531~545 年在位)

 

新罗】朝鲜半岛新罗国第23代君主法兴王金原宗 建元元年

 年号建元(536年—540年七月--551年)是新罗第23代君主法兴王与第24代君主真兴王共同使用的年号,共沿用16年。作为新罗首个独立年号,其设立标志着朝鲜半岛政权开始采用中原王朝纪年传统。

1.法兴王~朝鲜半岛新罗国第23代君主新罗法兴王及真兴王年号(法兴王536年-540年七月)

2.真兴王~朝鲜半岛新罗国第24代君主(真兴王540年七月-551年。)

 

日本27、安闲天皇(あんかん)531年2月7日—535年12月17日 在位4年

【世纪】6世纪
【中历】黄帝纪年3233年
【年代】北朝北魏,北朝东魏,北朝西魏,南朝
【在位皇帝】

南北朝】【南朝萧梁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502年4月30日-549年6月12日在位)

 

南北朝】【北朝东魏第一位皇帝.孝静皇帝元善见(534年-550年在位)

 

南北朝北朝西魏第一位皇帝.文皇帝元宝炬(535年―551年在位

【年号】南朝梁大同二年 高昌章和六年 东魏天平三年 西魏大统二年 王迢触平都元年 新罗建元元年

【朝代】十六国

南北朝(420年-589年)


公元536年2月8日

农历:536年正月(小)初一,伊斯兰历:前89年11月29日,波斯历:前87年11月18日,星期:星期五,干支:丙辰年 庚寅月 癸卯日,属相:龙,星座:水瓶座,节气:2月3日立春 2月19日雨水,数九:六九第6天,儒略日数:1916870

 
【出生名人】
 

【逝世名人】

东魏高盛卒。

魏越勒肱卒。

东魏清河文宣王亶卒

 

梁陶弘景卒

  大同二年(五三六),梁陶弘景卒,年约八十五。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博学多艺,好养生之术。齐高帝作丞相时,引弘景为诸王侍读,拜为奉朝清,弃官,隐居茅山(今江苏句容县)。武帝早年与弘景交游,及即位,恩礼有加,屡以手敕招之,弘景不出,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谘于弘景,时人谓之“山中宰相”。著有《真灵位业图》、《真诰》等道教经籍,晚年受佛教五大戒,主张儒、释,道三教合流。曾遍历名山,寻找药草,著《本草经集注》、《肘后百一方》等。谥贞白先生。

 

阮孝绪卒
  阮孝绪(四七九—五三六)字士宗,陈留尉氏人,幼至孝,年十三遍通五经,既冠,读书未尝出户,外兄王晏贵显,屡至门,孝绪辄穿篱逃匿,及晏诛,亦获免。任昉尝叹曰:“其室则迩,其人则远。”姊为鄱阳王妃,王尝访之,亦凿垣逃,母尝病,不待召,心惊自返。学者私谥文贞居士。一生未仕,但好读书,尝仿《七略》、《七志》,撰《七录》。以经典、记传,子兵。文集、技术五录为内篇,以佛、道二录为外篇,又分为五十五部、四万四千五百二十六卷(削繁为一百八十一卷),收书六千二百八十八种,为中国古目录学名著。


 

【中国大事记】

《资治通鉴》梁纪

  高祖武皇帝十三大同二年(丙辰,公元五三六年)

  春,正月,辛亥,魏祀南郊,改用神元皇帝配。

  甲子,东魏丞相欢自将万骑袭魏夏州,身不火食,四日而至,缚槊为梯,夜入其城,擒刺史斛拔俄弥突,因而用之,留都督张琼将兵镇守,迁其部落五千户以归。

  魏灵州刺史曹泥与其婿凉州刺史普乐刘丰,复叛降东魏,魏人围之,水灌其城,不没者四尺。东魏丞相欢发阿至罗三万骑径度灵州,绕出魏师之后,魏师退。欢帅骑迎泥及丰,拔其遗户五千以归,以丰为南汾州刺史。

  东魏加丞相欢九锡;固让而止。

  上为文帝作皇基寺以追福,命有司求良材。曲阿弘氏自湘州买巨材东下,南津校尉孟少卿欲求媚于上,诬弘氏为劫而杀之,没其材以为寺。

  二月,乙亥,上耕藉田。

  东魏勃海世子澄,年十五,为大行台、并州刺史,求入鄴辅朝政,丞相欢不许。丞相主簿乐安孙搴为之请,乃许之。丁酉,以澄为尚书令,加领军、京畿大都督。魏朝虽闻其器识,犹以年少期之。既至,用法严峻,事无凝滞,中外震肃。引并州别驾崔暹为左丞、吏部郎,亲任之。

  司马子如、高季式召孙搴剧饮,醉甚而卒。丞相欢亲临其丧。子如叩头请罪,欢曰:“卿折我右臂,为我求可代者!”子如举中书郎魏收,欢以收为主簿。收,子建之子也。它日,欢谓季式曰:“卿饮杀我孙主簿,魏收治文书不如我意;司徒尝称一人谨密者为谁?”季式以司徒记室广宗陈元康对,曰:“是能夜中闇书,快吏也。”召之,一见,即授大丞相功曹,掌机密,迁大行台都官郎。时军国多务,元康问无不知。欢或出,临行,留元康在后,马上有所号令九十馀条,元康屈指数之,尽能记忆。与功曹平原赵彦深同知机密,时人谓之陈、赵。而元康势居赵前,性又柔谨,欢甚亲之,曰:“如此人诚难得,天赐我也!”彦深名隐,以字行。

  东魏丞相欢令阿至罗逼魏秦州刺史万俟普,欢以众应之。

  三月,戊申,丹杨陶弘景卒。弘景博学多艺能,好养生之术。仕齐为奉朝请,弃官,隐居茅山。上早与之游,及即位,恩礼甚笃,每得其书,焚香虔受。屡以手敕招之,弘景不出。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先咨之,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之“山中宰相”。将没,为诗曰:“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论空;岂悟昭阳殿,遂作单于宫!”时士大夫竞谈玄理,不习武事,故弘景诗及之。

  甲寅,东魏以华山王鸷为大司马。魏以凉州刺史李叔仁为司徒,万俟洛为太宰。

  夏,四月,乙未,以骠骑大将军、开府同三司之仪元法僧为太尉。

  尚书右丞考城江子四上封事,极言政治得失。五月,癸卯,诏曰:“古人有言,‘屋漏在上,知之在下’。朕有过失,不能自觉,江子四等封事所言,尚书可时加检括,于民有蠹患者,宜速详启!”

  戊辰,东魏高盛卒。

  魏越勒肱卒。

  魏秦州刺史万俟普与其子太宰洛、豳州刺史叱干宝乐、右卫将军破六韩常及督将三百人奔东魏,丞相泰轻骑追之,至河北千馀里,不及而还。

  秋,七月,庚子,东魏大赦。

  上待魏降将贺拔胜等甚厚,胜请讨高欢,上不许。胜等思归,前荆州大都督抚宁史宁谓胜曰:“硃异言于梁主,无不从,请厚结之。”胜从之。上许胜、宁及卢柔皆北还,亲饯之于南苑。胜怀上恩,自是见鸟兽南向者皆不射之。行至襄城,东魏丞相欢遣侯景以轻骑邀之,胜等弃舟自山路逃归,从者冻馁,道死者太半。既至长安,诣阙谢罪。魏主执胜手歔欷曰:“乘舆播越,天也,非卿之咎。”丞相泰引卢柔为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

  九月,壬寅,东魏以定州刺史侯景兼尚书右仆射、南道行台,督诸将入寇。

  魏以扶风王孚为司徒,斛斯椿为太傅。

  冬,十月,乙亥,诏大举伐东魏。东魏侯景将兵七万寇楚州,虏刺史桓和;进军淮上,南、北司二州刺史陈庆之击破之,景弃辎重走。十一月,己亥,罢北伐之师。

  魏复改始祖神元皇帝为太祖,道武皇帝为烈祖。

  十二月,东魏以并州刺史尉景为太保。

  壬申,东魏遣使请和,上许之。

  东魏清河文宣王亶卒。

  丁丑,东魏丞相欢督诸军伐魏,遣司徒高敖曹趣上洛,大都督窦泰趣潼关。

  癸未,东魏以咸阳王坦为太师。

  是岁,魏关中大饥,人相食,死者什七八。


【公元五百三十六年大事记】

         贺拔胜等得梁武帝许可,北还,到长安。东魏侯景侵梁楚州,进军淮上,被梁陈庆之所败。是年岁末,东魏高欢出兵攻西魏,时西魏关中大饥,人相食,死者什七八。

 

梁陶弘景卒
  大同二年(五三六),梁陶弘景卒,年约八十五。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博学多艺,好养生之术。齐高帝作丞相时,引弘景为诸王侍读,拜为奉朝清,弃官,隐居茅山(今江苏句容县)。武帝早年与弘景交游,及即位,恩礼有加,屡以手敕招之,弘景不出,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谘于弘景,时人谓之“山中宰相”。著有《真灵位业图》、《真诰》等道教经籍,晚年受佛教五大戒,主张儒、释,道三教合流。曾遍历名山,寻找药草,著《本草经集注》、《肘后百一方》等。谥贞白先生。

 

阮孝绪卒
  阮孝绪(四七九—五三六)字士宗,陈留尉氏人,幼至孝,年十三遍通五经,既冠,读书未尝出户,外兄王晏贵显,屡至门,孝绪辄穿篱逃匿,及晏诛,亦获免。任昉尝叹曰:“其室则迩,其人则远。”姊为鄱阳王妃,王尝访之,亦凿垣逃,母尝病,不待召,心惊自返。学者私谥文贞居士。一生未仕,但好读书,尝仿《七略》、《七志》,撰《七录》。以经典、记传,子兵。文集、技术五录为内篇,以佛、道二录为外篇,又分为五十五部、四万四千五百二十六卷(削繁为一百八十一卷),收书六千二百八十八种,为中国古目录学名著。

 

东魏袭西魏夏州
  天平三年(五三六)春正月,东魏丞相高欢自率万骑袭西魏夏州,皆不引火作炊,行四日而至,缚槊为梯,夜攻入城,擒刺史斛拔俄弥突,释而复用之。留都督张琼率兵镇守,迁其部落五千户而返。

 

曹泥与其婿刘丰复叛降东魏
  大统二年(五三六)正月,西魏灵州刺史曹泥与其婿凉州刺史刘丰复叛降东魏,西魏围灵州,以水灌城,深三尺有余。东魏丞相高欢遣阿至罗三万骑越灵州,绕出西魏师之后,西魏军退。欢率部众迎泥及丰,徙其遗户五千户而归,以丰为南汾州刺史。

 

高欢宠信陈元康、赵彦深
  天平三年(五三六)二月,东魏司马子如、高季式召孙搴宴饮,搴大醉而卒,高欢亲临吊祭。子如叩头请罪,欢道;“卿折我右臂,须为我求可代之者!”子如荐中书郎魏收,欢以收为主簿。一日,欢谓季式道:“卿等使我孙主簿醉死,魏收为主簿办理文案不如我意;敖曹尝称有一人治文书以谨密著称者,谁也?”季式对道:“是司徒记室陈元康,彼能于夜中暗书,快吏也。”欢召见,即授大丞相功曹,掌管机密,迁升大行台都官郎。当时军国之事繁多,问元康无所不知。欢外出,留元康在后,马上有所号令九十余条,元康屈指数之,皆能记忆。与功曹赵彦深同掌管机密,时人并称“陈、赵”,欢甚器重之。

 

西魏秦州刺史万俟普等投东魏
  大统二年(五三六)二月,东魏丞相高欢令阿至罗进逼西魏秦州刺史万俟普,欢率众接应。万俟普与其子洛、豳州刺史叱干宝乐、右卫将军破六韩常及督将三百人投东魏,丞相宇文泰轻骑追之,追至河北干余里,不及而还。

 

贺拔胜等返西魏
  梁大同二年(五三六)秋七月,魏降将贺拔胜等思归,然武帝待之甚厚,不敢请。前荆州大都督史宁对胜道:“朱异之言,皇上无不听从,请厚结朱异。”胜从宁言,帝竟许胜、宁及卢柔等皆北归,帝且亲饯于南苑。胜感念帝恩,从此见禽兽向南者皆不射。八月,行至襄城(今河南襄城县),高欢遣侯景以轻骑邀截,胜等弃舟自山路逃,从者冻馁不堪,途中死者过半。既至长安,诣宫阙谢罪,西魏帝执胜手抽泣道:“朝廷倾覆,天也,非卿之过。”丞相泰令柔为从事中郎,与苏绰同掌机密。

 

梁陈庆之大破侯景
  大同二年(五三六)九月初四日,东魏以定州刺史侯景兼尚书右仆射、南道行台、督诸将侵梁。冬十月初八日,梁亦下诏大举伐东魏。侯景将兵七万侵梁楚州(今安徽凤阳),俘刺史桓和;进军淮上,南、北司二州刺史陈庆之击破景军,景弃辎重逃归。十一月初二日,梁罢北伐之师。

【外国大事记】
 

【南北朝诗词】

咏初桃诗

[南北朝] 萧纲
初桃丽新采,照地吐其芳。枝间留紫燕,叶里发轻香。
飞花入露井,交干拂华堂。若映窗前柳,悬疑红粉妆。

 
【其他阅读】
=======
 

公元五百三十六年,公元536年,农历丙辰(龙)年,天干五行属火。 南朝梁大同二年 高昌章和六年 东魏天平三年 西魏大统二年 王迢触平都元年 新罗建元元年

2023年10月22日 21:46
浏览量:0
收藏
首页标题    008.公元记事    501-600    公元五百三十六年,公元536年,农历丙辰(龙)年,天干五行属火。 南朝梁大同二年 高昌章和六年 东魏天平三年 西魏大统二年 王迢触平都元年 新罗建元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