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二百七十一年,公元271年,农历辛卯(兔)年,天干五行属金。东吴孙皓建衡三年。西晋晋武帝司马炎泰始七年。

首页标题    008.公元记事    201年--300年    公元二百七十一年,公元271年,农历辛卯(兔)年,天干五行属金。东吴孙皓建衡三年。西晋晋武帝司马炎泰始七年。






公元二百七十一年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他以仁德著称于世,一生致力于恢复汉室江山,并在乱世中建立了一番伟业。

        刘禅,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之子,即蜀汉怀帝,也被称为后主。他在炎兴元年(公元263年)十一月初六向魏国投降。投降之后,被魏元帝曹奂封为“安乐公”。随后,他与蜀汉旧臣们一同迁居至洛阳生活。刘禅于公元271年逝世。至此,蜀汉皇室的主要成员均已离世,标志着这个曾辉煌一时的政权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段历史不仅展现了那个时代英雄们的壮志豪情,也记录了他们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的起伏命运。从刘备到刘禅,蜀汉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令人回味无穷。



公元271年,农历辛卯(兔)年,天干五行属金

孙吴】建业)4.吴末帝孙皓建衡三年

年号:建衡(269年十月-271年),三国时期孙吴第四位皇帝吴末帝孙皓的第四个年号,东吴政权第十四个年号,

西晋】洛阳)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泰始七年

年号:泰始(265年十二月-274年),西晋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第一个年号,西晋政权第一个年号。

【同时期政权】 

陈留国】陈留王曹奂(265年—302年)原为曹魏第五任皇帝)

南匈奴】21.刘豹(挛鞮豹),(曹操所立)(216-279年)

高句丽】都城丸都城)第十二任国王.中川王(然弗)(248 年 - 270 年)

高句丽】都城丸都城)第十三任国王.西川王(药卢)(270年--292年)

鮮卑】都城盛乐)索头部,15任首领.神元皇帝拓跋力微(219-277年在位‌)

【世纪】3世纪
【中历】黄帝纪年2968年
【年代】 三国吴,西晋武帝

【在位黄帝】

孙吴】4.吴末帝孙皓(264年9月10日-280年5月1日在位)

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266年2月8日(265年十二月十七日)--290年5月16日在位)

【年号】建衡,泰始

【朝代】

三国·【人物】孙吴(229年5月23日至280年5月1日 )

晋朝.【人物】西晋(265年至317年)


公元271年1月28日

农历:271年正月(大)初一,伊斯兰历:前362年9月28日,波斯历:前352年11月8日,星期:星期六,干支:辛卯年 己丑月 辛巳日,属相:兔,星座:水瓶座,节气:1月8日小寒 1月23日大寒,数九:四九第9天,儒略日数:1820068

 
【出生名人】
 

【逝世名人】

安乐公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怀帝,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223年-263年在位),蜀汉创立者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蜀汉灭亡后,刘禅被封为安乐公,和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

西晋司马炎~泰始七年(271年),刘禅在洛阳去世,晋朝廷谥刘禅为思公。 
前赵刘渊~永兴元年(304年),刘渊起事,国号为汉,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
【家庭成员】
父亲:刘备,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的奠基者之一,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
母亲:甘夫人,刘备侧室,追封昭烈皇后。

   裴秀,(224~271),西晋大臣、舆地学家。字季彦,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弘通博济,八岁能属文,早年仕魏,后归晋。中国平面测量绘制地图奠基者。约在268~271年完成由他主编的《禹贡地域图》18篇。曾撰著《冀州记》。泰始七年死,卒谥元。

   司马宪,(约260-271年9月10日),河内温县人,司马炎第五子。 泰始六年(270年),兄城阳怀王司马景度去世,司马宪过继给城阳哀王司马兆,封城阳王。次年八月丙申(271年9月10日)司马宪去世,谥号为“殇”。
【亲属成员】
父亲:晋武帝司马炎
母亲:徐才人

    牵弘,(?-271年),安平郡观津县(今河北省武邑县)人 。魏晋时期将领,雁门太守牵招第二子。泰始七年(271年),面对“秦凉之变”,出兵讨伐秃发树机能,兵败被杀。
【家庭成员】
父亲:牵招,曹魏名将、雁门太守
哥哥:牵嘉,关内侯

     孟仁,(218~271年),本名孟宗,字恭武,湖北孝感人。,孟柯18代孙,三国时期吴国大臣,《二十四孝》之一“哭竹生笋”主人公。吴国末帝孙皓登基后,拜司空。建衡三年,卒于官。
【晚辈】
儿:孟揖,晋惠帝元康(291年-299年)年间担任庐陵太守。
孙子:孟观,晋惠帝时担任殿中郎
曾孙:孟嘉(生卒年不详),字万年,江夏郡鄳县人。 田园诗人陶渊明的外祖父,东晋时期名士、官员。外孙是著名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
玄孙:孟氏,孟嘉第四女,嫁陶潜,生陶渊明。

     丁奉,(?-271年),字承渊。庐江安丰(今河南省固始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丁奉设计斩杀权臣孙綝,替孙休夺回了皇权,官拜大将军,开始掌握吴国军政大权。永安三年(260年),升迁假节,领徐州牧。其后扶立乌程侯孙皓为帝,升迁右大司马、左军师,建衡三年(271年)去世。
【家庭成员】
妻子:离妃,太元元年(251年)去世,20年后丁奉辞世,和妻子合葬在一起。
弟弟:丁封,官至后将军。在丁奉之前去世。
儿子:丁温,被孙皓所杀。

 

 

【中国大事记】

《资治通鉴》

  世祖武皇帝上之上泰始七年(辛卯,公元二七一年)

  春,正月,匈奴右贤王刘猛叛出塞。

  豫州刺史石鉴坐击吴军虚张首级,诏曰:“鉴备大臣,吾所取信,而乃下同为诈,义得尔乎!今遣归田里,终身不得复用。”

  吴人刁玄诈增谶文云:“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吴主信之。是月晦,大举兵出华里,载太后、皇后及后宫数千人,从牛渚西上。东观令华谮等固谏,不听。行遇大雪,道涂陷坏,兵士被甲持仗,百人共引一车,寒冻殆死,皆曰:“若遇敌,便当倒戈。”吴主闻之,乃还。帝遣义阳王望统中军二万、骑三千屯寿春以备之,闻吴师退,乃罢。

  三月,丙戌,巨鹿元公裴秀卒。

  夏,四月,吴交州刺史陶璜袭九真太守董元,杀之;杨稷以其将王素代之。

  北地胡寇金城,凉州刺史牵弘讨之。众胡皆内叛,与树机能共围弘于青山,弘军败而死。

  初,大司马陈骞言于帝曰:“胡烈、牵弘皆勇而无谋,强于自用,非绥边之材也,将为国耻。”时弘为扬州刺史,多不承顺骞命,帝以为骞与弘不协而毁之,于是征弘,既至,寻复以为凉州刺史。骞窃叹息,以为必败。二人果失羌戎之和,兵败身没,征讨连年,仅而能定,帝乃悔之。

  五月,立皇子宪为城阳王。

  辛丑,义阳成王望卒。

  侍中、尚书令、车骑将军贾充,自文帝时宠任用事。帝之为太子,充颇有力,故益有宠于帝。充为人巧谄,与太尉、行太子太傅荀顗、侍中、中书监荀勖、越骑校尉安平冯紞相为党友,朝野恶之。帝问侍中裴楷以方今得失,对曰:“陛下受命,四海承风,所以未比德于尧、舜者,但以贾充之徒尚在朝耳。宜引天下贤人,与弘政道,不宜示人以私。侍中乐安任恺、河南尹颖川庾纯皆与充不协,充欲解其近职,乃荐恺忠贞,宜在东宫;帝以恺为太子少傅,而侍中如故。会树机能乱秦、雍,帝以为忧,恺曰:“宜得威望重臣有智略者以镇抚之。”帝曰:“谁可者?”恺因荐充,纯亦称之。秋,七月,癸酉,以充为都督秦、凉二州诸军事,侍中、车骑将军如故;充患之。

  吴大都督薛珝与陶璜等兵十万,共攻交趾,城中粮尽援绝,为吴所陷,虏杨稷、毛炅等。璜爱炅勇健,欲活之,炅谋杀璜,璜乃杀之。脩则之子允,生剖其腹,割其肝,曰:“复能作贼不?”炅犹骂曰:“恨不杀汝孙皓,汝父何死狗也!”王素欲逃归南中,吴人获之,九真、日南皆降于吴。吴大赦,以陶璜为交州牧。璜讨降夷獠,州境皆平。

  八月,丙申,城阳王宪卒。

  分益州南中四郡置宁州。

  九月,吴司空孟仁卒。

  冬,十月,丁丑朔,日有食之。

  十一月,刘猛寇并州,并州刺史刘钦等击破之。

  贾充将之镇,公卿饯于夕阳亭。充私问计于荀勖,勖曰:“公为宰相,乃为一夫所制,不亦鄙乎!然是行也,辞之实难,独有结婚太子,可不辞而自留矣。”充曰:“然孰可寄怀?”勖曰:“勖请言之。”因谓冯紞曰:“贾公远出,吾等失势。太子婚尚未定,何不劝帝纳贾公之女乎!”紞亦然之。初,帝将纳卫瓘女为太子妃,充妻郭槐赂杨后左右,使后说帝,求纳其女。帝曰:“卫公女有五可,贾公女有五不可:卫氏种贤而多子,美而长、白;贾氏种妒而少子,丑而短、黑。”后固以为请,荀顗、荀勖、冯瓘皆称充女绝美,且有才德,帝遂从之。留充复居旧任。

  十二月,以光禄大夫郑袤为司空,袤固辞不受。

  是岁,安乐思公刘禅卒。

  吴以武昌都督广陵范慎为太尉。右将军司马丁奉卒。

  吴改明年元曰凤凰。


【公元二百七十一年大事记】

刘禅死(207--271)。禅字公嗣,小名阿斗。

 

丁奉(?-271年),字承渊,庐江安丰(今河南固始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

 

地理学家裴秀(224-271)。秀字季彦,闻喜(今属山西)人。绘有《禹贡地域图》。

 

匈奴右贤王刘猛逃亡出塞,攻扰并州。

 

吴国任命武昌都督、广陵人范慎为太尉。

 

鲜卑树机能围凉州刺史牵弘于青山(今甘肃环县西),弘败死。

 

侍中、尚书令、车骑将军贾充受命都督秦、凉,充不愿,使其党劝帝纳充女为太子妃。充因此留任。

 

牵弘去征讨秃发树机能兵败而死
       春季,正月,匈奴右贤王刘猛叛逃出边塞。
北地胡人进犯金城,凉州刺史牵弘去征讨。内地各族胡人都叛乱,众多的胡人和秃发树机能一同在青山包围了牵弘,牵弘兵败而死。
当初,大司马陈骞对晋武帝说:“胡烈、牵弘都勇而无谋,固执,自以为是,并不是安抚边地的人材,他们终将造成国家耻辱。”当时牵弘任扬州刺史,时常不顺从陈骞的命令,晋武帝认为陈骞是与牵弘不和才对他进行诽谤。于是征召牵弘,牵弘来到,不久又任命为凉州刺史。陈骞暗自叹息,认为必然失败。胡、牵两人果然丧失了与羌戎和睦的关系,兵败身死。连年出兵征讨,仅能维持表面安定,晋武帝于是后悔没听陈骞的话。
豫州刺史石鉴在攻打吴军时虚报俘获首级的数量,因而获罪,晋武帝下诏说:“石鉴身为大臣,我很信任他,而他却恶劣到弄虚做假,从道理上来看,怎么能如此行事呢?现遣返他回故乡,终身不得再起用。


贾南风为太子妃
      侍中、尚书令、车骑将军贾充,自晋文帝时就受到宠信而当权,晋武帝能成为太子,贾充起了很大作用,所以他更加受到晋武帝宠爱。贾充为人虚伪谄媚,他与太尉、行太子太傅荀,侍中、中书监荀勖,越骑校尉、安平人冯相互结为党羽,朝野上下都憎恨他们。晋武帝询问侍中裴楷当今朝政的得失,裴楷回答说:“陛下受命于天,四海承受教化,之所以德惠还未能与尧、舜相比,只因为朝廷中还有贾充之徒而已。应当召引任用天下德才兼备的人一同弘扬为政之道,不应当让天下人看到您以个人偏爱用人。”侍中、乐安人任恺,河南尹、颍川人庾纯都与贾充不和,贾充想免除任恺担任的亲近君王的职务,就向晋武帝推荐任恺,说任恺忠诚可靠,应当在东宫任职,晋武帝便让任恺担任太子少傅,而他所担任的侍中职务不变。当时,秃发树机能侵犯、骚扰秦、雍之地,晋武帝为此而忧虑。任恺说:“应当派一位有威望、有智谋才略、身居要职的大臣去安抚。”晋武帝问:“谁可以担当此任?”任恺乘机推荐贾充,庾纯也推举他。秋季,七月癸酉(二十日),晋武帝命贾充统领秦、凉州各军事,他的侍中、车骑将军职务依旧。贾充对此很忧虑。
贾充将要赴镇守之任,公卿大臣们在夕阳亭为他饯行。贾充悄悄问荀勖有没有什么计谋,荀勖说:“您身为宰相,却被一人所控制,难道不让人小看吗?但是此次之行,推辞掉实在很困难,只有和太子结亲,才可以不用推辞外出之任而自然地留下来。”贾说:“那么谁可以去表达我的意愿呢?”荀勖说:“请让我去说吧。”因而就对冯说:“贾公要是出远门话,我们都会失去权势,太子的婚事还没有定下来,何不劝说武帝纳娶贾公的女儿?”冯也赞同这个主意。当初,晋武帝将要纳卫的女儿做太子之妃,贾充的妻子郭槐贿赂了杨皇后身边的人,让杨皇后劝说武帝请求纳娶贾充的女儿。晋武帝说:“卫公的女儿有五可,贾公的女儿有五不可:卫氏种族优秀而且儿子多,容貌美好而且身材修长,皮肤白洁。贾氏传统妒嫉而且少子女,容貌丑陋,身材矮小,皮肤黑。”但杨皇后坚持为贾氏请求武帝,荀、荀勖、冯都称赞贾充的女儿极其美丽,而且德才兼备,晋武帝于是听从了他们的意见留下贾充仍然担任旧职。


吴国陶璜平定交州
        夏季,四月,吴国交州刺史陶璜袭击九真太守董元,将他杀死;杨稷用他的部将王素代替董元。
吴国大都督薛与陶璜等人,率十万大军一同攻打交趾,交趾城中粮尽援绝,被吴兵打破,杨稷、毛炅等人被俘。陶璜爱惜毛炅的勇健,想留他一条性命。毛炅却图谋杀陶璜,陶璜于是杀死毛炅。则的儿子允,破开毛炅的肚子,割下他的肝脏,说:“看你还能不能再做贼?”毛炅嘴里还在骂,说:“我恨不能杀了你们孙,你爹是一条死狗!”王素想逃回到南中,吴人捉住了他,九真、日南都了降了吴。吴国大赦罪人,任命陶璜为交州牧。陶璜讨伐征服了夷獠,交州疆界都予平定。


孙皓迷信欲攻晋
       吴人刁玄伪造谶文说:“黄色的旗帜、紫色的车盖,出现于东南方,最终得天下者,是荆、扬之地的君主。”孙皓信以为真,有的最后一天,从华里大规模地出兵,车上载着太后、皇后以及后宫几千人,从牛渚向西进发。东观令华核等人坚持谏阻,吴主不听。行进途中遇到大雪,道路塌陷损毁,兵士身披铠甲,手持兵器,一百个人拉着一辆车子,天气寒冷,几乎要把人冻死,兵士们都说:“如果遇到敌兵,我们就倒弋。”吴主听到这些话,就返回了。晋武帝派遣义阳王司马望统率中军二万人、骑兵三千人驻扎在寿春以防备敌军,听到吴军退却的消息,就停止了军事行动。

 

【外国大事记】
 

【两汉诗词】

秋胡行 其二

[两汉] 曹操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经历昆仑山,到蓬莱,
飘飖八极,与神人俱。
思得神药,万岁为期。
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世言伯阳,殊不知老。
赤松王乔,亦云得道。
得之未闻,庶以寿考。
歌以言志。天地何长久。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
万国率土,莫非王臣。
仁义为名,礼乐为荣。
歌以言志。明明日月光。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大人先天,而天弗违。
不戚年往,忧世不治。
存亡有命,虑之为蚩。
歌以言志。四时更逝去。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壮盛智惠,殊不再来。
爱时进趣,将以惠谁?
泛泛放逸,亦同何为?
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

 
【其他阅读】
=======
2023年8月13日 20:51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