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二百六十六年,公元266年,农历丙戌(狗)年,天干五行属火。东吴孙皓甘露二年,宝鼎元年,西晋司马炎泰始二年,

首页标题    008.公元记事    201年--300年    公元二百六十六年,公元266年,农历丙戌(狗)年,天干五行属火。东吴孙皓甘露二年,宝鼎元年,西晋司马炎泰始二年,






公元二百六十六年




公元266年,农历丙戌(狗)年,天干五行属火

孙吴】武昌)4.吴末帝孙皓甘露二年

年号:元兴(265年四月-266年七月),三国时期孙吴第四位皇帝吴末帝孙皓的第二个年号,东吴政权第十二个年号,

孙吴】建业)4.吴末帝孙皓宝鼎元年(十二月从武昌迁回建业)

年号宝鼎(266年八月~269年)(一说为8月27日即七月初十.丙戌日改元),三国时期孙吴第四位皇帝吴末帝孙皓的第三个年号,东吴政权第十三个年号,

西晋】洛阳)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泰始二年

(年号:泰始(265年十二月-274年),西晋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第一个年号,西晋政权第一个年号。


【同时期政权】 

陈留国】陈留王曹奂(265年—302年)原为曹魏第五任皇帝)

南匈奴】21.刘豹(挛鞮豹),(曹操所立)(216-279年)

高句丽】都城丸都城)第十二任国王.中川王(然弗)(248 年 - 270 年)

鮮卑】都城盛乐)索头部,15任首领.神元皇帝拓跋力微(219-277年在位‌

【世纪】3世纪
【中历】黄帝纪年2963年
【年代】三国蜀汉,三国魏,三国吴,西晋武帝

【在位黄帝】

孙吴】4.吴末帝孙皓(264年9月10日-280年5月1日在位)

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266年2月8日(265年十二月十七日)--290年5月16日在位)

【年号】【甘露,宝鼎】,泰始(司马炎)

【朝代】

三国·【人物】孙吴(229年5月23日至280年5月1日 )

晋朝.【人物】西晋(265年至317年)


公元266年2月22日

农历:266年正月(小)初一,伊斯兰历:前367年8月28日,波斯历:前357年12月3日,星期:星期四,干支:丙戌年 庚寅月 庚辰日,属相:狗,星座:双鱼座,节气:雨水,数九:七九第8天,儒略日数:1818267

 
【出生名人】
 
【逝世名人】
 

 

【中国大事记】

《资治通鉴》

 世祖武皇帝上之上泰始二年(丙戌,公元二六六年)

  春,正月,丁亥,即用魏庙祭征西府君以下并景帝凡七室。

  辛丑,尊景帝夫人羊氏曰景皇后,居弘训宫。

  丙午,立皇后弘农杨氏;后,魏通事郎文宗之女也。

  群臣奏:“五帝即天帝也,王气时异,故名号有五。自今明堂、南郊宜除五帝座。”从之。帝,王肃外孙也,故郊祀之礼,有司多从肃议。

  二月,除汉宗室禁锢。三月,戊戌,吴遣大鸿胪张俨、五官中郎将丁忠来吊祭。

  吴散骑常侍庐江王蕃,体气高亮,不能承颜顺指,吴主不悦,散骑常侍万彧、中书丞陈声从而谮之。丁忠使还,吴主大会群臣,蕃沉醉顿伏。吴主疑其诈,舆蕃出外。顷之,召还。蕃好治威仪,行止自若。吴主大怒,呵左右于殿下斩之,出,登来山,使亲近掷蕃首,作虎跳狼争咋啮之,首皆碎坏。

  丁忠说吴主曰:“北方无守战之备,弋阳可袭而取。”吴主以问群臣,镇西大将军陆凯曰:“北方新并巴、蜀,遣使求和,非求援于我也,欲蓄力以俟时耳。敌势方强,而欲徼幸求胜,未见其利也。”吴主虽不出兵,然遂与晋绝。凯,逊之族子也。

  夏,五月,壬子,博陵元公王沈卒。

  六月,丙午晦,日有食之。

  文帝之丧,臣民皆从权制,三日除服。既葬,帝亦除之,然犹素冠疏食,哀毁如居丧者。秋,八月,帝将谒崇阳陵,群臣奏言,秋暑未平,恐帝悲感摧伤。帝曰:“朕得奉瞻山陵,体气自佳耳。”又诏曰:“汉文不使天下尽哀,亦帝王至谦之志。当见山陵,何心无服!其议以衰绖从行。群臣自依旧制。”尚书令裴秀奏曰:“陛下既除而复服,义无所依;若君服而臣不服,亦未之敢安也。”诏曰:“患情不能跂及耳,衣服何在!诸君勤勤之至,岂苟相违。”遂止。

  中军将军羊祜谓傅玄曰:“三年之丧,虽贵遂服,礼也,而汉文除之,毁礼伤义。今主上至孝,虽夺其服,实行丧礼。若因此复先王之法,不亦善乎!”玄曰:“以日易月,已数百年,一旦复古,难行也。”祜曰:“不能使天下如礼,且使主上遂服,不犹愈乎!”玄曰:“主上不除而天下除之,此为但有父子,无复君臣也。”乃止。

  戊辰,群臣奏请易服复膳,诏曰:“每感念幽冥,而不得终苴绖之礼,以为沉痛。况当食稻衣锦乎!适足激切其心,非所以相解也。朕本诸生家,传礼来久,何至一旦便易此情于所天!相从已多,可试省孔子答宰我之言,无事纷纭也!”遂以疏素终三年。

  臣光曰: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此先王礼经,百世不易者也。汉文师心不学,变古坏礼,绝父子之恩,亏君臣之义;后世帝王不能笃于哀戚之情,而群臣谄谀,莫肯厘正。至于晋武独以天性矫而行之,可谓不世之贤君;而裴、傅之徒,固陋庸臣,习常玩故,不能将顺其美,惜哉!

  吴改元宝鼎。

  吴主以陆凯为左丞相,万彧为右丞相。吴主恶人视己,群臣侍见,莫敢举目。陆凯曰:“君臣无不相识之道,若猝有不虞,不知所赴。”吴主乃听凯自视,而它人如故。吴主居武昌,扬州之民溯流供给,甚苦之,又奢侈无度,公私穷匮。凯上疏曰:“今四边无事,当务养民丰财,而更穷奢极欲,无灾而民命尽,无为而国财空,臣窃痛之。昔汉室既衰,三家鼎立;今曹、刘失道,皆为晋有,此目前之明验也。臣愚,但为陛下惜国家耳。武昌土地危险脊确,非王者之都。且童谣云:‘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以此观之,足明民心与天意矣。今国无一年之蓄,民有离散之怨,国有露根之渐,而官吏务为苛急,莫之或恤。大帝时,后宫列女及诸织络数不满百,景帝以来,乃有千数,此耗财之甚者也。又左右之臣,率非其人,群党相扶,害忠隐贤,此皆蠹政病民者也。臣愿陛下省息百役,罢去苛扰,料出宫女,清选百官,则天悦民附,国家永安矣。”吴主虽不悦,以其宿望,特优容之。

  九月,诏:“自今虽诏有所欲,及已奏得可,而于事不便者,皆不可隐情。”

  戊戌,有司奏:“大晋受禅于魏,宜一用前代正朔、服色,如虞遵唐故事。”从之。

  冬,十月,丙午朔,日有食之。

  永安山贼施但,因民劳怨,聚众数千人,劫吴主庶弟永安侯谦作乱,北至建业,众万馀人,未至三十里住,择吉日入城。遣使以谦命召丁固、诸葛靓,固、靓斩其使,发兵逆战于牛屯。但兵皆无甲胄,即时败散。谦独坐车中,生获之。固不敢杀,以状白吴主,吴主并其母及弟俊皆杀之。初,望气者云:“荆州有王气,当破扬州。”故吴主徙都武昌。及但反,自以为得计,遣数百人鼓噪入建业,杀但妻子,云“天子使荆州兵来破扬州贼。”

  十一月,初并圜丘、方丘之祀于南北郊。

  罢山阳公国督军,除其禁制。

  十二月,吴主还都建业,使后父卫将军、录尚书事滕牧收留镇武昌。朝士以牧尊戚,颇推令谏争,滕后之宠由是渐衰,更遣牧居苍梧,虽爵位不夺,其实迁也,在道以忧死。何太后常保佑滕后,太史又言中宫不可易。吴主信巫觋,故得不废,常供养升平宫,不复进见,诸姬佩皇后玺绂者甚众,滕后受朝贺表疏而已。吴主使黄门遍行州郡,料取将吏家女,其二千石大臣子女,皆岁岁言名,年十五、六一简阅,简阅不中,乃得出嫁。后宫以千数,而采择无已。


【公元百六十六年大事记】

    晋解除汉宗室禁锢。罢农官,所统悉属郡县。吴扬州诸郡之民溯流供给武昌,劳役烦重。永安(今浙江武康)人施但因民劳怨,起兵劫持吴主庶弟孙谦赴建业,旋败死。十二月,吴主还都建业。命黄门料取将吏家女,二千石、大臣之女,凡年十五六者,须经挑选不取,始准出嫁。僧人竺法护(县摩罗刹,原籍月氏)从敦煌到长安,以后又到洛阳等地,先后译经一百五十四部。

 

《脉经》最早总结脉学
  《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脉学的专著。由晋代医学家王叔和于西晋初年(266)至武帝太康三年(282)间撰成。王叔和的《脉经》是对3世纪以前脉学的系统总结,共10卷,摘录了《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扁鹊、华佗等有关论说,对脉理、脉法进行阐述、分析,首次把脉象归纳为浮、芤、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24种,对每种脉象的形象、指下感觉等作了具体的描述。并指出了一些相似脉象的区别,分8组进行了排列比较,初步肯定了左手寸部脉主心与小肠、关部脉主肝与胆,右手寸部脉主肺与大肠、关部脉主脾与胃,两手尺部主肾与膀胱等寸关尺三部脉的定位诊断,为后世中医脉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外国大事记】
 

【两汉诗词】

桂之树行

[两汉] 曹植
桂之树,桂之树,桂生一何丽佳。扬朱华而翠叶,流芳布天涯。
上有栖鸾,下有盘螭。桂之树,得道之真人,咸来会讲仙。
教尔服食日精,要道甚省不烦。淡泊无为自然。乘蹻万里之外,去留随意所欲存。
高高上际于众外,下下乃穷极地天。

 
【其他阅读】
=======
 
2023年8月12日 19:02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