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二百六十五年,公元265年,农历乙酉(鸡)年,天干五行属木。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西晋司马炎泰始元年,东吴孙皓元兴二年,甘露元年
公元二百六十五年
公元二百六十五年,农历乙酉(鸡)年,天干五行属木
【曹魏】洛阳)5,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封陈留王,十二月十七日禅位于晋)
(年号:咸熙(264五月十五(甲戌)6月26日~265年),是三国时期曹魏第五位君主魏元帝曹奂的第二个年号。,曹魏政权的第十个年号。
【西晋】洛阳)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元年(十二月丙寅建元)
(年号:泰始(265年十二月-274年),西晋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第一个年号,西晋政权第一个年号。
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265)十二月十一日,司马炎设坛南郊,燔柴告天,逼迫魏帝曹奂退位,自称皇帝,司马炎,字安世,司马昭长子,逼迫曹奂退位后,封其为陈留王,改魏为晋,史称西晋,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十二月十七日)建元泰始,建都洛阳。
【在位黄帝】
【曹魏】第五任,魏元帝曹奂(260年6月27日-265年12月11日封陈留王-266年2月8日在位,农历265年十二月十七 )
【朝代】
三国·【人物】曹魏(220年12月11日至266年2月8日)
晋朝.【人物】西晋(265年至317年),中国历史上的统一王朝,首都洛阳。
三国·【人物】孙吴(229年5月23日至280年5月1日 )
公元265年2月3日
农历:265年正月(大)初一,伊斯兰历:前368年7月28日,波斯历:前358年11月14日,星期:星期五,干支:乙酉年 丁丑月 丙辰日,属相:鸡,星座:水瓶座,节气:2月7日立春 2月22日雨水,数九:五九第7天,儒略日数:1817883
【逝世名人】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次子、晋景帝司马师同母弟、晋武帝司马炎之父。景元五年三月己卯日(264年5月2日 ),魏元帝曹奂再次下诏拜司马昭为相国,封为晋王,加九锡。咸熙二年八月辛卯日(265年9月6日),司马昭病死,时年五十五岁,葬于崇阳陵。九月癸酉日(10月18日 ),司马昭被追谥为文王,葬于崇阳陵。十二月丙寅日(266年2月8日),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司马昭被追封为文帝,庙号太祖。
【家族成员】
父亲:晋宣帝司马懿
母亲:宣穆皇后张春华【司马昭家族成员】
景皇后朱氏(234年―265年),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出身江南四大姓之一吴郡朱氏。吴景帝孙休的皇后,野史记载其名为朱佩兰 。骠骑将军朱据与朱公主的独生女,吴末帝孙皓的表姐和叔母。赤乌末年,与孙休成婚,永安元年(258年),孙休继位,封为夫人,永安五年(262年),被立为皇后。甘露元年(265年)7月,孙皓最终逼死景皇后,时年30余岁。去世的时候不在正殿,在帝苑的小屋中治丧,于是大家都晓得景皇后不是因为疾病去世的,后与孙休合葬于定陵。
【家庭成员】
父:朱据,东吴武将,官至骠骑将军。
母:孙鲁育,孙权和步皇后的幼女,先嫁朱据,後来嫁给刘纂为继室。
丈夫:孙休,孙权六子,东吴景皇帝,亦是其舅父。
儿子
孙𩅦(wān):孙休长子,262年立为太子。266年为孙皓所杀。
孙𩃙(xí):孙休次子。266年为孙皓所杀。
孙壾(音莽):孙休三子。
孙𠅨(bāo):孙休四子。

【中国大事记】
《资治通鉴》晋纪
世祖武皇帝上之上泰始元年(乙酉,公元二六五年)
春,三月,吴主使光禄大夫纪陟、五官中郎将洪璆与徐绍、孙彧偕来报聘。绍行至濡须,有言绍誉中国之美者,吴主怒,追还,杀之。
夏,四月,吴改元甘露。
五月,魏帝加文王殊礼,进王妃曰后,世子曰太子。
癸未,大赦。
秋,七月,吴主逼杀景皇后,迁景帝四子于吴;寻又杀其长者二人。
八月,辛卯,文王卒,太子嗣为相国、晋王。
九月,乙未,大赦。
戊子,以魏司徒何曾为晋丞相;癸亥,以骠骑将军司马望为司徒。
乙亥,葬文王于崇阳陵。
冬,吴西陵督步阐表请吴主徙都武昌;吴主从之,使御史大夫丁固、右将军诸葛靓守建业。阐,骘之子也。
十二月,壬戌,魏帝禅位于晋;甲子,出舍于金墉城。太傅司马孚拜辞,执帝手,流涕歔欷不自胜,曰:“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纯臣也。”丙寅,王即皇帝位,大赦,改元。丁卯,奉魏帝为陈留王,即宫于鄴;优崇之礼,皆仿魏初故事。魏氏诸王皆降为候。追尊宣王为宣皇帝,景王为景皇帝,文王为文皇帝。尊王太后曰皇太后。封皇叔祖父孚为安平王,叔父干为平原王、亮为扶风王、伷为东莞王、骏为汝阴王、肜为梁王、伦为琅邪王,弟攸为齐王、鉴为乐安王、机为燕王,又封群从司徒望等十七人皆为王。以石苞为大司马,郑冲为太傅,王祥为太保,何曾为太尉,贾充为车骑将军,王沈为骠骑将军。其馀文武增位进爵有差。乙亥,以安平王孚为太宰,都督中外诸军事。未几,又以车骑将军陈骞为大将军,与司徒义阳王望、司空荀顗,凡八公,同时并置。帝惩魏氏孤立之敝,故大封宗室,授以职任,又招诸王皆得自选国中长吏;卫将军齐王攸独不敢,皆令上请。
诏除魏宗室禁锢,罢部曲将及长吏纳质任。
帝承魏氏刻薄奢侈之后,欲矫以仁俭,太常丞许奇,允之子也,帝将有事于太庙,朝议以奇父受诛,不宜接近左右,请出为外官;帝乃追述允之夙望,称奇之才,擢为祠部郎。有司言御牛青丝纼断,诏以青麻代之。
初置谏官,以散骑常侍傅玄、皇甫陶为之。玄,干之子也。玄以魏末士风颓敝,上疏曰:“臣闻先王之御天下,教化隆于上,清议行于下。近者魏武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魏文慕通达而天下贱守节,其后纲维不摄,放诞盈朝,遂使天下无复清议。陛下龙兴受禅,弘尧、舜之化,惟未举清远有礼之臣以敦风节,未退虚鄙之士以惩不恪,臣是以犹敢有言。”上嘉纳其言,使玄草诏进之,然亦不能革也。
初,汉征西将军司马钧生豫章太守量,量生颖川太守俊,俊生京兆尹防,防生宣帝。
【公元百六十五年大事记】
八月,司马昭死(211-)。昭字子上。子炎嗣为相国、晋王。十二月,司马炎逼魏主禅位,废为陈留王。魏亡,凡五帝、四十六年。炎即晋武帝。追尊司马懿为宣帝、师为景帝、昭为文帝。大封宗室为王。解除魏宗室禁锢,罢部曲将及长吏纳质任之法。置谏官。是年,吴迁都武昌(今鄂城)。
西晋(265--316)
中国有句老话:“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政治演变和经济发展,三国鼎立的平衡格局被打破了,雄踞中原的曹魏政权以其强大的实力于263年灭掉蜀国。曹氏政权在为统一南北作出努力的同时,自身的生存却出现了危机。265年,司马炎终于从幕后走到台前,他登台祭天,受魏“禅让”而称帝,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晋(史称西晋)。十余年后,晋平吴成功,汉末近一个世纪的分裂局面就此结束,中国又重新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国。
作为统一的国家,西晋初年确立了一整套官僚制度。在经济上,晋统治者实行与民生息的政策,恢复社会经济,安定社会秩序。可是好景不长,291年马炎死后,爆发了“八王之乱”,司马氏集团内部开始一场长达16年血腥风雨的大屠杀。而饱受灾难的五胡民族乘机挣脱枷锁,大败晋军。其中匈奴贵族刘渊和氐族首领李雄分别建国独立。311年,匈奴割据政权将洛阳化为废墟,俘虏西晋后帝怀帝。一部分西晋官民逃至长安后又立秦王司马邺为帝苟延残喘;另有大批官民纷纷渡江南逃。史称永嘉南渡(后来这些人在建康建立了东晋)。316年,司马邺被迫投降于刘聪,西晋至此灭亡,成为一个短命的王朝。
虽然西晋是一个统一国家,但由于晋政权始终伴随着前所未有的民族冲突,其统一之中包含着分裂的因素和不安定的成分,它的文化很难表现出一种大一统的高昂激越的格调。思想上玄学盛行,佛教也得到相当的发展。虽然玄学与佛教作为新的思想因子会给没落的儒学注入一些新的活力,但终难掩其腐朽没落的一面。
司马炎称帝
泰始元年(265)十二月十一日,司马炎设坛南郊,燔柴告天,逼迫魏帝曹奂退位,自称皇帝,司马炎,字安世,司马昭长子,逼迫曹奂退位后,封其为陈留王,改魏为晋,史称西晋,改元泰始,建都洛阳。称帝后,司马炎分封宗室二十七王,把司马氏宗室都分封为王。司马炎泰始分封,基本上承后汉之旧制,君国而不君民。王国地不过一郡,王国的相由朝廷任命,与太守无异。国中长吏由诸王自选,财政不能自己擅作主张。泰始二年(266)十二月,因屯田制难以继续,晋武帝司马炎再次下诏正式废除民屯。司马炎罢农官以及屡次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严禁私募佃客,在客观上起了促进生产发展的作用。泰始四年(268)正月,贾充主持修订的新律修成,成为后世法律形式蓝本。司马炎还屡次下诏书责成地方官必须致力于省徭务本,并力垦殖;务必使地尽其利,禁止游食商贩,晋泰始四年(268)十一月,司马炎下诏要求王公卿尹及郡国守相,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十二月,颁五条诏书于郡国:一正身;二勤百姓;三抚孤寡;四敦本息末;五去人事。至此,司马炎大致完成了称帝改制的任务。
【两汉诗词】
景星
[两汉] 佚名
景星显见,信星彪列,象载昭庭,日亲以察。
参侔开阖,爰推本纪,汾脽出鼎,皇佑元始。
五音六律,依韦飨昭,杂变并会,雅声远姚。
空桑琴瑟结信成,四兴递代八风生。
殷殷钟石羽龠鸣。河龙供鲤醇牺牲。
百末旨酒布兰生。泰尊柘浆析朝酲。
微感心攸通修名,周流常羊思所并。
穰穰复正直往宁,冯蠵切和疏写平。
上天布施后土成,穰穰丰年四时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