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纥那~东晋晋时期鲜卑代国第六任君主(325--329-。335~337年两次在位)
炀皇帝拓跋纥那
【基本信息】
所处时期:东晋.十六国(代国)
中文名:拓跋纥那
在位:(325--329-。335~337年两次在位)
民 族:鲜卑
籍贯:云中盛乐
生卒:337年
前任:拓跋贺傉
继任:1.烈帝拓跋翳槐
继任:2烈帝拓跋翳槐.
个人简介
拓跋纥那(?--337年),是十六国时期代国的重要君主之一。他出生于云中盛乐(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为鲜卑族人,同时也是北魏桓帝拓跋猗迤之子。 在东晋太宁三年(公元325年),拓跋纥那继位成为代王。然而,在其统治初期,代国便面临了来自后赵中山公石虎的军事威胁。为了躲避战乱并确保国家的存续,拓跋纥那决定将都城迁至大宁,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外部压力,但也显示出当时代国所处环境的艰难与复杂。 到了东晋咸和四年(公元329年),代国内部发生变动,各部落联合推举拓跋翳槐即位为新的代王。在此背景下,拓跋纥那不得不离开权力中心,投奔到宇文部寻求庇护。然而,这并非故事的终结。在东晋咸康元年(公元335年),代国再次爆发叛乱,而此时的拓跋纥那抓住机会,重新登上代王之位,开启了他第二次执政时期。 然而好景不长,东晋咸康三年(公元337年),随着拓跋翳槐成功回国复位,拓跋纥那失去了对代国的实际控制权,并最终选择投奔前燕。遗憾的是,在此过程中,他不幸被杀害,结束了自己充满波折的一生。 北魏天兴初年(公元398年左右),为了纪念这位曾经的代国君主,北魏朝廷追尊拓跋纥那为皇帝,并给予谥号“炀”,以此肯定他在代国历史发展中的贡献与地位。
【人物生平】
拓跋纥那,是十六国时期代国的重要君主之一。他是桓帝拓跋猗迤的儿子,同时也是惠帝拓跋贺傉的弟弟,在那个群雄逐鹿、风云变幻的时代,他经历了多次权力更迭与战乱纷争。
太宁三年(公元325年十二月 ,惠帝拓跋贺傉去世后,拓跋纥那继承了王位,正式成为代王。然而,他的统治并不长久且充满挑战。
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后赵的中山公石虎发动进攻,代国军队遭遇惨败。为了保存实力,拓跋纥那不得不将都城迁至大宁(今河北张家口一带)。
咸和四年(公元329年),代国内部发生了一场重大的政治变动。贺兰部及其他各部落的大人们共同推举拓跋纥那的堂侄拓跋翳槐为新的代王,而拓跋纥那则被迫离开故土,投奔了宇文部以寻求庇护。
咸康元年(公元335年),由于拓跋翳槐试图谋害自己的舅父——贺兰部的大人贺兰蔼头,这一行为引发了国内各部落的不满与叛离。在这种动荡局势下,拓跋纥那抓住机会从宇文部返回,并重新被拥立为代王。与此同时,拓跋翳槐被迫逃往后赵避难。 然而,拓跋纥那的第二次复位同样未能持久。
咸康三年(公元337年),在后赵将领李穆的保护下,拓跋翳槐重返大宁,迅速收复了旧部的支持。面对强大的压力,拓跋纥那再次出逃,这次他投奔了前燕。不久之后,他在流亡途中不幸遇害。 直到天兴初年(北魏建立初期),拓跋纥那的后代拓跋珪成功称帝,建立了强大的北魏王朝。为了纪念先祖,追认其功绩,拓跋珪追谥拓跋纥那为“炀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