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二百一十六年,公元216年,农历丙申(猴)年,天干五行属火 东汉第十四位皇帝.汉献帝刘协建安二十一年
公元二百一十六年
公元216年,农历丙申(猴)年,天干五行属火
【东汉】第十四位皇帝.汉献帝刘协[建安] 二十一年(都城许,曹操进位魏王,始控皇权),
(年号:建安(196年-220年3月)东汉东汉第十四位皇帝汉献帝刘协的第四个年号,东汉政权第三十八个年号。
【同时期政权】
【南匈奴】都城平阳)20,刘呼厨泉(195年 - 216年被曹操留于邺,曹操分南匈奴为五部,此后南匈奴单于终止)
【南匈奴】21.刘豹(挛鞮豹),(曹操所立)(216-279年)
【高句丽】第十任国王.山上王(延优)(公元197年- 227年)
【吴】都城~建业,孙权(~孙吴开国皇帝)(182年-252年5月21日 )
【,】刘备~(214~221年5月15日-223年6月10日)
【在位皇帝】
【东汉】第十四位皇帝.汉献帝刘协(189年9月28日--220年11月25日)
公元216年2月6日
农历:216年正月(大)初一,伊斯兰历:前418年1月29日,波斯历:前407年11月16日,星期:星期二,干支:丙申年 己丑月 辛丑日,属相:猴,星座:水瓶座,节气:2月8日立春 2月23日雨水,数九:五九第8天,儒略日数:1799988
【逝世名人】
崔琰,(?-216年),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今山东省武城县西北)人, 汉末清河名士。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进位魏王,崔琰在给拥戴曹操的官员的信中表示反对。曹得知后将他废为徒隶,后将他赐死。
张鲁,(?-216年、245年 ),字公祺 (《后汉书》作公旗)。祖籍沛国丰县(今江苏省丰县)。东汉末年汉中军阀,据传是西汉留侯张良的十世孙、天师道教祖张陵之孙。
【中国大事记】
曹操进位魏王,裴潜抚定乌桓,曹操分南匈奴为五部,曹操南征孙权,崔琰赐死
《资治通鉴》汉纪
孝献皇帝壬建安二十一年(丙申,公元二一六年)
春,二月,魏公操还鄴。
夏,五月,进魏公操爵为王。
初,中尉崔琰荐巨鹿杨训于操,操礼辟之。及操进爵,训发表称颂功德。或笑训希世浮伪,谓琰为失所举。琰从训取表草视之,与训书曰:“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也,时有与琰宿不平者,白琰“傲世怨谤,意指不逊”,操怒,收琰付狱,髡为徒隶。前白琰者复白之云:“琰为徒,对宾客虬须直视,若有所瞋。”遂赐琰死。尚书仆射毛玠伤琰无辜,心不悦。人复白玠怨谤,操收玠付狱,侍中桓阶、和洽皆为之陈理,操不听。阶求案实其事。王曰:“言事者白,玠不但谤吾也,乃复为崔琰觖望。此捐君臣恩义,妄为死友怨叹,殆不可忍也。”洽曰:“如言事者言,玠罪过深重,非天地所覆载。臣非敢曲理玠以枉大伦也,以玠历年荷宠,刚直忠公,为众所惮,不宜有此。然人情难保,要宜考玠,两验其实。今圣恩不忍致之于理,更使曲直之分不明。”操曰:“所以不考,欲两全玠及言事者耳。”洽对曰:“玠信有谤主之言,当肆之市朝;若玠无此言,言事者加诬大臣以误主听,不加检覈,臣窃不安。”操卒不穷治,玠遂免黜,终于家。是时西曹掾沛国丁仪用事,玠之获罪,仪有力焉;群下畏之侧目。尚书仆射何夔及东曹属东莞徐弈独不事仪,仪谮弈,出为魏郡太守,赖桓阶左右之得免。尚书傅选谓何夔曰:“仪已害毛玠,子宜少下之。”夔曰:“为不义,适足害其身,焉能害人!且怀奸佞之心,立于明朝,其得久乎!”崔琰从弟林,尝与陈群共论冀州人士,称琰为首,群以智不存身贬之。林曰:“大丈夫为有邂逅耳,即如卿诸人,良足贵乎”五月,己亥朔,日有食之。
代郡乌桓三大人皆称单于,恃力骄恣,太守不能治。魏王操以丞相仓曹属裴潜为太守,欲授以精兵。潜曰:“单于自知放横日久,今多将兵往,必惧而拒境,少将则不见惮,宜以计谋图之。”遂单车之郡,单于惊喜。潜抚以恩威,单于詟服。
初,南匈奴久居塞内,与编户大同而不输贡赋。议者恐其户口滋蔓,浸难禁制,宜豫为之防。秋,七月,南单于呼厨泉入朝于魏,魏王操因留之于鄴,使右贤王去卑监其国。单于岁给绵、绢、钱、谷如列侯,子孙传袭其号。分其众为五部,各立其贵人为帅,选汉人为司马以监督之。
八月,魏以大理钟繇为相国。
冬,十月,魏王操治兵击孙权;十一月,至谯。
【公元二百一十六年大事记】
曹操进位魏王
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魏公曹操进封魏王,所任丞相领州牧如故。至此,曹操与皇帝只有一阶之差。
裴潜抚定乌桓
建安二十一年(216),代郡(今山西阳高西南)乌桓三部大人皆自称单于,专制郡事,故太守不能控制。五月,曹操改以裴潜为代郡太守,欲授以精兵征讨乌桓,裴潜说,代郡户口众多,乌桓骑兵动辄万数,其单于因自己专断郡中之事,心中本就不安,如果率兵至郡,他们一定会起兵阻拦,应该以计降服,不能轻加兵威。于是,裴潜单身至郡,安抚乌桓,三部单于大出意外,将所掠妇女、财物等退还,向裴潜表示服从。代郡稍定,裴潜将郡中大吏与单相勾结者郝温、端等十余人斩首,一郡震惊。代郡随即平定。
曹操分南匈奴为五部
建安二十一年(216)七月,南匈奴单于呼厨泉入朝魏国。时南匈奴久居塞内,人口繁衍,势力渐大。曹操恐其蔓延难制,乃将南单于留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另使右贤王去卑居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监其国,又分南匈奴为左、右、前、后、中五部,使其分居于并州(今山西太原西南)诸郡,每部置帅一人,又以汉人为司马监督各部。其左部有众万余落,居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南部三千余落,居蒲子县(今山西隰县);北部四千余落,居新兴县(今山西忻县);其中部六千余落,居大陵县(今山西文水东北)。
曹操南征孙权
建安二十一年(216)十月,曹操发兵南征孙权。次年正月,曹操军至居巢(今安徽城南)。二月,曹操向濡须(古水名,即今运漕河前身)口发动进攻。孙权筑城坚守。三月,曹操率军北还,留伏波将军夏侯惇率曹仁、张辽等二十六军镇守居巢,孙权遣使向曹操求和,曹操亦使人回报,双方讲和。于是,孙权留平虏将军周泰率诸将镇守濡须口,自己引兵回还。
崔琰赐死
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中尉崔琰遭人诬陷,被曹操以“怨谤不逊”之罪赐死。崔琰(?—216),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东北)人。少好击剑,喜欢武事,后读《诗》、《书》,从东汉大儒郑玄受学。汉末天下大乱,崔琰周游青、徐、兖、豫等州,后归家隐居,以琴书自娱。后为大将军袁绍所辟,任骑都尉。建安九年,归附曹操,先后任冀州别驾从事、丞相东西曹掾属征事等职。为掾属期间,与毛玠并典选举,所举皆清正才干之士,天下称其平正。后拜魏国尚书,迁中尉。为人清正方直,甚有威望,曹操亦敬惮其人。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进封魏王,得崔琰荐举入仕的杨训上表颂曹操功德。时人笑杨训浮伪,以崔琰举人失当。崔琰看了杨训之表,发了一些议论,讽刺时人议论不循情理,有人诬陷崔琰以此“傲世怨谤”,曹操闻听大怒,将崔琰收入狱中。崔琰神色不变,行若无事,又被人谗陷。曹操遂下令赐崔琰死。于是崔琰含冤而死。
【两汉诗词】
赠周处士诗
[两汉] 王褒
我行无岁月,征马屡盘桓。崤曲三危岨,关重九折难。
犹持汉使节,尚服楚臣冠。巢禽疑上幕,惊羽畏虚弹。
飞蓬去不已,客思渐无端。壮志与时歇,生年随事阑。
百龄悲促命,数刻念馀欢。云生陇坻黑,桑疏蓟北寒。
鸟道无蹊径,清汉有波澜。思君化羽翮,要我铸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