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百七十五年,公元175年,农历乙卯(兔)年,天干五行属木 东汉第十二位皇帝.汉灵帝刘宏[熹平]四年

首页标题    008.公元记事    101年~200年    公元一百七十五年,公元175年,农历乙卯(兔)年,天干五行属木 东汉第十二位皇帝.汉灵帝刘宏[熹平]四年






公元一百七十五年




公元175年,农历乙卯(兔)年,天干五行属木

东汉】第十二位皇帝.汉灵帝刘宏[熹平]四年(都城.洛阳)

(年号:熹平(172年五月己巳-178年三月))东汉东汉第十二位皇帝汉灵帝刘宏第二个年号,东汉政权第三十个年号。

【同时期政权】 

乌桓】 )

【辽宁】辽西锦州)乌桓大人,①丘力居(168--192年)
【辽宁】辽东辽阳)乌桓大人,①苏僕延(168--207年)

【河北】右北平丰润)乌桓大人,①乌延(168--207年)


南匈奴】,16.屠特若尸逐就单于(172年 - 178年在位)

高句丽】第八任国王.新大王(伯固)(165 年 - 179 年)

世纪:2世纪
中历:黄帝纪年2872年
年代:东汉灵帝

【在位皇帝】

东汉】第十二位皇帝.汉灵帝刘宏(168年2月17日--189年5月13日在位)

年号:熹平
【朝代】东汉:25年8月5日至220年11月25日。

公元175年2月9日

农历:175年正月(小)初一,伊斯兰历:前461年10月28日,波斯历:前448年11月20日,星期:星期三,干支:乙卯年 戊寅月 己巳日,属相:兔,星座:水瓶座,节气:2月8日立春 2月23日雨水,数九:六九第3天,儒略日数:1785016


出生名人

       孙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长子,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吴国的奠基者之一。《三国演义》中绰号“小霸王”。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后脱离袁术,统一江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汉末名将,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

 
逝世名人
 

 

【中国大事记】

《资治通鉴》汉纪

孝灵皇帝上之下熹平四年(乙卯,公元一七五年)

  春,三月,诏诸儒正《五经》文字,命议郎蔡邕为古文、篆、隶三体书之,刻石,立于太学门外,使后儒晚学咸取正焉。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馀两,填塞街陌。

  初,朝议以州郡相党,人情比周,乃制昏姻之家及两州人士不得对相监临,至是复有三互法,禁忌转密,选用艰难,幽、冀二州久缺不补。蔡邕上疏曰:“伏见幽、冀旧壤,铠、马所出,比年兵饥,渐至空耗。今者阙职经时,吏民延属,而三府选举,逾月不定。臣怪问其故,云避三互。十一月有禁,当取二州而已。又,二州之士或复限以岁月,狐疑迟淹,两州悬空,万里萧条,无所管系。愚以为三互之禁,禁之薄者。今但申以威灵,明其宪令,对相部主,尚畏惧不敢营私;况乃三互,何足为嫌!昔韩安国起自徒中,硃买臣出于幽贱,并以才宜,还守本邦,岂复顾循三互,系以末制乎!臣愿陛下上则先帝,蠲除近禁,其诸州刺史器用可换者,无拘日月、三互,以差厥中。”朝廷不从。

  臣光曰:叔向有言:“国将亡,必多制。”明王之政,谨择忠贤而任之,凡中外之臣,有功则赏,有罪则诛,无所阿私,法制不烦而天下大治。所以然者何哉?执其本故也。及其衰也,百官之任不能择人,而禁令益多,防闲益密,有功者以阂文不赏,为奸者以巧法免诛,上下劳扰而天下大乱。所以然者何哉?逐其末故也。孝灵之时,刺史、二千石贪如豺虎,暴殄烝民,而朝廷方守三互之禁。以令视之,岂不适足为笑而深可为戒哉!

  封河间王建孙佗为任城王。

  夏,四月,郡、国七大水。

  五月,丁卯,赦天下。

  延陵园灾。

  鲜卑寇幽州。

  六月,弘农、三辅螟。

  于窴王安国攻拘弥,大破之,杀其王。戊己校尉、西域长史各发兵辅立拘弥侍子定兴为王,人众裁千口。


【公元一七五年大事记】

诏减田租
  熹平四年(175)六月,灵帝下诏,令郡国受灾者,免收一半田租;其受害十分之四以上者,免收全部田租。

 

汉辅立西域拘弥王
  熹平四年(175),西域于阗国王安国进攻拘弥国,大败之,杀拘弥王。于是汉戊巳校尉、西域长史分别发兵,辅立拘弥侍子定兴为拘弥王。

 

熹平石经立成
  汉朝博士传经,各依家法师法,章句互有异同,再加以年深月久,辗转传抄,文字多讹,引起各家在文字上的歧异和争吵。熹平四年(175),蔡邕和杨赐等人上书奏求正经文字,得汉灵帝允许,遂将儒家经典刻于石上。
  熹平石经亦称汉石经或一字石经。由蔡邕等参校各家诸体文字的经书,用朱笔以隶书体,将《鲁诗》、《尚书》、《仪礼》、《周易》、《春秋》5经和《公羊》、《论语》两传写于46块石碑上,经工匠雕刻,树立于太学门外,成为我国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后人称之为熹平石经。因经文全部用隶书体书写,又称为一字石经。官立石经有极高的权威性,一时每天前往观看和摹写者将街巷都塞满,各家对文字的争吵也平息。“熹平石经”对统一书籍文字和思想有重要意义。而在摹写过程中,诱发起以后的捶拓复制、雕版印刷。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石经曾几次搬迁,损耗殆尽。宋代以来在东汉太学遗址屡有残石出土。近人马衡汇集为《汉石经集存》一书。

 

卢植解经
  卢植,字子干,涿郡(今河北涿州)人,少与郑玄同从师马融,兼通今古文之学,好作精研而不拘守章句。学成归里,闭门教授。灵帝建宁(168—171)中征为博士。熹于四年(175)拜九江太守,以疾去官,家居著书,先后成《尚书章名》、《仪礼解诂》、《周官礼注》、《礼记解诂》。上书称家贫无力缮写,愿行能书生二人,共赴东观,修订誊录。并请重立《毛诗》、《左氏春秋》、《周礼》于学官。

 

蔡邕请除“三互法”
  熹平四年(175)三月,议郎蔡邕上疏,请求废除限制士人为官的“三互法”。“三互法” 规定:凡婚姻亲家及二州士人之间不得交互为官。于是因避“三互法”,幽州(今北京西南)、冀州(今河北临漳西南)二地刺史久缺不补。蔡邑认为“三互法”妨碍朝廷选拔贤才,有害无益,请求废除,朝廷不许。

 
外国大事记
 

两汉诗词

送按察使周志新之浙江

[两汉] 王褒
钱塘古雄藩,川陆走四方。第宅富而丽,士庶材且良。

戎卫夹郡县,簿书垂箧筐。翼翼风纪重,独立振宏纲。

夫子南海彦,早登君子堂。金石棘寺评,冠冕柏台行。

绣衣明旭日,玉节严秋霜。仪表动朝著,丹凤鸣高冈。

滇池万里道,揽辔夷獠乡。坐见岁月间,化弦日以张。

再莅东南政,才高行弥臧。致远识骐骥,蟠根别干将。

郁郁吴山秀,汤汤秀水长。令闻与之俱,千载期不忘。

 
【其他阅读】
=======
2023年7月26日 11:56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