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桓大人(首领)~苏仆延(168―207年在位)
苏仆延
时代:东汉末年
全名:苏仆延
别名:速仆丸
字:速附丸
职业:乌桓王
出生地:辽东属国
生卒:?--207年
个人简介
苏仆延(?--207年),在史书中也被称为速仆丸或速附丸,是东汉末年辽东属国乌桓部落的重要首领。他所统率的部落有千余落之众,并自称为峭王。 当时,蹋顿协助袁绍击败了公孙瓒。为了巩固与乌桓部落的关系,袁绍假借朝廷旨意,赐予苏仆延等三位乌桓首领“单于”的印绶,这使得他们在乌桓部落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随着楼班逐渐长大成人,苏仆延率领自己的部众尊奉楼班为新的单于,这一举动体现了他对部落传统和权力传承的尊重。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发动了对三郡乌桓的大规模北征。在著名的白狼山之战中,曹操的军队斩杀了蹋顿。战败之后,苏仆延等人逃往辽东地区,但最终被辽东太守公孙康所杀。这一事件标志着乌桓部落势力的重大转折,也反映了东汉末年北方边疆地区政治局势的复杂多变。
【人物生平】
东汉末年,幽州地区涌现出了多位颇具影响力的乌桓首领。其中,苏仆延便是幽州辽东属国的一位重要乌桓大人。 当时正值汉灵帝刘宏统治时期,苏仆延统领着部落的一千余落民众,自立为峭王。同一时期,在上谷地区,乌桓大人难楼统领着九千余落的庞大部众,同样自称为王;而在辽西,乌桓大人丘力居则拥有五千余落的势力,也自封为王;此外,右北平的乌桓大人乌延,虽然只有八百余落的部众规模,但也自称为汗鲁王。这些乌桓首领都以勇敢善战、足智多谋而闻名于世。 然而,随着东汉朝廷内部矛盾激化,局势逐渐动荡不安。中平年间(公元184-190年),张纯发动叛乱,公开对抗汉朝中央政权。他联合了包括峭王苏仆延在内的乌桓力量,组成了一支五万人的步骑兵队伍,大举进犯青州和冀州地区。叛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不仅攻陷了清河、平原等郡县,还对当地官员和平民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给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为了恢复幽州地区的稳定与秩序,朝廷决定任命刘虞为幽州牧。刘虞到任后,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平息叛乱。他派遣使者前往各处乌桓部落进行劝降工作,向峭王苏仆延等人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当今圣上仁德兼备,愿意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同时,刘虞还悬赏捉拿叛乱首犯张举、张纯的人头。最终,在他的努力下,张举、张纯被迫逃亡至塞外,而其余参与叛乱的乌桓部众或归降或四散逃离,幽州地区终于重新迎来了和平与安宁。
成为单于
公孙瓒在杀害刘虞之后,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刘虞的旧部鲜于辅等人怀着满腔悲愤起兵报仇,他们一致推举阎柔担任乌桓司马,以凝聚力量。乌桓峭王苏仆延深受刘虞往日恩德的影响,对刘虞的遭遇痛心疾首,于是率领其部落以及联合了七千多名鲜卑骑兵,与鲜于辅的部队会合,共同向南迎接刘虞之子刘和。 同时,这支正义之师还与袁绍麾下的大将麹义的军队汇合,最终集结成一支规模浩大的十万联军,共同向公孙瓒发起猛烈攻击。在兴平二年(公元195年),联军在鲍丘之战中大获全胜,给公孙瓒的军队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斩杀了超过两万名敌军士兵,这一战不仅报了刘虞被杀之仇,也极大地削弱了公孙瓒的实力。 在此之后,袁绍假借朝廷旨意,赐予蹋顿、峭王苏仆延以及汗鲁王乌延单于的印绶,意图拉拢这些北方势力。随着丘力居之子楼班逐渐长大成人,苏仆延为了维护部落的稳定与发展,率领自己的部众拥戴楼班成为新的单于,并任命蹋顿为王,从而确立了新的领导秩序,确保了部落联盟的团结与稳定。
曹操即将讨伐袁谭之际,柳城乌桓部落正计划出兵援助袁谭。当时,乌桓部落的峭王苏仆延正在积极集结军队,准备率领五千骑兵前往支援袁谭。与此同时,辽东太守公孙康自封为平州牧,并派遣使者韩忠带着单于的印绶来到苏仆延的大营,意图授予他更高的官爵。 面对这一复杂局势,曹操派出了能言善辩且智勇双全的牵招前去与乌桓交涉。在苏仆延召集众首领会面时,牵招和韩忠均在场。苏仆延向牵招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过去袁绍曾说受天子之命任命我为单于;如今曹丞相也说会上报天子正式任命我为真正的单于。同时,辽东太守又带来了印绶。请问,究竟谁才是正宗呢?” 牵招从容不迫地回答道:“昔日袁公确实曾承天子之命可以拜封官员,但后来形势发生变化,天子命令曹公接管其权力。曹公表示将上书朝廷,正式任命您为真单于,这才是符合正统的做法。而辽东方面只是地方势力,根本无权擅自进行封拜。” 韩忠则不甘示弱地回应:“我们辽东位于沧海之东,拥有百万大军,并且扶馀、濊貊等部族都听从我们的调遣。在这个强者为尊的时代,曹操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面对韩忠的挑衅言论,牵招义正言辞地反驳:“曹公为人忠诚明智,始终拥戴天子,讨伐叛逆,安抚四方,使天下重归安宁。而你们这些边远之地的君臣,却倚仗地理优势,公然违抗王命,轻慢神器,这正是应当受到国家严惩的行为,岂敢如此无礼诋毁大人!” 牵招说完便怒不可遏地将韩忠按倒在地,拔刀欲斩。苏仆延见状大惊失色,急忙光着脚拦住牵招,劝他息怒。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知所措。牵招退回座位后,开始向苏仆延详细阐述利弊得失以及成败的道理,在场的人无不离席跪下聆听。最终,苏仆延决定打消援助袁谭的念头,拒绝了韩忠的提议并停止出兵。 这一事件充分展示了牵招卓越的外交才能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也为曹操后续统一北方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身死辽东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亲自率领大军征讨乌桓部落以及依附于乌桓的袁尚、袁熙势力。在这场关键战役中,曹操任命勇猛善战的张辽担任先锋将领。 在著名的白狼山之战中,曹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大破乌桓军队,斩杀了乌桓首领蹋顿以及其他重要首领。此役不仅取得了辉煌的军事胜利,更使得二十多万胡人和汉人纷纷归降,为北方地区的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战后,辽东单于苏仆延抛弃族人,与袁尚、袁熙、楼班、乌延等人一同逃往辽东地区避难。当曹操撤军之后,辽东太守公孙康审时度势,果断采取行动,成功擒获并斩杀了袁尚、袁熙、苏仆延等叛乱分子,并将他们的首级送往曹操处,以此表达对朝廷的忠诚和支持。
这一系列事件充分展现了曹操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在平定北方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后续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汉书·卷九十·乌桓鲜卑列传第八十》
《三国志·卷三十·魏书三十·乌丸鲜卑东夷传第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