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二百一十二年,公元212年,农历壬辰(龙)年,天干五行属水 东汉第十四位皇帝.汉献帝刘协建安]十七年

首页标题    008.公元记事    201年--300年    公元二百一十二年,公元212年,农历壬辰(龙)年,天干五行属水 东汉第十四位皇帝.汉献帝刘协建安]十七年






公元二百一十二年




公元212年,农历壬辰(龙)年,天干五行属水

东汉】第十四位皇帝.汉献帝刘协[建安] 十七年(都城许

(年号:建安(196年-220年3月)东汉东汉第十四位皇帝汉献帝刘协的第四个年号,东汉政权第三十八个年号。


【同时期政权】 

【冀州】田银、苏伯起义(211--212年)

南匈奴】都城平阳)20,刘呼厨泉(195年 - 216年在位)

高句丽】第十任国王.山上王(延优)(公元197年- 227年)

】都城~秣陵,孙权(~三国时期孙吴开国皇帝)(182年-252年5月21日 )

【世纪】3世纪
【中历】黄帝纪年2909年
【年代】东汉献帝

【在位皇帝】

东汉】第十四位皇帝.汉献帝刘协(189年9月28日--220年11月25日)

【年号】刘协
【朝代】东汉:25年8月5日至220年11月25日。

公元212年2月20日

农历:212年正月(大)初一,伊斯兰历:前423年12月28日,波斯历:前411年11月30日,星期:星期四,干支:壬辰年 壬寅月 甲午日,属相:龙,星座:水瓶座,节气:2月8日立春 2月23日雨水,数九:七九第4天,儒略日数:1798541

 
【出生名人】
 

【逝世名人】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许昌市)人。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安十七年(212年),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被调离中枢,在随征孙权途中,于寿春忧郁而亡(一说服毒自尽),享年五十岁。死后谥号“敬”。魏咸熙二年(265年)被赠为太尉。

      马腾,(?-212年),字寿成。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人,东汉末年割凉州军阀,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建安十六年(211年),其子马超起兵对抗曹操。建安十七年(212年)五月,马腾被夷灭三族,家族两百余口全被曹操杀害。

     张松,(?-212年),字子乔 ,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建安十三年(208年),为益州牧刘璋别驾从事,被派遣至曹操处而不为其所存录,因而怀怨恨。建安十七年(212年),暗助刘备,为其兄张肃所告发,刘璋怒而将他斩杀。

     阮瑀,(约165—212年),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市尉氏县)人,是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阮瑀是怎么死的,史书上没有记载。

     梁兴,(?-212年),东汉末年凉州军阀,“关中十将”之一。。曾在建安三年(198年)斩杀李傕。
建安十六年,同韩遂、马超联合,起兵反抗曹操。梁兴率步骑五千夜袭曹军先头部队徐晃,被击退。联军战败后,梁兴逃到蓝田,劫掠周围郡县。夏侯渊进攻蓝田联合郑浑征讨梁兴,梁兴战败,后不知所终。


【公元212年大事件】

1月,曹操还邺城,汉室赐他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5月,因马超作乱,诛杀马腾,夷其三族。
马超留下的残部梁兴在蓝田起兵,被夏侯渊击败。
9月,孙权听从张紘建议徙治秣陵并建起石头城,改名为建业。 
9月,吕蒙建议在濡须水口立坞,孙权认同,便建濡须坞。
10月,曹军董昭向曹操建议进封为魏公,荀彧反对。
10月,曹操进攻孙权,要荀彧至谯参军,荀彧病死。
12月,刘璋发现张松私通刘备,双方决裂,刘备以谋士庞统提出的中计,斩杀杨怀、高沛,挥军南下。


 

【中国大事记】

曹操剑履上殿,曹操东征孙权,刘备攻占益州,马腾夷三族

《资治通鉴》汉纪

 孝献皇帝辛建安十七年(壬辰,公元二一二年)

  春,正月,曹操还鄴。诏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

  操之西征也,河间民田银、苏伯反,扇动幽、冀。五官将丕欲自讨之,功曹常林曰:“北方吏民,乐安厌乱,服化已久,守善者多;银、伯犬羊相聚,不能为害。方今大军在远,外有强敌,将军为天下之镇,轻运远举,虽克不武。”乃遣将军贾信讨之,应时克灭。馀贼千馀人请降,议者皆曰:“公有旧法,围而后降者不赦。”程昱曰:“此乃扰攘之际,权时之宜。今天下略定,不可诛之;纵诛之,宜先启闻。”议者皆曰:“军事有专无请。”昱曰:“凡专命者,谓有临时之急耳。今此贼制在贾信之手,故老臣不愿将军行之也。”丕曰:“善。”即白操,操果不诛。既而闻昱之谋,甚悦,曰:“君非徒明于军计,又善处人父子之间。”故事:破贼文书,以一为十。国渊上首级,皆如其实数,操问其故,渊曰:“夫征讨外寇,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功,耸民听也。河间在封域之内,银等叛逆,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操大悦。

  夏,五月,癸未,诛卫尉马腾,夷三族。

  六月,庚寅晦,日有食之。秋,七月,螟。

  马超等馀众顿蓝田,夏侯渊击平之。

  鄜贼梁兴寇略冯翊,诸县恐惧,皆寄治郡下,议者以为当移就险阻。左冯翊郑浑曰:“兴等破散,藏窜山谷,虽有随者,率胁从耳。今当广开降路,宣喻威信。而保险自守,此示弱也。”乃聚吏民,治城郭,为守备,募民逐贼,得其财物妇女,十以七赏。民大悦,皆愿捕贼;贼之失妻子者皆还,求降,浑责其得他妇女,然后还之。于是转相寇盗,党与离散。又遣吏民有恩信者分布山谷告谕之,出者相继。乃使诸县长吏各还本治,以安集之。兴等惧,将馀从聚鄜城。操使夏侯渊助浑讨之,遂斩兴,馀党悉平。浑,泰之弟也。

  九月,庚戌,立皇子熙为济阴王,懿为山阳王。邈为济北王,敦为东海王。

  初,张纮以秣陵山川形胜,劝孙权以为治所;及刘备东过秣陵,亦劝权居之。权于是作石头城,徙治秣陵,改末陵为建业。

  吕蒙闻曹操欲东兵,说孙权夹濡须水口立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蒙曰:“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人,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权曰:“善!”遂作濡须坞。

  冬,十月,曹操东击孙权。董昭言于曹操曰:“自古以来,人臣匡世,未有今日之功;有今日之功,未有久处人臣之势者也。今明公耻有惭德,乐保名节。然处大臣之势,使人以大事疑己,诚不可不重虑也。”乃与列侯诸将议,以丞相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荀彧以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操由是不悦。及击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操军向濡须,彧以疾留寿春,饮药而卒。彧行义修整而有智谋,好推贤进士,故时人皆惜之。

  臣光曰:孔子之言仁也重矣,自子路、冉求、公西赤门人之高第,令尹子文、陈文子诸侯之贤大夫,皆不足以当之,而独称管仲之仁,岂非以其辅佐齐桓,大济生民乎!齐桓之行若狗彘,管仲不羞而相之,其志盖以非桓公则生民不可得而济也,汉末大乱,群生涂炭,自非高世之才不能济也。然则荀彧舍魏武将谁事哉!齐桓之时,周室虽衰,未若建安之初也。建安之初,四海荡覆,尺土一民,皆非汉有。荀彧佐魏武而兴之,举贤用能,训卒厉兵,决机发策,征伐四克,遂能以弱为强,化乱为治,十分天下而有其八,其功岂在管仲之后乎!管仲不死子纠而荀彧死汉室,其仁复居管仲之先矣!而杜牧乃以为“彧之劝魏武取兗州则比之高、光,官渡不令还许则比之楚、汉,及事就功毕,乃欲邀名于汉代,譬之教盗穴墙发匮而不与同挈,得不为盗乎?”臣以为孔子称“文胜质则史”,凡为史者记人之言,必有以文之。然则比魏武于高、光、楚、汉者,史氏之文也,岂皆彧口所言邪!用是贬彧,非其罪矣。且使魏武为帝,则彧为佐命元功,与萧何同赏矣;彧不利此而利于杀身以邀名,岂人情乎!

  十二月,有星孛于五诸侯。

  刘备在葭萌,庞统言于备曰:“今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刘璋既不武,又素无豫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杖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下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备然其中计。及曹操攻孙权,权呼备自救。备贻璋书曰:“孙氏与孤本为脣齿,而关羽兵弱,今不往救,则曹操必取荆州,转侵州界,其忧甚于张鲁。鲁自守之贼,不足虑也。”因求益万兵及资粮,璋但许兵四千,其馀皆给半。备因激怒其众曰:“吾为益州征强敌,师徒勤瘁,而积财吝赏,何以使士大夫死战乎!”张松书与备及法正曰:“今大事垂立,如何释此去乎!”松兄广汉太宗肃,恐祸及己,因发其谋。于是璋收斩松,敕关戍诸将文书皆勿复得与备关通。备大怒,召璋白水军督杨怀、高沛,责以无礼,斩之;勒兵径至关头,并其兵,进据涪城。


【公元二百一十二年大事记】

曹操剑履上殿
      春季,正月,曹操回到邺城,献帝下诏,命令在曹操拜见皇帝时,司仪官只称他的官职,不称名字;准许曹操入朝见到皇帝时,不必迈小步向前急走,并可以佩剑穿鞋上殿,遵照汉初丞相萧何的先例。

 

曹操南征孙权
  建安十七年(212)十月,曹操亲率大军,号称四十万,南征孙权。次下正月,曹军进至濡须(古水名,今运漕河前身,地当江淮交通要地)口,攻破孙权江西营,获其都督公孙阳。于是孙权亲率军七万至濡须与曹操对峙,互有攻守。曹操见孙权军队伍严整,进退自如,指挥得当,无懈可击,遂有退兵之心。正好这时孙权给曹操写信说,春天雨水将要来到,您应该赶快退兵,又说,您不死,我就不会安宁。曹操见信,对诸将说,孙权不欺我,随之率军北还。

 

刘备攻占益州
  建安十七年(212)十二月,刘备应益州刘璋之请进至益州(今四川成都)、葭萌(今四川广元西南)后,树恩立德,收买人心,准备袭取益州。时江东孙权因受曹操攻击,请刘备回兵相救。刘备以此向刘璋借兵一万,并请求资助军粮器械等物,但刘璋只给兵四千,辎重物资亦只给其半。刘备乘机激怒部下将士说,我们为刘璋征强敌,他却吝惜财物,这怎么让人为他出力死战呢!与此同时,刘璋谋士张松因暗通刘备,谋取益州之事泄漏,被刘璋斩首,刘璋又命益州各地关戍,不许刘备通过。刘备大怒,杀掉刘璋派驻白水关(今四川广元东北,益州北边门户)的大将杨怀、高沛,将其军队据为己有,并进据涪城(今四川绵竹东北),向刘璋发动进攻。次年五月,刘璋派大将刘璝、冷苞、张任、邓贤等率兵迎击,皆被刘备杀败,刘璝等退保绵竹(今属四川)。刘璋又派护军李严、费观到绵竹督诸军抵抗,李、费二人却率众投降刘备。刘备军势更盛,分军四下平定附近属县。刘璝、张任等又退守雒城(今四川广汉),刘备进军追击,杀死张任,围攻雒城。因攻雒城不能下,于是命镇守荆州的诸葛亮等沿江西进,共取益州。建安十九年,诸葛亮与大将张飞、赵云沿江而上,攻克益州巴东郡(今四川奉节东),随后张飞、赵云分兵二路,攻占江阳(今四川泸州)、犍为(今四川彭山)、巴西(阆中,今属四川)、德阳(今四川遂宁)等地。一年以后刘备终于占领雒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率军与刘备会师,进围成都(今属四川)。刘备遣从事中郎简雍入成都劝降。时城中有精兵三万,粮食可用一年,军民准备誓死抗战。但刘璋无心再战,于是开城投降。刘备进入成都,将刘璋迁回自己的大本营荆州,自领益州牧。于是,刘备占据益州,为后来建立蜀汉政权打下了基础。

 

阮融逝世 
  诗人阮融(约165-212)。禹字元瑜,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建安七子”之一。著作今存辑本《阮元瑜集》。

 

高诱注《吕氏春秋》等书
  高诱除注《淮南子》外,又有《礼记注》、《孝经解》、《战国策注》、《孟子章句》、《吕氏春秋注》,今存者仅《战国策注》部分内容和《吕氏春秋注》。

 

高诱注《淮南子》
  高诱,涿郡(今河北涿县)人,少从卢植学,通经书建安十年(205)辟司空掾,又任东郡濮阳(今属河南)令。从师卢植时曾受《淮南子》句读,兼识太义。见兵灾之余,书传亡失,忧《淮南子》无人钻研,终将泯灭,于是回忆师说,参以经传道家之言,比分其事,为作注解。后注稿为典农中郎将弁揖借读,遗失八卷,到建安十七年诱迁河东监,重新补足。

 

马腾夷三族
  建安十七年(212)五月,卫尉马腾被曹操处死,并“夷三族”。马腾(?—212),字寿成,扶风茂陵(今陕西兴东北)人,西汉名将马援之后,母为羌族,生于凉州陇西(今甘肃临洮南)。身体壮,但性情贤良忠厚,很得当地羌、汉人心。汉灵帝末年,以勇力入募州郡,为军从事。后拜军司马,以功迁偏将军、征西将军,率军常屯于汧(古水名,渭河支流,今名千河)。陇(山名,六盘山南段之别称)之间,成为凉州较为强大的一股力量。后与凉州另一割据势力韩遂结仇,相攻不已。建安(196—220)初年,朝廷使司隶校尉钟繇等人为其和解,并使马腾屯于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迁为前将军、假节,封槐里侯。建安十三年(208),曹操为控制凉州,征马腾入朝,为卫尉,并将其这属迁往邺城作为人质。建安十七年,马腾之子马超据凉州反,次年五月,马腾被曹操处死。
 
荀彧自杀
  建安十七年(212)十月,荀彧因不同意董昭等人欲使曹操进位魏公的建议,大遭曹操嫌忌。不久,曹操南征孙权,使荀彧劳军,遂将荀彧留于军中。后荀彧因病不能随军,留于寿春(今安徽寿县)。曹操使人送荀彧食物,荀彧打开,却是空盒,心知曹操逼其自杀,于是服毒而死。荀彧(162—212),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少有才名,举孝谦,任守宫令、亢父令等官。董卓作乱,荀彧以颍川素为四战之地,率宗族避难冀州(今河北临漳西南)。冀州牧袁绍待以上宾,用为谋士。初平二年(191),荀彧投奔曹操,任职司马。兴平元年(194),曹操征徐州牧陶谦,使荀彧留守兖州(今山东鄄城北)。不久,陈宫等人叛迎吕布,兖州郡县纷纷响应,荀彧处置及时得当,坚守鄄城等三城,使曹操得以平定叛乱,保住兖州。曹操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以后,以荀彧为侍中,守尚书令。出征时,朝中事皆由荀彧主持。曹操对荀彧甚为倚重,逢事必与其商量,有时出征在外,亦必使人回京师内让于荀彧,许多关于曹操盛衰兴亡的军国决策,皆由荀彧谋划而定。荀彧又善于为曹操招来人才,谋士戏志才、郭嘉等皆由荀彧荐入幕府。荀彧跟随曹操二十余年,屡立功勋。建安八年,荀彧以功封万岁亭侯;建安十二年,又增封邑千户,共二千户。建安十七年(212),董昭等劝说曹操进位魏公,荀彧认为其议不妥,大为曹忌恨,不久,被逼自杀。

【外国大事记】
 

【两汉诗词】

善哉行 其一

[两汉] 曹操
古公亶甫,积德垂仁。
思弘一道,哲王于
(读bīn、bān)。

太伯仲雍,王德之仁。
行施百世,断发文身。

伯夷叔齐,古之遗贤。
让国不用,饿殂首山。

智哉山甫,相彼宣王。
何用杜伯,累我圣贤。

齐桓之霸,赖得仲父。
后任竖刁,虫流出户。

晏子平仲,积德兼仁。
与世沈德,未必思命。

仲尼之世,主国为君。
随制饮酒,扬波使官。

 
【其他阅读】
=======
 
2023年8月1日 19:29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