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百三十七年,公元137年,农历丁丑(牛)年,天干五行属火 东汉第八位皇帝.汉顺帝.刘保[永和]二年。
公元一百三十七年
【同时期政权】
“武陵蛮”、“长沙蛮”起义
武陵蛮(常德),长沙蛮(长沙)(136-162年)
【南匈奴】,13.去特若尸逐就单于(休利),(128年 - 140年在位,拔弟)
【高句丽】第六任国王.太祖王(高宫)(互联网公开资料53年-146年在位)【另一说为121年卒.】
【高句丽】第七任国王.次大王(遂成)【121年--165年】【另一说146 年 - 165 年】
========
【在位皇帝】
【东汉】第八位皇帝.汉顺帝.刘保,(125年12月16日-144年9月20日在位)
公元137年2月8日
农历:137年正月(大)初一,伊斯兰历:前500年8月28日,波斯历:前486年11月19日,星期:星期四,干支:丁丑年 壬寅月 己酉日,属相:牛,星座:水瓶座,节气:2月7日立春 2月23日雨水,数九:六九第2天,儒略日数:1771136
出生名人
1.王允(公元137年一193年)字子师,太原祁地(今山西并州县)人。铲除董卓主要策划者和组织者。
2.士燮(xiè),在粤语中读作Si6 Sip3,在越南语中称为Sĩ Nhiếp,他出生于公元137年,逝世于226年。士燮的字是威彦,是苍梧广信(即今天的广西梧州)人士,活跃于汉末三国时期,是一位在交州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军阀。 士燮自幼聪慧好学,年少时曾拜著名学者刘陶为师,学习经史典籍,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凭借其卓越的才能和丰富的学识,士燮逐渐崭露头角,在仕途上步步高升,最终担任了交趾太守这一要职。 在其任职期间,朝廷对士燮的能力给予高度认可,加封他为绥南中郎将,并逐步晋升为安远将军,同时赐予龙度亭侯的爵位。这些荣誉不仅体现了朝廷对他治理能力的信任,也彰显了他在交州地区的影响力和地位。 随着东吴势力的扩张,当步骘接管交州时,士燮表现出了极高的政治智慧,积极与东吴合作,归附孙权。因此,孙权对其十分器重,加封士燮为左将军。此后,士燮继续发挥自己的外交才能,成功诱降了益州豪族雍闿,进一步巩固了东吴在南方的统治。为此,士燮再次获得晋升,成为卫将军,并被进封为龙编侯。 士燮在交趾太守的位置上任职长达四十年之久,这期间他不仅维持了交州地区的稳定和发展,还促进了当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黄武五年(226年),这位传奇人物走完了自己辉煌的一生,享年九十岁。士燮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非凡的领导力,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3.范滂(公元137-169年),字孟博,是东汉时期汝南郡征羌县(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青年镇砖桥村)人。作为东汉时期的重要大臣和名士,范滂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誉,与郭林宗、宗慈、巴肃、夏馥、尹勋、蔡衍、羊陟并称为“八顾”,同时又与刘表、陈翔、孔昱、苑康、檀敷、张俭、岑晊一起被誉为“江夏八俊”。 详细...........
逝世名人
司空王卓薨。
虞诩(?—137年),字升卿,小字定安,陈郡武平县(今河南省鹿邑县)人。东汉时期名臣。
【中国大事记】
《资治通鉴》汉纪
孝顺皇帝下永和二年(丁丑,公元一三七年)
春,武陵蛮二万人围充城,八千人寇夷道。
二月,广汉属国都尉击破白马羌。
帝遣武陵太守李进击叛蛮,破平之。进乃简选良吏,抚循蛮夷,郡境遂安。
三月,乙卯,司空王卓薨。丁丑,以光禄勋郭虔为司空。
夏,四月,丙申,京师地震。
五月,癸丑,山阳君宋娥坐构奸诬罔,收印绶,归里舍。黄龙、杨佗、孟叔、李建、张贤、史泛、王道、李元、李刚等九侯坐与宋娥更相赂遗,求高官增邑,并遣就国,减租四分之一。
象林蛮区怜等攻县寺,杀长吏。交趾刺史樊演发交趾、九真兵万馀人救之;兵士惮远役,秋,七月,二郡兵反,攻其府。府虽击破反者,而蛮势转盛。
冬,十月,甲申,上行幸长安。扶风田弱荐同郡法真博通内外学,隐居不仕,宜就加衮职。帝虚心欲致之,前后四征,终不屈。友人郭正称之曰:“法真名可得闻,身难得而见。逃名而名我随,避名而名我追,可谓百世之师者矣!”真,雄之子也。
丁卯,京师地震。
太尉王龚以中常侍张昉等专弄国权,欲奏诛之。宗亲有以杨震行事谏之者,龚乃止。
十二月,乙亥,上还自长安。
【公元一三七年大事记】
武陵“蛮”围充城(今湖南桑植),攻夷道(今湖北宜都),旋为武陵太守李进所破。象林(属日南郡,今越南广南潍川南茶荞地方)“蛮”区怜等起兵攻城邑。发交趾、九真二郡兵往救。二郡兵不愿远行,反攻其府。
击白马羌
永和二年(137)春,广汉属国都尉进兵攻讨屡犯塞上的武都郡(今甘肃成县西)白马羌,斩首六百余级,大胜而回。不久,护羌校尉马贤又进兵击杀其渠帅饥指累祖等三百余人,于是陇右(今甘肃六盘山以西,黄河以东一带)羌人悉平。
【其它纪实】
1.汉顺帝永和二年(公元137年),征交趾兵平叛,结果反而倒戈,形势非常危险。廷议要调荆、杨、兖、豫四万人征讨,幸亏名臣李固力阻,派人招降。其后夏方两任交州刺史,威信极高,占人闻其名而降。
2.公元137年,洛阳发生地震,地动仪所指出的地震方向和地震实际发生的方向几乎完全一致。
3.公元137年,徙县治于今交河镇,仍称交河县,属河间府献州。
4.公元137年(东汉永和二年),东汉敦煌郡太守率3000人出击北匈奴,杀呼衍王,确保了这一地区的安宁。
5.顺帝永和二年(公元137年)在现南雄市属的里营村开始设立了一处“延寿院”;至唐代武德中又建立了光孝寺;随后,在南雄境内就相继建有报本寺、晓真寺、云寺及鲍成院、石室院、临林院、上溯花林院、五渡花林院等多处寺院。
6. 裴岑碑(顺帝永和二年,公元137年)此碑在新疆巴里坤。体肃笔直,隶意特多,书风雄强威猛,有万夫莫当的气概,显示了汉王朝统一中华的强盛国力,汉代中原书风流行华饰,以八分为主;塞外尚质不尚文,仍守西汉隶书遗风。
7. 公元137年,敦煌太守裴岑诛杀北匈奴呼衍王,结束了汉匈在西域300年的争夺,北匈奴势利退出新疆历史舞台。
8.永和二年(公元137年)日南郡象林县少数民族区怜等人起兵反汉,时为九真太守的祝良领旨前往平乱,祝良单骑至区怜军中,“晓以祸福,招以威信,数万人一时俱降,岭表悉平”,“祝威”由此而名。“文革”时,祝威岗曾一度取江青“文攻武卫”之意,改名“武卫岗”,成为长沙地名史中的一则笑话。
外国大事记
公元137年罗马大主教宣布在圣诞日举行庄严的宴会。
两汉诗词
石留
[两汉] 佚名
石留凉阳凉石。水流为沙锡以微。河为香向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