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百三十六年,公元136年,农历丙子(鼠)年,天干五行属火 东汉第八位皇帝.汉顺帝.刘保[永和]元年。
公元一百三十六年
【同时期政权】
“武陵蛮”、“长沙蛮”起义
武陵蛮(常德),长沙蛮(长沙)(136-162年)
【南匈奴】,13.去特若尸逐就单于(休利),(128年 - 140年在位,拔弟)
【高句丽】第六任国王.太祖王(高宫)(互联网公开资料53年-146年在位)【另一说为121年卒.】
【高句丽】第七任国王.次大王(遂成)【121年--165年】【另一说146 年 - 165 年】
========
【在位皇帝】
【东汉】第八位皇帝.汉顺帝.刘保,(125年12月16日-144年9月20日在位)
公元136年2月20日
农历:136年正月(大)初一,伊斯兰历:前501年8月28日,波斯历:前487年11月30日,星期:星期日,干支:丙子年 庚寅月 乙卯日,属相:鼠,星座:水瓶座,节气:2月8日立春 2月23日雨水,数九:七九第4天,儒略日数:1770782
【中国大事记】
梁商子梁冀任河南尹,纵暴。洛阳令吕放,言于梁商,梁商责梁冀,梁冀遣人刺杀吕放,宣称系其仇家加害。而命吕放弟吕禹继任洛阳令,屠灭可疑仇家宗亲宾客百余人。
武陵(今湖南常德)太守奏准增征蛮夷租赋,诸蛮夷不堪负担,杀官吏叛。
《资治通鉴》汉纪
孝顺皇帝下永和元年(丙子,公元一三六年)
春,正月,己巳,改元,赦天下。
冬,十月,丁亥,承福殿火。
十一月,丙子,太尉宠参罢。
十二月,象林蛮夷反。
乙巳,以前司空王龚为太尉。
龚疾宦官专权,上书极言其状。诸黄门使客诬奏龚罪;上命龚亟自实。李固奏记于梁商曰:“王公以坚贞之操,横为谗佞所构,众人闻知,莫不叹栗。夫三公尊重,无诣理诉冤之义,纤微感概,辄引分决,是以旧典不有大罪,不至重问。王公卒有它变,则朝廷获害贤之名,群臣无救护之节矣!语曰:‘善人在患,饥不及餐。’斯其时也!”商即言之于帝,事乃得释。
是岁,以执金吾梁冀为河南尹。冀性嗜酒,逸游自恣,居职多纵暴非法。父商所亲客雒阳令吕放以告商,商以让冀。冀遣人于道刺杀放,而恐商知之,乃推疑放之怨仇,请以放弟禹为雒阳令,使捕之;尽灭其宗、亲、宾客百馀人。
武陵太守上书,以蛮夷率服,可比汉人,增其租赋。议者皆以为可。尚书令虞诩曰:“自古圣王,不臣异俗。先帝旧典,贡税多少,所由来久矣;今猥增之,必有怨叛。计其所得,不偿所费,必有后悔。”帝不从。澧中、漊中蛮果争贡布非旧约,遂杀乡吏,举种反。
【公元一三六年大事记】
武陵蛮叛汉
永和元年(136),武陵太守上书,建议增蛮、夷等族租赋,使其同于汉人编户,朝廷采纳。其年冬,武陵蛮以贡赋增加,起兵叛汉。次年春,武陵蛮二万人围攻充城(今湖南桑植),八千人围攻夷道(今湖北宜都西北)。武陵太守李进奉命征讨分别击充城、夷道等地蛮人,斩首数百级,武陵蛮降服。
张衡作《四愁诗》
张衡为宦官所忌,不乐久处机密。于永和元年(136)出为河间相。时河间王刘政骄恣不法,国内又多豪宗强族,打击奸猾势豪。当时东汉帝国已开始走下坡路,张衡眼看国家已有衰弊的迹象,忧心忡忡,郁郁不得志,乃作《四愁诗》以明志。诗假托关山阻隔,不能与所思美人互通情愫,表示自己报国无门,一片忠心不得君上所知的悲伤。诗为七言,引喻生动,音韵铿锵,对七言诗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伏无忌、黄景等续撰《汉记》
永和元年(136),诏侍中屯骑校尉伏无忌与议郎黄景校定宫中所藏五经诸子百家艺术书。其先安帝曾命刘珍、刘騊余、李尤等撰《汉记》,事垂成而珍等相继而卒。至此伏无忌与黄景又奉诏诣东观续撰,成《诸王表》、《王子侯表》、《功臣侯表》、《恩泽侯表》、《匈奴南单于传》、《西羌传》及《地理志》、桓帝元嘉二年(151),又命伏无忌、黄景与太中大夫边韶、大军营司马崔寔、议郎朱穆、曹寿等续补《皇后传》、《外戚传》、《儒林传》。
太尉庞参免
永和元年(136)十一月,太尉庞参因久病免官。庞参(?—136),字仲达,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初以举孝廉入仕,为左校令。后以犯法输作若庐(狱名)刑徒。永初元年(107),凉州先零羌反叛,庞参从狱中上书献征讨羌人之计,御史中丞樊准亦上疏推荐庞参。于是为当时执政的邓太后赦免,拜为谒者,令其督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相当今陕西中部地区)诸军屯,抵御凉州诸羌。后拜汉阳太守,在职抑强助弱,甚有政绩。元初元年(114)迁护羌校尉,安抚叛羌,烧当羌号多等率七千余人投降,庞参还护羌校尉旧治令居(今甘肃永登西北),于是,河西(指今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道复通。此后,庞参历任辽东太守、度辽将军、大鸿胪等职,永建四年(129),迁太尉、录尚书事,位至三公。在位以忠直著称,常为人谮陷,但庞参行事如初。不久以灾异策免。阳嘉四年(135)复拜太尉,永和元年,病免。
【其它纪实】
公元136年,即东汉永和元年的二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震撼了西宁地区。这次地震的发生,不仅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震动,也成为了历史上值得记载的自然灾害事件。在那个遥远的年代,人们对地震的认识还相对有限,此次地震无疑给当时的社会生活、建筑设施以及民众心理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这一历史记录,为我们今天研究古代地质活动及社会发展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公元136年,扶余国的国王亲自率领使团前往东汉都城洛阳进行朝见。这一历史事件不仅彰显了当时扶余与东汉之间友好往来的密切关系,更体现了两国在政治和经济层面有着深度的交流与合作。 从政治角度来看,扶余王的此次朝见表达了对东汉王朝的尊重与臣服之意,这有助于巩固双方的政治同盟,加强边疆地区的稳定和谐。而在经济方面,这种高层互访促进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技术交流,为双方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物质财富。 总之,在公元136年,扶余王到洛阳朝见这一举动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也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忆。
公元136年的春天,北匈奴呼衍王率领着军队大举入侵车师后部地区。面对这一严峻局势,东汉顺帝经过深思熟虑,认为车师六国地理位置靠近北匈奴,处于西域相对较为偏远和边缘的位置。 为了维护边境稳定和国家安全,顺帝果断下令敦煌太守协调组织各方力量进行防御。具体来说,就是调集了西域诸国的军兵,并且联合了玉门关的戍边将士以及伊吾地区的司马官员所统领的力量。这些来自不同地方但目标一致的军事力量汇聚在一起,组成了规模达六千三百人的骑兵队伍,共同前往救援车师。 然而,在勒山与北匈奴军队展开的激烈战斗中,由于敌军实力强大、地形不熟悉或者战略上的某些失误,汉军最终未能取得胜利,作战失利的结果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不小的震动。这次事件也反映出在那个时期,中原王朝在西域地区的军事行动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公元136年,圣天使城堡在罗马的台伯河畔开始兴建,这项宏伟工程是由罗马帝国的哈德良皇帝亲自下令建造的。这座建筑最初是作为哈德良及其家族的陵寝而设计的,它不仅是安息之所,更是一座展示当时建筑艺术与工程技术高度发达的标志性建筑。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公元590年,这座古老的建筑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当时,罗马正遭受着一场可怕的瘟疫肆虐,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为了祈求神灵庇佑,带领民众进行祈祷。据传,在一次游行中,他目睹了一幕震撼人心的景象:大天使米迦勒手持宝剑站在城堡顶端,仿佛正在宣告这场灾难即将结束。这一神秘的异象被视为上天降下的福祉,给人们带来了希望与慰藉。 为了纪念这一奇迹般的时刻,并表达对大天使的敬意,教皇决定在城堡顶部安置一座精美的青铜天使雕像。从此以后,这座古老的建筑便被赋予了新的名字——“圣天使城堡”,这个名字不仅承载着一段传奇故事,也成为了罗马城中最具象征意义的历史遗迹之一。
公元136年,大将军梁商在临终之际,对他的儿子梁冀语重心长地说:“我自认为德行不足,却享受了太多的恩宠与福分。在生之时,未能为朝廷做出更多有益的贡献;死后若再耗费国库钱财,用那些华丽的陪葬品如衣衾、饭含玉匣、珠贝之类的东西,对于这副朽骨又有何益处呢?”他深切地表达了自己希望丧事从简的愿望:在他断气之后,不要拖延时间,应迅速将遗体送往墓地,尽快完成殡葬事宜。 然而,梁商去世后,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当时的皇帝非常重视这位功勋卓著的大将军,亲自前往梁府吊唁,以表达对逝者的敬重和哀思。不仅如此,皇帝还颁布诏书,赐予梁商家人一系列丰厚的丧葬用品:包括东园特制的朱红色棺椁、银缕玉衣、黄肠题凑等珍贵物品,并且还有二十八种不同的随葬器物,以及两百万钱和三千匹布帛作为赙赠。这些举措不仅体现了皇家对梁商的尊崇,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有功之臣的高度认可。
公元136年,东汉时期首次设立了汉宁县。到了公元672年,这个地方开始被称为资兴。直至1984年12月,在国务院的批准下,正式撤县建市,开启了资兴发展的新篇章。 资兴的地理环境丰富多样,拥有山丘、江湖、岛屿、溶洞等自然景观,同时这里还分布着众多名刹古迹和温泉,各种景观各具特色,令人叹为观止。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东江湖,这片水域面积达160平方公里,蓄水量高达82亿立方米,湖面浩渺壮阔,有着“南洞庭”的美誉。 在众多旅游项目中,东江漂流尤为引人注目。它被誉为“中国生态第一漂”,游客可以在这里尽情享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乐趣,感受激流勇进的刺激与畅快。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资兴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这片土地的历史底蕴与美丽景色。
外国大事记
圣天使桥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古桥,它始建于公元136年,由罗马帝国时期的哈德良皇帝下令建造。这座桥最初的主要功能是连接城市与哈德良为自己修建的宏伟陵墓,也就是如今著名的圣天使堡。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圣天使桥也经历了诸多变迁。1450年时,这座古老的桥梁遭遇了严重的损毁而倒塌。幸运的是,后世并没有让它就此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而是在原桥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建工作。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圣天使桥,既保留着古老建筑的独特韵味,又承载着跨越千年的历史文化记忆,成为了罗马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历史遗迹和标志性景观。
两汉诗词
天地
[两汉] 刘彻
天地并况,惟予有慕,爰熙紫坛,思求厥路。
恭承禋祀,缊豫为纷,黼绣周张,承神至尊。
千童罗舞成八溢,合好效欢虞泰一。
九歌毕奏斐然殊,鸣琴竽瑟会轩朱。
璆磬金鼓,灵其有喜,百官济济,各敬厥事。
盛牲实俎进闻膏,神奄留,临须摇。
长丽前掞光耀明,寒暑不忒况皇章。
展诗应律鋗玉鸣,函宫吐角激徵清。
发梁扬羽申以商,造兹新音永久长。
声气远条凤鸟翔,神夕奄虞盖孔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