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百三十四年,公元134年,农历甲戌(狗)年,天干五行属木。 东汉第八位皇帝.汉顺帝.刘保[阳嘉]三年。
公元一百三十四年
【同时期政权】
【南匈奴】,13.去特若尸逐就单于(休利),(128年 - 140年在位,拔弟)
【高句丽】第六任国王.太祖王(高宫)(互联网公开资料53年-146年在位)【另一说为121年卒.】
【高句丽】第七任国王.次大王(遂成)【121年--165年】【另一说146 年 - 165 年】
========
【在位皇帝】
【东汉】第八位皇帝.汉顺帝.刘保,(125年12月16日-144年9月20日在位)
公元134年2月12日
农历:134年正月(小)初一,伊斯兰历:前503年7月29日,波斯历:前489年11月23日,星期:星期四,干支:甲戌年 丙寅月 丁酉日,属相:狗,星座:水瓶座,节气:2月8日立春 2月23日雨水,数九:六九第6天,儒略日数:1770044
【中国大事记】
《资治通鉴》汉纪
孝顺皇帝下阳嘉三年(甲戌,公元一三四年)
夏,四月,车师后部司马率后王加特奴等,掩击北匈奴于阊吾陆谷,大破之;获单于母。
五月,戊戌,诏以春夏连旱,赦天下。上亲自露坐德阳殿东厢请雨。以尚书周举才学优深,特加策问。举对曰:“臣闻阴阳闭隔,则二气否塞。陛下废文帝、光武之法,而循亡秦奢移之欲,内积怨女,外有旷夫。自枯旱以来,弥历年岁,未闻陛下改过之效,徒劳至尊暴露风尘,诚无益也。陛下但务其华,不寻其实,犹缘木希鱼,却行求前。诚宜推信革政,崇道变惑,出后宫不御之女,除太官重膳之费。《易·传》曰:‘阳惑天不旋日。’惟陛下留神裁察!”帝复召举面问得失,举对以“宜慎官人,去贪污,远佞邪。”帝曰:“官贪污、佞邪者为谁乎?”对曰:“臣从下州超备机密,不足以别群臣。然公卿大臣数有直言者,忠贞也;阿谀苟容者,佞邪也。”
太史令张衡亦上疏言:“前年京师地震土裂。裂者,威分;震者,民扰也。窃惧圣思厌倦,制不专己,恩不忍割,与众共威。威不可分,德不可共。愿陛下思惟所以稽古率旧,勿使刑德八柄不由天子,然后神望允塞,灾消不至矣。”衡又以中兴之后,儒者争学《图纬》,上疏言:“《春秋元命包》有公输班与墨翟,事见战国;又言别有益州,益州之置在于汉世。又刘向父子领校秘书,阅定九流,亦无《谶录》。则知《图谶》成于哀、平之际,皆虚伪之徒以要世取资,欺罔较然,莫之纠禁。且律历、卦候、九宫、风角,数有征效,世莫肯学,而竞称不占之书,譬犹画工恶图犬马而好作鬼魅,诚以实事难形而虚伪不穷也!宜收藏《图谶》,一禁绝之,则硃紫无所眩,典籍无瑕玷矣!”
秋,七月,钟羌良封等复寇陇西、汉阳。诏拜前校尉马贤为谒者,镇抚诸种。冬,十月,护羌校尉马续遣兵击良封,破之。
十一月,壬寅,司徒刘崎、司空孔扶免,用国举之言也。乙己,以大司农黄尚为司徒,光禄勋河东王卓为司空。
耿贵人数为耿氏请,帝乃绍封耿宝子箕为牟平侯。
【公元一三四年大事记】
车师后部大破北匈奴
阳嘉三年(134)四月,汉车师后部司马率车师后王加特奴等一千五百人,袭击北匈奴居住地,大败北匈奴,毁坏其所居庐落,斩首数百级,俘单于母等妇女数百人,获牛羊十余万头、车千余辆、兵器等物无数。
马续击破钟羌
阳嘉三年(134)七月,钟羌良封等人攻略陇西郡(今甘肃临洮南)、汉阳郡(今甘肃甘谷东南)等地。汉廷以前护羌校尉马贤为谒者,镇诸羌。十月,护羌校尉马续派兵击破钟羌,斩首四百余级。
武都羌扰边
阳嘉三年(134)十一月,武都郡(今甘肃成县西)塞上白马羌联全其他羌人攻破汉置屯所,劫掠人畜。
刘琦、孔扶免官
阳嘉三年(134)十一月,司徒刘琦、司空孔扶因阿谀取容,不能直言进谏免官,顺帝改以大司农黄尚为司徒、光禄勋王卓为司空。
张衡请禁图谶
东汉初光武帝好谶之说,明帝、章帝也大力提倡,影响甩及,儒者士子镅学图谶纬书,希图进用,图谶迷信盛极一时。阳嘉三年(134),太史令张衡上书评击谶纬之出诬妄虚伪,欺民罔俗,违北圣人之教,要求收缴图谶纬书,禁止流传,使贵族和高官不受图谶之说的迷惑,典籍中不再存有妖言。
【其它纪实】
阳嘉三年,即公元134年的三月,益州地区爆发了义军的反抗活动。在这场动荡中,义军采取了激烈的行动,他们劫持并扣押了地方上的县令和县长等官员作为人质,并且还诛杀了列侯。 这一事件发生在东汉时期,当时的益州涵盖了今天的四川、云南以及贵州等地。这些义军可能是由于不堪忍受朝廷或者地方官吏的压榨与剥削而奋起反抗,他们的行为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这种反抗不仅针对普通的地方官员,更触及到了具有较高地位的列侯,显示出义军的决心和勇气,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矛盾的尖锐程度。
公元134年,屏山县开始种植茶树。这一历史悠久的茶叶种植传统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据明清著名学者顾炎武在其著作《日知录》中记载:“秦人取蜀之后,始有茗饮之事。”这句话表明,随着秦国征服蜀地,茶饮文化才逐渐在这一地区兴起并传播开来。屏山作为早期种茶区域之一,见证了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历程。如今,这里依然保留着古老的种茶技艺与深厚的茶文化底蕴。
公元134年的夏季,罗马军队发起了针对犹太地区叛乱势力的平定行动。在耶路撒冷被攻陷之后,巴·柯克巴领导的起义军借鉴了历史上玛喀比起义时的战略战术,选择退守到距离耶路撒冷以南大约十二公里处的贝塔尔要塞。 此时,罗马帝国的哈德良皇帝命令不列颠总督塞维拉斯将军率部对贝塔尔要塞进行围攻。塞维拉斯将军依据以往攻打马赛达要塞的成功经验,精心策划了此次军事行动。他指挥士兵们逐步修筑一条通往贝塔尔要塞顶峰的盘山道路,这一举措使得罗马军队能够稳步向要塞逼近。同时,为了彻底困住要塞内的守军,切断了他们的粮食和水源供应。整个围攻过程持续了长达三年半之久,在这段时间里,贝塔尔要塞内的起义军面临着极为严峻的生存考验。
根据《后汉书》的记载,经冯锐先生的研究推断,公元134年发生的陇西地震震中位置大致位于现今甘肃省天水市附近。此次地震的震中距离当时的京师洛阳约600公里远,而洛阳地区所感受到的地震烈度为3度到4度。 在这样精准的历史数据支持下,科学家们对地动仪进行了精心复原。令人振奋的是,当模拟公元134年陇西地震的地震波方向时,复原后的地动仪能够准确地吐出对应的龙首铜丸,这标志着复原工作取得了初步成功。 为了进一步验证复原成果的可靠性,研究人员还带着这件复原的地动仪参与了多次真实的地震监测工作。无论是在地震发生后的现场检测还是后续的数据分析中,复原后的地动仪都表现出色,始终能够准确判断地震波的方向并做出正确反应,充分证明了其科学性和实用性。这一成果不仅重现了古代科技的魅力,也为现代地震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公元134年,即东汉顺帝刘保阳嘉三年的五月,朝廷颁布了一道充满仁政关怀的重要诏令。这道诏令不仅宣布大赦天下,还特别对高龄老人给予了优厚的赏赐。 根据诏令内容,对于80岁以上的老人,政府将免费发放一斛米、20斤肉和5斗酒,以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而对于90岁以上更高龄的长者,除了上述物资外,还将额外获得2匹布帛和3斤棉絮,以帮助他们保暖御寒。 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东汉时期统治者对老年人群体的重视与关怀,展现了当时社会尊老敬贤的良好风尚。同时,这也反映出东汉政府希望通过这样的福利政策来稳定民心、巩固政权,营造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公元134年的陇西地震,是张衡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事件既是他在科学成就上的辉煌顶峰,也成为了他命运悲剧的开端。 当时,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成功地检测到了这次远在千里之外发生的地震。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科学仪器准确记录地震的发生,彰显了张衡卓越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然而,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自然现象往往被赋予特殊的政治意义。地震这类重大自然灾害,很容易与当时的政权稳定与否联系在一起。人们开始纷纷猜测,频频发生的地震究竟是天谴还是人祸,是上天对朝政的警示,还是其他因素所致。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即便是天才如张衡,面对这种将自然现象与政治相联系的局面,也无法从科学的角度向众人解释清楚地震发生的真实原因,从而陷入了困境之中。
外国大事记
公元134年夏,罗马军队开始平叛行动,耶路撒冷陷落后,巴·柯克巴起义军仿效当年玛喀比起义的战略,退入耶路撒冷以南十二公里的贝塔尔要塞。哈德良皇帝调遣不列颠总督塞维拉斯将军进行围攻,塞维拉斯采用过去攻打马赛达要塞的策略,一步步修筑通向顶峰的盘山路径,进逼到要塞人口,并断粮绝水,以困死守军,历时共达3年半。
两汉诗词
朔风诗
[两汉] 曹植
四气代谢。
悬景运周。
别如俯仰。
脱若三秋。
昔我初迁。
朱华未晞。
今我旋止。
素雪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