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百零六年,公元106年,农历丙午(马)年,天干五行属火 东汉第五位皇帝.汉殇帝刘隆[延平]元年
公元一百零六年
【同时期政权】
【匈奴】公元48年,匈奴分为南匈奴和北匈奴
【北匈奴】,⑤逢侯北单于 (94年 - 118年在位) 南单于屯屠何子
【南匈奴】,11.万氏尸逐侯鞮单于,名字.檀(98年 - 124年在位)(单于长子)
【高句丽】第六任国王.太祖王(高宫)(都城 吉林 国内城 53年-146年在位)
【烧当羌】⑥烧当羌王.东号(东吾之子东号降汉.甘肃,89~107年)
========
公元106年2月21日
农历:106年正月(大)初一,伊斯兰历:前532年9月28日,波斯历:前517年12月2日,星期:星期六,干支:丙午年 庚寅月 己卯日,属相:马,星座:水瓶座,节气:2月8日立春 2月23日雨水,数九:七九第6天,月相:新(朔)月,儒略日数:1759826
逝世名人
汉殇帝刘隆崩。汉殇帝刘隆,生于元兴元年105年12.28日(农历105年11月5日)--106年9月21日,延平元年农历八月初六日,刘隆被葬于父皇陵墓慎陵区域内的康陵。
清河孝王庆薨。清河孝王刘庆(78年—107年2月1日,106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一。薨),东汉清河王,汉章帝刘炟第三子,生母为宋贵人,是汉安帝刘祜的父亲,安帝后追尊为“孝德皇”。
司空陈宠薨。陈宠(?-106),字昭公,沛国洨县(今安徽省固镇县)人。廷尉左监陈躬的儿子。东汉大臣、法学家、藏书家,延平元年,去世于家中。
张显(?--106年),汉殇帝延平元年(106年)四月,边境再次遭受侵扰。此时的渔阳郡,位于今天北京市密云区西南方向,遭到了寇贼的劫掠。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渔阳太守张显果断决定率领数百人进行追击。然而,在他身边担任兵马掾的严授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严授劝谏道:“前方道路险峻,而敌人的势力难以估量,我们应当谨慎行事。最好的办法是先扎营稳固阵脚,再派遣轻骑兵前去侦查敌情。”遗憾的是,张显并未听取严授的建议,毅然决然地率军出塞追击。 结果正如严授所担忧的那样,张显的军队遭遇了敌人的伏击。士兵们在突如其来的攻击下四处逃散。唯有严授奋勇抵抗,他身负十处重伤,但仍手刃数名敌人,最终壮烈牺牲。而太守张显也被流箭射中,与主簿卫福、功曹徐咸一同在战斗中英勇捐躯。 这一事件不仅展现了这些官员们对职责的忠诚和无畏,也提醒后人在面对复杂局势时应更加审慎决策。同时,它也是历史上众多边疆战事中的一个缩影,见证了那个时代的动荡与英雄们的悲壮。
【中国大事记】
1,东汉殇帝刘隆卒,侄安帝刘祜嗣位。
2,鲜卑攻渔阳(今北京密云),杀太守张显。
3,西域都护任尚失诸国和,诸国纷叛,攻任尚驻地疏勒城。东汉政府征任尚,任段禧为都护,连兵数月,仅定龟兹。
《资治通鉴》汉纪
孝殇皇帝延平元年(丙午,公元一零六年)
春,正月,辛卯,以太尉张禹为太傅,司徒徐防为太尉,参录尚书事。太后以帝在襁褓,欲令重臣居禁内。乃诏禹舍宫中,五日一归府;每朝见,特赞,与三公绝席。
封皇兄胜为平原王。
癸卯,以光禄勋梁鲔为司徒。
三月,甲申,葬孝和皇帝于慎陵,庙曰穆宗。
丙戌,清河王庆、济北王寿、河间王开、常山王章始就国;太后特加庆以殊礼。庆子祜,年十三,太后以帝幼弱,远虑不虞,留祜与嫡母耿姬居清河邸。耿姬,况之曾孙也;祜母,犍为左姬也。
夏,四月,鲜卑寇渔阳,渔阳太守张显率数百人出塞追之。兵马掾严授谏曰:“前道险阻,贼势难量,宜且结营,先令轻骑侦视之。”显意甚锐,怒,欲斩之,遂进兵。愚虏伏发,士卒悉走,唯授力战,身被十创,手杀数人而死。主簿卫福、功曹徐咸皆自投赴显,俱殁于陈。
丙寅,以虎贲中郎将邓骘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骘弟黄门侍郎悝为虎贲中郎将,弘、阊皆侍中。
司空陈宠薨。
五月,辛卯,赦天下。
壬辰,河东垣山崩。
六月,丁未,以太常尹勤为司空。
郡国三十七雨水。
己未,太后诏减太官、导官、尚方、内署诸服御、珍膳、靡丽难成之物,自非供陵庙,稻梁米不得导择,朝夕一肉饭而已。旧太官、汤官经用岁且二万万,自是裁数千万。及郡国所贡,皆减其过半;悉斥卖上林鹰犬;离宫、别馆储峙米Я、薪炭,悉令省之。
丁卯,诏免遣掖庭宫人及宗室没入者皆为庶民。
秋,七月,庚寅,敕司隶校尉、部刺史曰:“间者郡国或有水灾,防害秋稼,朝廷惟咎,忧惶悼惧。而郡国欲获丰穰虚饰之誉,遂覆蔽灾害,多张垦田,不揣流亡,竞增户口,掩匿盗贼,令奸恶无惩,署用非次,选举乖宜,贪苛惨毒,延及平民。刺史垂头塞耳,阿私下比,不畏于天,不愧于人。假贷之恩,不可数恃,自今以后,将纠其罚。二千石长吏其各实核所伤害,为除田租刍稿。”
八月,辛卯,帝崩。癸丑,殡于崇德前殿。太后与兄车骑将军骘、虎贲中郎将悝等定策禁中,其夜,使骘持节以王青盖车迎清河王子祜,斋于殿中。皇太后御崇德殿,百官皆吉服陪位,引拜祜为长安侯。乃下诏,以祜为孝和皇帝嗣,又作策命。有司读策毕,太尉奉上玺绶,即皇帝位,太后犹临朝。
诏告司隶校尉、河南尹、南阳太守曰:“每览前代,外戚宾客浊乱奉公,为民患苦,咎在执法怠懈,不辄行其罚故也。今车骑将军骘等虽怀敬顺之志,而宗门广大,姻戚不少,宾客奸猾,多干禁宪,其明加检敕,勿相容护。”自是亲属犯罪,无所假贷。
九月,六州大水。
丙寅,葬孝殇皇帝于康陵。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方中秘藏及诸工作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乙亥,殒石于陈留。
诏以北地梁慬为西域副校尉。慬行至河西,会西域诸国反,攻都护任尚于疏勒;尚上书求救,诏慬将河西四郡羌,胡五千骑驰赴之。慬未至而尚己得解,诏征尚还,以骑都尉段禧为都护,西域长史赵博为骑都尉。禧、博守它乾城,城小,梁慬以为不可固,乃谲说龟兹王白霸,欲入共保其城;白霸许之,吏民固谏,白霸不听。慬既入,遣将急迎段禧、赵博,合军八九千人。龟兹吏民并叛其王,而与温宿、姑墨数万兵反,共围城,慬等出战,大破之。连兵数月,胡众败走,乘胜追击,凡斩首万馀级,获生口数千人,龟兹乃定。
冬,十月,四州大水,雨雹。
清河孝王庆病笃,上书求葬樊濯宋贵人冢旁。十二月,甲子,王薨。
乙酉,罢鱼龙曼延戏。
尚书郎南阳樊准以儒风浸衰,上疏曰:“臣闻人君不可以不学。光武皇帝受命中兴,东西诛战,不遑启处,然犹投戈讲艺,息马论道。孝明皇帝庶政万机,无不简心,而垂情古典,游意经艺,每飨射礼毕,正坐自讲,诸儒并听,四方欣欣。又多征名儒,布在廓庙,每宴会则论难衎衎,共求政化,期门、羽林介胄之士,悉通《孝经》,化自圣躬,流及蛮荒,是以议者每称盛时,咸言永平。今学者益少,远方尤甚,博士倚席不讲,儒者竞论浮丽,忘謇謇之忠,习諓諓之辞,臣愚以为宜下明诏,博求幽隐,宠进儒雅,以俟圣上讲习之期。”太后深纳其言,诏:“公、卿、中二千石各举隐士、大儒,务取高行,以劝后进,妙简博士,必得其人。”
【公元一百零六年大事记】
鲜卑攻渔阳
延平元年(106)四月,鲜卑寇掠渔阳。渔阳太守张显率数百人出塞追击。他不听兵马掾严授劝说,贸然进兵,结果遭到鲜卑伏兵袭击,士卒四散逃奔,唯严授力战,受伤十余处,手杀数人而死,张显同时阵亡。
殇帝死,安帝即位
延平元年(106)八月,殇帝刘隆死,年仅二岁。邓太后与车骑将军邓骘等人定策禁中,当晚使邓骘持节迎清河王子刘祜,斋于殿中。邓太后亲临崇德殿,引拜刘祜为长安侯,双下诏以刘祜为和帝嗣,有司读策命毕,太尉奉上玺绶,即皇帝位,是为恭宗孝安皇帝,刘祜时年十三岁,仍由太后临称制。
西域诸国反汉
延平元年(106)九月,东汉朝廷以梁慬为西域副校尉。梁慬赴任行至河西时,西域诸国反汉,攻西域都护任尚于疏勒。任尚上书求救。朝廷命梁慬率河西四郡羌胡随五千骑驰救。援军未到,任尚业已解围,任尚征还京师。骑都尉段禧为西域都护,西域长史赵博为骑都尉。段禧、赵博守它乾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东南)梁慬认为城小,不能固守。就以欺骗手段,与段、赵所部汉军进驻龟兹城。龟兹吏民与温宿、姑墨联兵反汉,围攻龟兹城。梁慬等出城迎战,大破诸国兵,连战数月,龟兹国兵败逃散,梁慬等军乘胜追击,前后斩首万余级,俘获生中数千人,龟兹平定。
诏举隐士、大儒备博士之选
延平元年(106),邓太后下诏令公、卿、中二行石举隐士、大儒,务取高行,以劝后进,从中遴选博士。
是年夏,郡国三十七雨水;秋、冬,又多处大水。
梁鲔为司徒
延平元年(106)正月,以太尉张禹为太傅,司徒徐防为太尉,参录尚书事,百官总已以听,以光禄勋梁鲔为司徒。梁鲔字伯元,河东平阳(今山西汾西)人。永初元年(107)死。
邓骘为车骑将军
邓字昭伯,南阳新野(今省新野县)人,邓禹之孙。早年辟大将军窦宪府。其妹邓绥为贵人,邓骘与其弟邓京、邓悝、邓弘、邓章皆除为郎中。后邓绥立为和帝皇后,又迁虎贲中郎将。延平元年(106),拜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之制始自邓骘。
尹勤为司空
尹勤字叔梁,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笃性好学。以定策立安帝,封福亭侯,食邑五百户。永初元年(107),以涝灾伤稼,策免就国。病死。
两汉诗词
信陵君窃符救赵
[两汉] 司马迁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原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报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语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辨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故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公子遂行。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栏矢为公子先引。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