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九十四年,公元94年,农历甲午(马)年,天干五行属木 东汉第四位皇帝.汉和帝刘肇[永元]六年
公元九十四年
【同时期政权】
【匈奴】公元48年,匈奴分为南匈奴和北匈奴
【北匈奴】,⑤逢侯北单于 (94年 - 118年在位) 南单于屯屠何子
【南匈奴】,10.亭独尸逐侯鞮单于(师子)(94年 - 98年在位)
【高句丽】第六任国王.太祖王(高宫)(都城 吉林 国内城 53年-146年在位)
【烧当羌】⑤烧当羌王.迷唐(87~89年败汉西迁青海-101年)
【烧当羌】⑥烧当羌王.东号(东吾之子东号降汉.甘肃,89~107年)
========
【在位皇帝】
【东汉】第四位皇帝.和帝刘肇(88年4月9日-106年2月13日在位)公元94年2月4日
农历:94年正月(小)初一,伊斯兰历:前544年4月28日,波斯历:1372年11月15日,星期:星期二,干支:甲午年 乙丑月 己未日,属相:马,星座:水瓶座,节气:2月8日立春 2月23日雨水,数九:五九第7天,月相:新(朔)月,儒略日数:1755426
逝世名人
丁鸿(?--94年),字孝公,是东汉时期颍川定陵(今河南省郾城县)人。他是陵阳侯丁綝的儿子,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为一位博学多才的经学家、名儒,并且后来担任了重要的大臣职位。 在永元四年(公元92年),丁鸿接替袁安出任司徒一职。当时正值窦太后临朝听政,其兄弟窦宪等人专权擅政,朝廷局势十分紧张。丁鸿以日食这一异常天象为由,上书密奏请求皇帝诛杀窦宪。这份奏折递上去之后仅仅十几天的时间,汉和帝就任命丁鸿代理太尉兼卫尉的重要职务,命令他率兵驻扎在南北宫,成功收缴了窦宪的大将军印绶。最终,窦宪和他的几个弟弟都选择了自杀。 两年后,即公元94年,丁鸿去世。他的一生既是对学术的执着追求,也是对国家忠诚奉献的一生,在东汉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丁鸿的事迹彰显了他作为臣子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同时也体现了他在政治斗争中的智慧和果敢。他的行为不仅维护了皇权的尊严,也打击了外戚势力的嚣张气焰,对于稳定当时的政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亲属成员~父亲:丁綝。儿子:丁湛。孙子:丁浮。曾孙:丁夏。弟弟:丁盛
【中国大事记】
南匈奴安国单于上书汉政府,控告杜崇,杜崇断其道,不得上闻,反上章言安国单于密结北匈奴降胡,欲杀左贤王师子。东汉政府遣新任度辽将军朱徽安抚,朱徽率大军径进,安国单于惊走,攻师子,不克,中国兵又至,其国人恐,乃杀安国单于,立师子为亭独尸逐侯鞮单于。降胡不服,立日逐王逢侯为单于,渡沙漠北去。
西域都护班超发龟兹等8国兵攻焉耆,斩其王,立元孟为新王。西域50余国悉纳贡归附中国。
《资治通鉴》汉纪
孝和皇帝下永元六年(甲午,公元九四年)
春,正月,皇甫稜免,以执金吾硃徽行度辽将军。时单于与中郎将杜崇不相平,乃上书告崇;崇讽西河太守令断单于章,单于无由自闻。崇因与硃徽上言:“南单于安国,疏远故胡,亲近新降,欲杀左贤王师子及左台且渠刘利等;又,右部降者,谋共迫胁安国起兵背畔,请西河、上郡、安定为之儆备。”帝下公卿议,皆以为:“蛮夷反覆,虽难测知,然大兵聚会,必未敢动摇。今宜遣有方略使者之单于庭,与杜崇、硃徽及西河太守并力,观其动静。如无它变,可令崇等就安国会其左右大臣,责其部众横暴为边害者,共平罪诛。若不从命,令为权时方略,事毕之后。裁行赏赐,亦足以威示百蛮。”帝从之,于是徽、崇遂发兵造其庭。安国夜闻汉军至,大惊,弃帐而去。因举兵欲诛师子。师子先知,乃悉将庐落入曼柏城,安国追到城下,门闭,不得入。硃徽遣吏晓譬和之,安国不听。城既不下,乃引兵屯五原。崇、徽因发诸郡骑追赴之急,众皆大恐,安国舅骨都侯喜为等虑并被诛,乃格杀安国,立师子为亭独尸逐侯鞮单于。
己卯,司徒丁鸿薨。
二月,丁未,以司空刘方为司徒,太常张奋为司空。
夏,五月,城阳怀王淑薨,无子,国除。
秋,七月,京师旱。
西域都护班超发龟兹、鄯善等八国兵合七万馀人讨焉耆,到其城下,诱焉耆王广、尉犁王泛等于陈睦故城,斩之,传首京师;因纵兵钞掠,斩首五千馀级,获生口万五千人,更立焉耆左侯元孟为焉耆王。超留焉耆半岁,慰抚之。于是西域五十馀国悉纳质内属,至于海滨,四万里外,皆重译贡献。
南单于师子立,降胡五六百人夜袭师子,安集掾王恬将卫护士与战,破之。于是降胡遂相惊动,十五部二十馀万人皆反,胁立前单于屯屠何子薁鞮日逐王逢侯为单于,遂杀略吏民,燔烧邮亭、庐帐,将车重向朔方,欲度幕北。九月,癸丑,以光禄勋邓鸿行车骑将军事,与越骑校尉冯柱、行度辽将军硃徽将左右羽林、北军五校士及郡国迹射、缘边兵,乌桓校尉任尚将乌桓、鲜卑,合四万人讨之。时南单于及中郎将杜崇屯牧师城,逢侯将万馀骑攻围之。冬,十一月,邓鸿等至美稷,逢侯乃解围去,向满夷谷。南单于遣子将万骑及杜崇所领四千骑,与邓鸿等追击逢侯于大城塞,斩首四千馀级。任尚率鲜卑、乌桓要击逢侯于满夷谷,复大破之,前后凡斩万七千馀级。逢侯遂率众出塞,汉兵不能追而还。
以大司农陈宠为廷尉。宠性仁矜,数议疑狱,每附经典,务从宽恕,刻敝之风,于此少衰。
帝以尚书令江夏黄香为东郡太守,香辞以:“典郡从政,才非所宜,乞留备冗官,赐以督责小职,任之宫台烦事。”帝乃复留香为尚书令,增秩二千石,甚见亲重。香亦祗勤物务,忧公如家。
【公元九十四年大事记】
西域完全归汉
建初五年(80),班超上书给汉章帝,报告西域的形势,认为只要击败龟兹,西域可服。汉章帝觉得班超计划可行,便派平陵人徐干为假司马,率1000人支援班超。班超和徐干首先击破叛乱的番辰,稳住局面。元和元年(84),东汉政府又派假司马和恭率800士兵援班超。班超依靠这部分基本武装,联合亲汉诸国,在西域开始反攻。三年以后,生缚疏勒王忠。永元元年(89)、二年、三年,东汉政府3次派窦宪等人,千里远征,彻底击溃了北匈奴势力。永元二年,班超又以少胜多击败了大月氏。北匈奴及大月氏的失败,使西域的反汉势力失去靠山。永元三年,龟兹、姑墨、温宿都向班超投降。东汉朝廷重建西域都护,焉耆、危须、尉犁因以前曾攻杀过都护,不敢降汉。永元六年(94),班超发龟兹、鄯善等8国兵共7万人,及汉人吏士1400多人讨焉耆。他采取军事打击与诱降相结合的方式。铲除了焉耆王、尉犁王等,使这一地区臣服于汉,至此,西域50余国尽纳东汉版图。西域完全归汉,加强了西域和中原地区的联系。为维护祖国统一起了积极作用。
廪贷贫民
永元六年(94)二月,和帝派遣谒者分行廪贷三河、兖州、冀州、青州等地贫民。
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
永元六年(94)四月,蜀郡徼外大牂夷种羌豪造头等人率种人五十余万口内属。东汉朝廷拜造头为邑君长,赐印绶。
西域诸国内附
永元六年(94)七月,西域都护班超发龟兹、鄯善等八国兵全七万余击讨焉耆。兵临城下,乃诱焉耆王广、尉犁王汎等于陈睦故城,立即处死。进而纵兵抄掠,斩首五千余级,俘获生口一万五千人。更立焉侯元孟为王。班超驻留焉耆半年。于是西域五十余国都纳质附汉,直至海滨(大约指条支、大秦、蒙奇等国)四万里外,皆重译贡献。
武陵溇中蛮反汉
永元六年(94),武陵溇中蛮反汉。武陵郡兵随即讨平。
永昌塞外夷遣使奉献
永元六年(94)正月,永昌徼外敦忍乙王莫延遣使者、翻译向汉朝奉献犀牛、大象。
刘方为司徒,张奋为司空
永元六年(94)二月,和帝以司空刘方为司徒,太常张奋为司空。张奋字徲通,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父亲张纯,光武帝时曾任大司空,封武始侯。少年时好学不倦,节俭行义,常分租初赡恤宗亲。明帝时初仕为侍祠侯。章帝时历官左中郎将、五官中郎将、长水校尉、将作大匠。章和元年(87)免官。和帝时复任城门校尉、长乐校尉、太常,至永元六年为司空。张奋在位方正清白,但无政绩可言。以病免官,永元十四年(102)死于家中。
京师旱灾
永元六年(94)七月,京师旱灾。和帝下诏,令中都官徒各除半刑。又亲至洛阳官舍,录囚徒,举冤狱,收捕洛阳令下狱抵罪,司隶校尉、河南尹都受到降职处分。
北匈奴降部动乱
永元六年(94)十一月,降胡五六百人夜袭南单于师子,汉安集掾王恬率领卫护士与之激战,击败降胡。于是降胡相率惊扰,十五部二十余万皆反叛汉朝,胁立前单于屯屠何子薁鞮日逐王逢侯为单于,杀略吏民,焚烧邮亭、庐帐。和帝以邓鸿行车骑将军事,与越骑校尉冯柱、行席辽将军事朱徽率左右羽林、北军五校士、郡国射士、缘边将士及乌桓校尉任率乌桓、鲜卑兵,合四万余人讨伐逢侯,前后斩首七千余级,逢侯遂率其部众出塞,汉军不追而还。永元七年正月,邓鸿等人还军。邓鸿因坐逗留失利,下狱死。后来,和帝得悉朱徽、杜崇与胡失和,又扣留南单于安国上疏,激致叛乱,又收朱、杜入狱死。
两汉诗词
印衣铭
[两汉] 胡广
明明圣皇,旌以命服。
纡朱怀金,为光为饰。
迈种其泽,抚宁四国。
宣慈惠和,柔嘉维则。
克副帝心,膺兹多福。
登位历寿,子孙千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