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九十二年,公元92年,农历壬辰(龙)年,天干五行属水 东汉第四位皇帝.汉和帝刘肇[永元]四年。

首页标题    008.公元记事    001年~100年    公元九十二年,公元92年,农历壬辰(龙)年,天干五行属水 东汉第四位皇帝.汉和帝刘肇[永元]四年。






公元九十二年




公元92年,农历壬辰(龙)年,天干五行属水

东汉】第四位皇帝.汉和帝刘肇[永元]四年。

(年号:永元(89年-105年三月)是东汉第四位皇帝.汉和帝刘肇第一个年号。东汉政权第七个年号。

【同时期政权】

匈奴】公元48年,匈奴分为南匈奴和北匈奴
北匈奴】,④于除鞬单于(自立) 于除鞬 (91年 - 93年)  北单于弟(此后北单于世系不明)
北匈奴】,逢侯北单于  94年 - 118年 南单于屯屠何子

南匈奴】,⑧休兰尸逐侯鞮单于(屯屠何)(88年 - 93年在位)

高句丽】第六任国王.太祖王(高宫)都城 吉林 国内城  53年-146年在位)

烧当羌】⑤烧当羌王.迷唐(87~89年败汉西迁青海,101年)

烧当羌】⑥烧当羌王.东号东吾之子东号降汉.甘肃,89~107年)

 ========

呂母】【瓜田仪

世纪:1世纪
中历:黄帝纪年2789年
年代:东汉章帝,和帝

【在位皇帝】

东汉】第四位皇帝.和帝刘肇(88年4月9日-106年2月13日在位)
年号:永元
【朝代】东汉:25年8月5日至220年11月25日。

公元92年1月28日

农历:92年正月(小)初一,伊斯兰历:前546年3月29日,波斯历:1370年11月8日,星期:星期六,干支:壬辰年 辛丑月 辛丑日,属相:龙,星座:水瓶座,节气:1月9日小寒 1月24日大寒,数九:四九第8天,月相:新(朔)月,儒略日数:1754688

出生名人
 

逝世名人

     崔骃(?—92年),字亭伯,是冀州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士。他出身于书香门第,是东汉名臣崔篆的孙子。 崔骃自幼聪明伶俐,才华横溢,展现出非凡的学习天赋。在他十三岁的时候,就已经广泛研读了《诗经》《易经》《春秋》等经典著作,对古代文化典籍有着深厚的积累和理解。他不仅在儒家经典方面有卓越的造诣,更精通训诂学,能够准确解读古文含义;同时,他对诸子百家的思想也十分熟悉,具备广博的知识体系。 年轻时,崔骃进入太学深造,在那里与班固、傅毅等人齐名,成为当时备受瞩目的青年才俊。到了汉章帝时期,他创作了著名的《四巡颂》,这篇作品以优美的文辞歌颂了汉朝的辉煌成就,受到了皇帝的高度赞赏。文章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更彰显出其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 在窦太后执政期间,崔骃担任大将军窦宪的主簿。面对窦宪日益嚣张跋扈的行为,崔骃始终坚守正道,多次直言进谏,试图劝阻其不当行为。然而,由于政见不合,他最终选择离开官场,出任长岑县令。不久之后,他又弃官返回故乡,远离纷扰的朝堂。 永元四年(公元92年),崔骃在家中病逝,结束了传奇而充满智慧的一生。他的学术成就和高尚品德一直被后人所敬仰,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邓训(40年―92年),字平叔,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省新野县)人。东汉外戚大臣,高密侯邓禹第六子  ,和熹皇后邓绥的父亲。 邓训心怀大志,不爱文学。举孝廉出身,初为郎中,施恩于人,礼贤下士,深得人心。出任谒者,监理通漕运之事,使得汉章帝停止浩大的工程,改用驴车运输,节省巨额开支。出任护乌桓校尉,镇守边疆。受累于梁扈,免官回家。面对卢水胡反叛,授谒者、武威太守、护羌校尉,安抚招纳羌胡各部。
永元四年(92年),病死于任上,时年五十三岁。汉和帝时期,凭借女儿成为皇后,获封平寿侯,谥号为敬。
       赵敬肃王刘彭祖(?-前92年),汉景帝刘启之子,贾夫人所生。孝景前二年,立刘彭祖为广川王。第二年,赵王刘遂谋反后,刘彭祖改封赵王。刘彭祖为人巧佞,持诡辩伤人。他在位六十年,国相从没在位超过两年。他派人监视国相,得其犯忌讳的失言,上书告发,大者死、小者刑,以求他在赵国为所欲为。赵国太子刘丹与自己的姐妹通奸,江充告刘丹淫乱,太子刘丹被废。刘彭祖娶他哥哥江都易王刘非的宠姬淖姬者,生一子,号淖子。刘彭祖想以他为嗣,汉武帝不同意,立武始侯刘昌。征和元年,刘彭祖薨逝,谥号敬肃。刘昌嗣位为赵顷王,幼子刘偃为平干王。
       袁安(?—92年),字邵公,是中国东汉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他的生卒年约为公元1世纪末至92年。他出生于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是东汉时期著名的辞赋家、官僚和门阀世家的代表人物。 袁安出身于显赫的家族,是后来著名政治人物袁绍的四世祖。他在东汉朝廷中担任过多个重要职位,展现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高尚的品德。在元和三年(86年),袁安被任命为司空,这是东汉朝廷中的高级官员之一,掌管工程与土木建设等事务。随后,在章和元年(87年),他又升任为司徒,负责管理国家政务及礼仪制度,地位更加显赫。 袁安为人正直刚毅,在当时外戚势力专权的情况下,他始终坚守原则,多次向皇帝进谏,反对窦宪等外戚集团的专横行为。尽管因此遭到窦氏家族的嫉恨和打压,但袁安从未屈服,始终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成为后世敬仰的忠臣典范。 永元四年(92年)三月,袁安去世,享年不详。他的一生不仅为东汉王朝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后人树立了忠诚正直的榜样。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袁安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之中。

中国大事记

《资治通鉴》汉纪

孝和皇帝下永元四年(壬辰,公元九二年)

  春,正月,遣大将军左校尉耿夔,授于除鞬印绶,使中郎将任尚,持节卫护屯伊吾,如南单于故事。

  初,庐江周荣辟袁安府,安举奏窦、景及争立北单于事,皆荣所具草,窦氏客太尉掾徐齮深恶之,胁荣曰:“子为袁公腹心之谋,排奏窦氏,窦氏悍士、刺客满城中,谨备之矣!”荣曰:“荣,江淮孤生,得备宰士,纵为窦氏所害,诚所甘心!”因敕妻子:“若卒遇飞祸,无得殡敛,冀以区区腐身觉悟朝廷。”

  三月,癸丑,司徒袁安薨。

  闰月,丁丑,以太常丁鸿为司徒。

  夏,四月,丙辰,窦宪还至京师。

  六月,戊戌朔,日有食之。丁鸿上疏曰:“昔诸吕握权,统嗣几移;哀、平之末,庙不血食。故虽有周公之亲而无其德,不得行其势也。今大将军虽欲敕身自约,不敢僭差;然而天下远近,皆惶怖承旨。刺史、二千石初除,谒辞、求通待报,虽奉符玺,受台敕,不敢便去,久者至数十日,背王室,向私门,此乃上威损,下权盛也。人道悖于下,效验见于天,虽有隐谋。神照其情,垂象见戒,以告人君。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人莫不忽于微细以致其大,恩不忍诲,义不忍割,去事之后,未然之明镜也。夫天不可以不刚,不刚则三光不明;王不可以不强,不强则宰牧从横。宜因大变,改政匡失,以塞天意。”

  丙辰,郡国十三地震。

  旱,蝗。

  窦氏父子兄弟并为卿、校,充满朝廷,穰侯邓叠、叠弟步兵校尉磊及母元、宪女婿射声校尉郭举、举父长乐少府璜共相交结;元、举并出入禁中,举得幸太后,遂共图为杀害,帝阴知其谋。是时,宪兄弟专权,帝与内外臣僚莫由亲接,所与居者阉宦而已。帝以朝臣上下莫不附宪,独中常侍钩盾令郑众,谨敏有心几,不事豪党,遂与众定议诛宪,以宪在外,虑其为乱,忍而未发。会宪与邓叠皆还京师。时清河王庆,恩遇尤渥,常入省宿止;帝将发其谋,欲得《外戚传》,惧左右,不敢使,令庆私从千乘王求,夜,独内之;又令庆传语郑众,求索故事。庚申,帝幸北宫,诏执金吾、五校尉勒兵屯卫南、北宫,闭城门,收捕郭璜、郭举、邓叠、邓磊,皆下狱死。遣谒者仆射收宪大将军印绶,更封为冠军侯,与笃、景、瑰皆就国。帝以太后故,不欲名诛宪,为选严能相督察之。宪、笃、景到国,皆迫令自杀。

  初,河南尹张酺,数以正法绳治窦景,及窦氏败,酺上疏曰:“方宪等宠贵,群臣阿附唯恐不及,皆言宪受顾命之托,怀伊、吕之忠,至乃复比邓夫人于文母。今严威既行,皆言当死,不顾其前后,考折厥衷。臣伏见夏阳侯瑰每存忠善,前与臣言,常有尽节之心,检敕宾客,未尝犯法。臣闻王政骨肉之刑,有三宥之义,过厚不过薄。今议者欲为瑰选严能相,恐其迫切,必不完免,宜裁加贷宥,以崇厚德。”帝感共言,由是瑰独得全。窦氏宗族宾客以宪为官者,皆免归故郡。

  初,班固奴尝醉骂洛阳令种兢,兢因逮考窦氏宾客,收捕固,死狱中。固尝著《汉书》,尚未就,诏固女弟曹寿妻昭踵而成之。

  华峤论曰: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而不厌,信哉其能成名也!固讥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然其论议,常排死节,否正直,而不叙杀身成仁之为美,则轻仁义,贱守节甚矣!

  初,窦宪纳妻,天下郡国皆有礼庆。汉中郡亦当遣吏,户曹李郃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德礼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太守固遣之,郃不能止,请求自行,许之。郃遂所在迟留以观其变,行至扶风而宪就国。凡交通者皆坐免官,汉中太守独不与焉。帝赐清河王庆奴婢、舆马、钱帛、珍宝,充牣其第。庆或时不安,帝朝夕问讯,进膳药,所以垂意甚备。庆亦小心恭孝,自以废黜,尤畏事慎法,故能保其宠禄焉。

  帝除袁安子赏为郎,任隗子屯为步兵校尉,郑众迁大长秋。帝策勋班赏,众每辞多受少,帝由是贤之,常与之议论政事,宦官用权自此始矣。

  秋,七月,己丑,太尉宋由以窦氏党策免,自杀。

  八月,辛亥,司空任隗薨。

  癸丑,以大司农尹睦为太尉。太傅邓彪以老病上还枢机职,诏许焉,以睦代彪录尚书事。

  冬,十月,己亥,以宗正刘方为司空。

  武陵、零陵、澧中蛮叛。

  护羌校尉邓训卒,吏、民、羌、胡旦夕临者日数千人。羌、胡或以刀自割,又刺杀其犬马牛羊,曰:“邓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前乌桓吏士皆奔走道路,至空城郭;吏执,不听,以状白校尉徐傿,傿叹息曰:“此为义也!”乃释之。遂家家为训立祠,每有疾病,辄请祷求福。蜀郡太守聂尚代训为护羌校尉,欲以恩怀诸羌,乃遣译使招呼迷唐,使还居大、小榆谷。迷唐既还,遣祖母卑缺诣尚,尚自送至塞下,为设祖道,令译田汜等五人护送至庐落。迷唐遂反,与诸种共生屠裂汜等,以血盟诅,复寇金城塞。尚坐免。


【公元九十二年大事记】

汉和帝诛窦宪,宦官开始用权
  在章帝、和帝时代,外戚窦氏的势力迅速膨胀。建初八年(83),窦宪为侍中、虎贲中郎将、弟窦笃为黄门侍郎,兄弟二人骄横宫中,窦宪竟敢依势以很少的价钱强夺刘秀女儿沁阳公主的园田,连公主也不敢与之计较。有敢与窦氏作对的均遭报复。88年,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窦氏一门把持朝政,开始改变了东汉外戚不干预朝政的传统。永元初年,窦宪率军大破北匈奴后,窦氏兄弟愈加骄纵,强夺人财,掠人妻女,培植爪牙,甚至地方太守、刺史也要听从窦氏安排。永元四年(92),和帝经过一番筹划,依靠中常侍郑众等人,先设计收捕窦宪党羽,将郭璜、邓叠等人逮捕下狱处死。接着又派谒者仆射收窦宪大将军印绶,改封冠军侯。待窦宪离开首都到封国后,即迫其自杀。和帝铲除窦氏外戚势力是依靠宦官郑众等人实现的。和帝深恶外戚专权,想亲自总揽万机。大臣无权,惟信郑众。因此,东汉宦官用事,从郑众开始,永元十四年(102),封郑众为鄛乡侯,宦官封侯也自郑众开始。这是宦官对外戚斗争的第一次胜利。

 

溇中、澧中蛮反汉
  永元四年(92)冬,溇中、澧中(今湖南慈利)蛮潭戎等反汉,燔烧邮亭,杀略吏民,后为武陵郡兵击降。

 

烧当羌攻金城
  永元四年(92),护羌校尉邓训死,以蜀郡太守聂尚代之,聂尚到任后,欲以恩信怀柔诸羌,遣译使召烧当迷唐还居大、小榆谷。迷唐回归后派祖母卑缺谒见聂尚,聂尚亲自送卑缺至塞下,并令译使田汜等五人护送卑缺等人至庐落。迷唐遂反汉,与诸种一起屠裂田汜等人,以血盟誓,复寇掠金城(今甘肃兰州市北)塞。永元五年,聂尚免官,以居延都尉贯友为护羌校尉。贯友认为迷唐难以用德感召,就遣译使间离诸羌,诱以财货,使之解散。随即派兵出塞,攻迷唐于大、小榆谷,获首虏八百余人,收麦数万斛,迷唐率领部落远徙,依赐支河曲(今青海省共和县以南一带)。

 

班固撰《汉书》
  班固任兰台令史后,受命专门撰述《汉书》。依计划,全书分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从明帝永平元年(62)起,班固一面整理改定前已完成的纪传,一面继续撰写,历时二十多年,期间虽亦从事其他著述,又参大将军窦宪军事,大体而言,始终没有中断这项工作。至和帝永元四年(92)死于洛阳狱中时,除八表和《天文志》外,全书绝大部分内容已经定稿。《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包举两汉一代史事,其体例沿袭《史记》而有所变通。叙事翔实,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史料,文笔质朴简洁而不失典雅,为后世纪传体断代史提供了范本。

 

立北匈奴单于
  北单于既死,其弟右谷蠡王于除鞬自立为单于,率部众数千人居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以西),派使者至塞请降。窦宪主张派使者立于除鞬为单于,置中郎将领护,与南单于同样待遇。事下公卿议论,袁安、任隗等人以为,应该让南单于返回北庭,督领众,不应该再立于除鞬为北单于,徒然增耗国费。双方辩论十分激烈,和帝最后听从窦宪意见,于永元四年(92)派大将军左校尉耿夔授于除鞬印绶,使中郎将任尚持节卫护屯伊吾,如南单于。

 

丁鸿为司徒
  丁鸿字孝公,颍川定陵(今河南平顶山市东)人。十三岁时跟从桓学习《尚书》,三年而明章,善论难,为都讲,布衣荷担,不远千里。永平十年(67),应征进京,明帝赐与御衣及绶,禀食公车,与博士同等待遇。随即拜为侍中,永平十三年兼射声校尉。建初四年(79)徙封鲁阳乡侯。章帝召集白虎观论议时,以才高、论难最明,诸儒都很佩服他。擢徙为校书,迁少府。受教学生多达数千人。元和三年(86),徙封马亭张侯。和帝即位后,迁为太常,永元四年(92),为司徒。时窦太后临朝,窦氏兄弟各擅威权,遂上疏参奏窦宪兄弟纵行非法,专权独行。和帝即以丁鸿行太尉兼卫尉,屯南北宫。收窦宪大将军印绶,窦宪及诸弟皆自杀。永元六年死,和帝赐赠超常礼。

 

十三郡国地震
  永元四年(92)六月戊戌朔,日食。丙辰日,十三个郡国发生地震。

 

以宦者郑众为大长秋
  郑众字季产,南阳雠(今河南叶县西)人。为人谨敏有心机。永平中(58—75),给事太子家。章帝即位后为小黄门,迁中常侍。和帝初,加位钩盾令。时窦太后秉政,太后兄窦宪等并恃威权,朝臣上下莫不阿附窦氏,郑众却一心护卫王室,不事豪党,和帝以为亲信。永元四年(92),与议诛来窦宪,后以首谋功迁大长秋。策勋班赏,每辞多受少,由此参与朝事,开宦官用权之始。永元十四年,封为鄛乡侯,宦官封侯也自此始。

 

尹睦为太尉并录尚书事
  永元四年(92)八月,以大司农尹睦为太尉。尹睦字伯师,河南巩(今河南省巩县)人。太傅邓彪以老病辞去录尚书事职,尹睦又代录尚书事。

 

刘方为司空
  永元四年(92)十月,章帝以宗正刘方为司空。刘方字伯况,平原(今山东平原南)人。曾为襄城令、宗正。永元六年,为司徒。永元九年,遭策免,自杀。

 

班固死狱中
  永元四年(92)六月,大将军窦宪谮图弑逆,伏诛。班固曾为宪中护军,与窦氏关系密切,因受牵连免官。又因班固诸子多不遵法度,为洛阳吏人所忌,班氏家奴曾窘辱洛阳令种兢,兢畏势不敢与争。至此朝廷收捕窦氏宾客,种兢即逮班固下狱,以图报复。固在狱未久,病死。事闻,和帝遣责种兢,并治狱吏之罪。


外国大事记

罗马帝国:图密善与达契亚王得西巴留议和。

 

两汉诗词

虽有嘉肴

[两汉] 戴圣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勿、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其他阅读】
=======

 

2023年7月16日 11:56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