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浞
【基本信息】
所处时代:夏朝
本名:寒浞
姓:妘
民族族群:东夷族(伯明氏)
曾任:相国(跟随后羿(总揽朝政)
身份:夏朝篡位君主(第七位国君)
在位:约前1992年~约前1933年(60年,但结合少康复仇时间线,实际掌权约四十年)
出生地:寒国(今山东潍坊东南)
生卒:约公元前 2013年~约 公元前 1933年
主要成就:建立寒国(结束了自太康失国以来中原北方地区分裂的局面)
前任:羿(yì)
继任:少康
陵墓:寒浞冢(今山东潍坊寒亭东冢子后村)
【个人简介】
寒浞(约公元前2013年—约公元前1933年),妘姓,名浞(音zhuó),是中国夏朝时期一位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作为一位篡位者,他在中国传统史书中长期被边缘化,尤其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体系,将他排除在正统帝王之外,未能进入正史的帝王序列。
寒浞早年担任东夷有穷氏部落首领后羿的“相”(辅政大臣)。后羿趁夏朝君主太康沉溺享乐、不理政事之际,起兵夺取政权,史称“太康失国”。后羿凭借“因夏民以代夏政”的政治口号,成功控制了夏朝的统治中枢。然而,他在执政八年期间,未能治理国家,疏于政事,最终被其亲信寒浞所杀。寒浞由此掌控了有穷氏的政权,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统治体系。
寒浞在位二十八年期间,展现出较强的政治与军事才能。他于寒浞二十八年(即其统治末年)攻灭了偏安于斟鄩的夏朝残余政权,杀死了夏朝宗室姒相,结束了自太康失国以来中原北方地区长达数十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短暂的统一,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随着统治的稳固,寒浞逐渐走向奢靡与腐败,不再关心国计民生,导致民心涣散、政局动荡。其晚年统治日益不得人心,最终在与夏朝遗族少康发动的复国战争中兵败身亡。少康成功复国,史称“少康中兴”,而寒浞则被后世视为乱世中的权谋者与失败者。
寒浞的一生,既是权力斗争的缩影,也是夏朝早期政局动荡的真实写照。尽管其行为在传统史观中多被贬斥,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原地区的整合与统一,是中国早期国家形成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寒浞出身于伯明氏,其祖先为黄帝时期的重要官员——车正哀。据传,哀在黄帝朝中立下赫赫功勋,因而被封于寒地(今山东潍坊市一带),其封地称为寒国,亦称伯明国。其族人自此以“寒”为姓,世代繁衍。关于寒浞的祖先,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看法,认为他可能是炎帝后裔“帝哀”的子孙,因历史记载中名气较小,后被归入黄帝一脉。
寒浞出生于夏王仲康七年,自幼便性格顽劣,父母对其极为溺爱,放任其行为。他常抢夺他人的食物与玩具,邻里之间打骂成性,毫无顾忌。每当有人与其理论时,他便倚仗身强力壮,拳脚相加。年仅十几岁,便已搅得四邻不安,怨声载道。族人纷纷指责其父母教子无方,父母见其行为实在不堪,终于忍无可忍,稍加责备。然而寒浞非但不悔改,反而将父母捆绑起来,依旧我行我素,外出胡作非为。 族人忍无可忍,遂将此事禀告族长(诸侯国君)。族长大为震怒,下令将寒浞驱逐出境,并严禁其重返寒国。当时,寒浞年仅十三岁,正值少年,却已走上流亡之路。
跟随后羿
寒浞被逐后,毫无悔意。押送他的士兵曾询问是否要回家与父母告别,他却毫不犹豫地表示不必,头也不回地踏上了流亡之路。离开寒国后,他开始思索自己的未来。此时,他听闻有穷国国君羿率军攻占夏朝都城,自立为天子,威震四方。寒浞对羿心生敬仰,认为其乃一代英雄,于是决意投奔。 途中,寒浞在山中一户人家借宿,偶遇一位奇人。此人见寒浞聪慧机敏,颇有潜力,便收其为徒,传授其高超武艺。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寒浞已掌握一身本领。然而,他心性阴险,唯恐师父再收他人,竟心生歹意,用毒药毒死师父全家,随后放火焚屋,将财物洗劫一空,踏上了新的江湖之路。
后羿三十年秋,寒浞辗转来到夏都斟鄩。他在城中逗留十余日,几经周折,终于得以面见后羿。凭借机智与口才,他成功赢得后羿的赏识。尽管朝中大臣多有反对之声,后羿仍不顾众人劝阻,将寒浞留在身边,并认其为义子。 寒浞深知自己过往声名狼藉,若想在朝中立足,必须彻底改头换面。于是他处处谨慎行事,一方面施展手段,极力博取后羿的信任;另一方面广结朝中权贵,努力消除敌意。后羿见其体魄强健、勇武过人,遂任命其为军中一名小头目。寒浞抓住机会,多次参与对诸侯的征伐,屡立战功,短短一年之内便晋升为勇武无敌的大将军。 不久,原属有穷国的方夷国突然反叛,停止进贡,脱离控制。后羿派遣寒浞率军出征,结果大获全胜,方夷重新归顺。后羿对此非常满意,遂提拔寒浞为军队左司马(副总管),并亲自为其操办婚事,助其成家立业,进一步巩固其地位。 寒浞凭借自身的机谋与武力,在后羿麾下迅速崛起,成为有穷国举足轻重的人物。
权倾朝野
寒浞自得宠之后,权势日益膨胀,经过多次升迁,竟然一跃成为朝中主政大臣,位极人臣,权倾朝野。他的地位之高,几乎与国君后羿无异,甚至在朝中呼风唤雨、左右政局。 和许多在和平环境中逐渐丧失警惕的君王一样,有穷国的国君后羿,在国家安定、百姓安居的环境下,也开始变得腐化堕落。他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贪恋女色与美酒,喜好巡游打猎,对朝政事务渐渐失去了兴趣,将国家大事全权交由义子寒浞处理。 寒浞抓住这一机会,利用后羿赋予的权力,大肆结党营私,培植自己的势力,广纳门客,拉拢人心,逐渐在朝中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
同时,他又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想方设法讨好后羿。他深知后羿的嗜好,便从各地精心挑选能歌善舞的美女送入宫中,陪伴后羿享乐;为满足其酒瘾,他命令各地进献数百坛上等美酒;又为后羿的打猎之好,搜罗数十匹良驹,并训练上百名狩猎高手供其驱使。 后羿对此十分满意,曾当众对群臣感慨道:“有寒浞这样忠心又孝顺的义子,是我一生的福分。” 然而,朝中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如武罗、伯因、熊髠、尨圉等人,却对此深感忧虑。他们认为寒浞的行为并非忠心,而是在将国君引向邪路,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国家灭亡。他们多次进谏,恳请后羿罢免寒浞的职务,并加以治罪。
但后羿却对这些忠言置若罔闻,连连摇头,说道:“你们太过疑神疑鬼了。我对寒浞视如己出,他怎会背叛我呢?”他依然对寒浞宠信有加,继续沉醉于宫中的享乐之中,对朝政漠不关心。那些曾与他出生入死、辅佐他多年的老臣们,见此情景,无不心灰意冷,叹息道:“有穷国完了!” 此时的寒浞内心却早已野心勃勃。他觊觎王位已久,所做的一切——无论是培植党羽,还是讨好后羿——都是为了最终夺取有穷国的政权做准备。他表面上对后羿恭敬有加,尊称其为“义父”,内心却对这位年迈的君主充满蔑视,私下里甚至称其为“老东西”、“老色鬼”。 到了后羿执政的第三十一年,不顾群臣的强烈反对,他竟然任命寒浞为相,令其总揽朝政大权,使寒浞的权力达到了顶峰。 次年,即后羿三十二年,年已五十八岁的后羿,宫中虽已佳丽无数,却仍不满足,竟然又纳了一位年仅十八岁的少女为妃。这位少女名叫纯狐,是一位才貌双全、聪慧过人的女子。
据说,后羿在一次外出巡游途中,于野外偶然见到纯狐,顿时被她的美貌与气质所吸引。得知她是某诸侯的女儿后,后羿便强行将她纳入宫中,立为少妃。纯狐虽被迫嫁入宫闱,内心却极为不满。但她是个极有心机的女子,表面上对后羿百依百顺,暗地里却早已萌生杀机,意图复仇。 她很快察觉到寒浞与后羿之间的微妙关系,于是主动接近寒浞,与他暗通款曲,不久便发展为私情。寒浞虽已有妻妾,且其妻曾为他生下两个儿子,但他对纯狐却情有独钟,二人迅速成为同盟。 两人密谋策划,计划联手除掉后羿,夺取王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纯狐故意对后羿表现得更加亲昵,借机哄骗他进一步信任寒浞,并给予其更大的权力。 就这样,一场暗藏杀机的政变,正在悄然酝酿之中……
【夺位称王】
寒浞与纯狐密谋多年,逐步瓦解后羿的统治根基。在三年时间里,他们精心策划,陆续铲除了后羿身边的亲信重臣,如武罗、伯因、熊髠、尨圉等忠良之士。到了后羿执政的第十九年,朝堂之上已几乎尽是寒浞的党羽,后羿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寒浞见时机已然成熟,便密谋除掉后羿,取而代之。不久之后,他与纯狐私通之时,恰被酒醉归来的后羿撞破。后羿勃然大怒,欲拔剑斩杀寒浞,然而此时的后羿早已不复当年英武,寒浞趁机反扑,竟将昔日的君主杀死于寝宫之中。 随后,寒浞登上朝堂,当众历数后羿的种种过失与罪行,宣布其失德无道,并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寒”,立纯狐为正妃。以庚辰年为寒浞元年,正式开启了自己的统治。
据史书记载,寒浞即位后曾对原后羿所属的有穷氏族人展开残酷镇压。他下令将后羿的尸体剁成肉泥,混入剧毒药物制成肉饼,强迫其族人食用。服食者中毒身亡,拒绝者则被士兵乱刀砍死,场面极其惨烈,令人不忍目睹。 为躲避迫害,一部分有穷氏族人纷纷逃往边远之地,隐姓埋名;另一部分则投奔其他诸侯,寻求庇护。从此之后,中原地区再难寻有穷氏族人的踪迹,昔日强盛的部族逐渐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
富国强兵
寒浞虽已登基为王,但他深知自己所面临的局势仍极为复杂。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所掌控的不过是夏朝旧地的半壁江山,若不能彻底铲除夏王朝的残余势力,自己的王位将始终难以稳固。因此,他不敢有丝毫懈怠,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与战略上的谋划。 他预判夏王相一定会联合诸侯对寒国发起进攻,因此提前做好了军事部署。果然,次年春天,夏王相联合斟鄩氏与斟灌氏两大诸侯,分三路大军兵临寒国边境。然而寒浞早有防备,夏军虽声势浩大,但实际进攻乏力,仅在边境虚张声势数日,继而两军对峙月余,最终无功而返。 寒浞并未因敌军退去而放松戒备。
相反,他进一步加强国防建设,征召青壮年入伍,扩充军队,提升战力,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系列利民政策,如减轻赋税、削富济贫、安抚民心等,使百姓生活得以改善,国家财政也逐渐充盈,国力日益强盛。 寒浞的原配夫人是一位北方女子,名叫姜蠡,出身于九黎蚩尤氏一族,身材高大健硕,武艺超群。当年寒浞率军征讨东夷之时,二人在战场上相识,彼此倾心,姜蠡遂率部族归顺寒浞。战后寒浞凯旋,国君后羿亲自赐婚,为二人主持婚礼,成就一段传奇姻缘。
婚后,姜蠡为寒浞生下两个儿子。长子名寒浇,生得豹头狼眼、虎背熊腰,勇猛非凡;次子名寒戏,身强力壮,力能扛鼎。二人皆继承了母亲的勇武与父亲的智谋,年纪尚轻便已能统兵作战,十几岁便开始随军征战,屡建奇功,在寒国军中享有极高声望。 寒浞凭借铁血手段夺位称王,又以治国安民之策稳固统治,虽手段残酷,却也确实一度使国家强盛、军力大增,成为夏朝末期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灭夏之战
寒浞十一年,亦即夏王相在位的第十九年,寒浞在其两个儿子的鼎力支持下,对夏朝的领地发动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军事袭击。由于夏后氏族民毫无防备,这次突袭取得了显著战果,不仅掠夺了大量财物,还俘虏了众多百姓。寒浞将这些夏朝的百姓赏赐给其大臣,作为奴隶使用。此次战役的胜利,更加坚定了寒浞彻底灭夏的决心。此后,他在军事备战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积极准备,意图择机对夏王朝的核心统治区域发起全面进攻。
寒浞十二年,寒国与夏国之间的大决战终于爆发。在这场决定命运的战争中,寒浞采取了“分而治之、各个击破”的战略战术。他首先命令长子寒浇率领主力部队进攻斟灌氏的弋邑(今河南太康与杞县之间),而自己与次子寒戏则各率一军,分别佯攻夏都帝丘与斟鄩氏(今山东潍坊西南),以牵制敌军,使其不敢轻易出兵支援斟灌氏。这一战术成功地孤立了斟灌氏,使其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不久之后,斟灌氏在弋邑一役中被寒浇的军队击溃,弋邑失守。
斟灌氏首领姒开甲率领残部退守斟灌(夏后氏都城,位于今山东寿光市东北)。 首战告捷后,寒浞大赏功臣,以示激励。他封长子寒浇为过王,镇守过邑(今山东莱州市西北),封次子寒戏为弋王,镇守弋邑。虽然此战寒国取得胜利,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众多青壮年战死沙场。寒浞审时度势,决定暂时停止军事行动,让国家与军队休养生息,积蓄力量,以待再战。 此时,夏王姒相虽具备反击能力,却因寒国的强势进攻而心生畏惧,不敢主动出击,反而命令各地加强边境防御,错失了反击良机。这无疑为寒国提供了宝贵的喘息时间。 寒浞十八年,经过六年的休整与备战,寒国军队比以往更加精锐强盛。寒浞再次集结兵力,发动对夏王朝的第二次大规模进攻。他依旧命令寒浇率主力部队进攻斟灌氏。这一次,斟灌氏首领姒开甲亲自率军迎敌,却不幸落入寒浇设下的埋伏圈。伏兵四起,将夏军重重包围。姒开甲带领将士拼死突围,最终全军覆没,壮烈牺牲。
寒军随后攻陷斟灌,对城中百姓展开血腥屠杀,幸存者皆被俘虏,沦为奴隶。 寒浞十九年,寒浇乘胜追击,继续进军攻打斟鄩氏。斟鄩氏首领姒木丁听闻姒开甲战死的消息,正欲出兵为其报仇,不料寒军再度来袭。他愤怒不已,立即率军迎战。双方在潍河(今山东潍坊境内)展开激烈水战。潍河水深流急,水面开阔,非常适合水战。然而,姒木丁的军队多数不通水性,只能在船上仓促应战。寒浇利用这一弱点,派遣数十名擅长水性的士兵潜入水中,凿穿了姒木丁的战船。夏军惊慌失措,寒军趁势猛攻,夏军大部落水溺亡,幸存者也被尽数斩杀。姒木丁也在混战中被寒军所杀。斟鄩氏随之灭亡,其土地全部被寒国占领,其民多数沦为奴隶。
寒浞二十年,寒浞成功消灭了斟灌氏与斟鄩氏两大诸侯,彻底剪除了夏王朝的左膀右臂。随后,他兵分三路,对夏都帝丘展开围攻。夏王相率领城中军民奋力抵抗,但由于力量悬殊,终究难以抵挡寒军的强大攻势。最终,寒军攻破帝丘,展开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城中军民及夏后氏大臣几乎全部遇害,夏王相及其族人亦未能幸免。宫室内外血流成河,惨烈异常。 至此,统治中原数百年的夏朝正式灭亡,其全部统治区域尽归寒浞掌控。这场历时多年的灭夏之战,不仅改变了中原的政治格局,也标志着一个新的政权——寒国的崛起。
功败垂成
王朝更迭往往伴随着血与火的洗礼,而少康中兴的故事,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段荡气回肠的传奇。寒浞篡位之后,自以为已将夏王朝彻底铲除,却未曾料到,命运的齿轮早已悄然转动,为他埋下了覆灭的伏笔。 当年,夏王相的妃子后缗已怀有身孕,她在城破之际,凭借机智与勇气,悄然从城墙下的水洞逃出生天。后缗本是有仍氏之女,她乔装成农妇,历经艰险,终于逃回母家有仍(今山东济宁市南部),在那里隐姓埋名,静待时机。
寒浞二十一年,后缗在有仍诞下一名男婴,取名少康。这个孩子,正是夏王朝最后的希望。少康在母族的庇护下逐渐长大,天资聪颖,志向远大。他自幼聪慧好学,后来被任命为有仍国的牧正,主管畜牧事务。然而,随着他的才干日益显露,身份也逐渐暴露,消息最终传到了寒浞耳中。 寒浞闻讯大惊,立刻派遣自己的长子寒浇前往有仍追捕少康。危急关头,少康果断出逃,辗转来到有虞(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西南),在那里寻求庇护。
寒浞三十九年,少康因才德兼备,被虞国国君虞思招为女婿,并获赐伦邑(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东部),同时受封良田十顷、士兵五百人,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势力基础。 少康虽身处流亡,却始终铭记父仇与亡国之耻。他勤学苦练,不仅精通兵法谋略,还广结天下英豪,积蓄力量,为复国大业默默准备。 寒浞五十五年,一位关键人物悄然现身——原夏朝老臣伯靡,因不满寒浞暴政,逃亡至有鬲(今山东德州市平原县西北)。他暗中联络仍存的斟灌氏与斟鄩氏遗族,集结力量,率领他们投奔少康,组建起一支强大的复国军队,正式向寒浞政权宣战。
寒浞五十七年,少康率军攻打寒浇的封地,经过激烈战斗,攻占过城,并斩杀寒浞长子寒浇,首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寒浞五十九年,少康命长子杼率军进攻弋邑,寒浞次子寒戏率兵迎战,却在战场上被夏军击败。寒戏战败被杀,弋邑得以收复,夏军声威大振。
寒浞六十年,少康的复国大军接连攻克寒浞的两大封地,逐步收复中原地区的大部分领土。随后,少康亲自率领大军直逼寒浞的都城鄩都。此时,寒浞已年近八旬,垂垂老矣,早已无力再战,只能龟缩宫中,苟延残喘。 随着夏军兵临城下,寒浞的部下见大势已去,纷纷为了自身与家族的安危,临阵倒戈。在夏军围城之际,他们突入宫中,从妃嫔的被窝中将寒浞赤身裸体地拖出,打开城门投降,将寒浞亲手献于少康面前。 少康面对这个篡夺王位、屠杀宗族的仇敌,毫不留情地下令将其处以极刑,并下令彻底铲除寒浞一族,以雪前耻,重振夏王朝的正统。
至此,历经数十年的流亡与征战,少康终于完成复国大业,重登王位,史称“少康中兴”。他不仅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更以仁德治国,开创了一个政治清明、百姓安居的盛世,成为后世敬仰的明君典范。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不仅展现了少康的坚韧与智慧,也见证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史料记载】
《左传·襄公·襄公四年》:“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弃武罗、伯困、熊髡、龙圉而用寒浞。寒浞,伯明氏之谗子弟也。伯明后寒弃之,夷羿收之,信而使之,以为己相。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树之诈慝以取其国家,外内咸服。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亨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诸,死于穷门。靡奔有鬲氏。浞因羿室,生浇及豷,恃其谗慝诈伪而不德于民。使浇用师,灭斟灌及斟寻氏。处浇于过,处豷于戈。靡自有鬲氏,收二国之烬,以灭浞而立少康。少康灭浇于过,后杼灭豷于戈。有穷由是遂亡,失人故也。”
《楚辞·天问》云:“浞娶纯狐,眩妻爰 谋,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 王逸《章句》:“言浞娶于纯狐氏女,眩惑爱之,遂与浞谋杀羿也。”
【成长经历】
约前2013年(仲康7年,后羿15年),寒浞出生。
约前2000年(相元年,后羿28年),13 岁的寒浞被放逐。
约前1997年(相4年,后羿31年),年仅16 岁的寒浞成为有穷国的相国。
约前1993年(相8年,后羿35年)寒浞杀后羿,称王,定下一年为寒浞元年。
约前1992年(寒浞元年),立纯狐为正妃,此时寒浞年仅21 岁。
约前1973年(相28年,寒浞20年),寒浞灭相,结束了自太康失国以来有穷国和夏朝二分天下的割据局面。使分裂了54年的天下重新统一。
约前1938年(寒浞55年),少康起兵复仇。
约前1933年(寒浞60年),少康生擒寒浞,杀寒浞,恢复夏朝政权,史称少康中兴。
【家族成员】
义父:羿
妻子:
1.元配>姜蠡
2.继配>纯狐
儿子:
1.寒浇:被封于过(今山东省莱州市西北近海处),过姓始祖。
2.寒豷:一作“寒戏”,被封于戈(今河南省商丘市、新郑市之间) [5]
【争议】关于“寒浇与寒豷的生母”,历来有争议:一说认为是元配姜蠡所生,但是据《过姓族谱》等文献记载却是嫦娥所生。有待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