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韪~东汉末年官员 益州起兵叛乱首领(200-201年)

首页标题    汉朝    汉朝之东汉    赵韪~东汉末年官员 益州起兵叛乱首领(200-201年)






赵韪





时代:东汉末年

全名:赵韪
民族:汉族

官职:征东中郎将
出生地:巴郡 安汉县 
生卒:201年

       赵韪(? -201年),出生于巴郡安汉(今四川省境内),他作为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官员,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在早年时期,赵韪追随刘焉入蜀,为刘焉的事业效力。刘焉去世后,赵weis又忠心耿耿地辅佐刘焉之子刘璋接替父职,继续治理益州地区。在任职期间,赵韪曾担任征东中郎将这一要职,并率军驻扎于朐忍(今重庆市奉节县东北)。 建安五年(200年),赵韪联合了益州地区的诸多大族势力,意图起兵反叛。然而事与愿违,他的军队遭到刘璋手下东州兵的顽强抵抗并最终被击败。战败后的赵韪不得不退守江州(今重庆市渝中区)。不幸的是,在此期间他被自己部下的庞乐和李异杀害,结束了其波澜壮阔而又充满遗憾的一生。 赵韪的经历反映了东汉末年复杂的政治局势以及地方豪强之间的激烈争斗。他在历史长河中的短暂身影也成为了研究当时社会变迁和权力更迭的重要参考之一。

【人物生平】

共赴益州
       赵韪,巴郡安汉人士。安汉县最初隶属于巴郡,在建安六年时,永宁被改设为巴郡,而原来的巴郡则更名为巴西郡。 东汉灵帝刘宏在位期间(167~189年),朝政日益衰败,社会动荡不安。刘焉目睹了这一时期的种种乱象,深感忧虑。他观察到地方上的州刺史和郡太守们,许多都是通过贿赂手段获取官职的,他们对百姓进行残酷剥削,导致民怨四起,民众离心离德。基于此,刘焉向朝廷提出建议:“当前地方官员多由行贿买官之人担任,他们残害百姓,使得民心渐失。为了稳定全国局势,朝廷应当选拔那些在朝中享有清廉声誉的重要官员出任地方州郡长官,以镇守各地,安定天下。” 然而,刘焉内心深处还有着自己的打算,他希望能够担任交阯牧,以此躲避世间的纷乱。但朝廷尚未决定让他立即赴任交阯牧之时,侍中、广汉郡人董扶私下对刘焉说:“京师(即东汉都城洛阳)将面临大乱,而与益州相对应的天空星象区域却出现了象征天子的祥瑞云气。”听了董扶的话后,刘焉心中萌生了改任益州的想法。 恰在此时,益州刺史郤俭因对百姓横征暴敛,引起了广泛的民怨,甚至有歌谣流传,表达人们对他的不满。同时,其他地区也出现了动荡:并州刺史张壹被杀,凉州叛军也杀害了凉州刺史耿鄙。在这种情况下,刘焉改任益州的计划终于得以实现。他被任命为监军使者,并兼任益州牧,封爵阳城侯,肩负着逮捕郤俭并治其罪的使命。 与此同时,董扶也向朝廷请求担任蜀郡西部属国的都尉。时任太仓令的赵韪,看到局势变化,毅然辞去了自己的职务,选择跟随刘焉西行前往益州。这一决定不仅改变了他个人的命运,也使他在益州的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进攻荆州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刘焉因背疮发作而离世。当时担任帐下司马的赵韪与治中从事王商等人,鉴于刘璋性格温顺、为人仁厚,便联合益州群臣共同上表,推举刘璋担任益州刺史。 然而,在此期间,东汉朝廷因迁都至长安城,对地方事务进行了重新任命,册封颍川郡人扈瑁为益州刺史。扈瑁随即进入汉中郡任职。不久之后,朝廷又颁布诏书,任命刘璋为监军使者,并兼任益州牧,赋予他更大的权力和责任。 刘璋上任后不久,其部将沈弥、娄发以及甘宁发动叛乱,联合荆州别驾刘阖,率领兵马攻打刘璋。但他们的军事行动并未取得成功,最终被迫逃往荆州。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刘璋任命赵韪为征东中郎将,率领军马进攻荆州牧刘表。赵韪奉命屯兵于朐䏰县,准备展开军事行动。 在此期间,赵韪向刘璋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行政区划建议。考虑到巴郡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赵weis建议将巴郡一分为二,以适应新的行政管理需求。赵韪是安汉人,希望保留巴郡的历史名称,因此他对刘璋提出:以垫江以上地区设立为巴郡,由河南人庞羲担任太守,治理安汉;而江州至临江一带则设立为永宁郡,朐忍至鱼复一带设立为固陵郡。 这一行政区划调整不仅有助于加强地方治理,也体现了赵韪对家乡的情感和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刘璋采纳了赵韪的建议,对巴郡进行了分设,进一步稳定了益州地区的局势。


益州之乱
     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中,张鲁与刘璋之间的关系逐渐恶化并最终反目成仇。面对张鲁的威胁,刘璋命令庞羲率军驻扎在阆中,负责抵御张鲁可能发起的进攻。 为了增强防御力量,庞羲在当地召集了汉昌地区的賨民加入军队。然而,这一举动却被人恶意曲解,向刘璋进谗言诋毁庞羲,导致刘璋对庞羲产生了猜疑和不满。赵韪多次劝谏刘璋不要听信谣言,要信任庞羲,但刘璋并未采纳他的建议,这使得赵韪心中也充满了失望与不满。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益州地区百姓因长期战乱而心怀怨恨。赵韪察觉到了民众的情绪,他决定利用这种普遍存在的不满情绪来谋划反抗刘璋。赵韪首先拿出大量钱财贿赂荆州方面以求得和平共处,避免腹背受敌。同时,他还积极联合益州本地的大族势力共同起兵造反,这一行动得到了广泛的支持。蜀郡、广汉、犍为等重要地区纷纷响应号召,加入到赵韪的阵营中,一时间赵韪的势力迅速壮大,成为了当时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兵败被杀

        建安六年(201年),局势风云变幻。当时赵韪率军围攻成都,这一举动引发了东州兵的强烈反应。东州兵担心一旦赵韪成功,自己将会面临失败后被诛杀的命运,因此他们上下一心、同仇敌忾,为刘璋拼死奋战。 在激烈的战斗中,东州兵士气高昂、战斗力极强,最终成功地击破了赵韪率领的军队。遭受重创之后,赵韪被迫败退至江州。然而祸不单行,在江州时他的部下庞乐和李异突然反叛,转而攻击赵韪的部队。面对突如其来的背叛,赵韪腹背受敌,最终在这场变乱中兵败被杀。这一事件成为当时蜀地政治格局变化的重要转折点之一。

【其他阅读】
=======
2025年3月4日 20:24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