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凤马勉九江起义(144--145年)
徐马二人起义
人物:徐凤、马勉
地点:安徽
皇帝:马勉
无上将军:徐凤
年号:
东汉建康元年(公元144年),在今安徽省定远县西北的阴陵地区,徐凤与马勉在九江郡(今安徽寿县)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他们选择在当涂山(即今天的蚌埠市禹会区涂山)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 据《资治通鉴·汉纪》记载,徐凤和马勉领导的义军对当地的封建统治进行了坚决的反抗,焚烧城池,攻占城镇。为了表达推翻腐朽政权的决心,徐凤自称为“无上将军”,而马勉则称自己为“皇帝”。他们在当涂山中修建了坚固的营寨,不仅设立了年号,还模仿朝廷设置了各级官职,组建了一个完整的政权体系。同时,义军派遣将领黄虎成功攻克了合肥及周边多个州县,使得荆扬地区几乎陷入了义军控制之下,成为当时最大的威胁之一。 与此同时,在历阳(今安徽和县)也爆发了由范容、周生领导的起义。这两支义军相互呼应,共同对抗东汉王朝的统治,严重动摇了江淮地区的社会稳定。他们斩杀了扬州刺史尹耀和九江太守邓显,进一步加剧了东汉王朝在这一区域的统治危机。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东汉朝廷不得不采取行动。次年,朝廷任命滕抚为九江都尉,并联合御史中丞冯绲等人率领数万大军前来镇压。经过激烈的战斗,马勉、范容、周生等起义领袖相继牺牲。然而,徐凤并没有因此放弃斗争,他带领部分义军继续转战各地,甚至一度攻下了东城县(今定远东南)。但最终,徐凤还是在下邳豪族谢安率领的地主武装的伏击下英勇就义,结束了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运动。 尽管这次起义最终失败了,但它充分展示了当时民众对于黑暗统治的不满以及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愿望。这段历史也成为后人了解东汉末期社会矛盾的一个重要窗口。
徐马二人起义是东汉中后期爆发的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在涂山地区建立年号,成为蚌埠历史上唯一一次短暂建立政权的农民起义事件。 东汉中后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在这种背景下,徐马起义犹如一颗震撼弹打破了当时的平静。起义军在涂山这一战略要地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并设立了独特的年号,这不仅体现了他们追求平等自由的决心,也彰显了其不同于以往起义的独特性。 这次起义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它在蚌埠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见证了古代劳动人民为争取美好生活而进行的英勇斗争,也为后人研究东汉时期的社会状况、政治格局以及民间反抗活动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百衲本二十四史《后汉书·张法滕冯度杨列传·滕抚传》有较详细记载:“滕抚字叔辅,北海剧(今山东省昌乐县)人也。初仕州郡,稍迁为涿令,有文武才用。太守以其能,委任郡职,兼领六县。风政修明,流爱于人,在事七年,道不拾遗”。“顺帝末,扬、徐盗贼群起,磐牙连岁。建康元年,九江范容、周生等相聚反乱,屯据历阳(今和县),为江淮巨患,遣御史中丞冯绲将兵督扬州刺史尹耀、九江太守邓显讨之。耀、显军败,为贼所杀。又阴陵人徐凤、马勉等复寇郡县,杀略吏人。凤衣绛衣,带黑绶,称‘无上将军’,勉皮冠黄衣,带玉印,称‘黄帝’,筑营于当涂山中。乃建年号,置百官,遣别帅黄虎攻没合肥。”第二年,汉朝廷派诸将会缴,“斩马勉、范容、周生等千五百级,徐凤遂将余众攻烧东城县。下邳人谢安应募,率其宗亲设伏击凤,斩之,封安为平乡侯,邑三千户”。
【其他阅读】
【历史年号查询表】
【朝代帝王世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