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百五十一年,公元151年,农历辛卯(兔)年,闰腊月,天干五行属金 东汉第十一位皇帝.汉桓帝刘志[元嘉]元年

首页标题    008.公元记事    101年~200年    公元一百五十一年,公元151年,农历辛卯(兔)年,闰腊月,天干五行属金 东汉第十一位皇帝.汉桓帝刘志[元嘉]元年






公元一百五十一年




公元151年,农历辛卯(兔)年,闰腊月,天干五行属金

东汉】第十一位皇帝.汉桓帝刘志[元嘉]元年

(年号:元嘉(151年-153年五月),东汉第十一位皇帝.汉桓帝刘志第三个年号,东汉政权第二十四个年号。

【同时期政权】 

“武陵蛮”、“长沙蛮”起义

武陵蛮(常德),长沙蛮(长沙)(136-162年)


南匈奴】,15.伊陵尸逐就单于(居车儿)(147年 - 172年在位 )

高句丽】第六任国王.太祖王(高宫)互联网公开资料53年-146年在位)【另一说为121年卒.】

高句丽】第七任国王.次大王(遂成)【121年--165年】【另一说146 年 - 165 年】

世纪:2世纪
中历:黄帝纪年2848年
年代:东汉恒帝

【在位皇帝】

东汉】第十一位皇帝.汉桓帝刘志(146年8月1日--168年1月25日在位)

年号:元嘉【元嘉元年,东汉皇帝汉桓帝刘志第三个年号】
【朝代】东汉:25年8月5日至220年11月25日。

公元151年2月4日

农历:151年正月(大)初一,伊斯兰历:前485年1月28日,波斯历:前472年11月15日,星期:星期三,干支:辛卯年 己丑月 戊午日,属相:兔,星座:水瓶座,节气:2月8日立春 2月23日雨水,数九:五九第7天,儒略日数:1776245

出生名人
 

逝世名人

      任城节王刘崇(?--151年),汉族人。他是任城贞王刘安的儿子,并继承了爵位。 在东汉顺帝在位期间,边境并不太平,羌族叛乱频繁发生,给边疆的稳定带来了很大的威胁。面对这样的情况,刘崇展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他多次主动向朝廷提供钱财和丝帛等物资,以补充边疆的军费开支。这种行为不仅缓解了边疆地区的燃眉之急,也为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做出了积极贡献,体现了他作为一方诸侯王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与担当。

 

 

【中国大事记】

梁冀任其子梁胤为河南尹,年16。

《资治通鉴》汉纪

孝质皇帝元嘉元年(辛卯,公元一五一年)

  春,正月朔,群臣朝贺,大将军冀带剑入省。尚书蜀郡张陵呵叱令出,敕羽林、虎贲夺剑。冀跪谢,陵不应,即劾奏冀,请廷尉论罪。有诏,以一岁俸赎;百僚肃然。河南尹不疑尝举陵孝廉,乃谓陵曰:“昔举君,适所以自罚也!”陵曰:“明府不以陵不肖,误见擢序,今申公宪以报私恩!”不疑有愧色。

  癸酉,赦天下,改元。

  梁不疑好经书,喜待士,梁冀疾之,转不疑为光禄勋;以其子胤为河南尹。胤年十六,客貌甚陋,不胜冠带,道路见者莫不蚩笑。不疑自耻兄弟有隙,遂让位归第,与弟蒙闭门自守。冀不欲令与宾客交通,阴使人变服至门,记往来者。南郡太守马融、江夏太守田明初除,守谒不疑;冀讽有司奏融在郡贪浊,及以它事陷明,皆髡笞徙朔方。融自刺不殊,明遂死于路。

  夏,四月,己丑,上微行,幸河南尹梁胤府舍。是日,大风拔树,昼昏。尚书杨秉上疏曰:“臣闻天下言语,以灾异谴告。王者至尊,出入有常,警跸而行,静室而止,自非郊庙之事,则銮旗不驾。故诸侯入诸臣之家,《春秋》尚列其诫;况于以先王法服而私出槃游,降乱尊卑,等威无序,侍卫守空宫,玺绂委女妾!设有非常之变,任章之谋,上负先帝,下悔靡及!”帝不纳。秉,震之子也。

  京师旱,任城、梁国饥,民相食。

  司徒张歆罢,以光禄勋吴雄为司徒。

  北匈奴呼衔王寇伊吾,败伊吾司马毛恺,攻伊吾屯城。诏敦煌太守马达将兵救之;至蒲类海,呼衍王引去。

  秋,七月,武陵蛮反。

  冬,十月,司空胡广致仕。

  十一月,辛巳,京师地震。诏百官举独行之士。涿郡举崔寔,诣公车,称病,不对策;退而论世事,名曰《政论》。其辞曰:“凡天下所以不治者,常由人主承平日久,俗渐敝而不悟,政浸衰而不改,习乱安危,怢不自睹。或荒耽耆欲,不恤万机;或耳蔽箴诲,厌伪忽真;或犹豫歧路,莫适所以;或见信之佐,括囊守禄;或疏远之臣,言以贱废。是以王纲纵弛于上,智士郁伊于下。悲夫!自汉兴以来,三百五十馀岁矣,政令垢玩,上下怠懈,百姓嚣然,咸复思中兴之救矣!且济时拯世之术,在于补衤定决坏,枝拄邪倾,随形裁割,要措斯世于安宁之域而已。故圣人执权,遭时定制,步骤之差,各有云设,不强人以不能,背急切而慕所闻也。盖孔子对叶公以来远,哀公以临人,景公以节礼,非其不同,所急异务也。俗人拘文牵占,不达权制,奇伟所闻,简忽所见,乌可与论国家之大事哉!故言事者虽合圣德,辄见掎夺。何者?其顽士暗于时权,安习所见,不知乐成,况可虑始,苟云率由旧章而已。其达者或矜名妒能,耻策非己,舞笔奋辞以破其义。寡不胜众,遂见摈弃,虽稷、契复存,犹将困焉。斯贤智之论所以常愤郁而不伸者也。

  “凡为天下者,自非上德,严之则治,宽之则乱。何以明其然也?近孝宣皇帝明于君人之道,审于为政之理,故严刑峻法,破奸轨之胆,海内清肃,天下密如,逄计见效,优于孝文。及元帝即位,多行宽政,卒以堕损,威权始夺,遂为汉室基祸之主。政道得失,于斯可鉴。昔孔子作《春秋》,褒齐桓,懿晋文,叹管仲之功,夫岂不美文、武之道哉?诚达权救敝之理也。故圣人能与世推移,而俗士苦不知变,以为结绳之约,可复治乱秦之绪;干戚之舞,足以解平城之围。夫熊经鸟伸,虽延历之术,非伤寒之理;呼吸吐纳,虽度纪之道,非续骨之膏。盖为国之法,有似治身,平则致养,疾则攻焉。夫刑罚者,治乱之药石也;德教者,兴平之粱肉也。夫以德教除残,是以粱肉治疾也;以刑罚治平,是以药石供养也。方今承百王之敝,值厄运之会,自数世以来,政多恩贷,驭委其辔。马骀其衔,四牡横奔,皇路险倾,方将拑勒鞬辀以救之,岂暇鸣和銮,请节奏哉!昔文帝虽除肉刑,当斩右趾者弃市,笞者往往至死。是文帝以严致平,非以宽致平也。”寔,瑗之子也。山阳仲长统尝见其书,叹曰:“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坐侧。”

  臣光曰:汉家之法已严矣,而崔寔犹病其宽,何哉?盖衰世之君,率多柔懦,凡愚之佐,唯知姑息,是以权幸之臣有罪不坐,豪猾之民犯法不诛;仁恩所施,止于目前;奸宄得志,纪纲不立。故崔寔之论,以矫一时之枉,非百世之通义也。孔子曰:“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斯不易之常道矣。

  闰月,庚午,任城节王崇薨;无子,国绝。

  以太常黄琼为司空。

  帝欲褒崇梁冀,使中朝二千石以上会议其礼。特进胡广、太常羊浦、司隶校尉祝恬、太中大夫边韶等咸称冀之勋德宜比周公,锡之山川、土田、附庸。黄琼独曰:“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成三千户;又其子胤亦加封赏。今诸侯以户邑为制,不以里数为限,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朝廷从之。于是有司奏:“冀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礼仪比萧何;悉以定陶、阳成馀户增封为四县,比邓禹;赏赐金钱、奴婢、彩帛、车马、衣服、甲第,比霍光;以殊元勋。每朝会,与三会绝席。十日一入,平尚书事。宣布天下,为万世法。”冀犹以所奏礼簿,意不悦。


【公元一五一年大事记】

北匈奴攻略伊吾
  元嘉元年(151)夏,北匈奴呼衍王率骑兵三千攻略伊吾(古代西域门户,今新疆哈密西)。伊吾司马派兵五百人与呼衍王战于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西北巴里坤湖),汉军全军复没。汉廷命敦煌太守司马达率敦煌郡(今甘肃敦煌西)、酒泉郡(今甘肃酒泉)等郡兵四千余人出塞援救伊吾。呼衍王闻,率军退走,汉军无功而还。

 

武陵蛮叛汉
  元嘉元年(151)秋七月,武陵郡(今湖南常德西)蛮詹山等四千余人叛汉,拘执汉人县令,屯聚深山。永兴元年(153),武陵太守应奉对叛蛮示以恩信,多加抚慰,叛蛮或降或散,武陵遂复平定。

 

梁冀势倾天下
  元嘉元年(151),桓帝以梁冀有拥立之功,命朝臣商议给与殊礼。于是议定,允许梁冀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礼仪如西汉名相萧何;以定陶(今属山东)、成阳(今山东曹县东北)、襄邑(今河南瞧县西)、乘氏(今山东巨野西南)四县为其封邑,如东汉名臣邓禹;并赏以金钱、奴婢、彩帛、车马、衣服、甲第等物,比之西汉名臣霍光;每当朝令,为梁冀另设别席,与群臣分列;梁冀十天一入省中,平尚书事。位极人臣,专擅朝政,手掌生杀大权,朝中事无大小,皆由其决断,百官升迁,先要梁冀门下谢,然后才敢到职。一时间,梁冀势倾天下,炙手可热。


【其它事件】

      泸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古时被称为江阳。早在公元151年,泸州便设立了江阳县的建制,并且筑起了城寨,至今已有2150年的悠久历史。 当我们追溯到宋代,那是泸州发展的一个辉煌巅峰时期。在那个时代,泸州的政治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区域治理和行政管理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济上也蓬勃发展,商业贸易繁荣昌盛,成为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枢纽;军事地位同样不可忽视,它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为了抵御外敌、守护一方平安的战略要地;文化方面更是百花齐放,文人墨客汇聚于此,诗词歌赋、书画艺术等各类文化成果层出不穷,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泸州不仅拥有厚重的历史底蕴,更有着灿烂的文化传承。这里遗存了丰富的文物古迹,每一处遗迹都像是一部无言的史书,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无论是古老的城墙遗址,还是精美的古代建筑,它们都是岁月长河中留下的珍贵印记。同时,泸州的民间瑰宝也随处可见,从传统的手工艺品到独特的民俗风情,无不展示着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与活力。

 

        公元151年,汉朝将军司马达率领汉军出击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地区),对北匈奴新的呼衍王发动了猛烈的攻击。经过激烈战斗,汉军最终击败了呼衍王所率领的北匈奴军队。此次战败后,呼衍王带领着残余的北匈奴部落再次向西撤退,从而拉开了北匈奴第二次大规模西迁的序幕。 这次军事行动不仅显示了汉朝在西域地区的强大军事力量,也标志着北匈奴势力在此区域的进一步衰退。随着北匈奴不断向西迁移,这一事件对当时欧亚大陆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历史长河中重要的转折点之一。

 

       曹娥碑是东汉时期为颂扬曹娥的高尚品德和纪念她感天动地的孝行而竖立的一座石碑。在公元151年,也就是汉元嘉元年的时候,会稽上虞的县令度尚非常敬佩曹娥的事迹,想要为她建立一座纪念碑来流传后世。他最初安排自己的属吏魏朗撰写碑文,然而魏朗久久未能成稿。 于是度尚便将这个重任交给了他的弟子邯郸淳。令人惊叹的是,当时的邯郸淳还不到二十岁,却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只见他不慌不忙地拿起笔,在稍作构思之后,一气呵成写就了这篇优美的碑文,引得在场的人们纷纷赞叹不已。这座碑承载着对孝道的弘扬,而孝道也因这篇碑文得以广为传颂。 后来著名学者蔡邕听闻此事特地前来观赏,他用手轻轻抚摸着碑文仔细阅读,读完之后深受感动,在碑的背面题写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这八个字,其实这是一则隐语,暗示着“绝妙好辞”的意思。可惜的是,这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曹娥碑在早年间就已经散失了,但曹娥的故事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内涵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在元嘉元年,即公元151年,当时的县令度尚为了表彰曹娥的孝行,决定将曹娥墓迁至江南道旁。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官方对曹娥事迹的认可与敬重,更进一步弘扬了孝道精神。 度尚特意邀请了著名的文学家邯郸创作诔辞,以纪念曹娥的事迹。诔辞内容深刻,情感真挚,表达了人们对曹娥高尚品德的崇敬之情。同时,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铭记曹娥的故事,度尚还在墓旁立碑建庙,使曹娥的孝行得以世代相传。 这座庙宇不仅是对曹娥个人的纪念,更是当时社会崇尚孝道的重要象征。通过立碑建庙,度尚希望激励更多的人传承和发扬这种美德,使孝道精神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这一举措也使得曹娥的事迹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话,为后世所传颂。


外国大事记

      安曼罗马剧场是一座充满历史韵味和艺术魅力的古迹,它建于公元151年,仅比著名的罗马圆形竞技场晚约200年。从建筑风格上看,两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充分展示了当时古罗马帝国的强大实力及其深远的文化影响力。 这座宏伟的剧场位于安曼市中心,可容纳多达6000名观众。尽管岁月已经过去千年之久,但安曼罗马剧场依然保存完好,并且至今仍然活跃地举办各种演出活动,成为连接古今文化的重要桥梁。 令人惊叹的是,安曼罗马剧场在声学设计方面展现了极高的智慧。无论您坐在看台上的哪个角落,都能够清晰地听到舞台上传来的每一个音符、每一句话语。同时,这种独特的声学效果还确保了即使有观众在低声交谈或发表评论,也不会对表演造成干扰。对于表演者而言,在这里演出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体验,他们能够听到自己声音在空中回荡,仿佛与古老的历史产生了共鸣。

 

两汉诗词

朔风诗

[两汉] 曹植
子好芳草。
岂忘尔贻。
繁华将茂。
秋霜悴之。
君不垂眷。
岂云其诚。
秋兰可喻。
桂树冬荣。

 
【其他阅读】
=======
2023年7月23日 18:42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