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百四十七年,公元147年,农历丁亥(猪)年,天干五行属火。 东汉第十一位皇帝.汉桓帝刘志[建和]元年
公元一百四十七年
【同时期政权】
“武陵蛮”、“长沙蛮”起义
武陵蛮(常德),长沙蛮(长沙)(136-162年)
【陈留】李坚起义(147)(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部)
【南匈奴】,14.呼兰若尸逐就单于(兜楼储),(143年 - 147年.死)
【南匈奴】,15.伊陵尸逐就单于(居车儿)(147年 - 172年在位 )
【高句丽】第六任国王.太祖王(高宫)(互联网公开资料53年-146年在位)【另一说为121年卒.】
【高句丽】第七任国王.次大王(遂成)【121年--165年】【另一说146 年 - 165 年】
========
【在位皇帝】
【东汉】第十一位皇帝.汉桓帝刘志(146年8月1日--168年1月25日在位)
公元147年2月18日
农历:147年正月(大)初一,伊斯兰历:前490年12月28日,波斯历:前476年11月29日,星期:星期五,干支:丁亥年 壬寅月 辛亥日,属相:猪,星座:水瓶座,节气:2月8日立春 2月23日雨水,数九:七九第3天,儒略日数:1774798
出生名人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出生于武威姑臧。他是汉末三国时期杰出的军事战略家,也是曹魏开国的重要功臣。 贾诩早年被举为孝廉,初入仕途即担任郎官。他最初效力于董卓麾下,在董卓被诛杀后,凭借过人的智慧和谋略向李傕、郭汜献策反攻长安,暂时稳定了局势。然而随着李傕势力的衰落,贾诩又辗转投奔张绣,并成为其重要谋士。 在官渡之战前夕,贾诩审时度势,力劝张绣归降曹操。这一关键决策不仅使张绣免遭灭顶之灾,也为自己赢得了施展才华的空间。曹操接纳张绣后,对贾诩极为器重,任命他为执金吾并封都亭侯。随后贾诩又被升迁为冀州牧。当曹操平定河北地区后,贾诩改任太中大夫,继续为朝廷出谋划策。 不同于其他权谋人物,贾诩深知乱世自保之道,选择闭门自守,远离权力斗争的漩涡。这种谨慎的态度让他得以善终。魏文帝曹丕登基后,特别赏识贾诩的才德,拜其为太尉这一高位。黄初四年(223年),贾诩以七十七岁高龄去世,获赠谥号“肃侯”。 史学家陈寿在其著作中高度评价贾诩"算无遗策",将其与西汉名臣张良、陈平相提并论。《唐会要》更是尊称他为魏晋八君子之首。作为兵法大家,贾诩不仅精通《孙子兵法》,还著有《钞孙子兵法》一卷,并为《吴起兵法》做了校注工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理论遗产。 贾诩的一生充分展现了他在复杂政治环境下的生存智慧与卓越谋略,堪称中国古代谋略家中的典范人物。
逝世名人
渤海孝王鸿薨。刘鸿(?-147年),汉章帝的曾孙,千乘王刘伉的孙子,乐安王刘宠的儿子。122年,刘宠在京师薨逝,谥号为夷,葬于洛阳。刘鸿嗣位,刘鸿的儿子刘缵,在汉冲帝死后继位,是为汉质帝。梁太后下诏,以乐安的地理条件差,改封刘鸿为勃海王。
南匈奴呼兰若尸逐就单于卒。栾提兜楼储(?—147年),143年在南匈奴空位三年后,由汉顺帝.刘保册封,并派人护送他回单于庭。冬,中郎将马寔募刺杀反叛的句龙吾斯,送首洛阳。147年,呼兰若尸逐就单于去世。
杜乔(约公元147年逝世),字叔荣,是东汉时期著名的贤臣之一,与李固齐名并称。他出生于河内林虑(现今的河南省林州市)。 杜乔年轻时就展现出卓越的才学,曾为诸生,后来受到当时德高望重的司徒杨震的赏识和征辟,从此步入仕途。他在官场上的经历非常丰富,先后担任过南郡太守、东海国相以及侍中等重要职务。在汉安元年(公元142年),杜乔以侍中的身份代理光禄大夫一职,并且奉皇帝之命与其他七位使者一同巡行天下,负责监督地方官员的行为,对不法行为进行弹劾,维护朝廷的纲纪。 回到京城之后,杜乔又接连担任了太子太傅、大司农、光禄勋等一系列要职。在此期间,他对梁冀家族专权乱政的行为深恶痛绝,多次向皇帝上疏揭露梁冀及其亲信的不法行为,这种正直的行为自然引起了梁冀的忌恨。到了建和元年(公元147年),杜乔被提拔为太尉,但很快便遭到宦官集团和梁冀的诬陷,最终不幸被捕入狱,含冤而死。杜乔的一生始终秉持着忠诚正直的原则,在历史上留下了清廉刚正的形象。
李固(94-147年),字子坚,是汉中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人。作为东汉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出身于显赫之家,父亲是司徒李郃。 李固自幼聪慧好学,广结贤能之士,凭借卓越的才华和高尚的品德名震一时。尽管多次被朝廷举荐,但他始终以谨慎的态度对待仕途,没有轻易接受任命。他上疏直言不讳地指出外戚与宦官专权对国家的危害,这份勇气和见识使他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赞赏,并最终被授予议郎一职。此后,他历任大将军梁商的从事中郎、荆州刺史、太山太守以及大司农等要职,在各个岗位上都展现出非凡的治理才能。 汉冲帝即位后,李固被任命为太尉,与大将军梁冀共同负责尚书事务。在汉冲帝去世后,他积极主张拥立清河王刘蒜为新君。然而,梁冀却另有打算,执意另立汉质帝刘缵。不久之后,梁冀毒杀了汉质帝刘缵,又意图立蠡吾侯刘志为帝。面对这种情况,李固再次坚持自己的立场,请求立清河王为帝。这一举动引起了梁冀的猜忌,最终李固被诬陷免职,不幸遭到杀害。 李固的一生,充分体现了东汉时期士大夫阶层的忠诚、正直与担当精神。他的事迹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大事记】
梁冀诬清河王刘蒜谋反,刘蒜 。又诬前太尉李固、杜乔与刘蒜通谋,俱囚死狱中。
南匈奴呼兰若尸逐就单于卒,伊陵尸逐就单于车儿嗣位。
《资治通鉴》汉纪
孝质皇帝建和元年(丁亥,公元一四七年)
春,正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戊午,赦天下。
三月,龙见谯。
夏,四月,庚寅,京师地震。
立阜陵王代兄勃遒亭侯便为阜陵王。
六月,太尉胡广罢。光禄勋杜乔为太尉。自李固之废,内外丧气,群臣侧足而立,唯乔正色无所回桡,由是朝野皆倚望焉。
秋,七月,渤海孝王鸿薨,无子;太后立帝弟蠡吾侯悝为渤海王,以奉鸿祀。
诏以定策功,益封梁冀万三千户,封冀弟不疑为颍阳侯,蒙为西平侯,冀子胤为襄邑侯,胡广为安乐侯,赵戒为厨亭侯,袁汤为安国侯。又封中常侍刘广等皆为列侯。杜乔谏曰:“古之明君,皆以用贤、赏罚为务。失国之主,其朝岂无贞干之臣,典诰之篇哉?患得贤不用其谋,韬书不施其教,闻善不信其义,听谗不审其理也。陛下自籓臣即位,天人属心,不急忠贤之礼而先左右之封,梁氏一门,宦者微孽,并带无功之绂,裂劳臣之土,其为乖滥,胡可胜言!夫有功不赏,为善失其望;奸回不诘,为恶肆其凶。故陈资斧而人靡畏,班爵位而物无劝。苟遂斯道,岂伊伤政为乱而已,丧身亡国,可不慎哉!”书奏,不省。
八月,乙未,立皇后梁氏。梁冀欲以厚礼迎之,杜乔据执旧典不听。冀属乔举汜宫为尚书,乔以宫为臧罪,不用。由是日忤于冀。九月,丁卯,京师地震。乔以灾异策免。冬,十月,以司徒赵戒为太尉,司空袁汤为司徒,前太尉胡广为司空。
宦者唐衡、左忄官共谮杜乔于帝曰:“陛下前当即位,乔与李固抗议,以为不堪奉汉宗祀。”帝亦怨之。十一月,清河刘文与南郡妖贼刘鲔交通,妄言:清河王当统天下,欲共立蒜。事觉,文等遂劫清河相谢暠曰:“当立王为天子,以暠为公。”暠骂之,文刺杀暠。于是捕文、鲔,诛之。有司劾奏蒜;坐贬爵为尉氏侯,徙桂阳,自杀。梁冀因诬李固、杜乔,云与文、鲔等交通,请逮按罪;太后素知乔忠,不许。冀遂收固下狱;门生渤海王调贯械上书,证固之枉,河内赵承等数十人亦要鈇锧诣阙通诉;太后诏赦之。及出狱,京师市里皆称万岁。冀闻之,大惊,畏固名德终为己害,乃更据奏前事。大将军长史吴祐伤固之枉,与冀争之。冀怒,不从。从事中郎马融主为冀作章表,融时在坐,祐谓融曰:“李公之罪,成于卿手。李公若诛,卿何面目视天下人!”冀怒,起,入室;祐亦径去。固遂死于狱中;临命,与胡广、赵戒书曰:“固受国厚恩,是以竭其股肱,不顾死亡,志欲扶持王室,比隆文、宣。何图一朝梁氏迷谬,公等曲从,以吉为凶,成事为败乎!汉家衰微,从此始矣。公等受主厚禄,颠而不扶,倾覆大事,后之良史岂有所私!固身已矣,于义得矣,夫复何言!”广、戒得书悲惭,皆长叹流涕而已。冀使人胁杜乔曰:“早从宜,妻子可得全。”乔不肯。明日,冀遣骑至其门,不闻哭者,遂白太后收系之;亦死狱中。
冀暴固、乔尸于城北四衢,令:“有敢临者加其罪。”固弟子汝南郭亮尚未冠,左提章、钺,右秉鈇锧,诣厥上书,乞收固尸,不报;与南阳董班俱往临哭,守丧不去。夏门亭长呵之曰:“卿曹何等腐生!公犯诏书,欲干试有司乎!”亮曰:“义之所动,岂知性命,何为以死相惧邪!”太后闻之,皆赦不诛。杜乔故掾陈留杨匡,号泣星行,到雒阳,著故赤帻,托为夏门亭吏,守护尸丧,积十二日;都官从事执之以闻,太后赦之。匡因诣厥上书,并乞李、杜二公骸骨,使得归葬,太后许之。匡送乔丧还家,葬讫,行服,遂与郭亮、董班皆隐匿,终身不仕。梁冀出吴祐为河间相,祐自免归,卒于家。冀以刘鲔之乱,思硃穆之言,于是请种暠为从事中郎,荐栾巴为议郎,举穆高第,为侍御史。
是岁,南单于兜楼储死,伊陵尸逐就单于车儿立。
【公元一四七年大事记】
赈济荆、扬灾民
建和元年(147)二月,荆州(今湖南常德东北)、扬州(今安徽和县)二州发生饥荒,百姓多饿死。汉廷派遣四府(大将军、司徒、司空、太尉)椽属多人分头至荆、扬二州巡行,赈济灾民。
桓帝下诏举士
建和元年(147)四月,桓帝下诏,令大将军、公、卿、校尉荐举贤良方正,能直方极谏者各一人,又令大将军、公、卿、郡国举至孝笃行各一人。
刘文起事
建和元年(147)十一月,清河(今河北清河东南)人刘文与南郡(今湖北江陵)刘鲔假称“清河王当统天下”,欲立清河王刘蒜即帝位,劫杀清河国相谢暠。不久,汉廷捕杀刘文、刘鲔。清河王刘蒜也因此被贬为尉氏候。
李固下狱死
建和元年(147)十一月,李固遭大将军梁冀诬陷,被逮捕入狱。其门生王调及河内郡(今河南武陟)人赵承等数十人诣阙上书,为李固诉冤。时临朝听制梁太后亦知李固冤枉,遂下诏赦免。李固出狱,京师上下皆称万岁。梁冀见李固深得人心对自己不利。于是,再以前事诬陷李固,李固再次入狱,死于狱中。李固(93—147),字子坚,汉中南郑(今陕西汉中东)人。少好学,常不远千里,步行际师,博览群书,精通典籍,享有盛名,州郡举孝廉、司徒府辟召,皆不艾。阳嘉二年(133),李固应策问,直陈朝廷弊政。顺帝采纳其言,拜为议郎。后为大将军梁商从事中郎,曾劝梁商整饬朝政,不能用。永和六年(141),荆州(今安徽常德东北)民乱连年不已,朝廷以李固为荆州刺史。李固到职,抚慰百姓,晓以利害,半年之间州治安定。不久,李固劾奏南部郡 太守高赐贪赃之事,高赐贿赂大将军梁冀,李固反徒为泰山太守,甚有政绩。后历任将作大匠、大司农等职,永嘉元年(145)迁太尉,始登三公之位。在者清明守正,不畏权势,直言陈谏;又抑恶扬善,举荐人材,甚得京师人心。本初元年(146)质帝死,因立嗣与梁冀相忤,大遭忌恨,遂被免官。建和元年,清河郡(今河北清河东南)刘文等起事,谋立清河王刘蒜为帝。梁冀遂乘机诬陷李固与刘文等相交通,将李固收入狱中。李固遂含冤而死。
杜乔下狱死
建和元年(147)十一月,大将军梁冀诬陷故太尉杜乔、李固与谋立清河王刘蒜为帝的刘文等人交通,请将二人收狱治罪。时梁太后临朝听制,知杜乔素为忠臣,不许。不久梁冀杀李固,又胁迫杜乔自杀,杜乔不肯。梁冀随之将杜乔收入狱中杀死。杜乔(?—147)字叔荣,河内林虑(今河南林县)人。少为太学生,以孝廉入仕,辟辟司徒府。历任南郡太守、东海相、侍中等职。汉安元年(142),以使臣巡行州郡,杜乔不畏权势,善恶分明,举泰山太守李固为政为天下第一,劾奏大将军梁冀叔父及所亲梁让、汜宫、崔瑗等人。后拜太子太傅。先后迁大司农、光禄勋、太尉等职。在朝清直守法,刚正不阿,屡次得罪大将军梁冀。梁冀子弟五人曾无功封侯,杜乔直言劝谏,梁冀之女死,令公卿令葬,杜乔又不肯去,梁冀又曾举汜宫为尚书,杜乔以汜宫为官贪赃枉法,弃之不用,于是大遭梁冀忌恨。建和元年,终被诬陷而死。
李坚起事
建和元年(147)十一月,陈留郡(今河南开封东南)人李坚聚众起义,自称皇帝。汉廷派兵进剿 ,李坚被杀。
兜楼储单于死
建和元年(147),南匈奴背地里于楼储死,在位五年。居车儿继立为南匈奴伊陵尸就单于。
两汉诗词
登楼赋
[两汉] 王粲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 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邱。华实蔽野,黍稷盈 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 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 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 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 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 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