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辽~十六国时期翟魏初代国君(386-388年称天王―391年在位)
翟辽
【基本信息】
所处时期:十六国
全名:翟辽
生卒:391年
在位时间:388年―391年
称号:魏天王
年号:建光(388年二月―391年十月)
民族族群:丁零族
主要成就:建立翟魏政权
前任:翟成
继任:翟钊
个人简介
翟辽(?~391年),是中山郡人,属于丁零族,他是十六国时期翟魏政权的开国君主。 翟辽最初驻守在鲁口。公元384年,他被慕容农击败,随后退守无极。之后,翟辽单骑投奔了翟真。到了公元385年,翟真被鲜于乞杀害,翟辽再次转移,前往黎阳,并且得到了东晋黎阳太守滕恬之的高度信任。公元386年,翟辽起兵反叛东晋,成功占据了黎阳。不久之后,他还收降了东晋的泰山太守张愿。公元387年,翟辽向南进发,掠夺了陈、颍等郡县,还收服了高平地区,其势力逐渐壮大。然而,翟辽的扩张引起了后燕慕容垂的注意,遭到袭击后,他的部下中许多燕赵人士纷纷叛变。无奈之下,翟辽只好向慕容垂请降,而慕容垂则封他为徐州牧,并赐予河南公的爵位。但同年,翟辽便再次背叛后燕,派遣军队攻打后燕的清河、平原二郡。 公元388年,翟辽自称大魏天王,宣布改元建光,设立百官,正式建立政权,历史上称之为翟魏。他从黎阳迁徙到滑台驻扎,利用黄河作为天然屏障,以抵御后燕的进攻。次年,翟辽的军队攻占了东晋的荥阳郡,并进一步进军至陈郡和项县等地。公元390年,翟辽继续扩展疆域,对司州和兖州发动攻击。然而,在这年的八月,他在滑台遭遇了东晋名将朱序的重创,惨败而归。 公元391年,翟辽去世,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人物生平】
占据黎阳
太元十年(公元385年),历史的风云变幻再次展现其复杂与残酷。这一年,丁零首领翟真的军队从承营迁移到行唐驻扎。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叛乱打破了原本的平静——翟真的司马鲜于乞发动政变,不仅杀害了翟真及其亲属,还自立为赵王。然而,鲜于乞的篡位并未得到军心支持,很快,军营中的将士联合起来将他诛杀,并推举翟真的堂弟翟成为新的首领。然而,此时的丁零部族已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大部分兵众最终投降了后燕。 在这一系列变故中,翟辽选择逃离战场,投奔到黎阳(今河南省汲县东北、黄河北岸)。当时,黎阳由东晋的太守滕恬之管辖。滕恬之对翟辽颇为宠信,给予了他极大的信任。然而,滕恬之本人却沉迷于打猎等娱乐活动,疏于治理军务和爱护士兵,这为后来的变故埋下了隐患。翟辽趁机暗中施展手段,通过施恩结好来笼络人心,逐渐在军中积累了影响力。
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正月,局势终于发生剧变。当时,滕恬之率军南下攻打鹿鸣城,而翟辽则趁此机会紧闭城门,切断了滕恬之的退路。滕恬之被迫向东逃亡至鄄城,但翟辽迅速组织追击并成功抓获了他,从而顺利占据了黎阳。此举标志着翟辽势力的崛起。 占据黎阳后,翟辽的野心进一步膨胀。豫州刺史朱序随即派遣将军秦膺、童斌等人,联合淮河、泗水一带的地方部队共同讨伐翟辽,试图遏制他的扩张势头。然而,就在同年三月,东晋内部出现了一次严重的背叛事件:泰山太守张愿带领本郡兵马倒戈,归降翟辽。这一变故使得翟辽的力量迅速壮大,其控制范围也扩展至山东泰山一带。 同年八月,翟辽率领部队进犯东晋的谯郡,企图进一步扩大地盘。然而,豫州刺史朱序及时组织防御力量,成功击退了翟辽的进攻,暂时阻止了他的扩张计划。
降叛后燕
太元十二年(公元387年)正月,翟辽派遣其子翟钊进犯东晋属地陈留(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与颍川(今河南省许昌市附近)等郡。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东晋方面迅速作出反应,朱序派遣麾下将军秦膺率军迎击,成功击退了翟钊的入侵,有效保卫了东晋边境的安全。 同年四月,高平(今山东省菏泽市)地区发生变故,当地豪强翟畅抓获了东晋任命的太守徐含远,并率领整个高平郡投降了翟辽。这一事件使得翟辽的势力范围迅速扩大,对周边地区构成了更大的威胁。对此,后燕武成帝慕容垂深感忧虑,他对诸将领说道:“翟辽不过是凭借一座城池的部众,却在三国之间反复归附、背叛,如此行为绝不可姑息,必须出兵讨伐。”五月,慕容垂果断采取行动,他命令章武王慕容宙担任监中外诸军事一职,辅佐太子慕容宝留守都城中山;而慕容垂本人则亲率大军南下,誓要铲除翟辽这颗钉子。为确保此次军事行动的成功,慕容垂还特别任命太原王慕容楷为前锋都督。闻听慕容楷率军前来,翟辽治下的燕赵百姓纷纷响应,主动归顺后燕军队。面对如此局面,翟辽内心恐惧万分,不得不派遣使者前往后燕军中请降。慕容垂抵达黎阳后,翟辽赤裸上身亲自向慕容垂谢罪。慕容垂以宽宏大度著称,不仅没有加害于翟辽,反而任命他为徐州牧,并封其为河南公,以此安抚其人心。 然而,仅仅过了数月,到了太元十二年(公元387年)十月,翟辽再次背信弃义,公然反叛后燕。他派兵与王祖、张申的部队联合,在清河、平原一带大肆烧杀抢掠,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一系列暴行不仅暴露了翟辽反复无常的本质,也进一步加剧了当时中原地区的动荡局势。
建立翟魏
公元388年,即东晋太元十三年的三月,翟辽因惧怕后燕的强大军事力量,派遣其重要幕僚司马眭琼前往后燕表达谢罪之意,并请求投降。然而,后燕的开国君主慕容垂鉴于翟辽过往行为的反复无常,决定斩杀使者眭琼,以此拒绝翟辽的求和请求。面对后燕的强硬态度,翟辽不甘示弱,随即自立为“魏天王”,并宣布改年号为“建光”,同时设立文武百官,正式建立翟魏政权。为了增强防御能力,同年五月,翟辽将政权的都城从黎阳迁至滑台(今河南省滑县),利用黄河的天然屏障来抵御可能来自后燕的进攻。
公元389年,也就是太元十四年的四月,翟辽继续扩张其势力范围,派遣军队侵犯东晋的荥阳地区,并成功擒获了荥阳太守张卓,进一步巩固了翟魏政权在中原地区的影响力。 同年十月,后燕任命乐浪悼王慕容温为冀州刺史,负责管理冀州(今河北省冀县)事务。然而,在这一时期,翟辽再次施展计谋,派遣部下丁零族人故堤假装投降慕容温,意图潜入后燕内部。十月初四日,故堤趁机刺杀了慕容温及其长史司马驱,并带领二百户守卫部队叛逃至西燕境内。此次事件对后燕造成了重大打击。随后,后燕辽西王慕容农迅速采取行动,在襄国一带拦截并抓获了参与刺杀慕容温的所有人员,唯有故堤侥幸逃脱,未能被捕。 这段历史不仅展现了当时中原地区各政权之间的复杂博弈,也凸显了乱世中各方势力为争夺生存空间所展现出的智慧与手段。翟魏政权的崛起及其与后燕之间的对抗,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北方政治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病去世
太元十五年(公元390年)正月,西燕皇帝慕容永率领大军直奔洛阳,意图攻占这一战略要地。东晋雍州刺史朱序闻讯后,迅速组织防御力量,从河阴向北渡过黄河迎战敌军。经过激烈交锋,朱序成功击败了西燕军队。随后,朱序率部追击撤退的西燕残兵,一路追至白水。然而,正当他准备彻底消灭敌人时,翟辽突然发兵准备进攻洛阳。为确保洛阳安全,朱序不得不暂时放弃追击西燕残兵,立即带领部队赶回洛阳,成功击退了翟辽的进攻。 同年八月,东晋将领刘牢之在鄄城发动突袭,对翟钊的部队展开猛烈攻击,迫使翟钊仓皇逃往黄河以北地区。紧接着,刘牢之又挥师南下,在滑台与翟辽的军队展开激战,并最终取得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东晋在该地区的控制权。 到了太元十六年(公元391年)十月,翟辽因病去世,其子翟钊继位,改用“定鼎”作为年号,正式建立政权。然而,这个短暂存在的政权并未能维持太久。定鼎二年(公元392年),后燕崛起并对翟魏政权发动强大攻势,最终将翟魏政权彻底消灭。
《晋书·卷八十一·列传第五十一》
《晋书·卷一百二十三·载记第二十三》
《资治通鉴·卷一百六》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
慕容垂:“辽以一城之众,反覆三国之间。
房玄龄等《晋书》:“辽潜施奸惠以收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