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西晋末年流民领袖(310~315年在位)
王如
【基本信息】
时代:西晋
中文名:王如
民族:汉族
籍贯:京兆新丰(今陕西渭南西南)
生卒:315年
职务:流民起义领袖
个人简介
王如(?~315年),出生于京兆新丰(今陕西省渭南市),是西晋时期一位重要的流民起义领袖。他早年曾担任州中的武吏,负责地方军事事务。然而,随着战乱的爆发,他不得不离开家乡,流浪至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 在西晋末年的动荡局势下,朝廷颁布命令,强迫流民返回关中地区。面对这一政策,王如率领众人奋起反抗,袭击了遣送官兵,并成功攻占襄城(今河南省襄城县)。此举引发了关中地区的流民广泛响应,纷纷加入他的队伍。最终,王如聚集了四五万众,自封为大将军,同时兼任司、雍二州牧,与晋军展开了激烈的汉水之战。 然而,永嘉六年(312年),由于长期的战争导致严重缺粮,内部也出现了分裂的局面,王如被迫向晋将王敦投降。之后不久,他便被杀害,结束了短暂而波澜壮阔的一生。
【人物生平】
聚众起义
王如早年在州中担任武吏,因遭遇战乱而流浪到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永嘉四年(310年),朝廷下诏所有流民全部遣返回故乡。流民们因为关中地区荒芜残破,都不愿意回乡。征南将军山简、南中郎将杜蕤分别派兵遣送,催促他们限期出发。王如于是暗中联系精壮勇士,趁夜袭击山简、杜蕤二军,将他们打败。杜蕤集中全部兵众进击王如,在涅阳交战,杜蕤军大败。山简因无法抵挡,便转移驻地到夏口,王如又攻破襄城(今河南省襄城市)。于是南安人庞实、冯翊人严嶷、长安人侯脱等分别聚众攻打城镇,杀死县令等官员来以响应王如。没有多久,王如的聚众达到四五万人,自称大将军,兼司、雍二州牧 ,向汉赵(前赵)称臣。
结拜石勒
永嘉四年(310年)十月,汉赵将领石勒举兵渡过黄河,将要前往南阳,王如和侯脱、严嶷等听说后,调遣一万人驻扎穰城来抵御石勒。石勒攻击他们,将他们全部俘虏,进入宛城之北驻扎。这时,侯脱据守宛城,王如据守穰城,王如与侯脱一直关系不和,又惧怕石勒前来攻打,于是派使者用重金贿赂石勒,并与石勒结拜为兄弟,石勒也想借助王如的势力,所以收纳他。王如便游说石勒道:“侯脱名义是汉赵大臣,其实是汉赵奸贼。我常常恐惧他来偷袭,兄长应防备他。”石勒早就怨恨侯脱背叛,但忌惮侯脱与王如唇齿相依,所以不敢贸然进攻。听了王如的话,极其高兴,便连夜命令全军早早吃饭待命,鸡鸣时出发,不按时出发的斩首。凌晨逼近宛城城门发动进攻,十二天后攻克宛城,石勒杀死侯脱。王如便大肆抢掠沔水、汉水一带,进逼襄阳。征南将军山简令部将赵同率军攻击王如,奋战一年仍不能消灭王如,智谋与军力都不足,于是加固城池防守。王澄率军赶赴京都,王如截击打败王澄。
投降王敦
永嘉六年(312年),王如的军中发生严重的饥荒,他的党羽互相攻击抢夺,官军趁机进剿,王如的属下大多投降。王如没有办法,于是向王敦投降。
建兴三年(315年),当初,王如投降王敦后,王敦的堂弟王棱喜爱王如勇猛威武,请王敦把他安排在自己的军中。王敦说:“这类人奸险蛮悍难以教养,你的性情急躁,不能宽容地对待他,反而成了祸患的根子。”王棱坚持请求,王敦于是同意了。王棱把王如安排在自己身边,特别加以宠信。王如多次与王敦的部将们比试射箭及臂力,屡次相争最终酿成过失,王棱果然不肯宽容而对他施以杖刑,王如深以为耻。等到王敦暗自产生对晋朝的异心,王棱经常劝谏他。王敦对王棱与自己有不一致的想法感到愤怒,就秘密派人去激怒王如让他杀掉王棱。王如趁着宴会空闲,请求舞剑助兴,王棱同意了。王如舞剑逐渐靠到王棱面前,王棱发怒而呵斥他,王如径直向前刺杀了王棱。王敦听到消息佯装吃惊,逮捕王如并把他处死。
【人物成就】
王如于永嘉四年(310年)在南阳起兵,击破征南将军山简、南中郎将杜蕤。又盘踞在襄阳附近,与山简部将赵同交战一年,迫使山简固城自守,并击败试图援救洛阳的荆州刺史王澄。
【历史评价】
王敦:“此辈虓险难蓄。”
【史籍记载】
《晋书·卷一百·列传第七十》
《资治通鉴·卷八十七》
《资治通鉴·卷八十八》
《资治通鉴·卷八十九》
王璃,王如之弟,在攻打前赵将领石勒时,其部被石勒歼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