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承~东汉末年海贼首领(206年)
管承
管承(?--?),聚众数千家,形成了一股颇具影响力的势力。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为各种势力的崛起提供了土壤,而管承便是其中一位引人注目的角色。 当时,何夔派遣黄珍前去劝说管承,黄珍凭借出色的口才和智慧成功地说服了管承,这一事件成为了当时一段佳话。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曹操的部将乐进与李典联合出击,对管承所率领的势力进行了打击,最终将其击败。战败后的管承被迫逃入海岛,隐匿踪迹。 根据《齐地记》的相关记载,管承的身份曾是黄巾军的首领之一。黄巾军作为东汉末年一场大规模农民起义的重要力量,其影响深远。而位于崂山东北方向的管彦岛也与管承有着密切的历史联系。这座岛屿不仅是地理上的一个标志,更承载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记忆,见证了管承及其追随者们曾经的活动轨迹。通过这些历史资料的记载,我们得以窥探到东汉末年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以及民间力量的兴起与沉浮。
【人物生平】
管承是长广县人。早在汉末时期,朝廷在此设立了长广郡。在何夔担任长广太守期间,管承聚集了三千多家族众,形成了对当地社会秩序的严重威胁,成为了一股寇害势力。 当时,许多议事者主张应当立即出动军队攻打管承。然而,何夔却有着不同的见解。他认为,管承等人并非生性好乱之人,他们之所以走上这条道路,是因为长期以来习惯了这种行为模式,并且没有受到仁德教化的熏陶,所以才不知道回心转意,从善如流。如果此时用军事手段逼迫过紧,只会让他们因害怕被彻底消灭而更加团结一致地进行抵抗。这不仅难以迅速取得胜利,即便能够获胜,也会给官吏和百姓带来不必要的伤亡与损失。因此,何夔提出了一个更为温和有效的方案:以恩德感化为主,给予他们悔改的机会,这样既可避免动用武力造成的破坏,又能让局势得以和平解决。 于是,何夔派遣了郡丞黄珍前往管承所在之地。黄珍向管承及其追随者详细阐述了成败得失的道理,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以及可能面临的严重局面。最终,在黄珍的劝说下,管承等人表示愿意归顺,接受朝廷的管理。 到了建安十一年(206年)八月,曹操亲自率军征讨海贼管承。他带领部队抵达淳于地区后,命令乐进和李典两位将领出击。经过激烈的战斗,乐进和李典成功击败了管承的队伍。战败后的管承被迫逃入海岛,暂时躲避追捕。这一事件充分展示了当时统治者在处理地方叛乱时所采取的不同策略及其产生的不同结果。
1,史书并未明确记载乐进击破管承和何夔说服管承两事的先后顺序。另《张郃传》记载张郃曾在东莱讨伐管承,不知是否与此为同一事。
2,《太平御览》引《齐地记》记载:“崂山东北五里入海有管彦岛,是黄巾贼帅管承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