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零王朝~滇零建立的朝代(108年--117年)

首页标题    汉朝    汉朝之东汉    先零王朝~滇零建立的朝代(108年--117年)






先零王朝



中文名:先零王朝(xiān líng)
帝王:①滇零(108~112年)病卒,葬地待考
帝王:②零昌(112~117年)
时间:108年11月 至 117年
开国:公元108年开国
结束:117年零昌被刺杀

概述:

      先零是两汉时期西羌族的一支,被称作“先零羌”。先零王朝是由先零羌的首领滇零所建立的。 先零王朝的历史起始于滇零公元108年开国建元。然而,这个王朝的存在时间非常短暂。滇零的儿子在公元117年遭遇刺杀,这标志着先零王朝的终结。整个先零王朝仅仅历经了两位君王,存续时间仅有九年。在这九年的时间里,先零王朝虽然试图在历史舞台上留下自己的印记,但最终还是迅速地走向了覆灭。尽管如此,先零王朝作为历史上一个独特而短暂的存在,仍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了解。


【历史沿革】

 建立背景

        在西汉初年的广袤西北大地之上,先零羌部落主要聚居于湟水与浩门水流域一带。这里是他们世代繁衍生息的家园,也是羌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区域。 公元前121年,随着驻守河西地区的匈奴昆邪王率众归降汉朝,整个西北边疆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为防范匈奴可能的报复行动,汉武帝刘彻颁布诏令,要求包括先零羌在内的各羌族部落迁离原居住地。这一举措直接触动了羌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引发了强烈的不满和反抗情绪。 面对汉朝军队的强大压力,先零羌联合封养羌、牢姐羌等部族组成联军,兵力达十万人之众。他们先后进攻令居(今甘肃省永登县)、安故(今甘肃省临洮县),并围攻袍罕(今甘肃省临夏市)。然而,在强大的汉军面前,这些军事行动最终未能取得胜利,先零羌及其他部落被迫向西迁徙,辗转来到湟水上游、青海湖周边以及甘肃贵德地区继续生存发展。 到了汉宣帝刘询统治时期,朝廷派遣名将赵充国率领大军再次征讨先零羌。这次军事行动迫使先零羌进一步向西迁移,到达青海湖以西的盐池等地。尽管如此,先零羌依然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在新朝王莽末期,趁着中原陷入混乱之际,他们重新返回湟水流域,并成功占领了金城地区(今甘肃省兰州市)。 进入东汉初期后,汉光武帝刘秀任命马援等将领继续对先零羌展开军事行动。经过激烈战斗,先零羌最终选择投降。为了便于管理,汉朝政府将大部分先零羌人强制迁往陇西(今甘肃省临洮县)、天水(今陕西省通渭县)、右扶风(今陕西省兴平市)等地安置;而少部分人群则被迁移到塞外地区。 这段历史不仅记录了先零羌民族的迁徙历程,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多民族交流融合的过程。通过了解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正式建国

      永初二年(公元108年)十一月,先零部落的首领滇零再次领导诸羌部族发起起义。这次起义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反抗运动,更是标志着一个新的政权——先零政权的建立。滇零在北地郡登基称帝,自封为天子,这一历史事件被后世史学家称为先零王朝的建立。 先零王朝的成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代表了当时少数民族对于中央政权的一种挑战与抗争。滇零作为开国君主,在其统治期间积极整合周边羌族部落力量,试图构建一个稳定而强大的地方政权。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公元112年,先零王滇零因病去世。由于他的儿子零昌年纪尚幼,仅有九岁,无法独立处理国家大事,因此由同族的狼莫担任辅政大臣,代行治理国家之责。这一时期的先零王朝面临着诸多挑战,年轻的君主和辅政大臣需要共同应对内外各种复杂局势,以确保新建立的政权能够稳固发展。

走向灭亡

         元初三年(公元116年)的夏天,邓绥任命邓遵为度辽将军。邓遵率军前往灵州,对先零王零昌发起了猛烈的攻势。在这场战役中,邓遵的军队勇猛善战,成功斩杀敌军八百余级,取得了初步胜利。 次年(公元117年),任尚采取果断行动,亲自刺杀了先零王零昌,这一举动极大地打击了先零王朝的士气。紧接着,任尚又与马贤等人联手,在富平上河地区对先零宰相狼莫展开了进攻。此次战斗规模宏大、异常激烈,最终汉军大获全胜,斩首五千余人,俘获牲畜十余万头。狼莫战败后仓皇逃窜,先零王朝至此土崩瓦解,走向了灭亡之路。 随着先零王朝的覆灭,西河郡的虔人种羌部落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在权衡利弊之后,该部落的一万一千口人选择向邓遵投降,表示愿意归顺汉朝。 到了元初五年(公元118年),邓遵再次派遣刺客成功刺杀了狼莫。这一事件成为了压垮诸羌的最后一根稻草,使得各个羌族部落彻底瓦解。从此以后,三辅、益州等地区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羌乱得以彻底平息,边境迎来了久违的和平与稳定。

        东汉桓帝延熹四年(公元161年),陇右地区再度燃起战火。当时,羌族零吾部落与先零部落再次举兵反抗,他们从陇右出发,一路向东进攻至关中地区,给当地带来了不小的威胁。 面对这样的紧急局势,东汉朝廷迅速作出反应,派遣了威望极高的中郎将皇甫规率军前去平定叛乱。皇甫规不仅军事才能出众,更以仁德和诚信著称于世。他的到来对羌人产生了巨大的震慑力。先零各部落的羌人首领深知皇甫规的威名与信誉,他们权衡利弊之后,纷纷选择归降。最终,有超过十万的先零诸种羌人向皇甫规投降,这场动乱得以平息。这一事件充分展现了皇甫规卓越的军事领导能力和个人魅力,也暂时稳定了汉朝西北边境的局势。

      之后,汉将段颍对先零羌展开了一系列军事行动。他分别在安定、高平以及苦水等地对先零羌进行了打击,在这些战斗中,汉军凭借着精良的装备和严密的战术部署,给先零羌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而后,段颍继续率兵追击先零羌,一直追到奢延泽、洛川等地。经过这一系列的战斗,先零羌的势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 到了灵帝中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84年的时候,北地的先零羌与诸羌联合起来发动了叛乱。他们攻占了陇右地区,其势力范围不断扩张。第二年,他们又进军三辅地区,形势一度十分危急。为了应对这一局势,汉朝派遣张温、董卓两位将领率领三万大军前去讨伐先零羌。这场战争持续了十多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战争岁月里,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较量。最终,先零羌的力量逐渐衰亡,汉朝政府也重新巩固了对该地区的统治。

后裔活动

          在汉朝之后,先零羌这一古老民族逐渐与汉族以及西北地区的其他多个民族相互融合。这种民族间的交融使得先零羌作为一个独立的族群在历史记载中逐渐减少,相关遗迹和专门的史书记录也变得较为稀少。这种民族融合现象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体现,它反映了不同民族之间在长期的共同生活、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过程中,逐渐打破了彼此之间的隔阂,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关系。尽管关于先零羌的专门记载不多,但他们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仍然可以通过考古发现和其他间接的历史资料得以窥见,这些珍贵的历史信息为研究古代民族融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史载】
        《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一》:“(永初二年,冬)十一月…滇零自称天子,于北地招集武都参狼、上郡、西河诸杂种羌断陇道,寇钞三辅,南入益州,杀汉中太守董炳。梁慬受诏当屯金城,闻羌寇三辅,即引兵赴击,转战武功、美阳间,连破走之,羌稍退散。” 
《后汉书·西羌传》:“任尚遣兵击破先零羌于丁奚城。秋,筑冯翊北界候坞五百所。任尚又遣假司马募陷陈士,击零昌于北地,杀其妻子,得牛、马、羊二万头,烧其庐落,斩首七百余级,得僭号文书及所没诸将印绶。(元初)四年……秋,任尚复募效功种号封刺杀零昌,封号封为羌王。冬,任尚将诸郡兵与马贤并进北地击狼莫,贤先至安定青石岸,狼莫逆击,败之。会尚兵到高平,因合势俱进。狼莫等引退,乃转营迫之。至北地,相持六十余日,战于富平上河,大破之,斩首五千级还,得所略人男女千余人,牛、马、驴、羊、骆驼十余万头。狼莫逃走,于是西河虔人种羌万一千口诣邓遵降。五年,邓遵募上郡全无种羌雕何等刺杀狼莫,赐雕何为羌侯,封遵武阳侯,三千户。……自零昌、狼莫死后,诸羌瓦解,三辅、益州无复寇儆。” 
【其他阅读】
=======
2025年2月15日 23:03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