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中国大事件
1924年中国大事件
【1924年】
1924年是中国历史上充满重大变革和重要事件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社会政治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许多历史性的时刻至今仍被人们铭记。 首先,1924年1月,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开始。这次大会不仅重新诠释了三民主义,还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后来的国民革命奠定了基础。孙中山先生的这一举措,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也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同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了直系军阀曹锟的统治,结束了北洋政府的混乱局面。这次政变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也为后来的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冯玉祥的这一行动,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显示了人民对和平与稳定的渴望。 此外,1924年还是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进行了重要的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这些人才在后来的中国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总之,1924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发生的诸多大事件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政治局势,也为后来的中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历史事件至今仍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反思。
1月1日,北京政府总统曹锟发布众议院议员改选令。孙中山在广州大元帅府主持授勋典礼。
1月1日,湖南教育界在长沙举行游街运动,游街大会发表《湖南平民教育运动游街大会宣言》。
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共产党人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瞿秋白等出席了大会。
1月24日,黄埔军校开始筹建。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筹备委员会委员长。
2月7日,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在北京秘密成立。该工会成立不久,北京秘密会所被查封,总部被迫迁至天津。
3月8日,中国第一个公开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在广州举行。
3月25日,《东方杂志》发表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小说后收入小说集《彷徨》,内容描述了祥林嫂悲惨的一生。
3月29日,由长城电影公司制作的第一部作品《弃妇》公映。这部电影是侯曜根据他的同名舞台剧改编的,由李泽源导演,提出了“妇女职业问题”。
5月10日至15日,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肯定了国共合作五个月以来的成绩,指出了国共合作实现以后共产党内出现的右倾偏向。
5月31日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和苏联政府在北京签订的关于处理两国政治关系的《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该协定的签订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所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
6月8日,人类首次向珠穆朗玛峰冲击未果。
6月16日,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在广州东郊的黄埔建立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改组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通称黄埔军校。
6月8日,人类首次向珠穆朗玛峰冲击未果。
7月3日,由彭湃创办的第一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正式开学。农讲所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第六届由毛泽东任所长。
7月15日,广州沙面数千名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反对英法帝国主义“不准中国人自由出入租界”的所谓“新警律”的罢工斗争。
8月 广东农民运动有了发展,开始组织农民自卫军。
9月至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军阀吴佩孚部与奉系张作霖部在直隶(今河北)奉天(今辽宁)地区为争夺北京政权而进行战争。
9月10日,中国共产党发表第三次对时局的主张,号召反对帝国主义,推翻直系军阀的统治。
9月18日,中国国民党发表《北伐宣言》。宣言申明,北伐的目的,在于“造成独立自由之国家,以拥护国家及民众之利益”,
20日,北伐军在韶关誓师北伐。
22日,孙中山下令北伐各军改称建国军。
9月25日,杭州雷峰塔倒坍。
10月9日,近代翻译家林纾逝世。
10月20日,梅兰芳开始在日本巡回演出他精心挑选排演的剧目。
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曹锟。冯玉祥率部返回北京,包围总统府,迫使直系控制的北京政府下令停战并解除吴佩孚的职务,监禁总统曹锟,宣布成立“国民军”。
11月5日,下午,大清帝国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和他的后妃及少数宫女、太监迁出故宫,移至醇王府居住。清朝的帝王制度彻底覆灭。
11月10日,孙中山发表《时局宣言》(即《北上宣言》)。宣言重申“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翻军阀,尤在推翻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力求在中国实现三民主义。
11月29日,意大利歌剧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逝世。代表作有《波希米亚人》《托斯卡》与《蝴蝶夫人》 等。
12月13日,《现代评论》在北京创刊。
12月31日,孙中山自天津扶病入京,并发表《入京宣言》,称入京“非争地位权利,乃为救国”。
【其他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