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出生名人
1906年出生名人
【1906年】
罗瑞卿(1906—1978),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将之一。他参加过长征,在抗日战争时期主持过抗日大学的工作,建国后曾是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共和国的副总理,文革时期受林彪等人诬陷遭批判,1977年被平反,次年去德国治病不幸逝世。
陈昌浩(1906年8月-1967年7月30日),曾用名苍木,出生于武汉市汉阳县永安堡戴家庄(今武汉市蔡甸区),早年入武昌大学学习过,192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他是鄂豫皖苏区和川陕苏区党政军“三驾马车”(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之一。1967年7月30日晚,吞安眠药自杀,享年61岁。
陆定一(1906年6月9日—1996年5月9日),男,出生于江苏无锡,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阵线的卓越领导人。出版有《陆定一文集》。1996年5月9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蔡仪(1906年6月2日~1992年2月28日),原名蔡南冠,湖南攸县人。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是我国较早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美学的学者。1992年2月28日逝世。
邓雨贤(1906—1944),台湾音乐家,台湾省桃园县龙潭客家人。曾写《雨夜花》、《望春风》等著名歌曲。
陈学昭(1906年4月17日—1991年10月10日),女,汉族,原名陈淑英、陈淑章,笔名学昭、野渠、式徽、惠、玖等。浙江海宁人,祖籍河南潢川。中国作家、翻译家。曾参加浅草社、语丝社等文学团体,1935年获法国克莱蒙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延安《解放日报》副刊编辑,《东北日报》副刊编辑,浙江大学教授,浙江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浙江分会名誉主席。192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10月10日,在杭州逝世,终年85岁。
王稼祥(1906—1974),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联第一任大使,安徽宣城泾县厚岸村人。原名嘉祥,又名稼啬。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对外工作的开拓者之一。
谭富英(1906—1977),中国京剧大师,老生演员,谱名豫升,小名升格出身梨园世家。谭鑫培之孙,谭小培之子。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须生之一。生于北京,祖籍湖北武昌。曾任北京京剧团副团长。
乌兰夫(1906—1988),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家,前国家副主席,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优秀的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人。乌兰夫同志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民族团结复兴和祖国统一繁荣建立了卓越的功勋,深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周有光(1906—2017),中国著名经济学、语言学家。著有《汉字改革概论》,《世界文字发展史》,《中国语文的现代化》等。
谭政(1906年6月14日—1988年11月6日),原名谭世铭,号举安,1906年6月14日出生于湖南湘乡龙洞乡楠山村。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国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领导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一。
根德公爵夫人马里纳公主(1906—1968),英国皇室成员。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1906—1982),苏联第四代领导人,苏联政治家,曾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后为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和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苏联武装力量最高统帅)。
艾德·盖恩(Edward Theodore Gein,1906—1984),美国最有名的连环杀手之一。虽然他"只"犯了三起谋杀,但他对其受害者的所作所为却震惊了整个世界。他犯了谋杀、毁尸、盗墓、食人和恋尸癖等罪。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Dmitry Dmitrievitch Shostakovitch ,1906—1975),前苏联重要的作曲家。生于彼得堡,十一岁开始创作,十三岁入列宁格勒音乐学院,1925年以毕业作品《第一交响曲》引起国内外的注目。他的不少作品带有某些现代派的特征,曾引起争议。他的主要作品《列宁格勒交响曲》、清唱剧《森林之歌》、《易北河西岸》等电影配乐、歌剧《叶卡捷琳娜·伊兹梅洛娃》、舞剧《黄金时代》、声乐套曲《犹太民间诗歌选》等都影响较大。
詹姆斯·韦伯(James E. Webb,1906—1992),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第二任局长,领导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美国NASA特别将“下一代太空望远镜”更名为“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
柏立基(1906—1999),第23任香港总督,英国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马来亚担任行政官员,1941年,日军侵占马来亚,在集中营被囚4年。战争结束后,往婆罗洲担任副辅政司6年。 1952年至1955年,在香港担任辅政司工作,并曾3次出任代理港督。1955年,升任新加坡总督,封爵士。1958年1月,被委任为第二十三任港督。
比利·怀尔德(Billy Wilder,1906—2002),犹太裔的美国导演、制作人与编剧家,是美国史上最重要的导演之一。比利·怀尔德曾经两度夺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总共入围奥斯卡奖21个奖项,其中有8次是最佳导演奖。比利·怀尔德于2002年因肺炎而于加州洛杉矶逝世,埋葬在西木区的西木村纪念公园公墓。
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奥纳西斯(1906—1975),希腊船王,一个声名显赫的名字,他的创业经历是一个传奇,也是一个冒险家的路程。与他巨额财富相比的是,他的风流史更出名,“风流船王”的名声比“希腊战神”更加响亮,他与美国前总统夫人杰奎琳·肯尼迪的一段婚史是无数人为之津津乐道的事情,他与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玛丽亚·卡拉斯的爱情也是被很多人述说着,多次被搬上银幕。至今,他遗留下来的庞大事业还在运转着,奥纳西斯已经载入了世界船运史册!
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1906—1962),纳粹德国的高官,也是在犹太人大屠杀中执行”最终方案“的主要负责者。被称为”死刑执行者“。 艾希曼出生于德国的索林根,由于小时候肤色较深,而被同侪笑为犹太人。之后艾希曼加入纳粹党,1934年由于负责达豪集中营而受到海德里希的赏识;1937年艾希曼曾经前往海法与开罗,研究将犹太人移住巴勒斯坦的可能性,后来艾希曼向纳粹方面以经济理由反对将犹太人移往巴勒斯坦的计划。
艾伦·约翰·珀西瓦尔·泰勒(Alan John Percivale Taylor,1906—1990),20世纪其中一位最著名和最具争议性的英国历史学家。他在1961年发行的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一书,今仍引起不少争论。
库尔特·哥德尔(1906—1978),奥地利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其最杰出的贡献是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
【其他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