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千八百五十七年,公元1857年,农历丁巳(蛇)年,天干五行属火 清[咸丰]七年 大成[洪德]三年 越南[嗣德]十年 日本[安政]四年
公元一千八百五十七年
【咸丰(1851年2月1日—1861年8月22日)】,清第八位皇帝,文宗.奕詝,(清(含后金)政权第十个年号)。1861年11月11日(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九日),清穆宗登基,沿用该年号至1862年1月29日(咸丰十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广西浔州】大成国~陈开[洪德]三年
越南阮朝独立时期,④翼宗.阮福时(阮福洪任)[嗣德]十年(1848年-1883年)
日本[安政]四年
【天京)】太平天國,洪秀全(辅政者石达开)七年
【南宁.天地会】昇平天国,朱洪英,六年
【皖、豫】捻军,张乐行(称“大汉盟主”)5年
【贵州东部.台拱】苗民起义军,张秀眉3年
【云南】回民起义,杜文秀,2年
【云南】彝民起义,李文学,2年
【贵州】刘义顺,[江汉]四年,(1857--1868年)
【贵州】明统宗.朱明月,[江汉]四年,(1857--1868年)
哈密~哈密回王,七世:伯锡尔1813-1866年
【努尔哈赤(天命),
【皇太极(崇德),
【福临(顺治)】,玄烨(康熙)【胤禛(雍正)】,弘历(乾隆),颙琰(嘉庆),旻宁(道光),奕詝(咸丰),载淳(同治),载湉(光绪),溥仪(宣统)
【清朝】(第九位君主,第八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七位皇帝)文宗.奕詝(咸丰)(1850年3月9日--1861年8月22日)
【朝代】
【清朝】,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改元天命。--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
【出生名人】
辜鸿铭(1856年6月30日 —1928年4月30日),名汤生,字鸿铭,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 ,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西亚、俄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清朝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1928年4月染感冒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1857年罗纳德·罗斯出生于印度阿尔莫拉,他的父亲是印度军队里的一名将军,他的祖父也曾是一名陆军上校。罗斯八岁时离开印度,被家人送回英国的南安普敦,进入一所寄宿学校。
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Heinrich Rudolf Hertz,1857年2月22日-1894年1月1日),德国物理学家,于1888年首先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对电磁学有很大的贡献,故频率的国际单位制单位赫兹以他的名字命名。
9月15日--威廉·霍华德·塔夫脱,美国总统
【逝世名人】
丁龙(1857年12月29日(咸丰七年十一月十四日辰时)-1936 年),原名:马万昌,又名马进隆 。男,一个普通的美国华工,广东台山人,他于清末被贩卖至美国,1901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为他设立了以丁龙命名的讲座,即“丁龙讲座”,也就是哥伦比亚大学中文系。“丁龙讲座”是一个专讲中国文化的讲座,同时也是全美第一个设立专讲中国文化的讲座。1905年从美国返回家乡,于1936年10月在家乡逝世。育有二子四女,长子士勤,次子士筹(维硕,1907年出生)。其中维硕又育有二子五女,其后人大多居美国。
魏源(1794年4月23日—1857年3月26日),名远达,字默深、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司门前(原邵阳县金潭)人 。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道光二年( 1822年)举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代表。咸丰七年三月初一日(1857年3月26日),卒于杭州东园僧舍,终年63岁,葬杭州南屏山方家峪。
任熊(1823——1857),清代浙江萧山人。善画人物、花卉、山水、翎毛、虫鱼、走兽,无一不精。其画师法陈洪绶,深得宋人神髓,而又能创造出自己的风格。与任薰、任预、任颐在绘画史上被称“海上四任”。
2月15日--俄国音乐家格林卡逝世(出生于1804年6月1日)
3月13日--阿美士德,英国外交官。(出生于1773年)
5月23日--柯西(Cauchy,Augustin Louis 1789-1857),法国数学家
7月15日--卡尔·车尔尼,奥地利钢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出生于1791年)
清朝大事记
正月,晋懿妃为懿贵妃。
二月,昇平天国军佔柳州。三月,马克思在美国《每日论坛报》发表《英中冲突》和《英人在华的暴行》等文章。
四月,小刀会结合太平军佔汀州,寻失。陈玉成入湖北。
五月,胜保等败张乐行等,破其根据地三河尖。张格尔之子倭里罕侵据英吉沙尔等回城,命伊犁军往救之。石达开从天京出走。
闰五月,捻军首领韩狼子大败胜保于正阳关。
六月,回军攻云南省城,总督恆春自杀。七月,胜保破霍丘,张乐行败走正阳关。
八月,天地会陈金刚入广西,称南兴王。九月,新疆英吉沙尔受倭里罕扰犯至是息平。
十月,云南回汉互斗。
十一月,英法联合侵据广州,俘叶铭琛,送印度加尔各答。
十二月,湘军蒋益澧等入广西攻天地会。
是年,江西蝗灾,入秋后,南昌、南康、九江、袁州四府灾情加重。
========
曾国藩回籍守制
咸丰七年(1857)春,曾国藩因父丧回籍守制,一度被剥夺军权。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过程中,以咸丰帝为首的满洲贵族和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汉族地主之间,目标虽然一致,但在权力分配上,却一直存在着明争暗斗。咸丰帝既要依靠曾国藩及其湘军来镇压太平天国,又不愿给曾国藩以更多的军政实权。因此,他一面命曾国藩率湘军与太平军主力在长江中洲一带鏖战,同时又坚持用由满洲亲贵控制的江南、江北大营来围困天京,以期达到曾国藩及湘军出力,江南、江北大营收功的目的。对此,曾国藩颇为不满。咸丰七年春,曾国藩以父丧为名,上了一个《沥陈办事艰难仍恳终制折》,诉说其“报国”、“事君”之诚,无奈只是个“在籍侍郎”,没有兵权、财权和“文武黜陟之权”,所以“办事艰难”。原想借此要挟进行,索取实权,不料咸丰帝竟然降旨将其兵部侍郎开缺,准其“回籍守制”,连湘军的统帅权也一并夺云。曾国藩追悔莫及,只得又上折表示“军务未定",“自到籍以来,日夕惶悚不安”。咸丰帝置之不理,将曾国藩闲置了一年多。后因战局恶化,湘军将领不服调遣,才不得不再次起用曾国藩,但仍然未把曾所希望得到的“事权”给他。直到咸丰十年以后,江南、江北大营彻底瓦解,清廷不得不将镇压太平天国、挽救清朝统治的希望完全放到曾国藩等汉族地主身上,才被迫让步,实授曾国藩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统辖苏、皖、赣、浙四省军务,巡抚、提督以下悉归节制。从此,曾国藩集军、政、财权于一身,成为清军镇压太平天国的最高统帅。
石达开率军出走
咸丰七年(1857)五月,翼王石达开因受天王洪秀全疑忌,安、福二王排挤,被迫离京出走,沿途裹带太平军精锐十数万人,造成太平天国严重分裂。先是,韦昌辉伏诛后,石达开回京辅政。因其“文武备足”,在太平军将士中享有很高威望,被推为“义王”。但是,洪秀全鉴于杨秀清、韦昌辉专权的教训,对石达开心存疑忌,表面上以石为“通军主将”,“提理政务”,实际即是为了将其留在京中,不让其出外统兵。另外,洪秀全还封自己兄长洪仁发为安王、洪仁达为福王同理朝政,以分石达开之权。安、福二王昏聩无能,却每每擅作威福,干预朝政,对石达开百般掣肘。石达开对此深为不满,同时又对洪秀全的无端猜忌非常不安,终于受其心腹张遂谋等挑动,于咸丰七年五月私自离京,自安庆前往江西。他沿途张贴布告,表白自己无端遭迫害,不得已而飘然远引的苦衷,博得众多太平军将士的同情,十数万太平军精锐随其走上分裂道路。石达开出走后,洪秀全曾多次派人前往规劝,但他执意不听,反而放弃了江西根据地,全力进取浙江。咸丰八年春,石达开围攻浙江衢州未克,乃于是年夏撤围攻入福建,连下邵武、汀州等地。福建山多粮贵,石达开数十万大军无法久居,且屡战不利,军心动摇,遂计划远征四川。九月,石达开回师江西。咸丰九年初,石达开率军进袭湘南,四月转向西北进攻宝庆,拟于宝庆会合各军进军四川。无奈围攻宝庆两月有余,始终未能得手,只得于是年七月撤围南走广西。攻桂林不下,九月占领庆远,改庆远为龙兴,对矿石闩国官制礼文多所更改。咸丰十年夏,石达开回到家乡贵县,手下将士开始对其产生不满情绪。不久,其部下彭大顺、朱衣点等率众二十余万脱离石达开回转天京。咸丰十一年,石达开率部再出广西,绕道湖南、贵州、云南进入四川。
太平军、捻军霍丘会师
咸丰七年(1857)二月,太平军与捻军会师于霍丘。捻军自起义以来,一直活跃在长江以北、黄河以南广大地区,成为太平天国北方屏障。咸丰七年春,太平天国合天侯李秀成通过其部下李昭寿,邀请捻军加入太平天国,得到捻军首领张乐行的赞同。二月二十三日,太平军李秀成部与捻军龚得树、苏天福等部在霍丘会师。从此,捻军开始蓄长发,接受太平天国领导,以太平军旗帜代替原来的五色旗,各部将领接受太平天国封号、印信。捻军首领张乐行受封为成天义,以后又先后被封为征北主将(咸丰十年前)、鼎天福(咸丰十一年前)、沃王(同治元年前)。两军联合以后,捻军势力更为壮大,不仅在淮河流域牵制了部分清军主力,减轻了天京的压力,并且与太平军配合进行过多次重大战役,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有力地支持了太平天国革命。但是,捻军参加太平天国是有条件的,即所谓“听封而不能听调用”。与太平军有事则联合作战,无事则各自行动,依然保持着某种独立状态。
英法联军攻占广州
咸丰七年(1857)十一月十四日,英法联攻占广州。先是,该年秋,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和法国全权大使葛罗分别率英、法侵略军至香港,组成五千六百多人的联军(其中法国一千人),封锁广州,双方正式进入战争状态。十月二十七日,额尔金、葛罗照会两广总督叶名琛,要求入城“修约”,“赔偿损失”,英军把守河南地区各炮台等,限令十日内答复。并扬言如不应允,即令水陆军兵进攻广州。面对侵略者的战争威胁,叶名琛不作任何应战准备。其部下要求调兵防守,并请求召集广州市民团练自卫,均遭叶拒绝。其时广州水师船只大部已被英军焚毁。叶名琛非但不予补充,反将水师兵勇裁撤;陆师原有万余人,亦被裁抑大半;各乡团练在叶名琛的禁止下也已纷纷解体。广州事实上已成为一座不设防城市。十一月十一日,额尔金与葛罗发出最后通牒,限二十四小时内答复,否则将于十三日晨开炮攻城。叶名琛急忙命人摆设沙盘,亲自扶乩,得吕洞宾语“十五日后便无事”,不由得喜出望外。因此,他既不与联军交涉,也不布置防守,一心只等吕祖的话应验。十三日,英法联军全数登陆,占据海珠炮台,开炮攻城。城内商店、民房相继着火,总督衙门亦遭炮击。叶名琛此时方惊骇至极,逃到内城粤华书院躲避。次日城陷,巡抚柏贵、将军穆克德投降。数日后叶名琛被俘,解往香港。叶以为要将其送往英国,乃声言“欲面见其王以理论”。行前特意带足食品,表示耻食敌粟。后被拘于加尔各答,自称“海上苏武”,英王未见而食品告尽,乃绝食,不久去世。时人讥之曰:“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疆臣抱负,古之所无,今亦罕有”。英法联军攻入广州后,烧杀抢劫,无恶不作,抢走布政使衙门库银二十二万七千两。又指派英国人巴夏礼、哈罗威和法国人修莱组成所谓“联军委员会”,扶持卖国贼柏贵等建立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傀儡政权,开始了英、法侵略者在广州历时四年的军事统治。
魏源去世
咸丰七年(1857),著名思想家魏源在杭州病逝,终年六十三岁。魏源原名远达,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进士,曾任内阁中书。早年从经学大师刘逢禄学《公羊春秋》,与龚自珍齐名。鸦片战争前,魏源受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之聘,编辑《皇朝经世文编》,并撰写“筹漕”、“筹鹾”、“筹河篇”及“湖广水利议”等。又助江苏巡抚陶澍筹办漕运、水利诸事,对各种社会实际问题多有接触。鸦片战争爆发后,魏源深感外敌入侵,国势孱弱,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入两江总督裕谦幕,直接参加了反侵略战争。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将帅误国,使战争失败,魏源感愤至深,于道光二十二年著成《圣武记》十四卷,推求盛衰之理,筹划海防之策。同时,他从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中得出结论。要战胜外国侵略者,就必须了解外国情况,遂遵林则徐之嘱,在林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基础上,扩充材料、内容,编成《海国图志》,向国人系统地介绍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等。魏源将清朝的衰弱与西方国家的强盛原因作了探索,提出了许多强国御侮的办法。他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反对投降派“抑民以奉外”的反动方针,提倡利用“义民”抵抗外国侵略,同时又尖锐地批判了顽固派闭关自守、闭目塞听的愚昧,提出学习西方选兵、练兵、养兵之法,并效法西方,自己设厂制造轮船枪炮。咸丰三年太平军逼近扬州,时任高邮知州的魏源,组织地主团练,对抗太平军。不久,他感于“世乱多故”,弃官学佛,“不与人事”,直至病逝。其主要著作有《古微堂集》、《老子本义》、《诗古微》、《元史新编》、《圣武记》、《海国图志》等,并协助贺长龄辑成《皇朝经世文编》。
任熊逝世
任熊(1823——1857),清代浙江萧山人。善画人物、花卉、山水、翎毛、虫鱼、走兽,无一不精。其画师法陈洪绶,深得宋人神髓,而又能创造出自己的风格。与任薰、任预、任颐在绘画史上被称“海上四任”。
【外国大事记】
1857年法国发明家斯科特(Scott)发明了的声波振记器,这是最早的原始录音机,是留声机的鼻祖。
6月25日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出版诗集《恶之花》。
10月24日位于英格兰谢菲尔德的锡菲足球俱乐部正式成立,成为世界上第一间的足球俱乐部。
【清代诗词】
更漏子·本意
作者:王夫之 朝代:清代
斜月横,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
霜叶坠,幽虫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