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千八百三十三年,公元1833年,农历癸巳(蛇)年,天干五行属水 清[道光]十三年 越南[明命]十四年 日本[天保]四年

首页标题    008.公元记事    1801--1900    公元一千八百三十三年,公元1833年,农历癸巳(蛇)年,天干五行属水 清[道光]十三年 越南[明命]十四年 日本[天保]四年






公元一千八百三十三年



公元1833年,农历癸巳(蛇)年,天干五行属水

清朝】,第七位皇帝,宣宗旻宁,[道光]十三年

【道光(1821年2月3日—1850年2月25日)】,第七位皇帝,宣宗旻宁,(清(含后金)政权第九个年号)

越南阮朝独立时期,②.圣祖阮福晈(阮福胆)[明命]十四年

日本[天保]四年



【同时期政权】

台湾~张丙、许成(2年)

哈密~哈密回王,七世:伯锡尔1813-1866年

北元(韃靼),帕竹第司(西藏),古格王朝 

【世纪】19世纪
【中历】黄帝纪年4530年
【年代】清.宣宗旻宁(道光)
【在位皇帝】

【努尔哈赤(天命),

【皇太极(崇德),

【福临(顺治)】,玄烨(康熙)【胤禛(雍正)】,弘历(乾隆),颙琰(嘉庆),旻宁(道光),奕詝(咸丰),载淳(同治),载湉(光绪),溥仪(宣统)

清朝】~(第八位君主,第七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六位皇帝)宣宗旻宁(道光)(1821年2月3日—1850年2月25日)

【年号】清[道光]十三年 越南[明命]十四年 日本[天保]四年

【朝代】

【清朝】,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改元天命。--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

公元1833年2月20日
农历:1833年正月(小)初一,伊斯兰历:1248年9月30日,波斯历:1211年12月1日,星期:星期三,干支:癸巳年 甲寅月 癸酉日,属相:蛇,星座:双鱼座,节气:2月4日立春 2月19日雨水,数九:七九第7天,儒略日数:2390600

【出生名人】

   爱新觉罗·奕䜣(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宗室,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李端棻(1833年—1907年),字苾园。1833年九月初十,生于贵州贵阳。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其祖父征调入黔,落籍贵阳。族中士子大多为官在外,是一个游宦之家。其父李朝显为李氏入黔的第四代,其母何氏,也是出身名门,何氏家族有着“一榜三进士,五代七翰林”之称。

   庞云鏳(1833~1889),字芸皋,南浔“四象”之一,原籍浙江绍兴,父为师爷。庞云鏳也为丝业行学徒出身,故通晓蚕丝经营之道,发家后,开设了“庞怡泰行”,在经营中,结识了杭州胡庆余堂国药店老板,人称“红顶商人”的胡雪岩,在合伙做蚕丝生意的同时,还与胡雪岩同做军火生意,为左宗棠向洋商购买军火。庞云曾有官场朋友的帮忙,后又通过李鸿章,使儿子庞元济在光绪十七年(1891),得慈禧太后旨恩赏举人,特赏庞云曾一品封典,候补四品京堂,恩赠荣禄大夫,光禄大夫之称,故被誉为“四象”中“庞家的面子”之美称。

  王闿(kǎi)运(1833年—1916年),晚清经学家、文学家。字壬秋,又字壬父,号湘绮,世称湘绮先生。咸丰二年(1852年)举人,曾任肃顺家庭教师,后入曾国藩幕府。1880年入川,主持成都尊经书院。民国五年(1916年),83岁高龄的王闿运在家乡无疾而终
   陆襄钺(1833~1905),字吾山,卒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终年72岁。原籍江苏祖献,后入孝义厅籍。(篆刻收藏大家陆质雅之父)
1月28日,查理·乔治·戈登,英国军官。(死于1885年)
5月7日,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德国作曲家。(死于1897年)
8月20日,本杰明·哈里森,美国第23任总统。(死于1901年)
10月21日,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化学家和发明家。(死于1896年)
12月23日,英照皇太后,日本皇太后。(死于1897年)

 

【逝世名人】
   清宣宗孝慎成皇后佟佳氏(1792年7月5日-1833年6月16日),原正蓝旗汉军后抬镶黄旗汉军档记满洲佟佳氏,道光帝的第二任皇后,世袭三等承恩公追封一等侯舒明阿之女。袭一等公兼内大臣佟国纲的五世孙女。清文宗端恪皇贵妃的姑母。嘉庆十三年(1808年)嫁与嘉庆帝第二子绵宁为继福晋。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嘉庆帝驾崩,绵宁继位,改名旻宁,为道光帝,诏立为皇后。嘉庆帝丧期满二十七个月后,于道光二年(1822年)十一月,行册立礼。道光十三年(1833年)四月二十九日逝世,七月,道光帝上谥为孝慎皇后。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二月乙丑,葬入慕陵龙泉峪地宫。全谥曰:孝慎敏肃哲顺和懿诚惠敦恪熙天诒圣成皇后。

   张丙(?-1833)清代台湾农民起义领袖。福建漳州南靖人,后徙嘉义县。农民出身,重信义,为乡邻所推重。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夏旱灾,各庄禁米出乡,而贪官偷运出境。他杀贪官,于是年冬率众起义,有众两万余人,被推为开国大元帅。凤山(今高雄)许成和彰化黄城也起义响应。次年初战败被杀。
   彭浚(1769年~1833年) 字映旟,号宝臣,清湖南衡山县沱字十五区王子塘(今衡东县珍珠乡黄梓塘村)人。曾就读岳麓书院,嘉庆十年(1805年)中状元,任翰林院修撰、实录馆纂修,历任文渊阁校理、咸安宫总裁、内阁侍读学士等清贵之职,成了当时文坛上第一位领袖人物。曾一度做过时为太子后为道光皇帝旻宁之师,故有“天子门生,门生天子”之说。嘉庆十五年(1810年),仁宗五旬寿辰,进呈《五言排律八韵一百首》,圣心大悦。道光元年(1821年),由户部正郎任福建正主考,接着提升为内阁大学士、太仆寺少卿。道光十一年,调顺天府丞兼学政。屡掌考试,选拔多士,“前后五鼎甲皆出其门”。视学奉天时,裁革陋规,捐薪俸添建试院考棚,集诸生讲解义,使学风为之一新。乐善助人。家境不甚富裕,自奉节约,每遇公益事业,辄慷慨解囊。彭浚严以律己。“自奉节俭,一丝一粟,备深顾惜,非宴宾客,食无兼味”。为严肃家风,亲书“勤、俭、忠、恕、忍、让、公、和”八字。镌刻成匾,悬于堂上,以为后嗣族裔必守之庭训。
   吴熊光(1750年-1833年),字望昆,号槐江。清江苏昭文(今常熟)人,清朝大臣。吴熊光早年中举人,授内阁中书,累迁至通政司参议。嘉庆二年(1797年),入值军机处,旋为和坤所忌,出为直隶布政使。仁宗亲政后,擢河南巡抚。时值川、楚、陕白莲教大起义,遂严饬守备,招募新兵,扼守关津,积极参预镇压。嘉庆六年(1801年),任湖广总督,训练乡勇进攻起义军余部。嘉庆十年(1805年),吴熊光任两广总督。嘉庆十三年(1808年),英国兵占澳门海口炮台,以未能积极御敌被夺职,戍伊犁。旋召还,道光十三年(1833年),吴熊光病卒于家,年83岁。著有《伊江别录》《春明补录》《葑溪笔录》。
   哈达纳喇·玉麟(1766-1833),清代大臣。满族。字子振。哈达纳喇氏。满洲正黄旗人。乾隆六十年(1795年)进士。嘉庆朝,历任祭酒、詹事、内阁学士、礼、吏部侍郎、学政、总兵、副都统、驻藏大臣、左都御史、礼、吏、兵部尚书。纂修《实录》;典会试;屡赴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直隶、河南办案,时称公正;林清党人造反闯禁宫,因门禁懈驰罪罢官,后复官。道光四年(1824年)命在军机大臣上行走。九年出任伊犁将军处理回乱善后。十年安集延引浩罕内犯,玉麟劾罢不力将领积极御敌。雪伊萨克之冤惩处不良肇事之将,抚辑回众。十一年偕萨尔图克·长龄会疏,提出比较符合实际的善后开发策。十二年调剂戍边官兵以均劳逸;兴水利定岁修之例;以待种之地租给回民,收租充兵食,并为瞻孤寡备差操诸用;拓敬业官学舍,创建文庙,十三年命回京,卒于途。
   戴兰芬(1781年—1833年),生于清高宗乾隆四十六年,卒于清宗道光十六年,安徽天长市人,字畹香,号湘圃,道光二年(1822年)状元。
   林滋秀(1778~1833年),号纫秋,字兰友,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生于福建福鼎县桐山流美村。
   许邦光(1781—1833)字汝韬,号策山,泉州三朝铺人。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生,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乡试中举,十六年(1811年)与林则徐同榜进士,因文学优等,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翰林院编修,长期在翰林院供职,先后任庶吉士教司、会试主考官、湖南学政,官至光禄寺卿。他的书法名噪一时,内廷绢帖多出自其手。一生著作颇丰,编修《大清一统志》时,任福建卷编修官。清道光年间泉州进士龚维琳、陈庆镛均为其门生。
   杨怿曾(1763年8月19日—1833年3月15日),字成甫,号介坪,自号天柱山樵。安徽六安人。清嘉庆六年(1801)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江西道监察御史、湖广道监察御史、工科给事中、户科掌印给事中、太常寺卿、光禄寺卿、大理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礼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署兵部尚书、湖北学政、湖北巡抚、署理湖广总督兼学政,拔贡朝考阅卷官,武会试总裁等职。曾革除寿州正阳关胥吏勒索商贾客商之弊及六安州某大贾囤积谷米高价害民罪行。
   文寿华(1790—1833),字镇候,别字渠村,号西亭,自号“紫泉钓徒”,广西玉林市玉林镇大新村人。
   威廉·威尔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1759年8月24日~1833年7月29日),英国的一名议员。

 
【中国大事记】

清朝大事记

二月,以台湾营务废弛,令力行整顿。四川越隽彝人反清,发兵攻之。

三月,越南陈加海与广东杨就富据海中狗头山,扰犯南海一带有年,至是皆被俘,死。

四月,皇后佟佳氏逝。

五月,定《禁纹银出洋条例》。六月,禁广东外洋贸易以银及洋钱易货。

七月,尊大行皇后谥为“孝慎”。禁外官馈敬京官。

八月,晋全贵妃为皇贵妃,摄六宫事。
九月,移孝慎皇后梓宫于田村。

十二月,严禁漕船抢夺、讹诈商民。

       是岁,英派律劳卑为驻广州商务监督。中国对英输出额是17814千元。而输入是22304千元。英国对中国鸦片输出是12857千元。

===

林则徐奏请改革币制  
  道光十三年(1833),江苏巡抚林则徐就给事中孙兰枝所奏江浙地区银昂钱贱、商民交困事复奏朝廷,提出改革币制主张。孙兰枝在原奏中,从地丁、漕银、盐课、关税及民间买卖等方面论证了由于钱贱银昂所造成的商民交困情况,提出禁止私铸、收受小钱,定洋钱之价等。林则徐承认银昂钱贱、商民交困的现实,但反对骤平洋钱之价和骤禁洋钱流通。他建议朝廷建立本国的银本位货币制度,一面发展正常的对外贸易,以增加洋银收入,一面逐渐抑制洋钱流通,最终达到全行禁止的目的。具体措施如下:对市面流通洋钱的浮价应照纹银为准;自铸银币;严禁鸦片、查拿烟贩,对造成白银外流者严加处分;收缴、杜绝私铸小钱,改以往论斤收缴为大小钱折算之法。清廷部分地接受了林则徐的建议,并由刑部议定出纹银出洋治罪专条。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创刊  
  道光十三年(1833)六月,德籍传教士郭士立(又译郭实腊)在广州创办汉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为中国境内第一家中文杂志。郭士立在编辑这一刊物期间,还曾与在广州的外国人一起组织“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计划出版大量书刊。但因这一组织的成员大都忙于参加侵华战争,实际上并未出版什么书籍。《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在出版了十二期后移交给“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曾休刊数年,道光十七年继续出版,不久停刊。

 

   四川越巂厅(今越西)彝人起事,旋败。定禁止纹银出洋条例。申禁粤洋人民以银易货,洋人以银元易货。给事中金麟奏陈漕船水手讹诈商民,地方官不敢弹压等。

 

【外国大事记】

11月,人类有记载的最大的一场流星雨(狮子座流星雨),每小时下落的流星数达35000之多,在这场长达9小时的流星雨事件中,一个人可以看到24万多颗流星。
12月,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写成《欧也妮·葛朗台》 。
12月10日,英国皇家委员会任命出身世家的苏格兰贵族律劳卑为英国驻华商务监督。

 

【清代诗词】

竹枝词
作者:郑燮 朝代:清代
几家活计卖青山,石块堆来锦绣斑。
薄暮回车人半醉,乱雅声里唱歌还。

 
【其他阅读】
=======
 

 

2024年11月17日 16:56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