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千八百五十四年,公元1854年,农历甲寅(虎)年,天干五行属木 清[咸丰]四年 刘丽川[天运]二年 越南[嗣德]七年 日本[嘉永]七年,[安政]元年
公元一千八百五十四年
公元1854年,农历甲寅(虎)年,天干五行属木
【咸丰(1851年2月1日—1861年8月22日)】,清第八位皇帝,文宗.奕詝,(清(含后金)政权第十个年号)。1861年11月11日(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九日),清穆宗登基,沿用该年号至1862年1月29日(咸丰十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小刀会】刘丽川[天运]二年
越南阮朝独立时期,④翼宗.阮福时(阮福洪任)[嗣德]七年(1848年-1883年)
日本[嘉永]七年
日本[安政]元年
【努尔哈赤(天命),
【皇太极(崇德),
【福临(顺治)】,玄烨(康熙)【胤禛(雍正)】,弘历(乾隆),颙琰(嘉庆),旻宁(道光),奕詝(咸丰),载淳(同治),载湉(光绪),溥仪(宣统)
【清朝】(第九位君主,第八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七位皇帝)文宗.奕詝(咸丰)(1850年3月9日--1861年8月22日)
【朝代】
【清朝】,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改元天命。--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
农历:1854年正月(小)初一,伊斯兰历 1270年4月29日,波斯历:1232年11月9日,星期:星期日,干支:甲寅年 乙丑月 辛丑日,属相:虎,星座:水瓶座,节气:1月5日小寒 1月20日大寒,数九:五九第3天,儒略日数:2398248
【出生名人】
清穆宗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1854年7月25日-1875年3月27日),清朝同治帝的皇后,蒙古正蓝旗人(后抬入满洲镶黄旗),加封三等承恩公、户部尚书阿鲁特·崇绮之女,大学士阿鲁特·赛尚阿孙女。光绪元年(1875年)二月二十日寅时崩于储秀宫,享年二十二岁,葬于惠陵,全谥曰孝哲嘉顺淑慎贤明恭端宪天彰圣毅皇后。
孙眉(1854年-1915年),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字德彰,号寿屏。孙中山长兄。早年赴檀香山谋生,后在茂宜岛经营畜牧业,又在茄荷雷埠设立商店,积资日富。1894年(光绪二十年)加入兴中会,积极支持孙中山革命。自1904年起,因当地夏威夷政府改订租地年限条例,营业渐受损。1907年归国,居九龙。1909年冬参加筹备广州新军起义,后在九龙一带联络会党。1911年移居广州湾,组织民军响应武昌起义,并收复雷州半岛各地。后反对袁世凯窃国,1915年病逝于澳门。
张勋(1854年12月14日-1923年9月11日),原名张和,字少轩、绍轩,号松寿老人,谥号忠武,江西省奉新县人,中国近代北洋军阀。清末任云南、甘肃、江南提督。早年丧父母,于1884年(光绪十年)在长沙参加军队,坦率直白、敢作敢当,随清军进入广西参加中法战争。清朝覆亡后,为表示效忠清室,张勋禁止所部剪辫子,被称为“辫帅”。1913年镇压讨袁军。后任长江巡阅使、安徽督军。1917年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率兵进入北京,于7月1日与康有为拥溥仪复辟,但12日为皖系军阀段祺瑞的“讨逆军”所击败,逃入荷兰驻华公使馆。后病死于天津。
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县人,近代极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物。民国十年(1921年)10月27日,严复在福州郎官巷住宅与世长辞,终年67岁。
1月6日,歇洛克·福尔摩斯,阿瑟·柯南·道尔笔下的著名人物。
4月29日,亨利·庞加莱,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
10月16日,①考茨基,德国社会主义活动家。(1938年逝世)
10月16日,②奥斯卡·王尔德,爱尔兰作家。
10月20日,阿尔图尔·兰波,法国诗人。(1891年逝世)
10月27日,威廉·亚力山大·史勿夫,英国爵士。基督少年军的创办人。(1914年逝世)
11月8日,里德伯,瑞典物理学家。(1919年逝世)
11月21日,本笃十五世,教皇。(1922年逝世)
【逝世名人】
吉文元(?-1854年3月25日) ,太平天国将领。广西人。早年参加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后,历任侍卫、将军、指挥、春官副丞相。1853年奉命与林凤祥、李开芳率军北伐。他从浦口出发至凤阳会师,经安徽、河南渡过黄河,入山西,又回军东下,在临洺关(河北永年县治)击溃清直隶总督讷尔经额部,清廷大震。以功封平胡侯。清军主力集中保定,他从深州(深县)东下攻克天津附近的静海。次年三月撤至阜城,与清军僧格林沁、胜保作战,中流弹牺牲。
7月7日,欧姆,德国物理学家,逝世于慕尼黑(1787年出生)
清朝大事记
1月20日(十二月二十二日),上海美领事向美商宣布上海为自由港。
1月27日(十二月二十九日),美公使马沙利离广州回国。
2月6日(正月九日),上海江海关移设苏州河北。
>>更多......
1854年>贵州杨元保起义,广东何禄起义,陈开.李文茂起义,贵州黄兵起义,贵州斋教起义,
--------------
正月,杨秀清遣黄生才等援北伐军。拨内库银30万两解赴胜保军营,以对抗太平军。
二月,太平北伐军走阜城,吉文元战死。捻军首领张乐行攻永城。曾国藩所办团练湘军练成,会集湘潭,发布《讨粤匪檄》,攻击太平天国运动。
三月,安徽捻军首领李士林围固始。
四月,曾国藩与太平军战于靖港,大败。
五月,林凤祥据连镇,李开芳南据高唐与黄生才军合。
六月,太平军再破武昌。与英法美三国订立《上海海关征税规则》,三国领事各派一人管理,主持税收,上海海关至此由外人完全控制。
七月,曾国藩下岳州,太平军退走。广东天地会攻下顺德等十馀城。
闰七月,太平天国在武昌开科取士。
八月,广东天地会入江西界。广西天地会佔贵县,胡有禄据灌阳,建昇平天国,称定南王。
九月,天京举行天试。
十月,昇平天国兵攻湖南。
十一月,曾国藩部攻九江。晋兰贵人叶赫那拉氏为懿嫔。
十二月,曾国藩与石达开大战于九江、湖口,大败。晋主事庆海之女丽贵人他他拉氏为丽嫔,左都御史奎照之女婉贵人索绰络氏为婉嫔。
======
太平军增援北伐
咸丰四年(1854)正月和四月,太平天国两次派军增援北伐。先是,咸丰三年冬,北伐军攻天津受阻,屯兵静海、独流一带,派人回天京请援。次年正月初七日,东王杨秀清派夏官正丞相黄生才、夏官副丞相陈仕保、夏官又副丞相曾立昌与冬官副丞相许宗扬等率部自安庆出发,增援北伐军。一路经安徽、河南、江苏进入山东。途中,北伐援军不断扩大队伍,吸收了大量起义农民、贫民及失业者。三月初,包围运河边工商业重镇临清。清山东巡抚张亮基、胜保及其先遣将军善禄等急忙增援临清。北伐援军击败张亮基、善禄等,于当月十五日攻占临清,清军逃出临清时,将城中粮草全部焚毁,使北伐援军无以为食。随即胜保及新任山东巡抚崇恩又包围临清,断绝了城中一切接济。北伐援军补给困难,部分新兵军心涣散,哗变、逃跑事件时有发生,乃于二十一日撤出临清,拟北上阜城。沿途新附者不听指挥,相率南行,清军乘机截击,北伐援军损失严重,二十七日退至清水镇。四月初一南退冠县,又遭地方团练及胜保马队前后夹击,新附者狂奔,全军溃败,遂由江苏丰县策马涉旧黄河,淤泥陷马蹄,除两千多人渡河南下外,其余全部殉难。曾立昌跃马跳河死,黄生才在冠县孔家集被俘,死于游击。渡河部队转战凤台展沟集,陈仕保战死,许宗扬逃回天京,被收入东牢。随后,太平天国又派燕王秦日纲领兵第二次北援,但刚到舒城,就兵败折回。此后,太平军主力既要对付围困天京的江南、江北大营,又要分兵于西战场与湘军激战,故再无能力组织北伐援军,实际上等于放弃了北伐部队。
靖港激战
咸丰四年(1854)四月,太平军在湖南靖港大败湘军。是年正月,太平军西征进入湖南,连克岳州、湘阴,二月初九日攻克靖港,旋取宁乡。曾国藩率湘军反扑,太平军在宁乡、靖港作战失利,撤回湖北。湘军乘势攻势攻陷岳州,准备兼程东下,援救武昌,太平军重新集结兵力组织反攻,再度挺进湖南。三月初十日,太平军重占岳州,二十五日击败湘军水陆师,再克靖港,且以林绍璋部间道取湘潭,拟南北夹攻长沙。曾国藩为解长沙之危,派兵反扑湘潭,并亲自率领水师战船四十只,陆师八百人于四月初二日进攻靖港。太平军以猛烈炮火轰击湘军水师。曾国藩以水急风利,派人于两岸以缆绳牵舟缓行。太平军出队歼其牵缆之人,复以小划艇二百余只进逼敌船,乘风纵火,大败湘军水师,焚其战船之一。陆路湘军亦被太平军击溃。曾国藩损兵折将,愧恨交加,在靖港对岸铜官渚投水寻死,为其手下所救。
湘潭激战
咸丰四年(1854)四月,太平军西征军队在湖南湘潭为湘军所败。先是,三月初十日,西征军再克岳州。二十七日,林绍璋率部间道攻取湘潭,拟南北夹攻长沙,曾国藩于二十八日派副将塔齐布率湘军陆师进犯湘潭,复以湘军水师总统褚汝航率炮船助战,所用大炮为英、美洋铁炮,远校土炮精利。四月初一日,湘军水陆并进,猛攻湘潭。太平军主将林绍璋指挥不当,内部不和,水师系临时以民船组成,战斗力较弱,致使作战失利。初三、初四两日,太平军陆路、水师接连受挫,初五日被迫自湘潭撤退,是役太平军前后水陆十战皆败,阵亡万余人,溃散亦以万计,船只被毁者近两千艘。林绍璋因此被革职,久未起用。湘潭之战后,太平军再次撤出湖南。湘军则长驱东下,直犯江西九江。从此太平军不得不以重兵对付湘军,不能再行支援北伐。
英、美、法开始第一次“修约”活动
咸丰四年(1854)四月,英国驻华公使包令,联合法国公使布尔布隆、美国公使麦莲到达广州,借口《望厦条约》中有关于十二年后变通贸易条款之规定,根据“最惠国待遇”,今《南京条约》已届满十二年,应予修改,故致函清办理外交事务大臣、两广总督叶名琛,全面提出修约要求,主要内容有: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废除进出口货物子口税,外国公使驻京。另外,美国公使提出:要在长江流域及其支流的任何口岸城市及港湾进行贸易,美国人可以进入中国内地任何地区贸易、传教、居住,并取得租赁、建筑的自由;法使除提出类似要求外,还要求释放非法潜入陕西从事间谍活动而被捕的法国传教士。显然,这些修约内容,早已远远超出对某些贸易条款“稍有变通”范围,而是企图再次强加给清政府一个比《南京条约》等更为广泛的不平等条约。对此,叶名琛当然不敢冒然答复,只得采取拒不接见,避不回答的办法。五月,包令与麦莲到昆山面见两江总督怡良,采取威逼利诱手段,再次提出修约要求,并扬言要到天津办理交涉。怡良仍采取敷衍办法,借口办理外交为两广总督职责,要他们回广州商办。七月,英、法、美三国公使串通一气,又一次向叶名琛要求修约。叶名琛仍抱着“接触愈少,麻烦愈小”的宗旨不予接见,并向咸丰帝建议,对付外国人的办法,“惟有相机开导,设法羁縻”。三国公使再次广州碰壁后,八月回到上海,利用江苏巡抚吉尔杭阿劝咸丰帝“允其所请”,未被采纳。九月,英、美公使率兵船北上大沽口,要求到天津修约。清政府深恐侵略者借机寻衅,不愿在近畿重地谈判,乃派长芦盐政文谦与前任长芦盐政崇伦前往听取英、美公使意见,要求他们仍回广州交涉。英、美公使提出了更为广泛的修约要求,并以修约不成,即要发动战争相威胁。最后,咸丰帝仅同意减免外商所欠上海关税和广东茶税,其余一概不准。侵略者虽欲以武力达到目的,终因兵力不足,未敢妄动,只得于十月南返。第一次“修约”活动宣告失败。
外国人控制上海海关
咸丰四年(1854)六月,上海海关落入外国人掌握之中。先是,咸丰三年八月,上海小刀会起义捣毁上海海关。外国侵略者借口代征税金,于八月初七日夺取上海海关管理权。次年六月初五日,清上海道吴健彰与英、法、美三国领事商定《上海海关章程》。根据这一协定,六月十八日,由英、法、美三国领事分别推举英国人威妥玛、法国人斯密司和美国人卡尔为委员,正式成立“上海海关税务管理委员会”,由威妥玛总负责。咸丰八年威妥玛去职,由曾任英国驻上海领事馆职员的李泰国接任。
第二次田家镇激战
咸丰四年(1854)十月,太平军西征部队在湖北田家镇与湘军大战失利,损失严重。是年八月,太平军石凤魁、黄再兴部自武昌撤出,退守田家镇,与奉命来援的秦日纲部汇合,自田家镇至蕲州,沿长江北岸建土城四十里,又从田家镇横跨半壁山江面安设铁锁,并于半壁山上建营垒五座,引水为濠,严密布防。十月,湘军大举来来犯,攻势甚猛。初四日,秦日纲与湘军道员罗泽南、知州李续宾部大战于半壁山,先胜后败,伤亡数千。适韦志俊、石镇仑、韦以德等千余将士战死,被迫退回。十月十三日,参将杨载福、同知彭玉麟所部湘军水师以烘炉大斧斫断拦江铁锁,自江面进攻太平军水师。太平军水师败走武穴。湘军随后追杀,水师于江面纵火,陆师在南岸助攻,烧毁太平军船只约三千号。十四日晨,秦日纲、韦志俊等率部自田家镇东向退至黄海。
沙俄穆拉维约夫武装航行黑龙江
咸丰四年至咸丰七年(1854-1857),穆拉维约夫不顾清政府抗议,先后四次派遣船只,运载大批侵略军非法闯入黑龙江。道光二十七年八月,沙皇尼古拉一世任命狂热的扩张主义分子穆拉维约夫为东西伯利亚的总督,授意其放手侵占中国黑龙江地区。咸丰三年十月底,穆拉维约夫根据驻北京的俄国东正教大祭司巴拉第提供的关于中国事态的详细情报,制定了旨在侵占黑龙江北岸的所谓武装“航行”黑龙江计划,即利用清政府忙于镇压太平天国,东北边境兵少粮缺,各路无防之机,开辟黑龙江航线。沙俄政府特别传言批准了穆拉维约夫这一计划,并授权其与中国谈判中俄东段边界问题。咸丰四年四月三十日,穆拉维约夫第一次派遣船只非法在黑龙江上武装航行。咸丰六年十二月,沙俄悍然宣布成立以庙街为中心的所谓“滨海省”,明目张胆地将黑龙江下游划入该省辖区。咸丰七年闰五月十六日,穆拉维约夫又发布命令,宣布在黑龙江北岸建立“阿穆尔防线”,将这一地区分别置于该防线的第一、第二军分区控制之下。到咸丰七年十一月,沙俄在黑龙江北岸从上游到中下游建立起许多军人“村屯”,派兵把守,并让俄国人“移民”屯垦,企图在军事强占的情况下,造成既成事实,胁迫清政府认可,达到其侵占黑龙江流域的目的。
湖口、九江激战
咸丰四年(1854)十一月至十二月,石达开等率太平军在湖口、九江一带大败湘军,挽救了西部战场危局。第二次田家镇之战后,太平军西征部队损失严重,被迫撤退,湘军步步紧逼,猛扑九江,西征形势危急。咸丰四年十一月,太平天国成立西征指挥部,派翼王石达开及胡以晃等自安庆赶到湖口主持战事,罗大纲自饶州领兵来湖口协防,青年骁将陈玉成也从江北赶至九江助林启容守城。与此同时,曾国藩亲临前线督战指挥,以悍将塔齐布、罗泽南等联合湖北按察使胡林翼会攻九江,派水师扑向湖口,扬言要“肃清江面,直捣金陵”。石达开到达湖口后,亲自领军守御东岸县城,坚壁高垒,严密防堵。每夜派小船下放纵火,并不断施放火箭火毯,掠扰湘军水师。十一月十二日,湘军以轻便快船一百二十余艘冲入鄱阳湖内,石达开立即堵塞湖口水卡,断其出路。是夜,石达开派小船袭击湘军停于江面上的快蟹等大船,两岸太平军以火箭、喷筒协助,共烧毁湘军船只四十余只,其余退往九江。十二月十五日夜,林启容自九江、罗大纲从小池口南北两岸现时发起反攻,焚毁敌船百余号,湘军水师大乱,“辎重丧失,不复成军”。石达开、罗大纲等以轻舟逆流而行,直取曾国藩座船,曾国藩惊骇至极,再次投水寻死,复为手下所救,仓荒逃往南昌。是役扭转了西征战场形势。为太平军三克武昌创造了条件。
贵州杨元保起义
咸丰四年(1854)正月,贵州独山布依族农民在杨元保率领下举行武装起义,揭开了太平天国时期贵州各族人民起义的序幕。杨元保原籍广西,贫苦农民出身,参加过李沅发领导的天地会组织,后移居贵州独山州播让村。因其父带头抗捐被捕,惨死狱中,遂领导当地布依族农民起义反清。数日之间,起义军即发展到数千人。除布依族外,水族、苗族、汉族农民及手工业者也纷纷加入起义队伍。驻守独山州的清军前来镇压,为起义军所败,整个黔南为之震动。贵州巡抚蒋霨远闻讯,急派官军数千前来围剿。杨元保率起义军奋起抵抗,连败官军。二月,起义军围攻独山州城,遭清军内外夹击,战斗失利,被迫退回播让等山寨固守。三月,复撤至广西边境,杨元保被俘,被解送贵阳,四月在贵阳遇害。起义失败。
湘军成立
咸丰四年(1854)正月,曾国藩建立一支新式团练武装――湘军,在镇压太平天国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太平天国的兴发、发展与壮大,清王朝统治陷入危机。作为其主要统治支柱的八旗兵和绿营兵,在强大的太平军面前,显得腐朽不堪,“文武以避贼为固然,士卒以逃死为长策。”面对这一现实,清朝最高经济者不得不将挽救危机的希望寄托在曾于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中起过重要作用的地方团练武装身上。咸丰二年七月,太平军进攻长沙,咸丰帝特命陈孚恩帮办江西团练防堵事宜;十二月,太平军进攻武昌前夕,复命湖南在籍侍郎曾国藩帮同办理湖南团练乡民、搜查“土匪”诸事务;咸丰三年正月、二月间,又于南北十省中先后任命四十多位在籍大官僚为督办团练大臣。但是,这班大官僚大多昏庸之辈,所办团练往往成效甚微,只有曾国藩脱颖而出,靠练湘军起家成为挽救清王朝统治危机的“中兴名臣”。咸丰四年正月初一日,曾国藩从湘乡赶到长沙,开始筹练湘军。他深悉绿营中普遍存在的“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兵、将腐朽,不堪一击的种种弊端,故所练湘军依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所创“戚家军”为模式,以家族、乡土、师生关系为纽带,网罗了一批文人士子作为将领。所有勇壮皆由各营营官自行招募,只服从营官一人,各营编列番号,互不统属,直接受曾国藩指挥。其陆师每营五百人,下分四哨,第哨八队,火器刀矛各半;水师每营四百余人,配有快蟹、长龙、舢板等船二十一艘,后增至勇壮五百余人,船三十艘。整个湘军从上至下彩层层相依、各对其上级负责的办法,由曾国藩指定统领,统领自选营官,营官自哨官,哨官自选什长,从而开创近代军阀制度“兵为将有”之先河,成为清代兵制一大变革。曾国藩以封建纲常伦理思想武装湘军,各级军官主要从文士中选拔,以儒教治军,同时还告别重视新式火器的运用,从外洋购置大批枪炮,用以装备湘军。因此,这只新组建的军队战斗力较已往的八旗兵和绿营兵强出甚多。咸古四年正月二十八日,湘军初步建成,计陆师十三营六千五百人,水师十营五千人,加上夫役、工匠等后备人员共一万七千余人(后逐渐扩大到十三万余人)。出征前,曾国藩发表《讨粤匪檄》,攻击太平天国崇奉洋教、杀人放火、荼毒生灵、毁坏纲常名教。他以封建卫道士自居,打出维护儒家传统的旗帜,故具有很大影响与号召力,成为太平天国的死敌。
张继庚案件发
咸丰四年(1854)二月,太平天国天京发生张继庚阴谋破坏案件。张继庚,字炳垣,江苏南京人,清朝禀生。咸丰二年秋,太平军进攻长沙时,曾随湖南布政使潘铎缒入长沙城,抗拒太平军。解围后,张继庚返回南京,协助清兵筹划城防。并募勇千余人助守城池。太平军攻克南京后,张继庚混入韦昌辉典衙内教书,化名叶知法(或作芝发、知发、子法),暗纠同伙,密盟谋叛。曾挑拨太平军湖南籍水营士兵与杨秀清亲兵互斗,并使人出城约清江南大营攻城。后虽因阴谋泄漏而破产,但张继庚因用化名而漏网。继与混入织营为总制的原南京监生吴复成合谋,煽惑水西门等处将士与杨秀清亲兵及织营人员约六七千人入盟。咸丰四年二月,师帅张沛泽发觉其阴谋活动,将张继庚逮捕,吴复成逃脱。张继庚被捕后诬陷太平军中两广、两湖籍将士为同谋,致使数十人无端遇害。咸丰五年,张继庚被杀。
广东何禄起义
咸丰四年(1854)五月,广东东莞天地会首领何禄聚众起义。何禄也称何六,广东顺德人,天地人首领。曾加入太平军。咸丰三年奉洪秀全之命回广东进行革命活动。次年五月,何禄在广东东莞石龙墟率天地会会众起义反清,拉开两广天地会起义的序幕。何禄起事后,广东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响应。东江一带东莞、惠州、增城、博罗等地起义军皆推何禄为首领,率起义军参加广州围城之战,后继续活动于东莞一带。咸丰五年,两广总督叶名琛派官军前来镇压,起义军作战不利,何禄率众北上入湘南,相继占领郴州、桂阳、茶陵、永兴、酃县等地,以郴州为基地,与当地天地会起义军肖元发、焦玉晶、许月桂等部结合,共同抗击清军。咸丰六年,为湖南巡抚骆秉章所部王鑫、刘长佑等击败,两万余人牺牲,何禄于郴州毛栗墟被捕遇害。
陈开、李文茂起义
咸丰四年(1854)六月,广东天地会首领陈开、李文茂等起义反清。陈开、广东佛山人,驾船为业。该年六月十一日,陈开在广东南海县佛山镇率天地会会众举起义旗,建号“大宁国”,自称“军师”,“大王”,起义军号称十万,占据佛山。李文茂,广东鹤山人,原系粤剧艺人,早年加入天地会。陈开起义后,李文茂在广州北郊佛岭寺聚众响应,与陈开部汇合,起义军蓄发易服,头裹红巾,故有“红巾军”之称。旬日之间,连陷数十州县,使省城广州陷入“势孤援绝”境地。六月十九日,起义军围攻广州城。两广总督叶名琛纠集地方豪绅组织团练,并勾结外国侵略者进行抗拒。他先后从东莞、香山、新会、潮汕等地调练勇数万人到广州协助守城,又倚仗英、美、法等国船只运送援兵、粮食、武器等入广州城。起义军围攻广州达五月之久,未能攻克,于当年十一月底被迫撤退。叶名琛残杀起义群众,先后达十数万人之多。咸丰五年夏,陈开、李文茂会同广西天地会首领梁培友等率众四万余人,乘船千余艘,自广东肇庆出发,沿江西征,一路攻梧州,破藤县,经平南围攻浔州,于八月十七日攻克浔州府城。起义军在浔州建立革命政权“大成国”,改浔州为“秀京”,用“洪德”纪年。陈开称“镇南王”,设官分职,征收赋税,铸造“洪德通宝”。以李文茂为陆路总管,梁培友为水路总管,领兵先后攻克贵县、武宣、象州、平南等地。咸丰六年十月,陈开、李文茂、梁培友在梧州会师,决定陈开改称“平浔王”,驻浔州;梁培友称“平南王”,驻平南;区润称“平西王”,梁昌称“定北王”,分驻大湟江;李文茂称“平靖王”。广西巡抚劳崇光向湖南巡抚骆秉章求援,骆秉章先后派蒋益澧、刘长佑等率湘军大举入桂镇压起义军。咸丰七年,梁培友在廖洞堡阵亡。次年梁昌被俘牺牲。咸丰九年李文茂在庆远深山中病逝。区润在浔州病逝,咸丰十一年七月,广西按察使蒋益澧攻陷浔州,陈开被俘牺牲,大成国败亡。
贵州黄兵起义
咸丰四年(1854),贵州桐梓爆发“黄兵”起义。起义领袖是杨凤、陈寿、李时荣等。起义军皆以黄巾包头,自称“黄兵”,攻占黔北桐梓、仁怀一带。云贵总督罗绕典闻报,率军前来镇压。起义军南退余庆,在龙溪与官军作战失利,杨凤被俘牺牲。余部在邹辰保率领下继续斗争。咸丰九年被清军剿灭。
贵州斋教起义
咸丰四年(1854)八月,贵州桐梓一带爆发杨隆喜、舒裁缝等人领导的斋教起义。斋教又称“老官斋教”,系由明教演变而来的秘密宗教组织,崇奉弥勒佛,以“天国普有”为宗旨,与白莲教联系密切,素有反清传统。杨隆喜又名杨应龙,桐梓溱里九坝人,斋教首领。他利用斋教号召群众,聚集力量,密谋起事。舒裁缝为遵义大溪里芝麻坪人,以裁缝为业,走遍滇、黔,曾参加过咸丰四年初杨元保起义,失败后潜回家乡,与杨隆喜结为密友。八月初,杨隆喜、舒裁缝等人在九坝聚集斋教教众及贫苦农民千余人,攻占桐梓县城。建立起义政权,以杨隆喜为都督大元帅,建号“江汉元年”,并发布檄文,痛斥满清暴政,申明起义宗旨,受到当地各族群众的支持。起义军横扫黔北,势力达于黔、川边境。清廷急调黔、滇、川三省军队前往围剿。十二月中旬,川军攻陷起义军后方九坝、桐梓;下旬,滇军与黔军侵占了起义军主要据点遵义雷台山。杨隆喜率部退往黔西安底、都匀一带,二三月间战败自杀。五月,舒裁缝也被清军捕杀,余部溃散。起义失败。
上海小刀会北门激战
咸丰四年(1854)十一月十八日,上海小刀会起义军在上海县北门一带重创法国侵略者及清朝官军,史称“北门之战”。是日晨,法军舰队司令辣厄尔联合清军向上海县城发动进攻,炮击北门城墙。在舰队炮火掩护下,约二百五十名法军攻入县城。小刀会起义军在潘启亮等指挥下奋起迎战,他们隐蔽在高大建筑物中间向法军射击,击毙法军多名,迫使其退出县城。法军退出后,清军随后涌入。潘启亮率起义军冲出建筑物,与清军肉搏,将其赶至城墙边缘,纷纷滚下城墙。是役,小刀会起义军共毙伤法军军官四名,士兵约六十名;清军二千余名。
【外国大事记】
1月23日(十二月二十五日)沙皇尼古拉一世批准东西伯利亚总督提出的“武装航行黑龙江”计划。
【清代诗词】
秣陵怀古
作者:纳兰性德 朝代:清代
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树晚萧萧。
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