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千二百五十四年,公元1254年,农历甲寅(虎)年,天干五行属木。 南宋[宝祐]二年 大理[天定]三年 蒙古[宪宗]四年 越南[元丰]四年,[元丰]元年 日本[建长]六年
公元一千二百五十四年
【宝祐(1253年-1258年)】,宋朝.南宋,第十四任.理宗赵昀,第六个年号,宋朝政权第五十个年号。
蒙古,第四任大汗,元宪宗.孛儿只斤·蒙哥,统治时间:1251-1259年,
后大理国,第二十二任,向义天定贤王段兴智.天定三年(1252-1254年) 亡于蒙古。【1254年,大理国被大蒙古国所灭,原大理国君段兴智被任命为大理世袭总管】
陈朝(越南)也称“安南国”第一任,太宗.陈煚,[元丰]四年
日本[建长]六年
后大理国【世袭总管】段兴智,1254—1261年)(向义天定贤王)
西吴(西夏),小政权的首领叫做“西吴王”((西吴又名拉堆绛)),实际也就是“西夏王”的称号。明朝成化年间亡。】
东辽,(1213-1269年)
东辽,4,辽王-耶律收国奴,1238~1259年
东辽,5,辽王-耶律古乃,1259~1269年
自杞国,(1100~1260年)
第六位君主【六】郍句,年号:?,,在位21年,1240~1260年
陈朝(越南)也称“安南国”(1225-1400年)。
古格(西藏阿里),,【814/842年--1630年.国灭】
王氏高丽,(918-1392年),1392年被朝鲜王朝取代。历经34代君主,共475年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明圣安孝皇帝宝祐二年(蒙古宪宗四年)
春,正月,乙亥朔。蒙古城利州、阆州。自是蒙古兵且耕且守,蜀土不可复矣。
乙未,帝谕辅臣曰:“李曾伯报北兵攻利州,筑城已就,不可坐视。”谢方叔对曰:“当令余晦御之。”
潭州及湘潭县民陈克良孝行闻,诏旌其闾。
蒙古皇弟呼必赉还京兆,以姚枢为京兆劝农使,教民耕植。
二月,甲辰朔,太常釐正秦桧谥,帝因谕辅臣曰:“谥‘缪很’可也。”
乙己,诏:“二广吏多贪黩,以去天远而民无告也。吏部考核尝仕广而以贪黩免者,勿令再任。著为令。”
余晦遗都统甘闰以兵数万城蜀要地紫金山,蒙古汪德臣选精卒衔枚夜进,大破之,闰仅以身免,城遂为蒙古所据。
蒙古侵合州、广安军,守臣王坚、曹世雄等败之。
三月,戊寅,申严本路人不许授诸司属官,其已注授者并改授。
壬午,王元善自北归。元善凡三使蒙古,留七年,至是始归。
戊子,诏蠲江淮州军今年二税。
己丑,录襄城捍御功,高达、王登、程大元、李和各进职、增秩,馀补转有差。
辛丑,帝谕辅臣曰:“谢奕修服除,且以郡予之。”谢方叔曰:“年来戚里予郡太多,祖宗时高官者必换右,盖有深意。”帝曰:“戚里正卿以上即换右班,此典故也。”
是春,蜀中旱。蒙古诸将以嘉陵漕舟水涩,欲弃益昌去,汪德臣曰:“国家以蜀事付我,有死而已,奈何弃之?尽杀所乘马飨士,袭嘉川,得粮二千馀石。云顶山戍将吕运将兵五千邀战;即陈擒之,复得粮五千馀石。既而鱼关、金牛水陆远偕至,屯田麦亦登,食用遂给。
夏,四月,辛亥,诏:“边兵颇贫,闻边上多有闲田,择其田之近便依险者,分给军人以耕。”
庚申,帝问辅臣外间所闻,谢方叔对曰:“外论皆以谢堂兼江西提举,恐自此外戚缘例者多矣。”
乙丑,以徐清叟知枢密院兼参知政事,董槐参知政事。
六月,壬寅朔,罢临平镇税。
戊申,殿中侍御史吴燧,承宰相风指,论故蜀帅余玠聚敛罔利,玠死,其子如孙,一空帑庾之积而东,宜簿录其财以为蜀用诏责如孙输以助蜀。
甲寅,帝谕辅臣:“蜀事宜早区处。”谢方叔曰:“向来亦有京阃兼制者。”帝曰:“此不可缓。”以李曾伯为资政殿学士,依旧节制四川。以贾似道同知枢密院事,职任依旧。
丙辰,帝谕辅臣曰:“利州王佐,坚守孤垒,屡挫敌锋,其忠可嘉。”谢方叔曰:“此城正介宝峰、苦竹隘间。佐以忠自奋,南永忠薄其城下,佐骂击之,永忠流涕而退,真忠臣也!诏王佐更进一官。
先是南永忠守隆庆,率其属以城降蒙古,教授郑炳孙先缢死其妻女,乃朝服自经。癸亥,赠炳孙朝奉郎、直秘阁,访其子官之。
录行在系囚。
余晦在四川,兵屡败,边事日亟。戊辰,诏晦赴行在。
蠲利、阆、隆庆、潼川、绵州赋役。
闰月,壬申,董槐抗疏:“蜀事孔棘,已犯临战易将之戒,此臣子见危致命之日也。而上下牵制,曾未有出身当此任者。愿假臣宣抚之名,置司夔门,以通荆、蜀之气脉。”帝优诏答曰:“士大夫以议论求胜者多,以事功自勉者少,朕为世道人才忧之。卿深念蜀事,慨然请行,足见忠壮。然经理西事,当在庙堂,更宜勉竭谋猷,以副委任。”
以蒲择之为军器监丞,暂充四川制置权司职事。
甲戌,命包恢为浙西提点刑狱,招捕荻浦盐寇。
壬午,以李曾伯为四川宣抚使兼荆湖制置大使。诏:“四川事力愈单,须合荆阃乃可运掉,宜趣李曾伯进司夔路。”
己亥,罢江湾浮盐局。
秋,七月,己巳,蠲四川近边州郡税赋三年。
丁未,帝谕辅臣曰:“闻云南力备蒙古,果能自立乎?”谢方叔曰:“广右所传,虽未得实,不容不严其备。”
蒙古乌兰哈达攻乌蛮,次罗部府,蛮酋高升拒战,大破之,进至其所都押赤城。城际滇池,三面皆水,既险且坚,选骁勇以砲摧其北门,纵火焚之,皆不克。乃大震鼓钲,进而作,作而止,使不知所为,如是者七日,伺其困乏,夜五鼓,遣其子阿珠潜师跃人乱斫之,遂大溃,至昆泽,擒其国王段智兴。馀众依阻山谷,分命裨将掩袭,约三日,卷而内向。及围合,阿珠引善射者二百骑四面进击,乌兰哈达陷阵鏖战,又攻纤寨,拔之。至乾德格城,乌兰哈达病,委军事于阿珠,环城立砲,以草填堑。众军始集,阿珠先率所部搏战城下,遂破其城。
己酉,诏以思、播两州连年捍御,其守臣田应寅、杨文各进一秩。
同知枢密院事、两淮制置大使贾似道,乞照陈韡出使湖南例,以行府为名;从之。
甲寅,赐贾涉谥忠肃,以似道进用故也。
壬戌,以湖北安抚、知峡州吕文德总统江陵、汉阳、归、峡、襄、郢军马事,暂置司公安,上下应援。
八月,辛未朔,帝谕辅臣曰:“江塘事毕,闻军中科军人草荐,不容不还其直。”谢方叔曰:“此见陛下之不遗微小也。”
癸酉,诏以前知阆州兼利州安抚王惟忠付大理狱。惟忠与余晦俱庆元人,晦之帅蜀也,惟忠心轻之,呼其小字曰:“余再五来也。”晦闻,恚甚,及召还,诬奏惟忠潜通蒙古,使其党丁大全、陈大方劾之;朝议亦以此掩误用余晦之失,遂下大理。大方为勘官,煅炼成狱,籍其家。
癸未,董槐言:“迩者陛下察贡献之无艺,虑并缘之害民,申饬内司,诸有以田及木献者勿纳,此可以弭灾召和。帝曰:“自今修造买木,仍付两司。”
癸巳,谢方叔等上《七朝经武要略》、《中兴四朝志传》、《理宗玉牒》、《日历》、《会要》。
丁酉,醴泉观使赵葵上疏言:“臣昨辞相位,退居长沙。今蜀事孔艰,思报恩纪,乞申溧阳居止之命,庶便驱策。”帝奖其忠,命趣装过溧阳,以便咨访。
九月,甲辰,以久雨,出封桩库十八界楮币三十万赈三衙诸军。
己酉,朝献景灵宫。庚戌,飨于太庙。辛亥,大飨于明堂,大赦。
乙卯,荻浦寇平,宪臣包恢进二秩,升直龙图阁;都统刘达授阁门使,带遥郡。
己未,以尤棛为端明殿学士、提举秘书省兼侍讲、提纲史事。
癸亥,诏以是灵宫恭谢毕,诣西太乙宫,起居郎牟子才谏而止。
丁卯,太白昼见。
冬,十月,庚午朔,谢方叔等进《宝祐编类吏部七司续降条令》,各进一秩。
癸酉,诏:“皇子永嘉郡王禥进封忠王。”
辛卯,诏:“李曾伯进司重庆,其京湖职事,令吕文德主之。”
甲午,斩王惟忠于都市,血上流而色不变,且语陈大方曰:“吾死,诉于天帝!”未几,大方暴卒。
丁酉,诏夺余玠资政殿学士职名及余晦刑部侍郎告命。
十一月,庚子朔,以皇子忠王禥加寇礼,命从臣诣景灵宫奏告天地、祖宗。
壬寅,日南至,御文德殿,行皇子忠王禥冠礼,赐字邦寿。
丁未,蒙古城光化旧治。
丙辰,帝问光化事体,谢方叔言:“增筑光化,在江汉之北,欲以温和守光化,令在鬲奴堡对江与之相持。均州据光化上流,已令增兵为备。”诏温和知光化军。
牟子才上言:“首蜀尾吴,几二万里。今两淮惟贾似道,荆、蜀惟李曾伯,二人而已,可为寒心!宜于合肥别立淮西制置司,江淮别立荆湖制置司,且于涟、楚、光、黄、均、房、巴、阆、绵、剑要害之郡,或增城,或增戍,以守之。”贾似道闻之,怒曰:“是欲削吾地也!”
蒙古皇弟呼必赉以廉希宪为京兆宣抚使。希宪笃好经史,手不释卷,少入侍呼必赉。一日,方读《孟子》,闻召,因怀以进,呼必赉问其说,希宪以性善、义利、仁暴之旨对,呼必赉善之,目为廉孟子。希宪尝与诸贵臣校射,连发三中,众惊曰:“文武才也!”呼必赉自大理还,于京兆分地置宣抚司,命希宪为使。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戎、羌,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间利害,抑强扶弱,摘伏摧奸,境内大安。
十二月,己巳朔,殿中侍御史吴燧言:“州县财赋,版籍不明,近行经界,既已中辍,请令州郡下属县排定保甲,行自实法。”庚午,诏:“先行于两浙、江东、西、湖南州军。”
丁丑,诏:“蒲择之以元职兼四川宣抚司判官。”
辛巳,诏:“户部支诸军雪寒钱,出戍之家倍给。”
癸未,雷。
枢密院言:“知利州王佐申叛臣南永忠部下官兵周德荣,能守正效忠,密约统制段元鉴入隘解围,为南永忠执缚屠割,抗声詈骂而死。”诏:“周德荣特赠七秩,仍立庙,官其子。”
己丑,诏:“安西堡解围,其将士褒赏外,令宣司下隆庆守臣段元鉴,应官民曾资给战士或屈身助守御者,并保明推赏,仍普犒在城居民一次,免租赋五年。”
是岁,均州总管孙嗣遣人赉蜡书降于蒙古。
蒙古主命大臣求可以慎固封守、闲于将略者,擢史枢征行万广,配以真定、相、卫、怀、孟诸军,驻唐、邓。枢,天倪子也。
蒙古张柔,以连岁勤兵,两淮艰于粮运,奏请据亳之利。蒙古主乃诏柔镇亳州,率山前八军城之。柔又以涡水北浅隘不可舟,军既病涉,曹、濮、魏、博,粟皆不至,乃筑甬路,自亳抵汴,堤百二十里,流深而不可筑,复为桥十五,或广八十尺,横以二堡戍之。
[宋代] 郊庙朝会歌辞
乐哉帝居,逝留无常。尔信我宅,尔中我乡。
乃眷兹土,于赫君王。翩然下来,去未遽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