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蜀~东晋后期谯纵建立的割据政权(405年—413年)
谯蜀政权
【基本信息】
中文名:谯蜀
简称:蜀
首都:成都
创建人:谯纵
国家领袖:谯纵
主要城市:汉中、巴州
官方语言:汉语
货币:通宝
主要民族:汉人
国土面积:31.6万平方公里(405年)
时间范围:405年~413年
概述
谯蜀(公元405年—公元413年),是东晋后期由汉人谯纵所建立的一个割据政权,历史上通常称之为谯蜀,同时也被称为后蜀或西蜀。其治理范围主要涵盖了四川盆地的大部分区域。 由于蜀地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它掌控着通往南朝的门户。一旦失去对蜀地的控制权,就如同门户大开,将在战略上陷入极为不利的局面。因此,在谯蜀立国的九年时间里,战乱频仍,局势动荡不安。到了公元413年,东晋军队成功攻入成都,谯纵选择自杀,至此谯蜀政权宣告灭亡。
【国号来源】
公元405年,谯纵建立自己的政权,并自立为成都王。到了公元409年,后秦天王姚兴册封谯纵为蜀王。为了与之前割据蜀地的成汉政权相区分,历史上将成汉称为“前蜀”,而谯纵所建立的政权则被称为“后蜀”。这一命名方式不仅清晰地反映了两个政权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也便于后人对这一段复杂历史时期的梳理和研究。
【历史脉络】
谯纵割据
义熙元年(405年),东晋桓玄篡位不久便告失败。当时,益州刺史毛璩奉命派遣谯纵率领诸县氐族士兵,沿涪江东下,前往江陵征讨桓玄的侄子桓振。谯纵,巴西南充人,其祖父为谯献之。当时,谯纵在军中担任参军一职,他个性一向和蔼谨慎,深得人心。 然而,蜀地士兵普遍不愿离乡远征。在这种情况下,侯晖、杨昧发动兵变,以武力逼迫谯纵反叛,并推举他为首领。随后,谯纵率兵攻占涪城,击杀毛璩的弟弟毛瑾。借此机会,谯纵自称梁、秦二州刺史,率军向西南方向进发,直指成都。 消息传来,毛璩闻变后,立即从略城徒步赶回成都,紧急部署防御。他命令参军王琼带领三千兵马前去讨伐谯纵,又令弟弟毛瑗率领四千兵马作为后续支援。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谯纵派遣自己的弟弟谯明子以及侯晖领兵迎战。 两军在广汉展开激战。侯晖战败退守绵竹,而谯纵则命令谯明子在沿途设下双重伏兵,等待王琼的到来。当王琼进入埋伏圈时,才发现自己中了敌人的圈套,陷入重围之中。直到毛瑗的援军赶到,才勉强杀出一条血路。但此时部队已经伤亡惨重,无力再战,只能退回成都。
谯纵乘胜追击,兵临成都城下。益州营户李腾打开城门迎接谯纵的军队入城。谯纵随即下令处死毛璩、王琼、毛瑗等人,并自立为成都王。他任命堂弟谯洪为益州刺史,亲弟弟谯明子为巴州刺史兼镇东将军,率兵驻扎白帝城,以防备东晋军队的进攻。 四川地区自此脱离东晋独立。这一局势不仅关系到南朝的安危,也使得东晋主政者无法容忍这样的局面长期存在。然而,四川自身难以单独抵御东晋的大规模讨伐,为了维持政权,谯纵不得不寻求与北方政权的合作。对于北朝而言,若能不费一兵一卒便控制四川,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但其最终目的,却是希望通过占据四川,顺流而下,进而威胁甚至攻打南朝。这正是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也是后蜀政权在短短九年间战火连绵、战事频仍的根本原因所在。
战乱频仍
战乱频仍的时期总是充满着各种波折与变故。公元406年,当时的益州刺史司马荣期成功攻破了白帝城,并且击败了谯明子。紧接着,龙骧将军毛修之联合司马荣期率领晋军进攻后蜀,然而当他们行进至宕渠时,由于内部出现变乱,最终不得不撤退。 到了公元407年,毛修之与汉嘉太守冯迁会师,共同讨伐叛乱者杨承祖,并将其击杀。随后,他们计划继续进军讨伐谯纵,但因为益州刺史鲍陋的反对,这一行动未能成行。
公元408年,襄城太守刘敬宣受命于刘裕,带领五千兵马攻打后蜀。同年秋七月,部队进入三峡区域,其中巴东太守率两千人走外水,而刘敬宣则和鲍陋、文处茂、时延祖等人率领主力从垫江沿着内水推进,一路战斗直至黄虎,距离成都仅剩五百里。在此期间,后秦姚兴派遣平西将军姚赏以及南梁州刺史王敏率领两万援军加入战局;同时,谯纵也派出辅国将军谯道福驻守险要之地进行死守。双方僵持达六十多天,晋军因粮草耗尽且疫病流行,损失惨重,最后只能撤军。 公元409年,谯纵向后秦姚兴称臣,姚兴随即封谯纵为大都督、相国、蜀王,并赐予九锡以示尊崇。 到了公元410年,谯纵任命桓谦为荆州刺史,谯道福为梁州刺史,集结两万大军进攻东晋的荆州地区。后秦姚兴命令前将军苟林率领骑兵前来支援,并且联络东面起义军首领卢循协同作战。在这场战役中,谯道福攻克巴东,斩杀了晋军守将时延祖等人。桓谦则率兵进入荆州,召集旧部,聚集起两万多兵力,在江陵西北的枝江驻扎下来。另一方面,苟林的骑兵在寻阳打败了前来救援建康的司马镇之,进而推进到江陵东南的江津。
此时,晋军的荆州江陵面临着两面夹击的困境,而晋朝首都建康又遭遇卢循的攻击,既无援兵可用,信息传递也完全中断。更糟糕的是,守护嘉陵江的荆州将士们也在考虑另投他主,整个局势对晋军极为不利。 关键时刻,守卫嘉陵江的刘道规稳定军心,他对众将士表明:“我所率领的文武将士足以应对当前局面,若有人想要离去,我绝不阻拦。”此言一出,反而无人选择离开。恰在此时,雍州刺史鲁宗之率领数千人马从襄阳南下援助江陵。尽管有人怀疑鲁宗之另有图谋,但刘道规则亲自单骑前往会面,并将守卫江陵的重任托付给他。随后,刘道规指挥全军首先对西北方向的桓谦发起攻击,迅速击败了桓谦的军队,回师后又战胜了苟林,取得了这场反击战的全面胜利。经过这次失败,谯纵再无力向东晋发动进攻,后蜀政权也因此迅速走向衰亡。
谯蜀灭亡
412年成为了东晋王朝一个关键的转折点。这一年,权臣刘裕开始筹划一场重要的军事行动——攻取蜀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任命西阳太守朱龄石为益州刺史,并率领宁朔将军臧熹、河间太守蒯恩以及下邳太守刘钟等将领,集结了两万精锐之师,正式拉开征伐谯蜀的序幕。 在出征之前,刘裕与朱龄石深入总结了前次刘敬宣率军进攻蜀地时因走内水而陷入僵持的失败教训。经过深思熟虑,他们制定了一项全新的战略方针:通过佯动诱使蜀军主力布防于内水,而我方主力则从外水快速推进,力求速战速决。为了确保计划的保密性,防止消息过早泄露,让蜀人察觉虚实,刘裕特意准备了一个锦函,在其上亲笔书写“至白帝乃开”的字样,以确保命令在关键时刻才被执行。
413年,刘裕再次委任朱龄石为益州刺史,率领两万大军自江陵出发,向谯纵所统治的蜀地发起全面进攻。在这场战役中,刘裕采纳了刘钟提出的巧妙计策,最终成功大败蜀军,顺利攻入成都城。面对如此惨烈的失败,谯纵选择自缢身亡,至此,谯蜀政权宣告灭亡。这场胜利不仅巩固了东晋对西南地区的控制,也进一步彰显了刘裕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