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初年地方割据首领~卢芳

首页标题    005.卢氏先贤    LU    东汉初年地方割据首领~卢芳






卢芳 




概述

      卢芳,字君期,是安定郡三水县(现今的宁夏同心地区)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在王莽统治时期,他对外宣称自己是汉武帝的曾孙,以此来迷惑民众,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到了王莽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卢芳与三水属国的羌胡部落联合起来共同起兵反抗。

      公元24年,即更始二年,当时的更始帝刘玄征召卢芳担任骑都尉这一重要军职,试图借助他的力量稳定局势。 然而,仅仅一年之后,在公元25年(更始三年),随着更始帝刘玄被杀,三水地区的豪杰们纷纷聚集,一致推举卢芳为上将军,并尊封他为西平王。这一时期,卢芳在当地拥有相当的权力和威望。 但好景不长,到了公元36年(建武十二年),由于部将和亲信的背叛,卢芳逐渐失去了支持,陷入众叛亲离的困境。无奈之下,他选择逃往匈奴寻求庇护。

       公元40年(建武十六年),卢芳主动派遣使者向东汉朝廷表示投降。光武帝刘秀接受了卢芳的降书,册封他为代王,希望他能忠诚于新朝。但不久之后,卢芳再次反叛东汉政权,与闵堪、闵林等人相互攻伐达数月之久。面对这样的局势,匈奴方面派遣了数百骑兵迎接卢芳及其家眷进入匈奴境内避难。 卢芳在匈奴生活了十多年后病逝。他的生平经历充满了波折与传奇色彩,见证了那个动荡年代各方势力之间的激烈角逐。


【人物生平】
迷惑百姓
       卢芳,字君期,是安定郡三水县(今宁夏同心)的人,他居住在三水县的左谷地区。追溯到王莽统治时期,当时天下百姓都怀念汉朝的恩泽与辉煌。在这种背景下,卢芳为了获取民众的支持和信任,假称自己是汉武帝的曾孙刘文伯。 他编造了一个复杂的故事:据称他的曾祖母是匈奴谷蠡浑邪王的姐姐,并且也是汉武帝的皇后,这位皇后生下了三个儿子。然而,在江充之乱中,太子被杀害,皇后也因此遇害。二儿子刘次卿逃到了长陵,而小儿子刘回卿则逃到了左谷。后来霍光将军拥立刘次卿为皇帝,并派人迎接刘回卿。但刘回卿选择留在左谷,最终长期定居于此,繁衍后代。刘回卿生下了儿子刘孙卿,刘孙卿又生下了儿子刘文伯。卢芳经常用这样的故事来迷惑和欺骗安定一带的百姓,使他们相信自己的身份和血统。 到了王莽末年,卢芳联合了三水县属国的羌人和胡人共同起兵,意图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 公元24年(更始二年),随着更始帝刘玄迁都至长安(今陕西西安),他征召卢芳担任骑都尉这一重要职务,委派他镇守并安抚安定以西的广阔地区。这一任命不仅体现了卢芳在当地的重要影响力,也反映了当时政权对安定局势的重视。

 

拥立为主

      公元25年(更始三年),更始帝刘玄被赤眉军杀害,这一事件引发了三水县众多豪杰的关注与行动。他们经过深思熟虑后一致认为,卢芳作为刘氏宗族的后裔,理应继承汉朝的宗庙祭祀传统,继续传承刘氏家族的荣耀。于是,这些豪杰们共同商议并决定拥立卢芳为上将军,并尊封他为西平王。 卢芳即位后,积极寻求外部支持,派遣使者前往西羌和匈奴两地,以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匈奴单于在接见卢芳使者时表达了对汉匈历史关系的看法:“自古以来,匈奴与汉朝一直互视为兄弟之邦。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匈奴也曾经历过一段低谷时期,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后,汉朝派兵保护了我们,而我们也世代向汉朝称臣纳贡。如今,汉朝已经走向衰落,刘氏宗族前来投靠,我们理应接纳并拥立他,让他尊奉我。” 基于这样的共识,匈奴单于命令句林王率领数千骑兵迎接卢芳及其兄弟前往匈奴。当卢芳和他的哥哥卢禽、弟弟卢程抵达匈奴后,匈奴单于正式册封卢芳为汉帝,并任命卢程为中郎将,让他们率领胡人的骑兵返回安定地区。 在此期间,中原大地也发生了诸多变化。五原郡的李兴、随昱,朔方郡的田飒,以及代郡的石鲔、闵堪等人纷纷聚众起兵,各自割据一方,自称将军,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地方势力。 到了公元28年(建武四年),匈奴单于派遣无楼且渠王率军进入五原塞,与李兴等人结盟通好。同时,匈奴方面还透露出打算让卢芳重返汉地称帝的意图。次年,即公元29年(建武五年),李兴与闵堪等人亲自率军前往匈奴单于庭迎接卢芳。同年十二月,卢芳与李兴一同进入边塞,在九原县建立了自己的都城,迅速攻占了五原、朔方、云中、定襄、雁门五个郡县,并设立了相应的郡守和县令职位,巩固了统治基础。此外,他还联合匈奴军队频繁侵扰北方边境地区,给当地带来了极大的动荡不安。


逃入匈奴
    公元30年(建武六年),卢芳麾下的将军贾览率领胡人骑兵发动突然袭击,击杀了代郡太守刘兴。同年十二月,东汉将领冯异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成功击败了卢芳的部将贾览以及匈奴奥日逐王所率领的军队。此战之后,北地郡、上郡和安定郡纷纷归降东汉,表示臣服于东汉王朝。 公元31年(建武七年)冬季,卢芳因一些事务诛杀了五原太守李兴兄弟。这一事件的发生使得卢芳旗下的朔方太守田飒与云中太守桥扈感到十分恐惧,担心自己也会遭遇不测。为了保全自身以及治下百姓的安全,他们决定献出各自管辖的郡县,向东汉投降。光武帝刘秀胸怀宽广,下令让他们继续留任原来的官职,以安抚人心,稳定地方局势。 到了公元33年(建武九年)六月,东汉的大司马吴汉亲自挂帅,率领王常、杜茂等四位将军,统领着五万余人的强大兵力前往高柳县攻打卢芳的部将贾览和闵堪。然而,在战斗过程中,匈奴派遣军队前来救援,这使得东汉军队一时难以取得胜利。随着战争局势的发展,匈奴的气势逐渐变得强盛起来,对边境地区的烧杀掳掠行为也日益严重。面对这样的情况,光武帝刘秀迅速做出反应,命令朱祜驻扎在常山郡、王常驻扎在涿郡、破奸将军侯进则驻扎在渔阳郡,同时任命讨虏将军王霸担任上谷郡太守,这些举措都是为了更好地防范匈奴的侵扰,保护边境百姓的生活安宁。 时间来到公元36年(建武十二年),这一年里卢芳与匈奴、乌桓的军队联合起来,频繁侵犯东汉边境地区,给当地带来了诸多困扰。同样是这一年,卢芳与贾览一同攻打云中,但是长时间都没有能够攻克下来。而此时,卢芳的将领随昱正在九原留守,他心中萌生出了胁迫卢芳投降东汉的想法。 终于,在公元37年(建武十三年)二月,卢芳意识到自己的部将已经背叛,士兵们也渐渐离心离德。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得不丢弃辎重,只带着十余名骑兵逃入了匈奴地区。而卢芳的部众全部归属于随昱所有,随昱于是前往洛阳向东汉投降。光武帝刘秀得知此事后,下诏任命随昱为五原太守,并且封他为镌胡侯,同时还将随昱的弟弟随宪封为武进侯,以此来表彰随昱的功绩并给予其家族优厚的待遇。


归顺反叛

        公元40年(东汉建武十六年),卢芳从匈奴地区返回中原,选择在高柳定居。同年十月,卢芳与闵堪的兄长闵林派遣使者前往东汉朝廷表达归顺之意。十二月甲辰日,光武帝刘秀正式册封卢芳为代王,任命闵堪为代国国相,闵林为代国太傅,并赏赐了两万匹缯帛,委托他们代表朝廷安抚匈奴,促进双方和睦相处。 卢芳上书表示感谢皇恩浩荡,并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思念之情。光武帝下诏回应,邀请卢芳于次年正月入朝觐见。然而,在同年的冬季,当卢芳启程前往洛阳,行至昌平县时,光武帝又下诏令其暂停行程,改期为次年觐见。 到了公元42年(建武十八年)五月,卢芳自昌平返回后,内心充满疑虑和恐惧。这种不安的情绪最终促使他再次反叛东汉政权。卢芳与曾经一同归顺的闵堪、闵林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双方互相攻伐,战火持续数月之久。在此期间,匈奴派出数百骑兵迎接卢芳及其家眷前往塞外避难。卢芳从此留在匈奴,度过了十余年的流亡生活,最终因病去世。

         这一系列事件不仅反映了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也体现了东汉初年边疆地区的不稳定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势力之间的博弈。

【家庭成员】
卢禽,卢芳的兄长。公元25年(更始三年),跟随卢芳投奔匈奴。
卢程,卢芳的弟弟。公元25年(更始三年),跟随卢芳投奔匈奴,被任命为中郎将。

史籍记载:
《后汉书·卷十二·王刘张李彭卢列传第二》
《后汉书·卷一下·光武帝纪第一下》
《资治通鉴·卷四十》
《资治通鉴·卷四十一》
《资治通鉴·卷四十二》
《资治通鉴·卷四十三》


【其他阅读】
=======
2023年7月5日 21:54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