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军~原青州黄巾军军主力(192年降曹)

首页标题    汉朝    汉朝之东汉    青州军~原青州黄巾军军主力(192年降曹)






青州军




所处时期:东汉至三国

中文名:青州军
别名:青州黄巾军、青州兵
所属阵营:黄巾军→曹操(曹魏,192年降曹)
总兵力:百余万人

      青州军,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青州黄巾军。在东汉末年,初平三年(192年)十二月,青州黄巾军的主力部队选择无条件向曹操投降,这并非是因为战败而被迫投降,而是出于战略考量。 当时,投诚后的青州黄巾军及其家属共计有百余万人之多。在这庞大的人群中,约有三十万身体强壮、体魄健硕者被曹操精心挑选出来,编组成了一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精锐部队——“青州兵”。这一举措不仅有效地整合了这支庞大的武装力量,也使得曹操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对于那些没有被编入军队的青州黄巾军成员,他们则被安排专心从事农业生产,为后方提供稳定的补给保障。这样的安排既解决了这些人的生计问题,又确保了军队的后勤供应,可谓一举两得。 经过曹操的严格管理和训练,这支曾经的流民武装已经焕然一新,成为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的正规军。不久之后,青州兵便投入到各种战斗中,成为了曹操统一北方的重要军事力量之一。

【史料争论】
观点一

         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曹操刚刚平定黄巾军之后,公孙瓒应袁术之请求,派遣刘备屯兵于高唐、单经驻守平原、盟友陶谦则屯兵于发干,以对占据冀州的袁绍形成威胁。这标志着青州兵首次登上历史舞台。 当时,陶谦的军队驻扎在东郡的辖地之内,而平原与高唐也与济北国相邻。因此,为了打破袁术所设下的包围圈,曹操便与袁绍联合,进行了南北夹击。此次战役不仅成功瓦解了袁术的军事布局,也为曹操与陶谦之间的矛盾埋下了伏笔。这场战斗的胜利,使得曹操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一方势力的核心人物。 与此同时,青州兵逐步朝着职业化、世代为兵的方向发展。根据史料记载,自初平三年(192年)十二月被收编以来,青州兵至少存续了二十八年(192-220年)。若非世代相传的职业军人制度,这支队伍很难维持如此长的时间。然而,关于青州兵最终的命运,历史上却鲜有明确记载。有一种说法是,在200年左右,青州兵可能成为了第二批屯田军户,但这一说法至今无法得到确切考证。 然而,在青州兵存在的期间,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他们只听从曹操一人的命令。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去世后,驻扎在洛阳的青州兵以为天下将陷入混乱,纷纷鸣鼓擅离职守,拒绝服从包括曹操接班人曹丕在内的任何指挥。这一突如其来的举动在短期内造成了极大的动荡,甚至险些引发更为严重的动乱。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充分体现了青州兵对曹操个人的高度忠诚和依赖,反映出曹操作为统帅所具备的独特魅力和领导力。 综上所述,青州兵不仅是东汉末年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其发展历程也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格局与军事变革。


观点二

          青州兵参与了一场引人注目的战斗——击破徐州陶谦的战斗。这场胜利是青州兵唯一一次取得的胜利。然而,这种“胜利”背后却隐藏着不可忽视的事实:他们在行军过程中残暴掠夺,肆意杀戮百姓。这一行为显然是得到了曹操的默许,至少他没有积极地去阻止。青州兵在此次战斗中充分暴露了其盗贼般的本性,给曹操的声誉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尽管如此,曹操还是选择了忍耐,原因在于青州兵在劫掠欲望的驱使下,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甚至能够胜过关羽、张飞两位名将统领的丹杨精兵。 紧接着,吕布突然袭击兖州,曹操不得不回师迎战。在这场战斗中,“布出兵战,先以骑兵冲击青州兵。青州兵溃败,导致太祖(曹操)阵型大乱,在突围时坠马,烧伤左手掌。幸得司马楼异扶起曹操上马,才得以撤退。”这无疑是曹操一生中最为惨痛的一次失败之一。罗贯中在其著作《三国演义》中对这一场景进行了生动描绘,并借张松之口嘲讽道:“丞相驱兵到处,战必胜,攻必取,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然而,昔日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这些都证明了丞相并非无敌于天下。” 青州兵毕竟是降兵,他们不会真心为曹操作战。在征讨陶谦时,由于有利益驱动,所以奋勇作战。而在与吕布率领的天下闻名的并州骑兵作战时,自然没有拼命的理由。青州兵的第三战也是最后一战则显得颇为有趣。“当大军还未到达曹操驻扎地时,途中遇到了十多名受伤且赤身裸体逃跑的人。夏侯惇询问缘由,得知是被青州兵所劫掠。最初,黄巾军投降后被称为青州兵,曹操对他们宽厚对待,因此他们敢趁机作恶。夏侯惇愤怒之下,命令部下说:‘青州兵同属曹公,怎能做出这般贼寇之事!’于是讨伐他们,并列举他们的罪行。” 从“曹操宽厚对待”这一点可以看出,青州兵平时的行为较为放纵,而曹操一直对他们抱有希望。诸将对此也早已不满至极,像臧霸一样属于泰山兵的于禁便借此机会攻击青州兵,指责他们的种种罪行,想必平日里青州兵骄横不法的行为也不少吧。此事之后,于禁不但没有受到处分,反而立功受奖,这表明曹操已经彻底对青州兵失去了信心。自此以后,青州兵再也没有作为一支独立的军队出现在战场上。 裴松之曾对曹操官渡之战前的军事力量提出疑问:“臣裴松之认为魏武(曹操)起初起兵时,已有五千人众,此后百战百胜,失败的情况只占十二三成而已。仅仅一破黄巾,就接受投降士兵三十多万,其余吞并的兵力更是难以计数;即使征战有所损伤,也不可能这么少。”针对青州兵的问题,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在当时青州兵已经退出了曹操的军队编制。况且曹操转战天下,手下名将无数,出身行伍的也不少,但竟然没有一人出自理应最强大的青州兵,这也从侧面说明了青州兵的无所作为。最后关于青州兵的记载是:“恰逢曹操去世,臧霸所率领的部队以及青州兵都认为天下将陷入混乱,纷纷鸣鼓擅自离去”,由此可见,青州兵其实一直以来都不怎么听从曹操的指挥。
 

汉朝:【简介

汉朝:【汉朝之西汉

汉朝:【汉朝之东汉

汉朝:【帝王世系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范围

【其他阅读】
=======
2025年3月3日 09:57
浏览量:0
收藏